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
    • 学生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
    • 讲义
      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义).docx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教师版)第1页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教师版)第2页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教师版)第3页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学生版)第1页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学生版)第2页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学生版)第3页
    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义)第1页
    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义)第2页
    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义)第3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文件包含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义docx、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二轮生物复习策略
    高考能否考好,二轮复习是一个关键环节。经过一轮复习,往往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生物基础知识总是记不准、用不好;对实验探究题感觉不好做,做不好;题读不准,作答了却不得分;对难度稍微大点的生物题比如遗传题缺乏思路,且不能举一反三。为了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框架梳理:生物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知识框架”梳理,以便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新课标I卷的题“不偏”“不怪”“不坑”,不会在题目中设“语言陷阱”,大多数题考查的内容直接或改编至教材。
    三、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类知识”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新高考命题的呈现,往往是延续科研人员的思维过程。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四、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两大要素:自变量和对照。
    自变量保证了实验设计的逻辑正确,对照保证实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所有的实验设计题都是由自变量得到的因变量(实验结论),因此在做实验题时首先要找准自变量。
    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要把握住几点:(1)高考题往往有非常明确的选项,比我们平时的模拟题要简单,所以千万不要把高考题看得太难,不要想多了,想复杂了。(2)高考题考查的对象一般是重要概念和基本素养,对于重要概念不能过于死记硬背,要理解。(3)生物不是数学,不考复杂的计算,数字越复杂,答案可能越简单。所以要善于运用倒推法、排除法来做选择题。
    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二轮复习后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解密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分层训练)
    A组 基础练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二期末)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Dd的某雄性动物睾丸中的四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子①的出现是基因重组所致
    B.产生配子时A、a与B、b两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
    C.配子③、④产生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①②③④四个精细胞不可能由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
    A、根据四个精细胞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A、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在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色体上,而D、d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配子①上b基因所在片段与d基因所在片段结合,发生过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互换(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与d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基因重组,A错误;
    B、A、a与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过程中,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正常情况下,a与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配子③显示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缺少了B基因,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正常情况下,A与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配子④中,可能发生了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结合,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从图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关系来看,A、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在另一条与之同源的染色体上,而D、d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①②③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如图 ,D错误。
    故选B。
    2.(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二期末)观察某家猪(2N=38)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38条染色体,呈现19种不同的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一定有2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一定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D.该细胞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家猪体细胞有3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雌家猪体细胞中含有19种不同的染色体形态(18种常染色体+X),雄家猪体细胞中含有20种不同的染色体形态(18种常染色体+XY)。观察家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3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呈现19种不同的形态,说明每种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为2条,说明该家猪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雌家猪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雄家猪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D、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AD错误;
    B、该细胞中共有38条染色体,呈现19种不同的形态,说明每种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为2条,因此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故选B。
    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份联考生物试题)某细胞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由于同源区段的配对及交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倒位环,产生一条双着丝粒桥(含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交换的位置。随着纺锤体的不断牵拉,“着丝粒桥”随机发生断裂。不考虑染色体的方向,该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可能是( )

    A.EDcb B.ABCDE C.adcbe D.ebc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例如,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
    图示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即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为ABCD●E,倒位后的染色体上基因序列为adcb●e,图示为该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状态,同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因此,该同源染色体形成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序列依次为:ABCD●E、adcb●e、adD●E和e●bcCBA或ABCD●E、adcb●e、adCBA和e●bcD●E,而形成的染色体桥随机断裂的过程中能产生bcD●E,即ABC正确,而ebcAB的基因序列是不可能出现的,D错误。
    故选D。
    4.(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三期末)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l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表现型正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复杂联会复合物(如下图),假设该联会复合物遵循正常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男性携带者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90条染色体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形成21个正常四分体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只考虑图示染色体,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中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则有一个子细胞少了1条染色体。
    【详解】
    A、男性携带者精原细胞共有4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90条,A正确;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联会异常,其余21对同源染色体体正常联会,形成21个正常的四分体,B正确;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条染色体,因此最多有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图中的任意一条或任意两条染色体,包括14、21、14/2l、14与21、14与14/2l、21与14/2l共6种形态,D正确。
