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4章 第22讲 热点强化8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4章 第22讲 热点强化8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策略,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面、系统复习回顾基本知识。了解知识规律的来龙去脉,透彻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基础,不是会做几个简单题就叫基础扎实。对于一轮复习,基础就是像盖房子一样,需要着力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夯实地基,二是打好框架。2、扎实训练学科基本技能、理解感悟学科基本方法。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本,全面细致的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进一步强化理解。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复习习惯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解题的三重境界:一是“解”,解决问题。二是“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三是“归”,回归到高考能力要求上去。解题上强化学生落实三个字:慢(审题),快(书写),全(要点全面,答题步骤规范)。 4、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指导学生补齐短板。高三复习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无的放矢。要在“精讲”上下足功夫。抓住学情,讲难点、重点、易混点、薄弱点;讲思路、技巧、规范;讲到关键处,讲到点子上,讲到学生心里去。
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导管尖嘴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类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
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其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
设计说明:装置(Ⅰ)向锥形瓶通入少量空气,将少量水压入烧瓶,导致大量氨溶解,形成喷泉。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溶于水)。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装置(Ⅳ)向烧瓶中通入一定量的H2S和SO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上喷形成喷泉。装置(Ⅴ)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2020·全国卷Ⅲ,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2.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3.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4.如右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用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1)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__。
(2)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
若为NO2,喷泉后,溶质为HNO3,3NO2 + H2O===2HNO3 + NO
(3)若用n(NO2)∶n(O2)=2∶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打开a、b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Ⅱ中,形成喷泉。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瓶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先打开a、c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烧瓶Ⅱ中的压强迅速减小,烧瓶Ⅰ中的HCl气体会进入到烧瓶Ⅱ中,且与NH3化合生成NH4Cl而产生白烟。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
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打开b活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鲁科版)第8章 热点强化22 水解常数及应用,文件包含第8章第47讲热点强化22水解常数及应用pptx、第8章第47讲热点强化22水解常数及应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9章 热点强化22 水解常数及应用,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9章热点强化22水解常数及应用pptx、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9章热点强化22水解常数及应用docx、第9章热点强化22水解常数及应用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8章 第49讲 热点强化17 水解常数(Kh)与电离常数的关系及应用,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