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学生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03
    还剩5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文件包含专题4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教师版docx、专题4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策略
    1、落实考点。
    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

    1、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
    (4)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2、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判定方法
    (1)完全依赖反射弧完成,仅涉及“神经递质”这种信号分子——神经调节
    模型:
    举例: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2)仅涉及“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体液调节
    模型:
    实例: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的过程。
    (3) 既有神经系统调节,又有相关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参与,涉及“神经递质”与“激素”两类信号分子——神经—体液调节
    ①模型Ⅰ:

    举例:血糖降低,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②模型Ⅱ:

    举例:日照长短变化刺激鸟类的神经系统,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性激素分泌增加,促使鸟类产卵。
    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分析

    (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可促使c(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一、单选题
    1.人体内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能影响相应细胞的基因表达
    D.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能使相应细胞原有生理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
    信息分子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它们既不参与代谢,也不提供能量。
    【详解】
    AB、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是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均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B正确;
    CD、激素一般是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来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神经递质通过影响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关情况来改变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生理状态,C错误,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稳态
    C.“空调病”、“高原反应”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答案】D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符合内环境稳态的意义,A正确;
    B、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稳态,符合内环境稳态的概念,B正确;
    C、空调病主要指由于忽冷忽热导致的物理性病变、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高原反应指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暴露在低压、低氧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不适,可通过增加肺通气或吸氧缓解,所以说空调病和高原反应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致,C正确;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抗利尿激素
    B.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同时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
    C.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D.下丘脑既能调节水盐平衡又能调节体温平衡
    【答案】B
    【分析】
    1、下丘脑的功能:
    (1)感受器:下丘脑含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渗透压的变化。
    (2)传导兴奋: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传导兴奋,例如,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
    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刺激,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调节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的调节有关。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
    A、下丘脑某些内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可以作为效应器,A正确;
    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传导兴奋,下丘脑中的内分泌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正确;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既参与调节水盐平衡,又参与调节体温平衡,D正确;
    故选B。
    4.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答案】D
    【分析】
    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因为它能繁殖,具有生命的特征,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
    【详解】
    A、戴口罩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播,从而降低病毒随飞沫传播的概率,A正确;
    B、病原微生物可存在于生活中接触到的任一物体表面,勤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B正确;
    C、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通过煮沸处理可以杀死餐具表面的病原体,减少对人体的影响,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在餐具上不能增殖,D错误。
    故选D。
    5.如图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模式图。据图推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包括胸腺和骨髓
    B.图示信息表明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则此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中,涉及的生物活性物质除图中显示的类型外,还应包括神经递质和抗体等
    D.据图分析若过度疲劳导致神经细胞敏感性降低,则可能会导致相关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力下降
    【答案】B
    【分析】
    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
    A、图示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B细胞和T细胞,所以作用的靶器官可包括胸腺和骨髓,A正确;
    B、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神经细胞,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方式是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错误;
    C、神经调节过程中还有神经递质可以传递兴奋,免疫调节过程中还有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所以在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中,涉及的生物活性物质除图中显示的类型外,还应包括神经递质和抗体等,C正确;
    D、过度疲劳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神经细胞敏感性降低,则可能会导致相关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6.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某些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在①处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
    B.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减少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该图示可以说明激素调节是神经调节的最后一个环节
    【答案】A
    【分析】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
    【详解】
    A、①过程中,兴奋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突触结构传递到下丘脑,所以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甲状腺激素的减少可引起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④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B正确;
    C、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图可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
    D、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该图示可以说明激素调节是神经调节的最后一个环节,D正确。
    故选A。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B.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C.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
    D.某病人高位截瘫,小便失禁,则其排尿反射不能发生
    【答案】D
    【分析】
    大脑皮层为人体反射的高级中枢,脊髓为人体反射的低级中枢,构成二者的神经细胞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只能传导兴奋;神经细胞都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垂体是人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合成许多促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下丘脑是大脑基部相对较小的区域,是一高级植物神经中枢(神经部),也是一功能复杂的高级内分泌中枢(分泌部),如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详解】
    A、大脑皮层为人体反射的高级中枢,脑干具有基本是生命中枢,故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A正确;
    B、人的大脑皮层上有很多重要的中枢,如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聋哑人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到指导教师的“手语”,最后是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B正确;
    C、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C正确;
    D、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某病人高位截瘫,小便失禁,则其排尿反射能发生,只是低级反射受到高级反射的控制,D错误。
    故选D。
    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不存在反馈调节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都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答案】D
    【分析】
    1、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激素必须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
    3、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即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只是未参与免疫反应淋巴细胞的一部分。
    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
    【详解】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误;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抗体能够和相应的抗原结合,抗原可以是大分子物质,不一定是细胞,B错误;
    C、当血液中血糖浓度过低时会抑制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D、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细胞上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电信号先转变为化学信号,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再转变为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正确。
    故选D。
    9.如图表示当人进食时,胰液的分泌过程,图中激素Y是一种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
    B.物质X可引起胰腺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
    C.图中物质X和激素Y均不能持续作用于胰腺细胞
    D.激素Y为促胰液素,其分泌方式与物质X不同
    【答案】D
    【分析】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
    A、据图分析,物质X和激素Y都作用于胰腺,说明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A正确;
    B、物质X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胰腺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因此图中物质X和激素Y均不能持续作用于胰腺细胞,C正确;
    D、激素Y是促胰液素,和神经递质一样,都是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D错误。
    故选D。
    10.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答案】C