    故选C。
    5.(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生物试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向急性方向转化时,其细胞中常见到环状染色体(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染色体形成环状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B.正常染色体片段缺失形成了无着丝点染色体片段
    C.与正常染色体相比,环状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有所减少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为急性,与其染色体结构改变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详解】
    A、图中显示,正常染色体的两端同时发生断裂,则断裂下来的两个断片彼此可以粘合成无着丝点染色体片段,而带着丝点的染色体部分的两断裂末端又可粘合形成环状染色体。环状染色体和无着丝点染色体片段相对于正常染色体而言,都缺失了部分染色体片段,两者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正常染色体的两端同时发生断裂,则断裂下来的两个断片彼此可以粘合成无着丝点染色体片段,B正确;
    C、与正常染色体相比,环状染色体因缺失了片段上的基因,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正确;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向急性方向转化时,其细胞中常见到环状染色体,说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向急性转化与其染色体结构改变有关,D错误。
    故选D。
    6.(2022届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一)生物试题)酒精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下列有关实验中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
    酒精的体积分数
    作用
    A
    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75%
    洗去浮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00%
    分离各种色素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95%
    配制解离液
    D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95%
    固定细胞的形态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酒精作为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有机物,如苏丹Ⅲ染液、光合色素等等。因此常可作为洗涤剂和溶剂。
    【详解】
    A、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洗去浮色应该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A错误;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使用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提取色素,分离色素需要使用层析液,B错误;
    C、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正确;
    D、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日的变化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配制解离液和洗去卡诺氏液,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D错误。
    故选C。
    7.(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图是某染色体畸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断裂及错误连接
    B.变异后的两个B片段中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C.果蝇棒眼的形成是由于X染色体上发生了该类型变异,属于形态突变
    D.发生该变异后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仍能与其正常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
    【详解】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图中的重复,A正确;
    B、变异后的两个B片段连接过程可能导致部分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B正确;
    C、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属于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错误;
    D、发生该变异后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仍能与正常同源染色体联会,D正确。
    故选C。
    8.(2022·陕西安康·高二期末)图是取自某果蝇精巢的一个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
    B.图示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C.该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能生成4种精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无同源染色体,且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根据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知,该生物至少含有a和b或a和B或同时含有B和b,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根据白色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是A和a可知,该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若不考虑生物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精子,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3种精子,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种精子,D正确。
    故选B。
    9.(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白麦瓶草正常株系在种植过程中偶然得到一株雄性突变株,取正常株雌株与该突变株杂交得F1,选用F1雌株与正常株雄株杂交(杂交过程和相关基因如下图所示)得F2,F2中无突变型雄株且雌株数目是雄株的两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突变株的突变基因无法表达
    B.白麦瓶草B/b和R/r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
    C.F1雌株产生配子时B/b和R/r基因不能重新组合
    D.此诱变可能产生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假设突变基因为+,亲代雌株基因型是XBrXBr和XbR+Y,F1基因型是XBrXbR+和XBrY,如果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代是XBrXBr、XBrXbR+,XBrY和XbR+Y。
    【详解】
    A、亲代雄性表现出了突变性状,则突变基因可以表达,A错误;
    B、决定该植物性别的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B错误;
    C、F1雌株产生配子时B/b和R/r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发生重新组合,C错误;
    D、根据F2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XBrY和XbR+Y,但雄性个体只有雌性个体的一半,且没有突变个体,所以可能发生了隐性纯合致死突变,D正确。
    故选D。
    10.(2021·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分校高三阶段练习)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D.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谷氨酸替换成了缬氨酸。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镰刀形的红细胞。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对于动物来说不会遗传给后代,对于植物来说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内,不论动物还是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可以遗传给后代。
    【详解】
    A、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一般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而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对于植物来说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替换,所以患者与正常血红蛋白相比,该病患者的血红蛋白中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错误;
    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等物理因素能损伤细胞内的DNA,C正确;
    D、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物质能改变DNA的碱基种类和排序,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导致基因突变,某些病毒(如RNA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D正确。
    故选B。
    11.(2022·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B.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C.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
    D.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癌细胞是有些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
    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细胞癌变也受基因控制,A错误;
    B、极端的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坏死细胞的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后能无限增殖,代谢速率加快,B正确;
    C、细胞坏死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增加,最后成为全透膜;细胞癌变,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C错误;
    D、细胞凋亡后没有细胞周期,而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缩短,D错误。
    故选B。
    12.(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甲病的发病率不适合在学校或工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
