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下册6 声音的变化导学案
展开
声音的变化
课标要求: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能制作简易装置,产生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知道振动的变化能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学习目标
理解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音量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评价任务
1、 通过体验,能够分清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2、 通过观察、实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的声音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有关声音的强弱、高低。
学习过程
任务一:通过体验,能够分清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1、阅读课本资料,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中声音的变化。大家模仿图中动物和水流的声音。
2、班内交流,同学们能听出你模仿的是谁的声音吗?
3、讨论:声音能被区分开来,是不是说明声音是不同的?如果有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鹅的声音高亢,青蛙的声音低沉,水流声更嘈杂低沉。鹅的叫声大,青蛙的叫声要小一些,水流在远处,声音更小一些。
3、 结论: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评价标准:能通过阅读资料,模仿与倾听,了解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组内能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表达流畅,有说服力。
任务二:通过观察、实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描述出来并与发出的声音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有关声音的强弱、高低。
1、 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1)全班静默,在鼓面上放置一枚硬币,请一个同学敲击鼓面同一位置,一次用力小一些,一次用力大一些,倾听感受声音的强弱与硬币的反应。
(2)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直尺,直尺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发出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小组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感受并积极讨论,达成共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方法 | 现象 | 发现 |
敲鼓 |
|
|
拨动直尺 |
|
|
4、 小结:可以看出声音强弱的不同与敲击的力度有关,力度大声音强,力度小声音弱。通过硬币的弹跳幅度可以反应出鼓面的振动强弱,进一步关联声音的强弱。
直尺伸出来越短发出来的声音就越高,这时候直尺的振动速度太快几乎看不清;直尺越长,能观察到直尺的振动速度越慢越明显,同时声音会越低。
5、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评价标准:能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在实验中能仔细观察。操作与表达流畅熟练。
拓展活动
按照课本的提示,制作水杯琴。在弹奏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并仔细观察杯中水面的状态。
检测反馈
1、 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 ),振动的越慢,声音越( )。
2、 打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强,声音就越( )。
学后反思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下册7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下册7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导学案,共2页。
科学四年级下册5 声音的传播导学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5 声音的传播导学案,共2页。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4 声音的产生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4 声音的产生学案及答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