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 B.高炉炼铁
C.干冰升华 D.火柴梗被折断
2.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闻药品气味
C.取用盐酸 D.检查气密性
3.关于合金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该合金的纯金属
C.钢是碳铁合金,生铁不是碳铁合金
D.钨的合金比单质钨更适合做灯丝
4.2021年赛过黄金价格的贵金属铑的人民币标价是黄金价格的10倍、铂金的19倍。铑被使用在汽车催化转化器的多孔陶瓷结构中,用来帮助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氧气和氮气。根据如图下列有关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铑的元素符号是RH
B.铑是第六周期元素
C.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2.9
D.铑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的化学式为CH4O
B.反应前后氮化钴的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1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氨味
B.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含SO42﹣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一定是含有CO32﹣的盐
7.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投入到100水中,充分搅拌,随着时间推移,所得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降低一定温度,一定有硝酸钾析出
B.如果用水量是50g,最终只能得到60g溶液
C.所得溶液中继续投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一定还是120g
D.100g<m(溶液质量)<120g时,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8.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化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楼火灾时,使用电梯逃生
B.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喷洒医用酒精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D.当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9.下列归纳和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排列顺序
B.化学史知识
①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铁
②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少到多:H2O、CH4
①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②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安全常识
①缺锌会导致侏儒症
②碘和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A.A B.B C.C D.D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业制氧气的过程——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原子结构不同
C.CO和CO2两种气体化学性质不同原因——分子构成不同
D.天然气经压缩能储存在钢瓶中的原因——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1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松香、铝、海波都是晶体
B.钢丝钳、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C.钙、铁、锌都属于微量元素
D.碘酒、医用酒精、石灰水都属于溶液
12.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使紫色石蕊变蓝的都是碱溶液
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石墨和金刚石性质完全相同
C.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则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
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1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B.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氧气
C.验证氢氧化钠遇水放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4.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物质燃烧条件
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因素,
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 (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②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推入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的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
17.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和②中不燃烧,③中发生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①中试管内气体是 。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 。
(5)若把气球换成胶塞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18.现有如图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F: 。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任意指出其中一处错误 。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② (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③ 组合,请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④ 。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 (填“a”或“b”)。
(5)小明用图J所示的软塑料瓶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红认为不严谨,还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其中将Vc泡腾片放进水球里产生气泡的实验引起了某化学实验小组浓厚的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其反应原理为H3C6H5O7+3NaHCO3=Na3C6H5O7+3CO2↑+3H2O(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反应);为测定某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取4g该泡腾片研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前将泡腾片研磨的目的是 。
(2)计算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D、F为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H是大理石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 。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1.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Ⅰ:CO;猜想Ⅱ:CO2;猜想Ⅲ: 。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 。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 (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3)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 (m1﹣m2)(填“>““<”或“=”)。
(4)若猜想Ⅲ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炭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 B.高炉炼铁
C.干冰升华 D.火柴梗被折断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火柴梗被折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闻药品气味
C.取用盐酸 D.检查气密性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故错误;
B、闻气体气味应将装有气体的瓶子打开,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禁止把鼻子放在容器口大量吸入气体,故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胶帽向下放置,以免药品流入胶头腐蚀胶头,污染药品,故错误;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关于合金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该合金的纯金属
C.钢是碳铁合金,生铁不是碳铁合金
D.钨的合金比单质钨更适合做灯丝
【分析】A、根据合金是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指的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进行分析;
C、根据生铁和钢就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进行分析;
D、根据钨丝如果含杂质稍多,其熔点就会大幅下降,使用不久就会烧损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合金是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指的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故B正确;
C、生铁和钢是含碳的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C错误;
D、钨丝如果含杂质稍多,其熔点就会大幅下降,使用不久就会烧损,所以单质钨更适合做灯丝,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4.2021年赛过黄金价格的贵金属铑的人民币标价是黄金价格的10倍、铂金的19倍。铑被使用在汽车催化转化器的多孔陶瓷结构中,用来帮助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氧气和氮气。根据如图下列有关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铑的元素符号是RH
B.铑是第六周期元素
C.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2.9
D.铑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去电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元素符号书写时,要遵循“一大二小”的原则,则铑的元素符号是Rh,说法错误;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铑原子的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因此铑是第五周期元素,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2.9,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说法正确;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铑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的化学式为CH4O
B.反应前后氮化钴的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1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氮化钴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4O+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4O,故A说法正确;
B、氮化钴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氮化钴的质量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的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氨味
B.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含SO42﹣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一定是含有CO32﹣的盐
【分析】A、根据铵根离子和熟石灰进行研磨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
B、根据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和熟石灰进行研磨后会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常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故A正确,
B、盐和盐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盐,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氯化银是不溶于水的,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故B正确,
C、盐和盐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盐,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可以根据白色沉淀判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故C正确,
D、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该盐除了含有CO32﹣的盐,也可能是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以及对选项的一票否决.