    B.如果1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则6号和7号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7号个体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与其母亲或父亲有关
    D.只考虑21三体综合征,6号和7号正常情况下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个体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不应在学校或工厂等地点进行,因为学校和工厂中的人群只集中在某一段年龄,A正确
    B、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用a表示,6的基因型是XAXa、XAXA,7的基因型是XAY,产生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B正确;
    C、7号个体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可能是其母亲的卵细胞正常而其父亲的精子中含两条21号染色体,或其父亲的精子正常但其母亲的卵细胞中含两条21号染色体,C正确;
    D、7号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其精子中含1条21号染色体的正常精子和含2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精子各占1/2,所以6号和7号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D。
    13.(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人类遗传病对社会及家庭危害极大,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化病、哮喘病、21三体综合征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色盲和苯丙酮尿症均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
    C.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D.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 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
    【详解】
    A、白化病为单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哮喘病为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降低人类遗传病的发生概率,C正确;
    D、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概率,D正确。
    故选A。
    14.(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下列有关其病原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进行无丝分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B.滥用抗生素会提高细菌的抗药性,说明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C.新冠肺炎病毒(单链RNA病毒)出现多种类型变异的频率很可能比肺炎双球菌高
    D.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DNA重组技术也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
    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进行二分裂,既能发生基因突变,也能发生基因重组,如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型肺炎双球菌就是基因重组,A错误;
    B、滥用抗生素会提高细菌的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出现多种类型变异的频率很可能比肺炎双球菌高,原因是单链RNA结构没有DNA双螺旋结构稳定,C正确;
    D、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D错误。
    故选C。
    15.(2022·山东·一模)利用一定浓度的乙基甲磺酸浸泡处理油菜种子。乙基甲磺酸能使鸟嘌呤变成O-6-烷基鸟嘌呤,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乙基甲磺酸也能使胸腺嘧啶变成O-4-烷基胸腺嘧啶,而与鸟嘌呤配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O-6-烷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处理后的油菜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其细胞内可能会产生新型蛋白质
    C.处理后的油菜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其性状会发生显著变化
    D.用乙基甲磺酸处理萌发种子比处理成熟植株的诱变效果更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三个氢键与胞嘧啶(C)配对。
    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
    A、O-6-烷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通过氢键连接,A正确;

    B、由题干可知,处理后的油菜种子改变了碱基,同时也改变了碱基对的配对方式,可能影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处理后的油菜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其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显著变化,用乙基甲磺酸能使G―C转换成A―T,也能使A―T转换成G―C,C错误;
    D、用乙基甲磺酸处理萌发种子比处理成熟植株的诱变效果更好,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基因突变的概率更大,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6.(2022·江苏高邮·高三开学考试)图1、2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甲病相关基因用A (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 (b)表示;图3表示I3、I4、II5和II10四个个体与甲病和乙病有关基因经过限制酶处理后,再经电泳所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I5的甲病基因和II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I1和I2
    B.图3中的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
    C.II7、II9、II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
    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号、2号个体正常,其女儿5号患有甲病,据此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儿子7号患有两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甲、 乙两种遗传病属于遗传方式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II5的甲病基因来自I1和I2,II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1,A错误;
    B、II5 和II9都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因此I3、I4 的基因型都为Aa,在图3中根据Ⅰ3、I4、Ⅱ5的条带1和条带2特点,可以推测条带1、条带2分别表示A、a基因;再分析条带3和条带4的特点,I4不患乙病, 其基因型为XBY,推知条带3、条带4分别表示b、B基因。图3中的条带1、2、3、 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B错误;
    C、图3中的条带1、2、3、 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故II7、II9、II10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aaXBY、AAXBXB, C错误;
    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D正确。
    故选ABC。
    17.(2022·山东·一模)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在遗传实验中,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一只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如下:670眼雌蝇,658只白眼雄蝇,1只白眼雌蝇(果蝇的性别与X染色体条数有关,两条X染色体,比如XXY为雌蝇)。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XrXr的卵细胞
    B.甲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C.基因型为XRXr的个体中R基因突变成为r基因
    D.基因型为XRXr的个体的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突出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详解】
    A、若基因型是XrXrY,则可能是雌果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是减Ⅰ也可能是减Ⅱ),A错误;
    B、雌果蝇甲为隐性纯合子,发生交叉互换,不能改变配子的基因型,B正确;
    C、基因型为XRXr的个体中R基因突变成为r基因,根本原因是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然后,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子代,C错误;
    D、基因型为XRXr的个体的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即基因型为XXr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D正确。
    故选BD。
    18.(2022·山东·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一个幼儿(男性)思了罕见的Menkes病,该病是一种伴X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DNA碱基序列检测,父母该基因序列均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儿患病原因可能是其父亲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来获得
    C.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D.可利用光学显微镜,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对该病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都是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详解】
    A、患儿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故患儿患病原因不会是父亲的精子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B正确;
    C、据题分析,父母进行DNA碱基序列检测都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男孩,很可能是母亲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概率较低,无法确定母亲再次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无法计算再生一个男孩的患病概率,C错误;