    【分析】
    人体长期不吃饭、不休息,没有了水分和食物的来源,机体血糖降低,水分减少,必须依靠激素的分泌与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最主要的激素就是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增多,维持血糖平衡和水平衡。
    【详解】
    A、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所以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A错误;
    B、高强度的劳动,细胞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含量增加,B错误;
    C、抗洪战士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体内血糖降低、水分减少,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防止水分丢失过多,C正确;
    D、体内血糖降低,水分减少,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
    故选C。
    1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答案】B
    【分析】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
    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详解】
    A、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正确;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与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属于免疫异常,C正确;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B。
    1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交流的“语言”(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表示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
    B.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的直接调控
    C.人紧张时,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丙是神经递质
    D.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血浆渗透压升高
    【答案】C
    【分析】
    人和动物体中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
    【详解】
    A、题图中甲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但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的直接控制,B错误;
    C、人紧张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的是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C正确;
    D、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13.下图中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后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正确代表甲物质、乙细胞的是(  )

    A.淀粉酶、甲状腺细胞
    B.神经递质、神经元
    C.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
    D.抗原、浆 细胞
    【答案】B
    【分析】
    题图表示的为一种作用模型,甲物质作用于乙细胞,乙细胞通过产生丙物质起作用。符合该模型的甲物质可以是激素、神经递质或抗原等,如甲为胰岛素,乙为肝脏细胞,丙为肝脏细胞接受胰岛素后产生的某种物质。
    【详解】
    A、淀粉酶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而是作用于淀粉这种物质,A错误;
    B、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引起后膜细胞发生反应,产生某种物质,B正确;
    C、胰高血糖素只能作用于肝脏细胞,不能作用于肌肉细胞,C错误;
    D、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因此抗原不能直接作用于浆细胞,D错误。
    故选B。
    14.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2、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受血糖浓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可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水盐平衡调节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15.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B.过敏反应,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
    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答案】D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A错误;
    B、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错误;
    C、呆小症是由于孕妇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神经中枢,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B.若A为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c可分别代表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C.若A代表下丘脑,a为体温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若A代表下丘脑,a为饮水不足,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和产生渴觉
    【答案】C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参与激素主要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详解】
    A.若A代表神经中枢,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A错误;
    B.若A为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c可分别代表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B错误;
    C.若A代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a为体温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C正确;
    D.若A代表下丘脑,a为饮水不足,则b或c可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神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神经细胞
    B.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导致甲状腺肿大
    C.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增多,新陈代谢加快,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均增加
    D.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是由于特异性免疫力减弱
    【答案】D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食物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的运输运到组织细胞周围,经内环境(组织液)进入细胞而被利用,K+对于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有关,因此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神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神经细胞,A正确;
    B、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调节减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导致甲状腺肿大,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正确;
    D、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弱,D错误。
    故选D。
    18.小李运动时,不小心摔伤了膝盖,膝盖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的
    B.出现“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
    C.出现“热”的现象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引起的
    D.由于外力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答案】B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毛细淋巴管堵塞,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增加;局部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增加等等。
    【详解】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局部血红蛋白(呈红色)增多引起的,A正确;
    B、出现“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B错误;
    C、出现“热”的现象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引起的,C正确;
    D、由于外力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D正确。
    故选B。
    19.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 )

    A.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D.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答案】A
    【分析】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3.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
    【详解】
    A、甲状腺激素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
    B、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由于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将使神经细胞兴奋或者抑制,B错误;
    C、a表示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记忆B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细胞不可能是浆细胞,C错误;
    D、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b,使肝糖原水解,导致血糖含量上升,D错误。
    故选A。
    20.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C
    【分析】
    由题干分析可知,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多肽,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详解】
    A、由题干可知催产素为九肽荷尔蒙,是由九个氨基酸组成肽链,共有8个肽键,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催产素为九肽荷尔蒙,口服后会在胃内被酶水解而失去药效,B错误;
    C、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不仅能够传导兴奋,其中某些细胞还能够合成催产素等激素,C正确;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C。
    21.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间隙
    C.Ⅰ生命活动调节 Ⅱ应激性 Ⅲ免疫 Ⅳ反射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Ⅰ包括Ⅱ和Ⅲ,Ⅲ又包括Ⅳ。
    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
    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因此Ⅰ可以代表体液,Ⅱ、Ⅲ、Ⅳ分别代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不属于突触前膜,B错误;
    C、生命活动调节包括应激性和免疫,反射属于应激性,C正确;
    D、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Ⅰ可以代表免疫,Ⅱ可以代表特异性免疫,Ⅲ可以代表非特异性免疫,Ⅳ可以代表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2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答案】B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1分泌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细胞2,作用于细胞2,引起细胞2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据此答题。
    【详解】
    A、图中信号分子通过血液运输,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A错误;
    B、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其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因此细胞2可以是甲状腺细胞,B正确;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相应细胞,并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因此细胞2可以是肝细胞、肌细胞、组织细胞等,C错误;
    D、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激素,但是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B。
    23.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能体现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
    题图分析,B是神经系统,D是激素,因此若生命活动的调节没有D参与,只有B参与,则其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若神经系统和激素都参与调节,则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若只有激素发挥作用,则属于体液调节。
    【详解】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和A→B→C→D→E来实现,前者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
    C、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C错误;
    D、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D正确。
