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展开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学生说故事,评价主人翁:王戎不取道旁李,司马光砸缸,曹聪称象。这些都是我国古代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梁国也有聪明过人的小男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
2.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3)防照抽生说:我是(姓)之(子或女)
二、初读
1.先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2.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尤其是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3.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重点是最后一句“家禽”之间要隔开。
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三、再读文,读懂文
1.回想学文言文的 方法。(1)借助注释)2)多读(3)看画面想象。
2.学生自学课文,借助于注释,逐句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先抓关键字词理解,如:【诣】拜访,【应声】马上、立即,【设】摆放,【家禽】家中的鸟。然后同桌自由交流,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
3.根据原文填空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到他家去做客,__________摆出水果招待客人,_______指着杨梅说:“__________” _______回答:“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构;总分关系。
5.抽生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2)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3)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杨氏子巧妙的“应声答曰”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
4.夸一夸杨氏之子: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能说会道
5.学生看课件抢答: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
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
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
五、熟读成诵
梁国____________,甚_______。孔君平________,父_______ ,乃________。为设果,果_______ 。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
六、发挥想象
拓展练习: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怎么夸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又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试着来写写他们俩后来的对话。
谁能表述孔君平的反应?孔君平______(表情、动作),说到:“_________”
七、总结
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八、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总起——甚聪惠
孔君平: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杨氏子: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视频导入,齐读课题,理解题意,指读生字,正确读音,朗读课文,掌握停顿,研读课文,体会感悟,学习第二句,教师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起兴趣,揭示题意,反复诵读,解析课文,故事接龙,思考问题,揭示文意,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小结课文,总结收获,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