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5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7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等级性和不平等性,古代中国的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1.概括古代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认识实行户籍制度的目的。 2.梳理古代中国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社会治理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98---100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1、概括中国古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战国、秦、汉、东汉末年、东晋、隋、唐、宋、元、明、清)2、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原因?
    户籍制度: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
    户籍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
    结合课本引言部分,分析历代王朝为什么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其目的是什么?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国家开始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原因: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99 历史纵横)
    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现象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宋代“不立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故纳税根据土地来算,相应的户籍制度与土地融合,适应了土地私有的社会发展要求。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乾隆年间停止户籍编审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意义: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削弱,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3、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原因?
    作用:(1)统计人口,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 (2)限制人口流动;(3)维护社会治安;(4)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5)维护等级特权。
    原因:(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2)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3) 封建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等影响
    特点:地域性: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等级性: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多重性: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
    四、自学指导二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1、中国古代王朝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是怎样的?
    2、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作用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2、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作用材料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特点: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联保连坐);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③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作用: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101---102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三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及作用是什么?其概况如何?2、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社会优抚政策的概况3、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社会优抚政策的特点 作用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1、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及作用是什么?其概况如何?
    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政府救济;社会力量救济
    (1)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2)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2.优抚政策(1)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2)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鸩杖,以示尊重。(3)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4)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对当今的启示?
    ①“以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促进阶层流动,扩大中间阶层——注重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③强调教化——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救助与教育相结合,扶贫先扶志;④一定的基层自治——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动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⑤“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严相济”——坚持在以德治国的同时,健全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东晋“黄籍” , “白籍” ,白籍土著化。原因:户籍是政府征收赋役的主要依据,只有将南迁的人口进行登记,才会将其纳入以后征收赋役的范围。(2)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原因:宋代城市化与商品经济发展迅猛,打破了传统的农耕经济藩篱; 商业税收远超农业税;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允许产权流动,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强。
    东晋和宋朝户籍变化背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中国的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共2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评优课ppt课件,共2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