    故选C。
    2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RNA 组成,该病毒侵染人体并引起患者肺功能受损、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
    B.患者治愈后,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对 SARS-CoV-2 具有免疫力
    C.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
    D.该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答案】C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
    A、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这是一种适应机制,A正确;
    B、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SARS-CoV-2免疫的能力,B正确;
    C、患者发热时,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C错误;
    D、病毒侵入人体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D正确。
    故选C。
    25.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该激素能催化细胞内的反应
    B.给长期缺碘的大鼠注射垂体提取物,其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C.给正常小鼠饲喂抗利尿激素均会使尿量明显减少
    D.破坏家兔的胰岛B细胞,可能出现尿量增加和尿糖现象
    【答案】D
    【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2、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3、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
    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该激素能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但不催化化学反应,A错误;
    B、给长期缺碘的大鼠注射垂体提取物(含有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但由于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故无法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大鼠不会出现代谢明显增强和产热增加等现象,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化学本质为多肽,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因此给正常小鼠饲喂抗利尿激素不能使其尿量明显减少,C错误;
    D、破坏家兔胰岛B细胞,体内缺乏胰岛素可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出现尿量增加和尿糖现象,D正确。
    故选D。
    26.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肺,则CO2浓度A处低于B处
    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元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答案】C
    【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
    A、若该器官为肺,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CO2浓度A处高于B处,A错误;
    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半小时血糖可在肝脏中转变为肝糖原,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错误;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会抑制下丘脑的作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D、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7.如图为某人“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产生冷觉的A是____。
    (3)当激素③以B为靶器官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是抑制_________,此外③还有_______的作用。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下丘脑 电信号 神经递质 大脑皮层 反馈 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垂体细胞提高代谢速率 肝脏(细胞)   胰岛素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详解】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完成信号传递。
    (2)人体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分析可知图中B为垂体,①②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时,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的效应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细胞提高代谢速率。
    (4)饥寒交迫时,机体会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为胰岛A细胞,④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相互拮抗的为胰岛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通过图片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在该调节机制下保持协调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调控垂体的分泌活动,而对其他腺体没有调控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下丘脑出现病变会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还会影响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以及________(答出两点)等调节活动。
    (3)健康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________。
    (4)胰高血糖素是由 ____细胞分泌的。饥饿状态下,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流入肝脏的含量 ____ (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5)研究发现,精神紧张、过度悲伤等条件下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很多疾病;愉快的情绪 能使免疫功能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一方面需受到抗原的刺激;另一方 面还受________ (答出两种)等信号分子的调节。
    【答案】垂体细胞膜表面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而其他腺体的细胞膜上没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仅存在于垂体的细胞膜表面) 渗透压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生物节律 大脑皮层 胰岛A 低 胰高血糖素作为信号分子在与肝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后会被灭活 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激素(肾上腺素)
    【分析】
    1、激素随体液运到全身,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是因为靶细胞、靶器官细胞的表面有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受体。
    2、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3、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详解】
    (1)由于只有垂体表面有能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其他腺体的细胞膜上没有,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调控垂体的分泌活动,而对其他腺体没有调控作用。
    (2)下丘脑可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它也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3)冷觉的产生中枢在大脑皮层。
    (4)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能够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脏中肝糖原分解,该激素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饥饿状态下,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流入肝脏的含量低。
    (5)依题所述,精神状态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且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因此免疫细胞发挥作用除受到抗原刺激外,还受到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的调节。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下丘脑的功能、激素调节的特点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相关知识,对基础的掌握和知识的活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引起的。患急性肠炎后,会出现发烧和比较严重的腹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腹泻会导致病人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位于__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产生渴觉。
    (2)通过抽血检测发现,急性肠炎病人血样中由下丘脑分泌的和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_增加。通过抽血能够检测体内激素含量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
    (3)急性肠炎患者发烧是由患者体内_______________增多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体内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增加有关。
    (4)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会产生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_________,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免疫,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产生抗体。
    【答案】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产热增多,产热多于散热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抗原 体液 浆细胞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
    (1)严重腹泻时使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下丘脑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急性肠炎病人由于大量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由于激素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故可通过抽血检测体内激素含量。
    (3)急性肠炎患者发烧是由患者体内产热增多,产热多于散热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增加有关。
    (4)这些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并是非己的物质,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是抗原,经过体液免疫,引起机体浆细胞产生抗体。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0.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的控制。
    (2)若图乙中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 中,靶器官是_____,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过程为_____免疫。图中细胞②是_____细胞。图 丙中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由负变正 脑中相应高级中枢 甲状腺 糖蛋白 体液 T ⑦
    【分析】
    图甲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图乙表示相关激素有内分泌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由靶细胞的受体的接收。图丙表示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体液免疫。
    【详解】
    (1)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将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机制,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接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若图乙中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 中,靶器官是甲状腺,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3)图丙所示过程是抗体的产生过程,可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据图分析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④是B细胞,⑦是浆细胞。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过程,解题关键是识记、理解三种调节方式的具体过程、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1.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______,“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胳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______兴奋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之间的传递是______(单,双)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平衡的调节中,信息分子B是________________,合成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_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C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增多,则信息分子C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激素,由______合成和分泌的.而信息分子D可通过______调节,使信息分子C的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4)信息分子E代表______,在其刺激下,B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答案】神经递质 内正外负 单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反馈 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细胞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E表示淋巴因子。
