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共20页。
专题07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
【2020年】
1.(2020·课标Ⅱ)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2020·课标Ⅱ)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 艾滋病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
3.(2020·新课标Ⅲ)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4.(2020·新课标Ⅲ)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 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 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5.(2020·山东卷)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6.(2020·山东卷)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 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 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7.(2020·天津卷)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
B.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 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 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
8.(2020·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在应用基因工程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进而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资料一:人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致使环境不断恶化。王成树等从黄肥尾蝎中克隆出一种神经毒素基因AalT,将其导入能寄生在许多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可有效控制虫害大规模爆发。
资料二: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的农业真菌病害。王宏伟、孔令让等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将Fhb7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从而避免小麦赤霉病大规模爆发。
资料三:疟疾由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按蚊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王四宝等从几种微生物中克隆出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将它们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在按蚊肠道内,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AS1可在按蚊亲代和子代种群中扩散,所以在含AS1工程菌按蚊的群落中,疟疾传播一般可被阻断。
(2020·天津卷)在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的措施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虫害,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B. 引入Fhb7增强小麦的抗菌性,目的是调节真菌对植物的寄生能力
C. AS1工程菌分泌的多种表达产物不改变AS1与按蚊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D. 使AS1工程菌分泌多种表达产物杀灭疟原虫,目的是调节按蚊对人的寄生能力
9.(2020·浙江卷)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 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10.(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 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
C. 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D. 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
【2019年】
1.(2019全国卷II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2.(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2019浙江4月选考·23)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4.(2019全国卷III·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2019北京卷·29)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2018年】
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2.(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4.(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2017年】
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2.(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3.(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4.(2017年江苏卷,28)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
(2)1 000 m 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_____。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 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③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_____ (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 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5.(2017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来源:学*科*网]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5.(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6.(2016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
7.(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8. (2016江苏卷.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2015年】
1.(2015·课标I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 浓度
3.(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4.(2015·上海卷.1)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方式是( )
A.蒸发 B.传导 C.辐射 D.对流
5.(2015·上海卷.8)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6.(2015·上海卷.17)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7.(2015·上海卷.29)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8.(2015·课标II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 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9.(2015·海南卷.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10.(2015·浙江卷.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 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1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3.(2015·北京卷.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2014年】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2014·山东卷]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4.[2014·福建卷]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5.[2014·广东卷]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7.[2014·海南卷]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8.[2014·北京卷]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9.[2014·四川卷]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0.[2014·广东卷]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 [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2.[2014·全国卷]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13.[2014·天津卷]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4.[2014·重庆卷]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15.[2014·山东卷]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16.[2014·江苏卷] (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17.[2014·海南卷]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2013年】
1.[2013·福建卷]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3.[2013·全国卷] 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甲 乙
丙 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2013·山东卷]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6.[2013·四川卷]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7.[2012·重庆卷]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8.[2012·四川卷]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9.[2012·广东卷]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10.[2012·福建卷]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A.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11.[2012·北京卷]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12.[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 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13.[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2011年】
1.[2011·北京卷]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2.[2011·江苏生物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 、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3.[2011·全国卷]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4. [2011·浙江卷] 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 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 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5.[2011·重庆卷] 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共34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共20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