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课件
展开边塞诗的隋唐以来,边境战争频繁,疆土扩大,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又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兴盛于唐代。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决心。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肉食谋何失,黎藿缅纵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夹杂着几许悲壮,几许婉伤。国运日下的伤痛、征戍之苦、边愁乡思。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战争的反感,对陷入战争的士兵与人民的悲叹,对和平的渴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愤中含悲,高而不亢。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事物: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斧、刀
景物:大漠、 烽烟、 长城、黄沙、孤城、雁飞、马走
地名:轮台、夜郎、雁门、玉门关、阴山、楼兰民族名:胡、羌、羯、夷、安西、单于
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音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渭城曲》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要立足于整体,有侧重地分析其技法。
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夸张、对比、用典等。
侧重于表现人物形象——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着力于意境营造——烘托、虚实结合立足于情感的抒发——直抒胸臆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表达效果: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主题一:表现将士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主题二:表现对苍茫雄奇的边塞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主题三:抒发了征人的思乡怀亲、孤独悲愁、厌倦战争之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主题四: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担忧思念之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停梭怅然忆远人,欲说辽西泪如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主题五:表达了将领昂扬的斗志、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主题六:揭露战争的残酷,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主题七: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为什么参军看到了什么待久了之后操练与作战不给你机会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苍茫雄奇的边塞自然风光
征人思乡怀亲、孤独悲愁、厌倦战争
将领昂扬的斗志、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揭露战争的残酷,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楼、黄昏、海风、秋、羌笛、关山月、金闺
在烽火台西边, 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征人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感受着从青海湖面吹来的阵阵秋风。他吹起羌笛,吹奏的是寄托着离别之情的《关山月》。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担忧思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
运用对写法,从对方落笔。
抒发了征人思乡思亲、孤独悲愁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①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借边塞黄昏时萧瑟、悲凉的秋景,抒发了征人思乡怀亲的悲愁之情。②运用对写法,从对方落笔。通过表现万里之外家中的妻子对征人的担忧思念之情,抒发了征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孤独悲愁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晚、秋风、汉关、云、月、西山
边境上外敌入侵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初秋边关夜晚浓云密布、月色清冷、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战争局势的紧张。
昨夜秋风吹进驻守的关塞,北方边境的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再次催促那些作战勇猛如李广一样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将自己感受到的边境战争局势的紧张融汇在初秋时节边关夜晚浓云密布、月色清冷、阴沉凝重的夜景之中。
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
①意象: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夜晚浓云密布、月色清冷、阴沉凝重的夜景。②寓意:边境战争局势的紧张。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奋勇杀敌、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作者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作者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1. 看诗歌标题2. 抓主要意象3. 找关键字词4. 懂全诗大意 5. 明表现手法6. 析思想感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战刀做伴。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题目中的出现了“征人”,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与刀环是战事用品,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通过描写边塞战事频繁、戍边生活的荒凉寒苦,表现了征人对边塞生活无可奈何的厌倦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
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作者用“横笛”、“红旗”代指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诗人把自己乐观开朗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E、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B 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D 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表达了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E、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边塞秋景图,其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D 并非“劝勉”,而是劝诫不要学“游侠儿”。E 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2.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边塞异景 战场殊情——古代诗歌之边塞诗鉴赏方法探究(1)课件PPT: 这是一份边塞异景 战场殊情——古代诗歌之边塞诗鉴赏方法探究(1)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诗中的意象,边塞诗中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课件】七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阅读:边塞诗: 这是一份【专题课件】七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阅读:边塞诗,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补充鉴赏,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适《塞上》,岑参《逢入京使》,直抒胸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