    【详解】
    (1)A表示神经递质.产生兴奋时,细胞兴奋部位由于Na+内流,所以膜电位状态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其合成部位是下丘脑,由垂体释放,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以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3)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的分泌,使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4)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E)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生理过程的理解与运用,识记各种调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32.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_______。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进而使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舒张 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浆 效应T 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
    1、H7N9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体温上升。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不能进入靶细胞消灭抗原。
    【详解】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人体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增加散热的。
    (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作用于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大部分是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染人体细胞后,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要依赖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之裂解释放病原体。据图可知,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细胞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机体因 H7N9病毒数量大量增加而患病。
    (4)通过以上图解分析,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依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三者密切配合,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 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 是图1 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 3 是胰岛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反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________________融合,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变化。
    (3)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________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4)图 3 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则在饭后5 小时,____(激素)浓度增加,该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攻击胰岛B细胞的抗体,从而使胰岛B细胞受损,这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胰腺)细胞 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 胞吐 电位 小肠粘膜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自身免疫
    【分析】
    分析图解: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1-5分别表示1轴突末梢、2突触小泡、3突触前膜、4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图3、4中6-9分别表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详解】
    (1)食物进入胃后,导致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2)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引发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
    (3)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4)在饭后5 小时,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对胰岛 A 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5)胰岛素只有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说明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正常,因此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过于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症,某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攻击胰岛B细胞的抗体,从而使胰岛B细胞受损,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4.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条件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体温升高,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某同学参加夏季马拉松比赛时,未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引起中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暑后,体温升高,位于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力下降。该同学在比赛前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2)比赛后要及时补充能量,当摄入一定量食物后,血糖升高,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来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运动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为使渗透压恢复正常,机体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调节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答案】下丘脑 神经一体液调节 神经递质 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不能正常结合发挥作用 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中暑后体温调节障碍,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能力下降;该同学在比赛前会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交感神经能够使心跳加快,属于神经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2)血糖升高时,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某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不能正常结合发挥作用。 
    (3)运动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开高,为使其恢复正常状态,机体适过两种途径调节:一种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另一种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及能源物质代谢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要牢固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过程,结合相应问题准确作答。
    35.马拉松比赛时,运动员的机体内进行着一系列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立即起跑,反映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该过程中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答出两点),导致散热加快,最终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3)比赛时,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升高,该激素通过促进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运动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局部组织疼痛,痛觉产生的部位在___________。
    【答案】反应迅速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单向 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大脑皮层
    【分析】
    1、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
    (1)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很快起跑,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2)长跑过程中机体通过骨骼肌产热大量增加,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最终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3)比赛中,由于葡萄糖被分解加快,运动员的血糖浓度降低,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升高,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
    (4)运动过度可能会导致身体局部组织疼痛,痛觉产生的部位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激素调节的知识点,要求掌握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产热的器官和散热的器官,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功能,题目难度不大,要能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36.人与高等动物个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图甲所示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信号分子作用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___________,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___________。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当机体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进而促进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某一种抗体,该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其本质是___________。
    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
    (4)在大鼠实验中将羊的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的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细胞介素-1(一种淋巴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 分级调节 自身免疫 两 糖蛋白 抗体 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详解】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突触后膜,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紧张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敌我不分地把某神经递质的受体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与其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一种是神经递质受体,另一种是来自于血液中的物质的受体,其本质是糖蛋白。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
    (4)在大鼠实验中将羊的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的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细胞介素-1(一种淋巴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说明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7.调定点学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新冠肺炎患者持续高烧39.5℃,其体内的___________(填结构)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此时患者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产热量___________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热易引起脱水,脱水患者常伴有“口渴”“少尿”等症状,分析“口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液中,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与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二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