    D、该疾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光学显微镜只能对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进行产前诊断,D错误。
    故选ACD。
    19.(2022·江苏扬州·高三期末)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可不发生分离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基因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分析题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
    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A正确;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B正确;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虽然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但B和N基因所在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B和N基因还是控制不同性状,不是控制相对性状,不属于等位基因,C错误;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不发生分离,D正确。
    故选ABD。
    20.(2022·辽宁·锦州市龙津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养蚕业中,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但大规模鉴别雌雄蚕是非常困难的。研究发现,家蚕染色体上的基因B能使蚕卵呈黑色,不含基因B的蚕卵呈白色。科研人员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实现多养雄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雌蚕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B.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不是区分乙,丙个体的唯一方法
    C.让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
    D.③过程中,丙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有1/4的个体基因型为bbZWB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图中甲到乙,B基因突变为b,乙到丙,B基因所在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
    【详解】
    A、由图形和分析可知,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A错误;
    B、乙→丙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使用光学显微镜也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区分乙,丙个体,B正确;
    C、将突变体丁(bbZWB)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雌性、雄性蚕卵均呈黑色,不能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C错误;
    D、丙的基因型为bOZWB,与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ZWB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BD。
    三、综合题
    21.(2022·河北衡水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化病属于图中的变异类型_______(填序号)。若医生怀疑某胎儿得了该病,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比较精确地诊断病因。该疾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甲、乙图示中能发生自由组合过程的是_______(填写图中数字);丙图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

    (3)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4)有些品系的果蝇对CO2非常敏感,容易受到CO2的麻醉而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品系有的果蝇对CO2具有抗性。下表是果蝇抗CO2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序列(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及最终翻译的氨基酸为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
    抗性品系
    CGT
    GGT
    AAG
    TTA
    敏感品系
    CGT
    AGT
    AAG
    TTA
    氨基酸位置
    150
    151
    152
    153

    据表分析,果蝇抗CO2品系产生的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_______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改变。抗性品系携带第153位氨基酸的tRNA所对应的反密码子为_______。
    (5)染色体操作是现代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在提高水产动物育种效率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图是人工诱导多倍体贝类的原理示意图,其中A组是正常发育的二倍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四组处理中与精子结合的细胞都是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复制
    B.为检测培育出的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C.为抑制极体释放,可在C组用某种措施处理初级卵母细胞获得三倍体
    D.若灭活精子可以促进卵细胞发育成新个体,则C组处理比B组处理能更快获得纯合子
    【答案】(1) ① 基因诊断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④⑤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3)AC
    (4) 151 UUA
    (5)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5、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
    白化病属于图中的变异类型①基因突变。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采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比较精确地诊断病因。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因此该疾病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分析甲、乙图示可知,图中①②④⑤过程均为减数分裂,③⑥过程为受精作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故图中①②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④⑤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图丙中两条染色体发生了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3)
    A、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可能是由四倍体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A错误;
    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AC。
    (4)
    对照表格可知,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序列不同之处为第151位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AGT变成了GGT。mRNA上密码子与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据题可知,第153位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为TTA,故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为AAU,所以携带第153位氨基酸的RNA所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UA。
    (5)
    A、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由题图可知,四组处理中与精子结合的细胞都是初级卵母细胞,且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复制,A正确;
    B、多倍体育种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组成,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为检测培育出来的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正确;
    C、可在前期用某种措施处理次级卵母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极体的释放,故C组可用某种措施处理次级卵母细胞获得三倍体,C错误;
    D、由分析可知,B组是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获得三倍体,C组是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获得三倍体,第二极体中的基因与次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相同,故若灭活精子可以促进卵细胞发育成新个体,则C组处理比B组处理能更快获得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和育种方法等相关知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意解决问题。
    22.(2022·山西吕梁·一模)某昆虫的正常翅(B)和卷翅(b),黑身(D)和白身(d),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将一个黑色素抑制基因A导入到野生型(纯合黑身正常翅)昆虫受精卵中,获得白身昆虫M,让昆虫M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


    (1)若基因A导入到了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上(如图①所示),F2中表现为白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与昆虫M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白身与黑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操作中,科研人员发现一只白身昆虫细胞中导入了两个A基因(如图②所示),该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在上述杂交实验的F2中发现了一只卷翅个体,欲探究卷翅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仅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利用上述实验中的个体设计实验,探究卷翅个体出现的原因。(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6/7 7:9
    (2)AABD:ABD:BD=1:2:1
    (3) 实验思路:让该卷翅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中正常翅与卷翅的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中正常翅∶卷翅=3∶1,则卷翅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F2中全是正常翅,则卷翅的出现仅仅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解析】
