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文阅读
展开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汇编
07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形象意境(共1小题)
1.(2021•文水县)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可使食①无肉,不可居②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节选)
注释:①食一吃饭。②居一住所。
[材料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材料一 和材料二都围绕着 这一植物来写,古人认为它是有气节的象征。从两则材料来看,都饱含着作者 的感情。
(2)材料二是 代诗人 写的,其中最能体现这种植物品质的一句诗是“ , 。”
(3)根据注释写出句子“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意思: 。
(4)诗人常常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品格和志向。请你写出类似的一句诗,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和志向?
二.字词解释(共2小题)
2.(2021•离石区)小古文阅读。
杨布打狗
ㅤㅤ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①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②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③也。向者④使⑤汝狗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素衣:白色衣服。②缁(zī)衣:黑色的衣服。③犹是:像这样。④向者:刚才。⑤使:假使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衣素衣而出
岂能无怪哉
②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③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④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
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了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
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2022•离石区)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①,更②为益③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④,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⑤食盐。食已口爽⑥,反为其患⑦。天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更:再次。③益:增加。④尔:这样。⑤空:空口。⑥口爽:口味败坏。⑦患:祸患。
(1)结合注释理解古文内容,试着把愚人的思维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加盐后味道鲜美 ②多盐味道会更美 ③饭菜盐少味道不美 ④只吃盐味道一定极好 ⑤盐能让饭菜味美
③—— ——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3)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去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事与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句子翻译(共1小题)
4.(2022•交口县)课内文段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则文言文的题目是 ,选自《 》。
(2)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横线上注音。
(3)惟弈秋之为听。(翻译句子的意思)
(4)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人 ,另外一个人 。
(5)学习这则文言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文言句式(共1小题)
5.(2022•交城县)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④有势人臣⑤而戏笑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③炳烛:点燃火把。④安:怎么。⑤势人臣:为人臣子。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 ;
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 。
①夜晚 ②迟,晚 ③年暮,年老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③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夸张、排比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
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3)用横线的方法,我理解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
(4)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呢?
五.拓展延伸(共2小题)
6.(2021•交口县)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列选项中“然”字意思和“非然也”中“然”意思一样的是 。
A.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B.不以为然
C.处士笑而然之
(2)写出下面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文中“二人”的学习态度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7.(2022•忻府区)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 》。
(2)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各自的观点与理由: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
第二个孩子
①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儿以 的角度,一儿则以 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 的孩子。
(3)“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
A.反问,带有嘲笑,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B.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六.论据(共1小题)
8.(2021•交城县)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 。
(4)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一小儿:
观点:
论据:
一小儿:
观点:
论据: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诗歌形象意境(共1小题)
1.(2021•文水县)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可使食①无肉,不可居②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节选)
注释:①食一吃饭。②居一住所。
[材料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材料一 和材料二都围绕着 竹子 这一植物来写,古人认为它是有气节的象征。从两则材料来看,都饱含着作者 坚韧不拔 的感情。
(2)材料二是 清 代诗人 郑燮 写的,其中最能体现这种植物品质的一句诗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3)根据注释写出句子“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意思: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
(4)诗人常常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品格和志向。请你写出类似的一句诗,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和志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人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情感的分析能力。材料一 和材料二都围绕着竹子这一植物来写,古人认为它是有气节的象征。从两则材料来看,都饱含着作者坚韧不拔的感情。
2.考查了文学常识及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材料二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其中最能体现这种植物品质的一句诗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考查了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4.考查了对诗句的积累及理解能力。结合自己积累写出诗人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并写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和志向即可。
故答案为:
1.竹子 坚韧不拔;
2.清 郑燮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人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二.字词解释(共2小题)
2.(2021•离石区)小古文阅读。
杨布打狗
ㅤㅤ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①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②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③也。向者④使⑤汝狗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素衣:白色衣服。②缁(zī)衣:黑色的衣服。③犹是:像这样。④向者:刚才。⑤使:假使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衣素衣而出 穿衣。
岂能无怪哉 感到。
②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③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
④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C
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
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了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
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解答】①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通读译文可知,文言文中的“衣素衣而出”这句话中的前一个“衣”的意思在此句中作动词用,是指“穿衣”。“岂能无怪哉”中的“怪”在句子中作动词用,指感到。
②考查朗读节奏。用“/”把句子“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的朗读节奏画出来,根据平时的积累,这句话可这样朗读: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③考查翻译句子。通读译文可知,文中的“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这句话可翻译为: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
④考查学习本文后明白的道理。通过学习这则故事,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故选C。
故答案为:
①穿衣;
感到;
②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③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
④C。
3.(2022•古县)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①,更②为益③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④,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⑤食盐。食已口爽⑥,反为其患⑦。天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更:再次。③益:增加。④尔:这样。⑤空:空口。⑥口爽:口味败坏。⑦患:祸患。
(1)结合注释理解古文内容,试着把愚人的思维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加盐后味道鲜美 ②多盐味道会更美 ③饭菜盐少味道不美 ④只吃盐味道一定极好 ⑤盐能让饭菜味美