    (3)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___________,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状态。机体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入血浆。
    【答案】下丘脑 等于 脱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并产生渴觉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 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加,进入组织液的水增多,出现肺水肿 增大 相对稳定 毛细血管壁渗透 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
    【分析】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并产生渴觉。
    【详解】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人体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某新冠肺炎患者持续高烧39.5℃,其体内的下丘脑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由于是持续高烧39.5℃此时患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发热易引起脱水,脱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并产生渴觉。
    (2)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加,进入组织液的水增多,出现肺水肿。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肝酶不能通过肝细胞膜。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中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肝酶进入内环境。由于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机体缺氧时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先进入淋巴液后,再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8.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器________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中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垂体可分泌激素A_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在图1的______________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模式调节______________分泌量,在图2丙途径中兴奋在A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答案】B、C 线粒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胰岛A细胞 肝脏 丙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
    【分析】
    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当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B)和肾上腺素(C)明显增加,加快细胞代谢,线粒体的活动增强,增加产热。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寒冷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加快细胞代谢,此调节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符合图2的丙模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图2丙模式中兴奋在A处只能单向传递。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熟练掌握体温和血糖调节的过程,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3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细胞。

    (1)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受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2)图中的信息分子b为_______________,b分子经扩散通过_______________,然后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同时还可促进_______________的分泌,并通过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量。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患者体温持续维持38℃,此时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退烧时体温下降,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为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d作用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请写出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反馈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等于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胰岛素 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其中b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应为神经递质;a能作用于甲状腺,应为促甲状腺激素;c能作用于肾小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应为抗利尿激素;e能作用于B细胞,应为淋巴因子;d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
    【详解】
    (1)人体内信息分子a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2)由分析可知,图中的信息分子b为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颤栗。同时还可促进甲状腺素和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并通过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量。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患者体温持续维持38℃,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退烧时体温下降,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4)d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如果d作用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此时肝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点睛】
    本题结合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一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名称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0.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婴儿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多。
    (2)当食物过咸,造成______________升高,促进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激素,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胰岛A 神经-体液 自身免疫病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分析】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胰岛A细胞,促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此过程既有激素的参与,又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点睛】
    本题以下丘脑为中心,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41.人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与人体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Na+和K+的含量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两种离子主要来自饮食,它们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Na+或K+出入神经元的方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促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含量变化趋势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寒冷环境中多运动有利于御寒,原因是________。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以上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分别为________。
    (4)被狗咬伤的病人,医生先给患者注射血清,然后注射狂犬疫苗,且要注射多次疫苗,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主动运输 不同 相同 多运动时细胞呼吸增强,释放大量热能,有利于维持体温 大脑、小脑、脑干 每注射一次疫苗,就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分析】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免疫的方法有两种: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属于被动免疫;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机体物质氧化分解,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也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详解】
    (1)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由于Na+或K+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不同,所以出入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即出入神经元的方式不同。
    (2)寒冷环境中,通过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都增加,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而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所以肾上腺激素分泌也增加,即促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由于运动过程需要更多的ATP,而ATP来自细胞呼吸,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变成了热能,所以在寒冷环境中多运动可以增加机热能,所以在寒冷环境中多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产热过程,有利于御寒。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与上述生理表现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4)疫苗相当于抗原,每注射一次疫苗,就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可以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更多的抗体,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
    【点睛】
    本题考查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神经-免疫调节的过程,掌握其原理的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42.气温骤降及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细胞产生并释放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机体常常伴有发热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初次接触流感病毒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其中__________构成了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若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这道防线中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______________。
    (2)病原体刺激B细胞后。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当病原体生在人体细胞内时,这需要依靠____________免疫来杀死病原体。
    (3)在病毒感染刺激下,机体出现发热症状。若体温持续持在38.5℃左右。则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_____散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机体受到寒冷朝激时,人体寒冷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这种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在该过程中,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
    (5)若要证明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调节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___________,然后检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__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6)有人利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结果不成功,反而注射青毒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时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功能失调中的__________。
    【答案】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 细胞 等于 大脑皮层 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过敏
    【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
    (1)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中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2)病原体相当于抗原,它作用于B细胞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当病原体寄生到人体细胞后,体液免疫无法发挥作用,这需要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原体,来杀死病原体。