    【分析】
    已知某昆虫的正常翅和卷翅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黑身和白身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则纯合黑身正常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科研人员将一个黑色素抑制基因A导入到野生型(纯合黑身正常翅)昆虫受精卵中,获得白身昆虫M,相应位置不含A用a表示,则M的基因型可记为AaBBDD。
    (1)
    若基因A导入到了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上,只研究体色,则M基因型为AaDD,与野生型(aaD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 : aDD=1: 1,图示A与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2AaDD产生的配子为1/2×1/2=1/4AD、1/2x1/2-1/4aD,1/2aaDD产生的配子为1/2aD,因此F1产生的配子为1/4AD、3/4aD,F2中表现为白身的基因型有AADD、AaDD,共2种;其中与昆虫M(AaDD)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7;由于A基因为黑色素抑制基因,因此F2 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D-,所占比例为3/4×3/4=9/16,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9/16=7/16,即白身与黑身的比例为9:7。
    (2)
    转基因操作中,科研人员发现一只白身昆虫细胞中导入了两个A基因,图②所示A分别与D和B连锁,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BD:ABD:BD=1:2:1。
    (3)
    欲探究卷翅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让该卷翅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中正常翅与卷翅的比例:
    若卷翅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则突变个体基因型为bb,与野生型杂交,F1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常翅∶卷翅=3∶1;
    若卷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仍为BB,F2中全是正常翅。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信息分析。
    23.(2022·内蒙古赤峰·高三期末)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6号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A(高茎)和a(矮茎);9号染色体上有B(有色)和b((无色),D(糯质)和d(非糯质)两对等位基因,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对相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高茎有色非糯质和矮茎无色糯质两个纯合品系的玉米种子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方案,验证图甲中B(b)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写出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形态异常的9号染色体,这条染色体的一端上带有一个染色体结,另一端附加了一段8号染色体的片段,形态如图乙所示。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若要直观确认该变异的出现可采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将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双杂合子有色糯质玉米作父本,与正常的隐性纯合个体(母本)进行测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非糯质:有色糯质:无色非糯质:无色糯质=4:1:1:4(不考虑基因突变)。若将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双杂合子有色糯质玉米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非糯质:无色糯质=1:1,那么若让上述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杂合子有色糯质玉米自交,在发生同样的上述变异情况下,后代中有色糯质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高茎、矮茎与有色、无色;高茎、矮茎与糯质、非糯质 选择高茎有色非糯质和矮茎无色糯质亲本杂交,F1随机交配,统计F2中表现型及比例 F2中有色非糯质∶有色糯质∶无色糯质的比例为1∶2∶1
    (2) 易位 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1/2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高茎、矮茎与有色、无色,高茎、矮茎与糯质、非糯质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想证明基因B(b)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最简单的杂交实验方案是选择纯合高茎有色非糯质AABBdd和纯合品系矮茎无色糯质aabbDD亲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随机交配,统计F2中表现型及比例。根据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可知,若基因B和d连锁,b和D连锁,不考虑A与a这对基因,F1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种类以及比例都是Bd∶bD=1∶1,因此F2中基因型以及比例为BBdd∶BbDd∶bbDD=1∶2∶1,因此F2中有色非糯质∶有色糯质∶无色糯质的比例为1∶2∶1。
    (2)
    根据图乙可以看出,9号染色体上移接了8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行检测,因此要直观确认该变异的出现可采用的简单方法为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图;双杂合子父本(BbDd)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正常的隐性纯合个体(母本、bbdd)进行测交,后代中出现了4种表现型且两多两少,其比例为:有色非糯质(B-dd)∶有色糯质(B-D-)∶无色非糯质(bbdd)∶无色糯质(bbD-)=4∶1∶1∶4,说明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四种配子,且Bd∶bD∶BD∶bd=4∶4∶1∶1。形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双杂合子父本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含有B(b)与D(d)基因的片段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Bd、bD两种亲本型配子和BD、bd两种重组型配子;若将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双杂合子有色糯质玉米((BbDd)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后代中出现2种表现型,有色非糯质∶无色糯质=1∶1,可以得知基因型BbDd的母本杂合子在形成雌配子的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基因型BbDd杂合子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Bd∶bD∶BD∶bd=4∶4∶1∶1,雌配子的比例为Bd∶bD=1∶1,子代中有色糯质(B-D-)的表现型比例=4/10×1/2+4/10×1/2+1/10×1/2+1/10×1/2=1/2。
    【点睛】
    本题以玉米的遗传和染色体变异为情境材料,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涉及生物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24.(2022·安徽蚌埠·高二期末)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遗传与变异的相关问题。
    (1)正常结黄色籽粒的植株甲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如图甲所示,这说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除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外,还发生了___________交换,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和该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基因关系的图解___________。

    (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乙,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乙所示。
    ①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乙的基因A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换),让植株乙自花授粉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可说明植株乙的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结白色籽粒的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结黄色籽粒的植株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该植株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
    【答案】(1) 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或上的等位基因)
    (2)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部分缺失) 黄色∶白色=1∶0 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比例为1:1。(2)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
    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该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图中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也是Aa,图示如下。
    (2)
    ①根据图形判断,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②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植株乙(Aa)产生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植株乙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和Aa,全部为黄色,故黄色∶白色=1∶0。
    ③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母本)、Aa(父本),而子代的基因型为Aaa,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母本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父本提供的精子的基因型为 Aa,由此推测植株丙形成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点睛】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及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B组 提升练