③—— ① —— ⑤ —— ② —— ④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3)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
A.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去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事与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答】(1)本题考查了写作顺序。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抓住关键词,梳理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哪些,然后按顺序排列起来即可。本文主要写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吃饭时,嫌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为菜加些许盐,菜味道变得鲜美起来,于是愚人认为盐能让饭菜味美,多盐味道会更美,因此愚人只吃盐导致味觉败坏,反受其害的事。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知答案。
(2)本题考查了翻译句子的能力。结合注释与对文章的感知将关键词翻译出来,再运用语言组织成语句通顺的句子即可。示例:尔:这样。缘:缘故,原因。句意是“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
(3)本题考查了理解内容的能力。由“便空食盐”可知他不吃菜只吃盐。由“食已口爽,反为其患”可知,结果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4)本题考查了理解与分析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写愚人认为盐让菜美味,只吃盐味会更美,于是不吃菜,只吃盐,致使味觉败坏,反受其害的事。意在告诉人们做事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去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故选A。
故答案为:
(1)①⑤②④;
(2)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
(3)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少以后,他不吃菜只吃盐。结果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4)A。
三.句子翻译(共1小题)
4.(2022•交口县)课内文段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wé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zhuó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则文言文的题目是 《学弈》 ,选自《 孟子 》。
(2)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横线上注音。
(3)惟弈秋之为听。(翻译句子的意思)
只听弈秋的教导。
(4)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人 专心致志 ,另外一个人 三心二意 。
(5)学习这则文言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这则文言文的题目是《学弈》,选自《孟子》。
(2)考查对字的读音的掌握。结合语境理解,“惟”读“wéi”。缴:[jiǎo]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迫使交出(多指武器。[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故读“zhuó”。
(3)考查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外一个人三心二意。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两个学棋者的表现与结果,来表达出做事情要认真,不可三心二意的主旨。
故答案为:
(1)《学弈》;孟子;
(2)wéi zhuó;
(3)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5)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四.文言句式(共1小题)
5.(2022•交城县)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④有势人臣⑤而戏笑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③炳烛:点燃火把。④安:怎么。⑤势人臣:为人臣子。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 ;
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 。
①夜晚 ②迟,晚 ③年暮,年老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③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夸张、排比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
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3)用横线的方法,我理解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 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
(4)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呢?
我们应该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恐已暮矣:是恐怕已经晚了。故“暮”的意思是迟,晚。暮,何不炳烛乎:夜晚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故“暮”的意思是夜晚。故选B。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A.有误,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故“夸张”错误。B、C、D正确。故选A。
(3)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
(4)考查了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理解来回答。
故答案为:
(1)B;
(2)A;
(3)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
(4)我们应该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五.拓展延伸(共2小题)
6.(2021•交口县)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列选项中“然”字意思和“非然也”中“然”意思一样的是 B 。
A.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B.不以为然
C.处士笑而然之
(2)写出下面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文中“二人”的学习态度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学习或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做表面样子,心猿意马。
【解答】(1)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非然也”中“然”意思是这样。A.然:词尾,……的样子。B.然:这样。C.然:认为对。
(2)考查翻译句子。“者也”表示判断。通国:全国。善:擅长。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文中的两个人一个学习时专心致志,学有所得;一个心猿意马,想入非非,不够专心,学习效果不好,通过两人的对比,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做表面样子,心猿意马。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
(1)B;
(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3)学习或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做表面样子,心猿意马。
7.(2022•忻府区)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 两小儿辩日 》。
(2)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各自的观点与理由: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第二个孩子
①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儿以 视觉 的角度,一儿则以 触觉 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 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的孩子。
(3)“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 A
A.反问,带有嘲笑,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B.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解答】(1)考查文章出处。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
(2)考查了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一个孩子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第二个孩子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儿以视觉的角度,一儿则以触觉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朗读语气的理解。“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是反问,带有嘲笑,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故选:A。
故答案为:
(1)两小儿辩日;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视觉 触觉 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3)B;
(4)A。
六.论据(共1小题)
8.(2021•交城县)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的品质是:诚实和实事求是。两小儿的品质是: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3)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一小儿:
观点: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论据: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小儿:
观点: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论据: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解答】(1)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考查学生第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孔子面对两小儿的问题,老实地答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由此可见他的诚实和实事求是。两小儿在文中主要表现为“辩斗”,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面对问题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阅读句子“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一小儿的观点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论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故答案为:
(1)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孔子的品质是:诚实和实事求是。两小儿的品质是: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文: 这是一份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古诗文,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作文: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作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ㅤㅤ坏处,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习作天地,思考与表达,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填空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填空题(基础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完成又快又准,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