    (3)体温持续维持在38.5℃左右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4)人体寒冷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可见,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
    (5)若要证明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调节关系,可在离体垂体组织中注射甲状腺激素,然后检测注射前后其培养环境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来定它们之间的调节关系。
    (6)注射青霉素后出现的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发生休克,这是注射青霉素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43.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分泌肾上腺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是体内的一种______分子。神经冲动传来时,神经递质由______(结构)运输到突触前膜处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时,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心率加快等特征,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岛素作用相反,因而肾上腺素会使血糖浓度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当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如受到惊吓时,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迅速增加,这是______调节的结果。
    (3)自身的抗体如果攻击肾上腺素受体会导致激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种疾病称为______。药物心得安(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心脏细胞表面与药物心得安及肾上腺素结合的______可能相同。
    【答案】信息 突触小泡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升高 神经 自身免疫病 受体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
    (1)肾上腺素在功能上是人体内传递信息的分子,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说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胰岛素能降血糖,肾上腺素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则肾上腺素能够促进血糖升高。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迅速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3)自身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这种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同的受体。
    【点睛】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初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44.新冠肺炎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出现发热等症状。目前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发了多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体温的调节中枢是__________该中枢兴奋后,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使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加强,增加产热;此外,这两种激素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健康机体内需要通过持续产生和分泌激素,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_。
    (3)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下丘脑 激素的分泌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激素一旦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就被灭活了 抗原具有特异性,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只能激发机体产生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异性记忆细胞和和抗体
    【分析】
    人体体温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受神经-体液调节。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分泌的激素有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详解】
    (1)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尤其是骨骼肌和肝脏。体温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激素的分泌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激素一旦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就被灭活了,故健康机体内需要通过持续产生和分泌激素,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只能激发机体产生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异性记忆细胞和和抗体,故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
    【点睛】
    注意抗原具有特异性,注射相关的疫苗只能预防相关的病原体,不能预防所有的病原体。
    45.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的调控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传递,最终分泌褪黑素。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含褪黑素受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到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科学研究发现,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若熬夜玩手游,会干扰睡眠,推测其原因主要是手机光线________褪黑素的分泌。
    (4)睡眠不足会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影响心脏搏动。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_,心肌细胞收缩加强,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型受体结合,心率减慢。
    【答案】传出神经末梢及松果体细胞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细胞、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睾丸细胞 神经—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 (负)反馈 抑制 减小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光周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其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
    【详解】
    (1)由图1可知,光周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其中神经调节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松果体细胞。含褪黑素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细胞、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睾丸细胞等。
    (2)由图可知,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到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3)由题干信息“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可知,熬夜玩游戏,手机或电脑的光线可能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生物钟,从而干扰睡眠。
    (4)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收缩加强,心率加快,推测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容易兴奋。
    【点睛】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反馈调节的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6.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可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____________。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_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增强分泌活动。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在温暖的室内更有“精气神”,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跑操结束,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散热量(热量散失) 汗腺、骨骼肌、肝脏等 促甲状腺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作用时间比较长 低温刺激会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分析】
    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详解】
    (1)寒冷状态下,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肝脏产热增加。故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汗腺、毛细血管、骨骼肌、肝脏等。
    (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促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促进产热;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暧的室内“精神头”要大,是由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
    (3)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跑操结束后,同学们的呼吸、心跳等并不会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
    (4)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所以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
    【点睛】
    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7.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一方面刺激图一中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 ________产生渴觉,主动增加饮水。当足量饮水 1 h 后,通过图一中 a 所示的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第二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 侵入人体后会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大脑皮层 负反馈(反馈) 内分泌 吞噬细胞 ②④⑥ 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分析】
    1、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图二中通过①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②⑥(首次入侵)或②④⑥(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③⑦(首次入侵)或③⑤⑦(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
    【详解】
    (1)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另一方面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通过主动饮水后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细胞免疫的初次免疫,当它第二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②④⑥。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是艾滋病毒攻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为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水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提取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8.(一)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相关的激素,A、B、C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此时④释放量增多,这种激素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促进A、B___________。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的“精气神”要大,是因为图中___________分泌增多,并通过协同作用提高___________。若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___________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激素,该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
    (二)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人体多种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___________免疫过程,使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的______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抗利尿激素 重吸收水 下丘脑 ②⑤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A 肝脏 体液 神经递质 激素 自身免疫病 神经一体液—免疫
    【分析】
    1、分析题图(一):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⑤是肾上腺素,⑦是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
    2、分析题图(二):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