    一、单选题
    1.(2022·湖北·监利市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某校学生男女比例均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发现,全校学生中,红绿色盲患者占5%且全为男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占7%。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 )
    A.4% B.16% C.8% 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学校中患者都为男性,即所有患者基因型为XaY,占总人数5%,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占总人数7%,假设男女各有100人,则各基因型人数为:XaY有10人,XAY有90人,XAXa有14人,XAXA有86人。
    【详解】
    根据分析,色盲基因频率=色盲基因个数÷(色盲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10+14)÷(100+100×2)×100%=8%,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2·湖北·监利市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A和a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C.大熊猫种群中全部A和a的总和不能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A、即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A和a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因基因突变等原因发生改变,A正确;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这个种群不仅只含有A和a这对等位基因,C正确;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AA=49%,Aa=2×70%×30%=4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42%÷(49%+42%)×1/2≈23.1%,D错误。
    故选D。
    3.(2022届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一)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生物杂交能产生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生物体产生的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
    D.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若两生物杂交能产生后代,但该后代不可育,则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生物体产生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型,间接对象是对应的基因型,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D正确。
    故选D。
    4.(2022·山东济南·高三阶段练习)抗生素杀伤细菌的作用机理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等。细菌中的突变品种能产生小分子配体与抗生素结合或者产生可以分解、修饰抗生素的酶类或者产生对于抗生素的转运蛋白或者产生抗生素的靶蛋白等方式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导致抗药性的出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可破坏或干扰细菌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自身代谢或生殖等过程
    B.在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部分细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C.细菌的基因突变是自然选择结果,利于其基因多样性的增强
    D.细菌的基因突变对其种族的繁衍和进化有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详解】
    A、结合题干可知,抗生素杀伤细菌的作用机理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增殖)、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干扰自身代谢)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干扰代谢和增殖)等,A正确;
    B、在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能够抵抗抗生素的细菌存活下来,出现抗药性,出现适应性变化,B正确;
    C、细菌的基因突变是自然选择前提和原材料,不是结果,C错误;
    D、结合题干可知,细菌中的突变品种能产生小分子配体与抗生素结合或者产生可以分解、修饰抗生素的酶类或者产生对于抗生素的转运蛋白或者产生抗生素的靶蛋白等方式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导致抗药性的出现,因此细菌的基因突变对其种族的繁衍和进化有利,D正确。
    故选C。
    5.(2021·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表示人类演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Ⅱ到人的过程,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
    B.由Ⅱ到人的过程,体现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C.现代类人猿和人的进化历程,显示生物只是在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的
    D.人的进化历程显示通过持续的地理隔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正确;
    B、生物进化过程中,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B错误;
    C、生物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不断进化,并表现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而不能主动适应环境,C错误;
    D、生物进化过程中,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但遗传物质的突变仍然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6.(2022·山东·一模)家鸽按用途可分为传书鸽、肉用鸽和玩赏鸽3类。传书鸽具有强烈的归巢性,可供通讯,飞翔时速可达70公里。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杂交和选育,家鸽的品种日渐增多。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家鸽的选育提供原材料
    B.家鸽选育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定向改变
    C.家鸽产生的变异不能在选育过程中都保留下来
    D.选育出的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变异有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传递给下一代,没法保留,C正确;
    D、家鸽新品种不是新物种,与原品种没有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7.(2022·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模拟预测)紫花苜蓿是牧草之王,自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将苜蓿种子带回中国,我国紫花苜蓿品种在漫长的驯化 和改良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立亚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花苜蓿在不同地域可以形成不同的基因库
    B.人工选择在我国紫花苜蓿品种的驯化和改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C.我国紫花苜蓿与原产地紫花苜蓿依旧可以相互交配,但后代可能不育
    D.遗传漂变是导致我国紫花苜蓿种群与原产地种群基因频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遗传漂变、交配方式、迁入和迁出、突变等。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种。
    【详解】
    A、紫花苜蓿在不同地域中的种群由于变异方向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基因库,A正确;
    B、人工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我国紫花苜蓿品种的驯化和改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
    C、我国紫花苜蓿品种在漫长的驯化和改良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立亚种,说明与原物种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因此我国紫花苜蓿与原产地紫花苜蓿依旧可以相互交配,且后代可育,C错误;
    D、遗传漂变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因此遗传漂变是导致我国紫花苜蓿种群与原产地种群基因频率差异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C。
    8.(2022·四川省绵阳江油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
    【详解】
    A、随机交配,即随机交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改变,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
    C、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能会使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9.(2021·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通过培育和选择,出现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金鱼。如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经过基因重组可以得到朝天泡眼金鱼。理论上来说,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态各异的金鱼和野生鲫鱼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培育过程中,基因重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为鲫鱼进化为金鱼提供了原材料
    C.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
    D.若将各色金鱼放入自然水域,其遗传多样性可能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
    A、由题干信息“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可知,形态各异的金鱼和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众多金鱼品种都是经过突变、人工培育、选择等过程形成的,有的没有经过地理隔离,C错误;
    D、若将各色金鱼放入自然水域,其可能会在与野生鱼的竞争中被淘汰而导致基因多样性下降,D正确。
    故选D。
