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 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30---31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P30页,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1.西周至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是什么?2.秦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3.汉朝察举制的含义、特点、分类、评价4.九品中正制时间背景、内容、标准、评价5.秦汉官员的考核制度是什么?这种考核制度的实行状况6.秦汉时期中国的监察体系是什么(中央、地方)?刺史制度的特点?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
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汉书》
才能 军功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吏民(官吏和民众)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法吏)。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商君书·定分》
“以法为师”“以吏为官”,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臣请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者,以吏为师。——《史记·李斯传》
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
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
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
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
概况:考察 舆论评价、为官能力-------推举为官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积极: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局限: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 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度难以实行。
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家世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 及法弊也, 唯能知其阀阅(门第、家世) , 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杜佑《通典》
根据材料,对九品中正制如何评价?
进步性:中正官由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局限性:后期逐渐沦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注重家世,形成门阀士族政治,激起社会矛盾。
① 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②刺史制度(汉武帝 地方)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时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自学指导 二阅读P31,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1科举制实行的背景、内容、演变、及宋朝对科举制的发展2隋唐时期,官员考核、监察制度如何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 隋唐至两宋:科举制
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2)演变: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太宗: ④武则天: ⑤唐玄宗: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与隋唐时期相比,两宋时期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进一步发展完善打破门第限制,扩大选官范围,扩大统治基础。
评定分三等九级,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
2.宋朝: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
中央: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 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划分十道监察区
中央: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台谏合一 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通判
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二)
1.了解中国元明清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 知道元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32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P32页,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1、列举元、明、清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明清时包括考试人员、考试范围、级别、特点四个方面来说明)2、明清考核制度3、找出元明清的监察制度
①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②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③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
延祐复科:皇庆元年(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延祐二年2月和3月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史称“延祐复科”,本次科举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形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生源: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内容: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实现南北卷制度。
八股取士:明代成化以后,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科举考试之法。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格式严格,内容空泛,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宋】《神童诗》 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五:“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科学的发展
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重在查处贪、酷和不作为
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
元代监察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
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设提刑按察司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
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监察百官
清:沿袭明代,仍设督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
◎纪昀,数次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ppt</a>,共25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秦汉上计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背景图ppt课件</a>,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