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34 神经调节(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34 神经调节(学生版).docx
    专题34 神经调节(教师版)第1页
    专题34 神经调节(教师版)第2页
    专题34 神经调节(教师版)第3页
    专题34 神经调节(学生版)第1页
    专题34 神经调节(学生版)第2页
    专题34 神经调节(学生版)第3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4 神经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4 神经调节,文件包含专题34神经调节教师版docx、专题34神经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策略
    1、落实考点。
    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专题34 神经调节

    一、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

    (1)神经元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的完整性
    (1)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无法发生。
    ①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②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有感觉,但无效应。
    (2)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的反应过程不叫反射。
    ①刺激感受器,神经中枢产生感觉,但是效应器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是反射。
    ②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做出反应,也不是反射。
    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过程

    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

    ②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 型。
    (2)兴奋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归纳拓展 突触传递中的相关知识归纳
    (1)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是内环境的成分。
    (4)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5)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完成兴奋的传递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少数可以回收至突触前膜内重复利用),以便受体能空出来接受下一次兴奋传递的神经递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

    3、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伤,其他部位受伤
    解题技巧
    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和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之间的是神经中枢。
    3.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4.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DE段:静息电位。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
    特别提醒 K+外流和Na+内流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Na+-K+泵的活动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5.神经递质的性质及作用效果
    递质可以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前者可导致Na+内流,使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由“外正内负→内正外负”的转化,后者则可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1)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
    (2)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
    6、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一、单选题
    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和兴奋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静息时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兴奋时刚好相反
    B.静息时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兴奋时刚好相反
    C.静息和兴奋时细胞外K+浓度均低于细胞内,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D.静息和兴奋时细胞外K+浓度均高于细胞内,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与这些生理现象分别对应的结构正确的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大脑、小脑、下丘脑
    C.小脑、脊髓、大脑 D.脑干、小脑、大脑
    4.下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6,但到达6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B.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细胞体型
    C.“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专一性
    D.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5.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
    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B.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C.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
    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6.英语听力考试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需的 ( )

    A.W B.V C.H D.S
    7.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没有感觉,但手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表示突触后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包括b的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
    B.若切断神经纤维d,给予b适宜刺激也会发生反射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在反射过程中,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神经纤维上信号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一致的
    C.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任何地方都不能该使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0.下图I、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I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B.图I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I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
    11.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相应的低级中枢
    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12.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④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13.如图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是( )

    A.图示表明,NMDA除了能与谷氨酸结合,还可以作为Na+的载体
    B.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膜外变为负电位
    C.图中③过程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
    D.据图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重吸收
    14.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E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不是每一个反射弧都需要神经细胞B、C、D的共同参与
    C.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递时,其上面传递的是电信号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其间能发生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
    15.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相关比较如下表所示,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A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B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化学信号
    C
    速度


