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登飞来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登飞来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境。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4.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重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学习过程】一、初读古诗《登飞来峰》。生字学习:认识:塔tǎ 遮zhē会写:峰、浮、寻、登2.作者了解:(幻灯片出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二、预习测评。1.重点字词。(1)千寻: (2)闻: (3)不畏: (4)浮云: (5)眼: (6)缘: (7)最高层: 2.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3.《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 三、巩固测评。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 3.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4.对应精炼。(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游山西村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诗歌朗读,理解诗意,品读诗句,写作手法,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