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简况表,3%,4%,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A.西欧庄园经济发达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
2.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8 000万左右,1700年达到了1.2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欧洲人减少了对外殖民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3.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分别是( )
A.黑奴 黄金 B.黑奴 茶叶
C.黄金 枪支 D.烟草 丝绸
4.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荷兰人把这些青花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的开辟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荷兰取代葡萄牙
5.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
A.荷兰 B.英国
C.俄国 D.美国
6.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 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 D.全球合作的不断加强
7.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随之而来,并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不属于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的是( )
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B.给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灾难
C.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D.首次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1.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2.由下表中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可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4.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5.从1500年到1600年这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6.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
A.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 D.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7.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多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人由世界的边缘到达世界的中央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归纳西班牙等国殖民活动的表现。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客观评价的?
1.(素养题—历史解释)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市场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城乡雇佣工人的名义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物价的涨幅。该现象( )
A.加速了社会分化 B.限制了自由劳动力流动
C.推动了商业革命 D.减缓了手工业发展速度
2.(素养题—历史解释)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到19世纪在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砂糖生产兴盛起来。甘蔗的栽种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力规模,因此很早就开始动用奴隶进行强制劳动,采取种植园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经营。此外,还必须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搬运甘蔗,要在短时间内碾碎,绞榨出糖汁,这一工程需要巨大的动力,一开始就得使用某些工具机械。该地区大部分种植园只栽培一种作物,只生产能在世界市场上出售,成为世界商品的农作物,使地方经济偏于一途,压制和延缓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早期,食用砂糖是英国贵族、绅士和富有的商人用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的做法。整个18世纪,因砂糖等殖民地生产的世界商品的贸易可以赚取巨额收入,英国和法国不断地进行着战争,英国最终取胜,占领了法国在加勒比海的砂糖殖民地。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多数英国人的生活场所从农村变为城市,人们开始严格地遵守时间,这使得人们无法花太长的时间来做早餐。以加糖红茶为特色的英式早餐迅速流行,制作简便而且能提供大量热量。这样一来,糖成了那些住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被迫遵守严格劳动时间的工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洲砂糖生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砂糖生产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砂糖消费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砂糖等世界商品给予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故选C项;西欧庄园经济与物种的传播无关,排除A项;明清政府对外闭关锁国,排除B项;材料中的物种是外来的,并非中国培育的,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1700年达到了1.2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故选B项;此时期欧洲对外殖民迅速发展,排除A项;外来移民涌入的地区主要是美洲,而非欧洲,排除C项;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火药等商品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运达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把黑人卖给种植园做奴隶,随后购买黄金、烟草、棉花等工业原料,再运回欧洲。故A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602年”和“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来看,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成功,葡萄牙人同中国已有直接的海上贸易,故答案为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荷兰取代葡萄牙”,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5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的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的现象,被称为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为典型,同时英国还通过殖民掠夺、贩卖奴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展开商业战争,最终成为18世纪中期世界殖民帝国,其他国家都不具有代表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西方列强打着传播基督教的旗号,开展对外侵略。故选B。
7.答案:D
解析:首次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的是新航路开辟,D错误,符合题意;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提供了资本,A正确,不符合题意;殖民主义者在所到之处抢夺财富,掠夺金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B正确,不符合题意;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C正确,不符合题意。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答案:C
解析:A项无法说明非洲人口下降的原因,错误;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黑人贩运到美洲,这无法解释欧洲人口增长和美洲人口下降的问题,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欧洲人口出现增长情况,而由于对美洲、非洲的掠夺,导致这两个洲人口下降,故选C项;D项说法无法解释非洲、美洲人口下降的问题,D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16~18世纪奴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联系所学可知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A项;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奴隶贸易不是“日不落帝国”产生的原因,故C项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题干材料反映出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选C项。葡萄牙的香料是通过新航路从东方运来的,故A项错误;佛罗伦萨商人被迫亏本出售胡椒,主要是因为葡萄牙的香料便宜,不能说明佛罗伦萨的经济地位下降,排除B项;价格革命指的是白银贬值,物价上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这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选B项;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判断,教皇子午线的划定缓和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促成了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直接联系,排除。
7.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2)表现: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任答3点即可)
评价: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第(2)题第一问表现,据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得出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第二问评价,据材料二“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得出一方面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学科素养提升练
1.答案:A
解析:金属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价格革命导致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势力衰落,从事商品生产销售的资产阶级力量上升,加速了社会分化,A正确;城乡雇佣工人的名义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物价的涨幅,必然导致劳动力转向工资较高领域,排除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同时发生,不存在后者对前者的推动,排除C;手工业制造产品,产品价格上升,因此价格革命推动手工业发展,D排除。
2.答案:(1)特点:种植和加工一体化;采取大规模种植园经营方式;劳动力需求庞大;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
因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需求;黑奴贸易的兴盛。
(2)变化:由贵族化消费逐渐转变为平民化、普及化消费。
理解:光明的一面: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化进程。黑暗的一面:引发了罪恶的黑奴贸易;加剧了殖民争夺;阻碍了殖民地的持续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采取种植园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经营”“还必须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搬运甘蔗,要在短时间内碾碎,绞榨出糖汁”可知是种植和加工一体化;依据材料一“因此很早就开始动用奴隶进行强制劳动,采取种植园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经营”可知采取大规模种植园经营方式;依据材料一“甘蔗的栽种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力规模”的信息可知劳动力需求庞大;依据材料一“这一工程需要巨大的动力,一开始就得使用某些工具机械”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一的信息和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需求以及殖民扩张引起的黑奴贸易等回答。(2)变化:依据材料二“欧洲中世纪早期,食用砂糖是英国贵族、绅士和富有的商人用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的做法”“糖成了那些住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被迫遵守严格劳动时间的工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的信息可知由贵族化消费逐渐转变为平民化、普及化消费。理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光明的一面可以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及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回答;如果从黑暗的一面回答结合所学从引发了罪恶的黑奴贸易、加剧了殖民争夺以及阻碍了殖民地的持续发展等回答。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1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物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番薯(甘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知识点2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知识点3
早期殖民扩张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学科素养提升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训练,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写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