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919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919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919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理解诗题,初读诗歌,读出节奏,明确诗意,感悟诗情,扩展延伸,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发挥想象,感悟画面美的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理解诗题
1.想象力小游戏:请根据老师给出的三个词,想象一个诗情画意的画面。
出示词语:星 窗 友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其实古诗就是一种字词凝练,但是画面丰富、意境深远的文体。要想感受诗歌之美,就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这节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随老师一起走进《宿建德江》。
2.理解诗题,读好诗题。
板书课题,划分节奏,读准课题。谁能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在建德江留宿。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过渡:留宿在江边小舟中的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所思所见所感呢?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朗读诗文。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美妙的声音?
2.学生展示,指导朗读,(读得很准确,字正腔圆,尤其是注意了“渚”的读音;要想读得更吸引人,还要注意什么?师找一生回答,得出古诗是讲究节奏的,一般五言诗都是二三分,让学生再试着读一读,再评价。停顿不是简单机械地一词一顿地点读,而是在朗读过程中恰当的间歇,字断音联才能读得更有韵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其实读诗远不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这么简单,你觉得怎样达到读诗的最高境界呢?(读出情感)
过渡: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真正读好这首诗。今天这节课我们试着走进孟浩然的内心。
三、明确诗意,感悟诗情
1.概括诗词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对照注释想想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展示交流,逐句解释诗意。(课件出示)
2.找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读一读《宿建德江》。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内心情感?(板书:愁)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全诗都是围绕“愁”字展开的。
围绕诗眼体会诗歌。你们知道孟浩然为何而“愁”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客)王维有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还记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那为什么“日暮”时分会撩起孟浩然“客愁新”呢?
引导:傍晚时分,寻常人家一般都会做什么?(傍晚,寻常人家一般都会聚在一起用餐闲谈,正是热闹温馨的时刻。)此时作者孤身一人,留宿建德江,如果你是作者,你可能在想什么?
(2)悟诗情
老师有个疑问,诗人这里写的是“愁新”,也就是新愁的意思,那除了思乡带来的忧愁,此时作者心里还有什么“旧愁”?
师:(出示背景资料)
孟浩然出生于盛唐时期,早年也有满腔的政治抱负,他25岁那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各地。除了广交李白、王昌龄等大诗人为好友外,便是用诗文向张九龄等高官推荐自己,以求入朝为官。然而始终没能得偿所愿。开元十八年,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科举,可惜未能考中进士,心灰意冷的他南下漫游吴越,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愤懑。途经建德江时,写下了《宿建德江》一诗。
追问:读出了孟浩然怎样的“愁”呢?(仕途不畅之愁)
师补充介绍孟浩然的一生:孟浩然一生并未进入仕途,他满腹才学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两次求仕失利让他心灰意冷,只能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漫游途中的孟浩然无心欣赏风景,伴随他的是心中难以排解的郁闷。日暮时分,孟浩然只能一人来到建德江边暂时留宿。诗人此刻孑然一身,面对这茫茫烟雾、悠悠江水,新愁、旧愁,千愁万绪一起涌上心头。
让我们化身为诗人,带着满怀的愁绪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扩展延伸:“愁”字在古诗中非常常见,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满怀愁绪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出了李白与友人别离的愁绪;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陆游人生失意坎坷的忧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道出了旅途中游子的孤寂愁闷。也是因为满腔愁情,孟浩然写下这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体会借景抒情。
(1)过渡:满腔愁绪的诗人,在舟中茫然四顾,他都望见了怎样的景色呢?(生回答)
再齐读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我们前面提到了,理解诗意要学会由文字去想象画面,读着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请大家说一句完整的话描述你看到的景象)(板书:想象)
生: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影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课件出示“天低树”“月近人”凄清孤寂的画面)
(2)讨论:“江清月近人”一句中,“近”字该如何理解?仅仅指实际距离的“近”吗?(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
引导:诗人当时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月亮虽然远在天边,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他,所以作者感觉它非常之近,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
(3)小结:后两句是唐诗中描写景物的名句,“旷”和“低”、“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此情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板书:旷 低 清 近)
明确写法: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齐读古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于深沉之中又有一种安慰。让我们化身为作者,伴随音乐,共同吟诵这首诗。)
四、扩展延伸,对比阅读
1、对比阅读
过渡:正所谓“景生情,情生景”,在古诗中,诗人会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也会在客观景物中寄寓自己的心情、感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泊船瓜洲》,看看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感情的?
课件出示《泊船瓜洲》,小组合作: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感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汇报交流。
2、扩展意象
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首诗,除了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两者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月)
其实月亮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月亮。李白写的是床前的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把望月思乡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和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若虚写的是海上的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首《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孤篇压全唐”,是春光中春天之美的极致。春去春来,潮起潮落,月圆月缺。王维写的是山间的月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水、月亮一起构成了一幅优雅、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王昌龄写的是边塞的月亮,“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边塞岁月,月亮挂在床上,容在酒里,醉在了琵琶声中。(配视频)
(补充古诗中的其它意象)古诗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古诗中的“杨柳”这一意象,客观事物的“柳”与主观情感的“留”是谐音,古人素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诗人常用它来寄托离愁别绪。《诗经采薇》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再如,古诗中的“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诗人常用来形容高洁坚贞的品格。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借松柏这一意象勉励堂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坚贞的优良品质。还有,古诗中的杜鹃鸟,叫声凄厉,日夜哀鸣,诗人常用它来寄托凄凉、哀伤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以杜鹃之声,衬托凄苦之情,申诉含冤之愤。
意象是诗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读懂了意象,就迈出了欣赏诗歌的第一步,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
3.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作业)。
(1)搜集积累其它含有意象的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收集孟浩然的古诗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诗眼“愁”字打开,第一步找出诗眼,说说从哪里看出诗人的愁,由诗人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愁;第二步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人为何而愁;第三步切己体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相似体验,反观诗人的心境;第四步互文阅读,补充孟浩然的相关经历,进一步理解“孟浩然想家,但他的骄傲又让他不能这样一事无成地回家”,所以借此诗排遣自己的愁绪;第五步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想开去”的策略,层次清晰,方法得当,使古诗教学充盈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古诗,揭示课题,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入境悟情,体验升华,背诵全诗,情感共和,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 新课学习,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老师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个性朗读,传情达意,随堂练习,背诵古诗,课外拓展,总结收获,课外作业,命题作业,自主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