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复习回顾:儒学的发展演变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二)兴起:北宋中期起
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五)代表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 颐兄弟;南宋的朱熹。
(六)含义: 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宋明理学》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儒学家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2)认识论: 理体现在社会上 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1)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3)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 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 人”的精神境界。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人欲是指那些超出社会道德规范的过度欲望。主张弘扬道德抑制人欲,反对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2、另一方面,他据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
1、一方面,对人高标准、严格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摒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宗教的道德自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
(4)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 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达到对普 遍天理的认识。
(2)认识论:理体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4)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特点(理学新在哪里?)①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②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③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
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合编“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颐
一、积极:1、理学使儒学进入新阶段。2、儒学传承平民化,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3、理学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二、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1、基本概况2、发展原因(1)两宋以来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2)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3)社会矛盾尖锐,词、曲句式灵活,便于抒情。3、发展趋势 平民化、世俗化
▲[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
从唐朝的“颜筋柳骨” 到宋朝的“天真烂漫”,书法追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唐·李思训《明皇入蜀图》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科技成就特点:范围广、创新多、水平高、实用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借鉴汉字,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
创制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
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蒙古秘史)
委派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以下文字有何共通之处?
在汉字基础上创制,同时保留本民族个性
1、经济:宋元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3、民族: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丰富多彩4、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历史: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其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儒学的复兴,知识点二文学艺术,宋词的兴盛,元曲的发展,知识点三科技,三大发明,研习1程朱理学,研习2四大发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数民族文字,豪放派苏轼,婉约派李清照,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课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