    10.(2022·重庆市育才中学一模)某地昆虫种1、种2是由同一原种进化而来的,其间还曾出现过甲、乙、丙、丁、戊和己地的几种类型,如图所示,已知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种群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B、C、d、E、F,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该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丙地昆虫与丁地昆虫之间,暂时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C.甲、乙、丙、丁、戊、己地的昆虫出现,都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
    D.基因A、C、F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很可能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
    A、据题图可知,该种群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B、C、d、E、F,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A正确;
    B、丙地昆虫基因型为aaBBccddeeff,丁地昆虫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Ccddeeff,会在胚胎期死亡,说明二者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甲、乙、丙、丁、戊、己地的昆虫种群基因频率与原种群基因频率都不同,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C正确;
    D、据图可知,阶段Ⅱ形成的种1和种2均不含基因A、C、F,说明基因A、C、F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很可能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被淘汰,D正确。
    故选B。
    11.(2021·云南昌宁·高二期中)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存在多种达尔文雀,这些雀的喙形有很大差异,如捕食仙人掌和树枝的树雀具有凿子状的尖喙,植食雀具有粗壮的短喙。除植食雀外,其他的达尔文雀还捕食昆虫。达尔文雀是由同一种相似的大陆种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的多种达尔文雀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B.岛上不同的达尔文雀交配会产生可育后代
    C.不同变异类型决定达尔文雀的进化方向 D.达尔文雀会与捕食对象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喙是用于取食的,岛上的多种达尔文雀的喙形有很大差异,是各岛上不同的食物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食物因素在达尔文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岛上的多种达尔文雀是由同一种相似的大陆种进化而来的,因此它们的基因库应是部分相同,A错误;
    B、生活在不同岛上的达尔文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变异的积累,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因此不同的达尔文雀交配可能不会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
    C、不同变异类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达尔文雀的进化方向,C错误;
    D、不同种类的达尔文雀由于食物不同,喙形有很大差异,说明达尔文雀会与捕食对象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12.(2022·湖南·高二期末)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
    B.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也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相同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比通过比较DNA序列更可靠和全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比较DNA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详解】
    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如人和大猩猩,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如人和猩猩,A正确;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故也可以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也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
    C、根据图中不同生物相应DNA序列的相似度可知,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相同,C正确;
    D、DNA具有特异性,比较DNA序列比化石更可靠,D错误。
    故选D。
    13.(2021·湖南·高二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经发现的大量的化石证据为达尔文的共同由来说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B.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在于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
    A、化石证据为达尔文的共同由来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A错误;
    B、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间接的证据,B错误;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说和自然选择学说,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对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取得的重大突破在于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同时认为进化的单位由个体发展到种群,D正确。
    故选D。
    【点睛】
    14.(2021·湖北仙桃·高二阶段练习)古孢粉学是孢粉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化石孢子、花粉的形态、分类、组合分布及其进化规律的科学。孢子、花粉质量轻且数量多,散布极远,各沉积地层中均可保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原始的化石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化石
    B.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孢子和花粉的组合可以推断植被的演变规律
    C.相较于其他地层,沉积岩的地层中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保存较为完整
    D.孢子和花粉可以保存为化石的原因可能与它们有抗高温、高压的外壁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详解】
    A、最原始的化石中不包含消费者的化石,A错误;
    B、不同地质年代的孢子花粉化石沉积在不同地层中,科学家通过研究孢子花粉化石组合面貌,就能判断当时地球生态环境,也可以推断植被的演变规律,B正确;
    C、相较于其他地层,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C正确;
    D、孢子和花粉的外面有一层外壁,外壁中存在一种抗高温、高压和耐酸碱腐蚀的化学物质,所孢子和花粉可以长久保存为化石,D正确。
    故选A。
    15.(2022·浙江·高一课时练习)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 )
    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
    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
    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
    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迅速重演了它们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都有尾。同时,也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鳃裂。
    【详解】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由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6.(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细胞色素c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中,若缺乏细胞色素c,耗氧量降低,生物出现呼吸作用障碍。若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后,会激活凋亡程序。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下表是多种生物与人类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
    黑猩猩
    恒河猴

    牛、羊、猪
    果蝇
    小麦
    酵母
    差异
    0
    1
    9
    10
    27
    35
    45

    A.细胞色素c可以作为分子指标来判断不同种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B.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说明生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C.细胞色素c可能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细胞色素c直接控制细胞凋亡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1、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呼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线粒体中心释放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
    2、细胞色素C是蛋白质分子,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多种生物与人类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有差异。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有差异,故可以作为分子指标来判断不同种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A正确;
    B、已知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说明生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正确;
    C、位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细胞色素c可能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
    D、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后,会激活凋亡程序,间接控制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ABC。
    17.(2021·江苏·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马铃薯野生种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马铃薯栽培种由于长期无性繁殖致使种质退化。下图为利用马铃薯野生种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的技术路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栽培种和马铃薯野生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新品种1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获得新品种2的育种方法可能是植物体细胞杂交