7.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投入到100水中,充分搅拌,随着时间推移,所得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降低一定温度,一定有硝酸钾析出
B.如果用水量是50g,最终只能得到60g溶液
C.所得溶液中继续投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一定还是120g
D.100g<m(溶液质量)<120g时,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由图示可知: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投入到100水中,充分搅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完全溶解形成120g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投入到100水中,充分搅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完全溶解形成120g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A、由分析可知:若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降低一定温度,可能还是不饱和溶液,不会有硝酸钾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只有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用水量是50g,最终能得到60g溶液;若是不饱和溶液,最终得到溶液的质量大于6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则继续投入硝酸钾固体,不再继续溶解,溶液质量还是120g;若所得溶液质量为不饱和溶液,继续投入硝酸钾固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大于1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将20g硝酸钾固体投入到100水中,充分搅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完全溶解形成120g溶液,此时形成的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100g<m (溶液质量)<120g时,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化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楼火灾时,使用电梯逃生
B.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喷洒医用酒精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D.当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分析】A、根据高楼火灾时,不能用电梯逃生进行分析;
B、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C、根据喷洒医用酒精可以杀死新冠病毒进行分析;
D、根据天然气泄漏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解答】解:A、高楼火灾时,不能用电梯逃生,故A不正确;
B、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故B不正确;
C、喷洒医用酒精可以杀死新冠病毒,故C正确;
D、天然气泄漏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而打开抽油烟机可能会产生电火花,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归纳和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排列顺序
B.化学史知识
①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铁
②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少到多:H2O、CH4
①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②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安全常识
①缺锌会导致侏儒症
②碘和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进行分析;
B、根据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进行分析;
C、根据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导致侏儒症,碘属于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液化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①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正确;②一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3个原子,一个甲烷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故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少到多:H2O、CH4,正确,故A正确;
B、①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错误;②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错误,故B错误;
C、①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导致侏儒症,正确;②碘属于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错误。故C错误;
D、①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故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正确;②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理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业制氧气的过程——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原子结构不同
C.CO和CO2两种气体化学性质不同原因——分子构成不同
D.天然气经压缩能储存在钢瓶中的原因——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来分析;
B、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工业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解释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者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释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
D、天然气经压缩能储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并不是分子体积变小,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制氧气的原理、粒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松香、铝、海波都是晶体
B.钢丝钳、羊角锤、定滑轮都是省力杠杆
C.钙、铁、锌都属于微量元素
D.碘酒、医用酒精、石灰水都属于溶液
【分析】A.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杠杆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海波都是晶体,但是松香是非晶体,故错误;
B.钢丝钳、羊角锤、是省力杠杆,但是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故错误;
C.铁、锌都属于微量元素,但是钙是常量元素,故错误;
D.碘溶于酒精中形成碘酒溶液,乙醇溶于水中形成酒精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三者均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2.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使紫色石蕊变蓝的都是碱溶液
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石墨和金刚石性质完全相同
C.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则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
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分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B、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C、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羊毛中富含蛋白质,所以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推理正确。
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B.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氧气
C.验证氢氧化钠遇水放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U型管的液面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二者对比,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操作正确。
B、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与水接触,不能生锈,二者对比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故选项操作正确。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红墨水会左边液面低于右边液面,可以验证氢氧化钠遇水放热,故选项操作正确。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气体逸出,使天平不再平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物质燃烧条件
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因素,
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
【解答】解:①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运用的是实验法;
②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控制变量法;
④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金刚石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碳酸氢钠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维生素 。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 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 涤纶 (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
【分析】(1)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解答;
(2)根据铁制品防锈的方法解答;
(3)根据化纤布料灼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2)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应采取防锈措施是: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3)化纤布料灼烧,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
答案:
(1)金刚石;碳酸氢钠;维生素;
(2)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3)涤纶。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进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②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实验中,推入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的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助燃性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先增大后减小 .
【分析】(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信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分析解答.
【解答】解:(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O2↑;
(2)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木炭燃烧时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冷却后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
(2)助燃性;先增大后减小.
