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 氓达标测试
展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①__________,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②__________、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③____________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菜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B.“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
C.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表达直白,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一句中,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经》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多有善始,却少有善终,做人、做事有好的起步并不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如果是这样,则殊为可惜。事情快要完成时,人们经过此前的种种努力,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功在望,骄傲情绪也往往容易滋生。事情进行到最后时,往往积聚了更多的矛盾与困难,“末路之难”是必然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警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③有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大量作品。④《诗经》是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民歌,⑤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⑥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为祖国文化宝库贡献了灿烂的瑰宝。⑦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⑨在提升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对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②嗣(yí)音:传音讯。嗣,同“贻”,给、寄。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tā)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比喻修辞,其含意是:两人虽然只有一天未见面,却觉得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前两节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节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10.诗歌前两节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木 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 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以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面的“琼瑶”“琼玖”同此义。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好,爱。④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⑤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多认为《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你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回报的东西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表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B.本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且不说每节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C.《木瓜》没有用《诗经》中最典型的四字句“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而是有意无意地错杂开,造成了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体现了《诗经》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共存的特点。
D.关于此诗主旨,文学史上的意见极其不同,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七种说法,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
12.《木瓜》一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得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请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有所思
汉代乐府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④!
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 ①问遗:赠与。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⑤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14.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B [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以“诗歌”开头,排除C、D两项。从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A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所以排除A项。故选B。]
2.(示例)①绵延不绝 ②脍炙人口 ③交相辉映
解析 ①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②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根据语境,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应填“脍炙人口”。③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此处谈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应填“交相辉映”。
3.(示例)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更是罕见”与“比较普遍”两个句子的语序不当,“更是”一句应放在后面;二是“关怀”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
4.D [D项与文中的破折号均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插入语。B项表示话题的转换。C项表示总结上文。]
5.(示例)女子的笑容如一朵荷花盛开在斯人的心上。
6.“蚕食”本义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用在句中,能更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
7.(示例)①但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 ②往往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③细细品味《诗经》此言
8.②将“诗词”改为“《诗经》”或者删除;③将“大量”放在“反映”前面;⑧在“文学史”后面加“的空白”;⑨将“提升”改为“促进”。
9.B [“运用了比喻修辞”错,应是“运用了夸张手法”。]
10.(1)特点:前两节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
(2)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无音讯,又不见踪影。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1.D [“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错,本诗没有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12.“投”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心情,显得含蓄生动。
13.B [“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错。开头五句写她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玳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推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所以她此时的心中并无“犹豫”。]
14.(1)《有所思》的情感变化:由气愤(拉杂、摧烧等动作)到伤感(相思与君绝),最后无奈(彻夜未眠仍未放下)。
(2)《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后悲伤(躬自悼矣),最终释然、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中1.1 氓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yw/tb_c40019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1 氓复习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类,情景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1 氓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 氓精品课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