    【详解】
    (一)(1)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下丘脑;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②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的“精气神”要大,是因为图中②甲状腺激素、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并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胰岛A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二)(1)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进而影响体液免疫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活动,还可通过有关的激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所以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3)图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点睛】
    本题(一)本题考查下丘脑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水平衡的调节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本题(二)结合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几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49.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公里,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消耗300克糖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入比赛位置等待发令枪响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
    (2)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假如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运动员能跑_____________分钟,可是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血糖然不断被消耗,但其血糖含量依然稳定在0.9g/L左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人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4)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慎摔倒而严重擦伤,因运动员坚持比赛,没有及时清理伤口而感染。此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应是_____________。
    (5)运动员从比赛场地进入温度较低的休息室时,短时间内血压会升高。从体温调节机制分析,参与血压升高调节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结构)。
    【答案】肾上腺素 0.8~1.2 血糖消耗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肾小管和集合管 吞噬细胞 血管(毛细血管)
    【分析】
    1、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免疫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
    (1)人在紧张等紧急的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
    (2)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每小时至少消耗300g葡萄糖,即每分钟至少消耗5g,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正常血糖浓度为0.8~1.2g/L,则全身血糖4~6g,若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0.8~1.2分钟。但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浓度仍能基本保持稳定,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得到补充。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4)伤口感染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进行免疫调节,故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5)运动员从比赛场地进入温度较低的休息室时,机体感受低温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收缩),短时间内血压会升高。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免疫调节,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50.如图为人体内不同信号分子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下丘脑,传入神经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信号分子A 。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会战栗,该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2)当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时,会促进_____释放图中信号分子B。
    (3)从图中信息可知,信号分子_____(填字母)作用的靶细胞种类最多。
    (4)图丙信息分子D若偏高,则会通过_____调节抑制_____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中信号分子E的作用是_____。
    【答案】不能 不能 升高 垂体 D 反馈 下丘脑和垂体 (在体液免疫中)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信号分子A表示神经细胞分泌额神经递质;信号分子B表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信号分子C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D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E表示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详解】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下丘脑,传入神经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即信号分子A。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会战栗,但没有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2)当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时,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即图中信号分子B。
    (3)信号分子A(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下丘脑相关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B(抗利尿激素)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信号分子D(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信号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信号分子E(淋巴因子)只能作用于免疫细胞(如B细胞),故从图中信息可知,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即信号分子D作用的靶细胞种类最多。
    (4)信息分子D为甲状腺激素,当含量升高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中信号分子E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其作用是在体液免疫中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1.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____。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释放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d,产生短期压力效应。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_______________细胞对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答案】效应器的一部分(或“效应器”) 局部电流 神经递质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上升(“增加”或“提高”) 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从而使激素c浓度下降(或负反馈调节) T淋巴 淋巴因子 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
    【分析】
    引起压力效应的调节:
    ①引起压力短期效应的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时需要反射弧参与,而且引起压力短期效应,所以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d属于神经调节;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所以本题中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
    ②引起压力长期效应的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甲状腺的分泌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激素c的调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激素c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会分泌促激素c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激素c,促激素c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增多;
    激素c的反馈调节:当激素c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分泌激素a,抑制垂体的激素分泌激素b,使得肾上腺皮质减少激素c的分泌,保证激素c分泌不会过多。
    【详解】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兴奋传到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关激素,故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前膜,由释放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d,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且肝脏细胞中储存着肝糖原,激素d的分泌能使血糖升高,可推测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2)根据题意,激素a增多,可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增多,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c增多分泌量上升。但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从而使激素c浓度下降,因此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
    (3)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导致激素c分泌增加,激素c能抑制T淋巴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而从而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52.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害健康。人体从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后会发生一系列的调节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患者症状之一是尿量会增加。若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数量的效应。
    (2)高盐饮食会导致尿量______________,该反射的渗透压感受器在_________,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___________结合后,重吸收水量增加,这是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3)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时,人体的压力感受性调控如图所示,则血压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在降压反射中,效应器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当人处于严重焦虑、睡眠不足的等状态下,常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__________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特征。
    【答案】增加 减少 下丘脑 (特异性)受体 神经-体液调节 反射弧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和血管 增加
    【分析】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
    【详解】
    (1)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增加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数量的效应,从而可以提高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2)高盐饮食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得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导致尿量减少,根据该调节过程可知,该反射的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表现为重吸收水量增加,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3)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时,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压力调节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发出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和血管的收缩减弱,进而是动脉的血压下降,结合图示可知血压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降压反射中,效应器是图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和血管。当人处于严重焦虑、睡眠不足的等状态下,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特征。
    【点睛】
