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为沉郁顿挫。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它起源于民谣。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是五言古诗。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安史之乱。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安史之乱起来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来因为上疏营救宰相房珀,得罪了皇帝,被诬为房党,于乾元元年(758)贬作华州司功参军。这年冬天,因事回洛阳。第二年春天从洛阳返华州途中,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感触很深,就写出了辉煌的诗篇“三吏”“三别”。这年华州一带闹饥荒,加上他对朝政有所不满,就决心抛弃了官职,携带着家小到泰州、同谷等地去逃荒。但是,在这些地方仍旧无法生活下去,便长途跋涉入蜀。
这一年,是乾元三年(760)。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有诗云:
为农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但“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pí(战争)。(杜甫)”把酒赏花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结合注释和所学知识,了解大意。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挂罥:挂着,挂住。罥,挂。长:高。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呼不得:喝止不住。秋天漠漠向昏黑: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读第一段,感受秋风之恶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请从修辞或者描写的角度分析。
“怒号”将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威力之大,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形象生动。
动作描写,“卷”“飞”“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表现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
读第二段,看茅屋命运,思叹息之声。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诗人对南村群童是和态度?
顽童故意气我,大摇大摆地抱着茅草去竹林玩耍。“我”是又急又气。他们幼稚得顽皮,又幼稚得可爱。诗人并没有严厉谴责,他的心胸不至于如此狭隘。
诗人为什么叹息?结合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
归来倚杖自叹息——为何而叹?
一叹自身之苦——茅草屋被吹破,余日难过。二叹顽童幼稚,不明诗人痛苦。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读第三段,体悟乱世之中百姓生活不易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云墨色”“昏黑”写出天空在大风后马上变得阴沉、黑暗,暗示大雨将至,渲染出阴暗、愁惨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出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
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将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子的冰冷、坚硬,反映了诗人家境的艰困。
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写秋雨的细密、连绵,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
如何理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何由”二字?
用“何由”两字做诘问式的慨叹,展现诗人多年积压在心头的家国深忧和目前的痛苦交错在一起,迫使他急迫地渴望天明雨歇。
如何理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长期以来失眠。今日秋风起,今夜秋雨至,今屋直下雨,今朝战乱起,今夜不能眠,今夜无法眠。诗人由眼前凄苦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为下文的议论蓄势。
读第四段,走近诗人风雨中的愿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由个人遭遇想到天下穷苦的人民,诗人有一崇高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有舍才有得,大愿望必有大代价,诗人愿意: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济世救人 至死不悔 胸怀天下 忧国忧民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古体诗的一种。特点: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三、五、九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歌行体诗歌,“为……所……”,一种被动句式。
读第一段,找出其韵脚。
第一节押“ɑ”韵: 号、茅、郊、梢、坳。
“贼”“去”“息”,三个字,押的是入声字。但由于现代汉语拼音没有这个声,所以利用现代汉语拼音寻找不得。
黑、铁、裂、彻,也是入声字。单就“铁、裂”二字,押ie韵
在《平水韵表》中,入声字有一千七百六十三个。部分展示:日明、出入、得瑟、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哭泣、独立、孤独、曲折、碧落、黑白合适、激烈、压迫、特色、特别、叔伯、合适得瑟、竹笛、药物、剥削、骨肉、熄灭、吃粥角逐、吃喝、物质、玉足、摘菊、拾级、发达芍药、德育、馥郁、脱落、阅读、绰约、福禄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等奖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字词检测,精读课文,多层茅草,挂着挂住,水势低的地方,喝止不住,战乱指安史之乱,怎能如何,一会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读课文,冷似铁,踏里裂,士俱欢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声读一读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八语下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茅屋朗读wmv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