【点评】此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17.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和②中不燃烧,③中发生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2)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需要与氧气接触 。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①中试管内气体是 空气 。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提高温度 。
(5)若把气球换成胶塞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胶塞被崩开 。
【分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空气中含有氧气。
(4)热水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5)气体受热时膨胀。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隔绝氧气,不燃烧,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控制变量法,①中试管内气体是空气,①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若把气球换成胶塞,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可能胶塞会被崩开。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空气。
(4)提供热量,提高温度。
(5)胶塞被崩开。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8.现有如图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F: 锥形瓶 。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任意指出其中一处错误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或试管口斜向上倾斜 。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2KMnO4K2MnO4+MnO2+O2↑ ;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② CEH (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③ D 组合,请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④ 2H2O22H2O+O2↑ 。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 b (填“a”或“b”)。
(5)小明用图J所示的软塑料瓶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塑料瓶变瘪 ,小红认为不严谨,还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是 用等体积水重复上述实验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1)F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试管口斜向上倾斜。
故填: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或试管口斜向上倾斜。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CEH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
若用H2O2和MnO2制取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D(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组合;
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CEH;D;2H2O22H2O+O2↑。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则H2导入端为b。
故填:b。
(5)小明用图J所示的软塑料瓶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小红认为不严谨,是因为塑料瓶变瘪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还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是用等体积水重复上述实验,如果用等体积水重复上述实验,塑料瓶变瘪不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明显,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填:塑料瓶变瘪;用等体积水重复上述实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其中将Vc泡腾片放进水球里产生气泡的实验引起了某化学实验小组浓厚的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其反应原理为H3C6H5O7+3NaHCO3=Na3C6H5O7+3CO2↑+3H2O(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反应);为测定某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取4g该泡腾片研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前将泡腾片研磨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2)计算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实验前将泡腾片研磨成粉末,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75g﹣125.53g=0.22g。
设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H3C6H5O7+3NaHCO3=Na3C6H5O7+3CO2↑+3H2O
252 132
x 0.22g
x=0.42g
答:4g该V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42g。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D、F为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H是大理石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为 CaCO3 。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反应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 炼铁 。
【分析】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D为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A和B能转化成C和D,则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C是铁,D是二氧化碳;H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H是碳酸钙,E是盐酸;D和G反应生成碳酸钙,则G是氢氧化钙;C和E反应生成气体F,则F是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H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反应④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反应②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4)反应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炼铁。
故答案为:
(1)CaCO3;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置换反应;
(4)炼铁。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1.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Ⅰ:CO;猜想Ⅱ:CO2;猜想Ⅲ: CO和CO2 。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 Ⅰ (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3)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 = (m1﹣m2)(填“>““<”或“=”)。
(4)若猜想Ⅲ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炭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0.3g<m<0.6g 。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以及防止空气中组分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
【分析】根据反应条件总结装置作用;
【作出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回答此题;
【设计方案】方案一:(1)根据氧化铜和铜外观状态回答此题;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方案二:(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只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情况计算此题;
【交流反思】根据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变浑浊的性质回答此题。
【解答】解:碳与氧化铜反应需要高温,所以利用网罩聚集火焰,提高温度,利于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作出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若碳量适中,则气体可能为两者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O和CO2。
【设计方案】方案一:(1)氧化铜为黑色,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铜为红色固体,所以可以看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2)B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点燃,说明有一氧化碳,因此猜想Ⅰ成立;
故答案为:Ⅰ。
方案二:(3)若猜想Ⅱ成立,说明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没有一氧化碳,B中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将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因此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A中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而B和C中增加的质量则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所以都表示二氧化碳质量,两部分质量差应该相等,即(m4﹣m3)=(m1﹣m2);
故答案为:=。
(4)当反应后只有一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x,
C+CuOCO+Cu
12 80
x 4g
x=0.6g
当反应后只有二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y,
C+2CuOCO2+2Cu
12 160
y 4g
y=0.3g,
猜想Ⅲ成立,说明气体为混合物,所以需要炭粉质量介于x和y之间,所以y<m<x,即0.3g<m<0.6g;
故答案为:0.3g<m<0.6g。
【交流反思】一氧化碳易燃易爆,而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使一氧化碳点燃,含有二氧化碳,影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判断,所以需要先通入氮气,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
故答案为: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以及防止空气中组分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3/27 19:05:36;用户:武晓天;邮箱:13383382290;学号:39134937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