    D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A.A B.B C.C D.D
    1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
    B.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
    C.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
    D.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7.某人因酒后驾车遭遇交通事故导致支配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那么该左腿( )
    A.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8.下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以下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不是感受器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
    D.图中共有突触4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19.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时,下列相关神经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众能听懂电影台词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
    B.观众看电影过程中神经系统接受的刺激只来自视网膜
    C.憋尿看完电影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可受高级中枢支配
    D.观众看完电影还能记得某些情节可能与大脑中海马区有关
    20.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以及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分别是(  )
    ①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②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③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④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⑤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⑥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A.①和③⑥ B.①和④⑤
    C.②和③⑥ D.②和④⑤
    2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23.某同学因意外受伤导致其不能够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也不能书写,但能看懂文字内容。则该同学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哪些区可能受损( )
    A.H区和S区 B.V区和H区 C.V区和W区 D.S区和W区
    2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一项是( )
    A.静息时,膜外正电位,膜内零电位
    B.兴奋传导所用时间长短只与传导距离成正比
    C.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会逐渐减弱
    D.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26.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同时也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帕金森病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手会一直抖(震颤)。如图表示在谷氨酸过度释放的情况下,帕金森病患者的肌细胞发生的离子运输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而引起NMDA受体激活
    C.肌肉与支配其活动的神经纤维末梢可构成效应器
    D.NMD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分解谷氨酸来治疗帕金森病
    27.下列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外流要消耗能量
    B.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静息电位
    C.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较膜外低,这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增大膜外Na+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28.如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B.甲图中的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乙图处于②状态时的K+内流不需要消耗ATP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钠液体环境中,乙图膜电位会低于40mV
    29.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回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能触发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下图表示甘氨酸的释放和回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运输到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B.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开启膜上的Na+通道
    C.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甘氢酸
    D.若突触前膜回收区受损,则可能会使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
    30.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
    B.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
    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
    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31.毒品和心理疾病药物都会影响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我们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下列关于毒品和心理疾病药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毒品可能会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回收而增强兴奋和快感
    B.吸食毒品可使人产生依赖,且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C.兴奋剂可使神经系统、心脏长时间兴奋而损害器官的功能
    D.镇静剂可消除焦躁不安感,大量使用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32.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图甲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乙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
    B.某种与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
    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33.如图表示某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②上的Na+通道开启
    B.在突触中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只有神经递质受体
    C.突触小泡与①融合时消耗的ATP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
    D.化学信号由①到②决定了突触中兴奋的传递只能单向进行
    34.局部麻醉是一种较为简单麻醉方式,通过药物阻断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是突触前神经末梢
    B.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是突触后神经末梢
    C.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D.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二、综合题
    35.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 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 。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_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 。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________(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 变化为电信号→______→电信号。
    36.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它由图中①-⑤五个环节组成,其中①②④⑤分别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⑤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_。
    (3)当图中④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时,用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会不会突然抬起?答:______。
    37.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电位为________,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3)乙酰胆碱与位于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刺激b处,产生兴奋,该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其活动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活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3)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该物质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据此推测,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
    (4)刺激b,在图中c和d处能而 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试解释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的______,从而使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40.人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A)既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又是一种激素。下图是突触中NA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________分子,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____________中的NA释放,作用于突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受体。
    (3)NA作用于突触后受体后,引起________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NA同时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NA的释放,这是________调节机制,以提高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因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将突触后受体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NA不能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
    41.下图为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的D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__________。
    (2)此动物若受到外界刺激,兴奋在图2结构传递时信号形式的转变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给予适宜电刺激,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引起F肌肉的收缩,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图2所示结构,②中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它是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让受测者饮用适量酒后,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在筛选受测者时,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测者的_________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42.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或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
    (3)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
    43.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
    (2)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_____的控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
    (4)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存在于图乙[ ]_____中,释放后进入[ ]_____,进一步作用于突触后膜与[ ]_____特异性结合引起_____(填Na+或Cl-)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_____。
    (5)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_____区参与。
    44.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 b 物质叫做__________。
    (2)运动应激能促进 a 过程,a 过程是指 BDNF 基因的__________。
    (3)b 物质与 AMPA 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上产生兴奋,这与钠离子的_____(填“外流”/“内流”)相关。
    (4)据图可知,BDNF 具有促进_____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 BDNF 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 b 物质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
    (5)图中 c 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的建立有关。
    45.2022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下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⑤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用针刺④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能称为反射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_____的控制。
    (2)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指针能否偏转?_____。(填“能”或“不能”)
    (4)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图甲中④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_________。
    (7)图丙为__________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4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6.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
    (2)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
    (3)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
    47.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物质A是___,细胞③通过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物质B的作用是___。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
    (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外电位是___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
    (4)若图甲中的a-银环蛇毒换成花粉,那么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花粉时会引起哮喘等,这属于免疫失调疾病中的___。
    48.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③称为_____,④是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⑧]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中释放的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49.图为动作电位在轴突上的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位于①~③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
    (2)图中位于④~⑤之间的轴突膜,_______离子大量涌入膜内,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当兴奋从刺激部位传至⑥处时,动作电位大小_______(填“增加”或“衰减”或“不变”);当兴奋传至⑦处后,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
    (4)若⑨是乙酰胆碱受体,当乙酰胆碱与其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当电位达到一定_________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57 酶的应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57 酶的应用,文件包含专题57酶的应用教师版docx、专题57酶的应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7 群落: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7 群落,文件包含专题47群落教师版docx、专题47群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9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9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文件包含专题3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师版docx、专题3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