    D.过程①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②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②为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过程③为杂交育种,过程④需要用到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详解】
    A、马铃薯栽培种(4n)和马铃薯野生种(2n)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两者杂交之后后代是3n不育,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新品种1的育种过程是马铃薯栽培种4n和倍增马铃薯野生种4n通过杂交育种产生,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而倍增马铃薯野生种4n又是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加倍而来,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获得新品种2的育种方法可能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也可能是先杂交后进行秋水仙素处理,C正确;
    D、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花药细胞培养成单倍体。过程②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BCD。
    18.(2022·山东·高三学业考试)中科院协同进化研究组利用DNA序列,重建传粉榕小蜂、造瘿非传粉小蜂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之间是通过竞争相同的雌花资源而协同进化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
    C.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都以DNA为遗传物质,是二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
    【详解】
    A、协同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交互关系,是一种协同关系,A错误;
    B、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可以实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B正确;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因此在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会发生变化,C正确;
    D、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与是否进化无关,D错误。
    故选BC。
    19.(2021·山东·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B.达尔文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改变草原上原有物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假如先在岛屿上形成两个数量较少的初始种群,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2、遗传平衡的条件:(1) 种群足够大;(2)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 没有迁入、迁出的发生;(4) 没有基因突变;(5)没有自然选择。
    【详解】
    A、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A错误;
    B、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B错误;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若该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若是不可遗传的,就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
    D、由于形成两个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存在着差别,D错误。
    故选ABCD。
    20.(2021·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的探究活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可使用数学推算法来建立基本模型
    B.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该探究活动依据的原理之一
    C.可创设一个具体的数字化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探究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种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A、该探究活动可使用数学推算法来建立数学模型,A正确;
    B、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该探究活动依据的原理之一,B正确;
    C、可创设一个具体的数字化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探究,C正确;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D错误。
    故选ABC。
    三、综合题
    21.(2022·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期末)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在没有盗猎的自然环境下,只有2%至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1)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基因库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假设有象牙受基因B控制,则出现无象牙基因b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具有___________。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则下一代新生的无象牙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
    (3)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4)“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小
    (2) 基因突变 有害性 减小 36%
    (3)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4)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
    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个体数量减小,含有的基因减少,则其基因库减小。
    (2)
    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象牙是大象防御的重要工具,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主要原因是无象牙突变对大象的生存是不利的,是一种有害突变。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有象牙个体减少1/3,剩余(30+60)×2/3=60个,BB和Bb被捕食的机会相等,剩余个体中包括20个BB、40个Bb、40个bb,B的基因频率为(20×2+40)/(100×2)=40%,b的基因频率为60%,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bb个体占(60%)2=36%。
    (3)
    偷猎现象的存在使有象牙个体减少,则种群的B基因频率降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此偷猎现象的存在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
    (4)
    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是由生物自身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变异只是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因此“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点睛】
    大象种群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分析下一代无牙个体比例,可根据亲本配子种类及比例确定。
    22.(2021·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b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3)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用分数形式表示)。
    【答案】(1)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0.5
    (3)10/11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①~⑥表示生物变异,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如下: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1)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
    (2)
    原松鼠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0只、Aa为50只、aa为30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24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4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4×2)÷(24×2+60×2+24×2)=50%。
    (3)
    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Y=1:1,因此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XBXb:XBY:XbY=3:1:3:1.,其中Xb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BXB:XBXb:XBY=3:1:3;XB的基因频率=(3×2+1+3)÷(3×2+1×2+3)=10/11。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7 基因工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7 基因工程,文件包含17基因工程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17基因工程讲义docx、17基因工程分层训练原卷板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6 细胞工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6 细胞工程,文件包含16细胞工程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16细胞工程讲义docx、16细胞工程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5 +发酵工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5 +发酵工程,文件包含15发酵工程分层训练学生版docx、15发酵工程分层训练教师版docx、15+发酵工程讲义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