![《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85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885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5页。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4.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宏观实验现象感知、想象微观世界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难点: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教学准备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大烧杯、小烧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水、香水等。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PPT展示王安石的《梅花。》【讲述】诗人在远处就闻到了梅花的香味儿。【展示】展示一瓶香水。【过渡】老师打开香水瓶子喷出香水后,坐在前几排的同学也会闻到香水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和香水的味道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欣赏、联想、体会。 倾听、理解并思考。 创设趣味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激发探究欲望。 环节二新课讲解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展示】展示实验步骤。【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明确】实验现象:品红不断向水中扩散,经过一段时间,整个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分析:构成品红的小微粒不断向水中运动,就会出现品红向水中运动。【介绍】上述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展示】展示苯分子和硅原子图像。【讲述】随着科学的进步,已经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现在不仅能观察到分子、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动手进行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发挥想象,体会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观看图像,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初步形成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观念。 。 让学生了解借助现代高科技可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过渡】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水,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提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展示材料。【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水分子的自述材料后,推测分子的性质。【明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阅读材料,边阅读边思考,从具体的数据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运用具体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加深学生的理解。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提问】根据生活经验,无论夏天晾晒衣服还是冬天晾晒衣服,衣服都会变干,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去”了呢?【过渡】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组织活动】请同学们阅读PPT,并分组按照步骤分组实验。【提问】为什么向蒸馏水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向试管中的酚酞慢慢滴加氨水后,溶液变成了红色?【明确】使酚酞变色的是氨水。【提问】如果氨水不直接接触酚酞溶液也能使其变红,是不是就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了?怎样设计实验装置呢?【提示】实验要在封闭的环境进行。【展示】展示教材中分子运动实验装置。【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交流讨论】请同学们填写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展示实验探究结果PPT13页。 【讲述】现在,回到刚才那个问题,湿衣服中的水分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水蒸气运动到空气中了,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思考,讨论。 分析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氨水使酚酞溶液变色。 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按照记录填写实验表格。 为下一个授课环节做铺垫。 通过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理解酚酞变色的真正原因。 强调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自己叙述实验结果,锻炼学生规范的表达能力。3.分子之间有间隙【提问】苯分子之间的这些黑色的区域是什么?【讲述】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分子间存在间隙。【讲述】通过刚才这个视频,我们知道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刚才我们看到苯分子之间的空隙就是苯分子之间的间隔。【总结】通过前面几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分子的特征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展示】展示图片。【交流】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下列常见的生活现象。 通过观察图片和类比理解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观察视频,思考、体会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倾听,记忆分子的特征。 交流、讨论。通过图片和设置类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之间存在间隔。 利用视频帮助学生树立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感性认识。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记忆。 通过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分子性质的认识。环节三拓展延伸【展示】展示药物分子运输。观看PPT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随堂作业PPT展示做题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课堂小结展示PPT22页。倾听并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一、 物质由微粒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二、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