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9068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四年级下茎和叶ppt,共20页。
茎和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植物的茎和叶是植物的两个重要营养器官。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看到凤仙花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对于茎和叶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推测茎和叶有什么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里浸泡之后,其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染色情况,了解荃的运输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凤仙花的叶被黑纸遮光和被塑料袋套住之后的现象,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本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茎和叶,进一步构建植物的 “形态特征” 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种植体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变化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初步了解了种植植物的方式,也知道植物的种子发芽会先长出了根,后长出茎和叶,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对生长中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验证推测?除凤仙花外,其他形态茎和叶的植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同样这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构建植物的 “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相联系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的规律;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荃与叶的功能;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难点:能够利用实验手机证据验证推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4)探究法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环节一聚焦:植物长出了茎和叶。(预设5分钟)1了解凤仙花的前期生长。教师播放“种子一一幼苗一一成长的图片,回顾植物的生长变化。2.提问:种子萌发后,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学生会提到茎和叶)3.提问:茎和叶是什么样的?(预设:茎是直直的、圆柱的,叶长在茎的上面,叶是细长的。)4. 揭示课题,板书“茎和叶”。 环节二探索: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预设25分钟)(一)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植物〕1.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茎和叶?(预设:学生回答茎的高度、叶的数量等)2.学生活动-一一观察凤仙花:①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②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③从不同角度观察④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教师温馨提示:①将卷尺拉直,测量从地面到茎的最高点距离,不要算叶的高度;②用水彩笔在数过的叶片上做标记 ③在观察叶在茎上的分布时,侧面观察要与植物水平,不要从上侧面和下侧面观察。从上面观察时可以将植物放置在地面上,垂直从上向下看。 ④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叶片分布,不要求学生写生,只要学生能表示出叶片之问的位置关系即可。3.小组交流汇报:①茎的高度;②叶的数量;③叶在茎上的分布图。 (二)探究茎对植物生存的作用1.茎有什么作用?(预设:茎可以把水运给叶,叶需要阳光,多余的水可以从叶里排除)2.提问: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自己的想法?3.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 全班交流讨论。5. 总结实验方案,播放微视频:茎的运输作用。①观察凤仙花的茎②将凤仙花茎横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③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7. 总结:茎具有输送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探究叶对植物生存的作用1.叶有什么作用?(预设:叶需要阳光,多余的水可以从叶里排除。)2.提问: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自己的想法?3. 全班交流讨论。4. 总结实验方案,播放微视频: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5. 出示凤仙花的叶。6. 总结:叶具有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环节三、研讨:叶子分布的原因(预设5分钟)1提问:根据茎和叶的作用,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环节四、拓展: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预设5分钟〕1.出示不同形态植物叶的图片,提河:它们的叶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们的形态不同?2.出示不同形态植物茎的图片,提问:它们的茎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们的形态不同? 这节课探究活动较多,涉及到植物茎的运输作用(活动一)、叶的吸收阳光(活动二)和蒸腾水分(活动三)的作用以及叶在茎上分布情况的观察讨论(活动四)。课本上给出的探索顺序是先对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讨论,然而,我认为学习了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之后,再讨论叶的分布问题,这样的讨论和研究会更顺理成章,于是我对学生探索活动的顺序进行了以上调整。上一课,蚕豆种植杯中的蚕豆已经长出了根和幼芽,经过几天的生长,蚕豆已经长出了茎和叶。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为了探索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 学生历经提出科学问题、猜测/推测、设计实验验证猜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因此,我认为对于这节课的第一个活动:关于茎的运输作用的研究,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已经能进行快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然而,当我真正开展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能够描述出实验的关键点,但有条理地描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学生往往要在老师的追问下,才能逐步完善其描述内容。对于活动二的探索,学生很容易推测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然而对于活动三中植物的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让学生进行猜测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事先完成了这个实验,将具有实验结果的植物呈现给学生观察,通过现象来说明植物的叶具有蒸腾水分的作用,并播放了植物蒸腾作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为什么会有蒸腾水分的情况。从这节课中,我发现当学生已经无法根据已有经验对所要探究问题进行预测时,教师的引导和支架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给学生一合望远镜,让他们能够发现想象不出的事物或规律,这很必要,也很重要。、 4.茎和叶 支撑植物茎 运输水分和养料 光合作用 制造养料叶 蒸腾水分 调节体温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