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过万重山漫想》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40990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胡同文化》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新疆的歌》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灯下漫笔》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中职语文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六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教学设计
展开《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准确领悟主体。
2、突破语言层面,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深蕴的文化魅力和思维深度。
3、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懂得“过万重山”与“第一个”的联系,正确领悟“三峡”的真正涵义,进行生命美育熏陶,提升生命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第一个,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思考由“第一个”到“无数个”探险者,由“现实——历史——未来”三个漫想空间是如何的。
三、教学步骤
(一)美文诗话导入
播出李白诗歌《早发白帝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一段话——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二)专题情境实践
1、作者是怎样描述三峡风景的?
2、“漫想”是“不加拘束地想”,“三峡”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作者产生绵绵的“漫想”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来作回答。
3、“漫想”又不能不受拘束,它得紧紧立足于眼前的景物。课文是怎样将眼前的实境与心中的漫想恰到好处的交织在一起的?大家能找出文中有关漫想的语句吗?
4、“漫想”随着行程展开,作者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既然是第一个,总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挑战者会遇到哪些困难?主旨讨论。
5、如果回到那个时代,如果大家就是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人,而我就是那位挑战者,请同学们作个情境模拟,想象一下你们对我会有什么样的言语举止呢?
6、挑战者前行的路上,他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地形条件呢?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精彩?
7、文中一再强调同一句话:“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你认为第一个挑战者到底又没有想过这些困难呢?请大家发表看法。
8、为了更好的体会挑战者当时的心情,谁愿意扮演挑战者作一番《登独木船宣言》?
9、“只是想走出去,扩大生活的世界。”这是支撑挑战者的理想。于是“他用竹篙一点,船开动了”。这里用了“一点”,而不用“一撑”、“一拨”、“一划”等词语,对刻画人物的精神有什么帮助呢?
10、当勇士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除了崇敬和赞叹还能说什么呢?此时此刻,作者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时间和空间飞去”,让我们齐11自然段、男女轮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他又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深化主旨
课堂小结:学生欣赏图片治疗“历史上的第一”,教师适当小结。“第一个”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勇做“第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民族创新精神。“当年惊心今见惯,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中华民族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热情,塑造着一个又一个民族的“脊梁”,他们如星星点灯,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也喜悦着我们。
六、板书设计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
“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
年代久远、工具简陋、地形复杂(物质条件)
认识有限、经验不足(个人素质)
敢为天下先(精神意志)
历史上无数个“第一”!
“喜悦” 千百年后许许多多的“第一个”……
语文拓展模块三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三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优质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分析第二部分,分析文章第三部分,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 梳理文章思路七 新疆的歌 王蒙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 梳理文章思路七 新疆的歌 王蒙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语文一 菜园小记 吴伯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一 菜园小记 吴伯萧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分析内容,研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