    熟知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神经调节的过程以及反射弧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5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出现打哆嗦的现象,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激素①是性激素,则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b增加是否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a激素_______________(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的表达 神经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 自由扩散 否 下丘脑不含促性腺激素的受体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甲是下丘脑,丙是甲状腺或性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c表示DNA,d表示mRNA,e表示蛋白质。
    【详解】
    (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由图可知,激素①通过与细胞质受体结合,再与细胞核受体结合,来调控细胞核中的基因转录,从而调节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血糖调节既受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则分泌的激素②为胰高血糖素,结构甲为下丘脑,下丘脑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
    (2)图一中若①是甲状腺激素,则a的名称是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在神经调节的参与下,出现打哆嗦(不自主战栗)的现象,其生理意义是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
    (3)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为促性腺激素,作用于特定的性腺靶器官,不作用于下丘脑,即下丘脑不含促性腺激素的受体,因此b增加不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相应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点睛】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54.2019年9月28日下午,中国女排在大阪市中央体育馆战胜塞尔维亚队,提前一轮以十连胜的傲人战绩锁定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夺得队史上第10个“世界三大赛”冠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也发生着各种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血糖大量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
    (2)运动员出汗增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可使______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比赛结束后,运动员走出体育馆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此时下丘脑会分泌______激素到达垂体,促使垂体释放相关激素,进而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
    【答案】氧化分解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调节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
    (1)排球比赛赛程长,非常消耗体力,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2)运动员在排球比赛过程中由于大量出汗,丢失的水分多于无机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则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经过反射最终使作为效应器的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比赛结束后,运动员走出体育馆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此时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促使垂体释放相关激素,进而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这种“下丘脑-垂体-靶腺”的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点睛】
    本题以运动员为素材,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掌握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55.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
    (2) 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胰岛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
    (3) 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细胞。
    (4)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二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细胞器)有关。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
    (6)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___。
    【答案】糖蛋白(受体) 胰岛B细胞 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反应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高尔基体 流动性 持续性兴奋
    【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分析图二:A表示突触前神经元,B表示突触后神经元,C表示突触间隙。
    【详解】
    (1)由于靶细胞膜上有受体,所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
    (2)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3)下丘脑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而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4)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5)突触小泡及其泡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6)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作用后就会被分解,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二C处,刺激D处,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性兴奋。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6.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
    (2)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________,Na+可与___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构成调节PH的缓冲物质。以上两个实例说明Na+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3)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调节。
    【答案】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不会 7.35—7.45 HCO3-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神经—体液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2)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与细胞内溶液等渗,故细胞形态不会改变。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Na+可与HCO3-、HPO42-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构成调节PH的缓冲物质。综合以上两个实例说明Na+具有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作用。
    (3)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体液调节。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57.下表是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相关的部分知识。请参照表中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表。
    调节物质
    产生部位
    运输方式
    作用部位
    作用部位的响应
    共同体现的细胞膜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
    (1)通过____运输
    突触后膜
    (2)_________
    (6)_________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3)_________
    (4)_________
    淋巴因子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5)促进___________
    【答案】体液 膜电位变化 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相对稳定状态。目前认为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随着体液的传送可以到全身各处去,淋巴因子由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可以随着体液到B细胞起作用,即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淋巴因子均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2)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经过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这是因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表面有与抗利尿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好集合管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
    (5)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即增强B细胞的免疫作用。
    (6)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由产生部位经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的这一功能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功能的协调。
    【点睛】
    熟知各种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起作用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表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58.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 G 的体液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NE 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 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 Mesc 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3 种原因即可)
    (3)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
    实验思路: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
    【答案】分级调节 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 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 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 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色小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 A组小鼠的体毛无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变白,D组小鼠毛发增多(生长旺盛),变白
    【分析】
    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NE或传出神经分泌NE作用于MeSc,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据此答题。
    【详解】
    (1)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这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过程②为传出神经直接分泌NE作用于MeSC细胞,过程①是传出神经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NE再作用于MeSC细胞,这两种方式中过程②的作用效果大于过程①,这可能原因有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过程②中NE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NE作为激素起作用,也可能是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或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过程②中NE作用时间快,过程①中NE作用时间慢。
    (3)观察黑色小鼠的体毛即观察是否变白以及是否脱发,由图可知,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和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为了验证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色小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变白,D组小鼠毛发增多(生长旺盛),变白。由此可见,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脱发和白化现象,切除肾上腺有助于抑制脱毛的现象,但对白化减少影响不大。
    【点睛】
    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相关试卷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题型2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题型2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0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复习自查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0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复习自查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经调节,高考常考的几种激素,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