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生物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生物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京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中都含有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葡萄糖中只含有C、H、O,脂肪只含有C、H、O,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往往含有S元素等,核酸含有C、H、O、N、P。
【详解】A、由分析可知,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中均含有C、H、O,A正确;
B、葡萄糖、脂肪不含有N元素,B错误;
C、葡萄糖、脂肪不含有N、P元素,蛋白质含有N元素,但不一定含有P元素,C错误;
D、葡萄糖、脂肪不含有N、S、P元素,蛋白质含有N,可能含有S、P,核酸不含有S元素,D错误。
故选A。
2. 在炎热的夏季,植物常常出现萎蔫现象。植物萎蔫时失去的是
A. 自由水 B. 结合水 C. 无机盐 D. 钾离子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炎热的夏季,植物常常出现萎蔫现象,萎蔫说明是植物体内缺水造成的,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失去结合水,植物体就会干枯死亡,植物萎蔫,说明失去的是自由水,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自由水与结合水功能的理解的解题的关键。
3. 人体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将人体红细胞分别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甲中的涨破,乙中的维持原状,丙中的皱缩
B. 甲中的维持原状,乙中的涨破,丙中的皱缩
C. 甲中的维持原状,乙中的皱缩,丙中的涨破
D. 甲中的皱缩,乙中的维持原状,丙中的涨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甲0.9%的生理盐水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所以甲细胞保持原状;乙中由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浓度高于蒸馏水,红细胞一直会吸收水分,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丙中由于浓盐水的浓度高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浓度,红细胞会发生失水皱缩.B正确;
故选B.
【点睛】
4. 一个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剧烈运动时,突然发生抽搐现象,这是因为他的血液中可能是下列哪项含量太低引起的( )
A. 蛋白质 B. 钙盐 C. 铁 D. 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蛋白质少会引起较严重的后果,故A错误;
B、钙盐缺少会引起抽搐现象,B正确;
C、铁少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C错误;
D、镁缺少主要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分别是( )
A. 纤维素和糖原 B. 麦芽糖和乳糖 C. 淀粉和糖原 D. 葡萄糖和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必需水解为单糖后才可被吸收。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详解】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淀粉,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故选C。
6. 下列分子结构中,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通式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详解】A、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通式相符,A不符合题意;
B、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是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通式不相符,B符合题意;
C、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通式相符,C不符合题意。
D、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通式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蛋白质千差万别,但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相同,A错误;
B、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之一,B正确;
C、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正确;
D、多肽链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正确。
故选A。
8. 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分别为( )
A. 糖类、蛋白质、核酸 B. 蛋白质、核酸、磷脂
C. 磷脂、蛋白质、糖类 D. 蛋白质、核酸、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包括DNA和RNA;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或葡萄糖。故选D。
9. 下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b 共有 4 种,a 有 1 种,m 有 4 种
B. 构成人体的遗传物质的b 共有 8 种,a 有 2 种,m 有 5 种
C. 在新冠病毒中可以检测到 2 种 a、5 种 n、8 种 b
D. 若 m 为尿嘧啶,则 b 的名称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或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图中a表示五碳糖,m表示含氮碱基。当a为核糖时,b为核糖核苷酸;当a为脱氧核糖时,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A、人体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的核苷酸有4种,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A正确;
B、人体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的核苷酸有4种,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B错误;
C、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RNA,因此可以检测到 1 种 a,4 种 m,4 种 b,C错误;
D、若 m 为尿嘧啶,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则 b 的名称只能是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点睛】
10. 对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时期,同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B. 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 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D. 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掌握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A正确。
故选A。
1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质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A正确;B、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原核细胞没有的细胞器,B错误;
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有,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C错误;
D、细胞质膜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细胞结构,但细胞膜不是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 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
C. 葡萄糖通过质膜需要②的协助
D.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质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质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分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质膜中大多数蛋白质和所有的脂质都是可以流动的,这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性,即流动性,A错误;
B、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
C、葡萄糖通过细胞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这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葡萄糖通过质膜需要②蛋白质的协助,C正确;
D、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故选A。
13. 透析型人工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 流动性特点 B. 被动运输
C. 选择透过性功能 D. 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的应用的考查,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由题意可知,透析型人工肾的作用是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其他物质保留在血液内,这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故选C.
【点睛】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由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考生要注意区分。
14. 在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A错误;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B错误;
C、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
D、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D错误。
故选C。
15.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 H2O B. K+ C. 甘油 D. 无水乙醇
【答案】B
【解析】
图示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可判断是主动运输;选项中K+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其他三项均为自由扩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 ATP分子简式是: ( )
A. A—P—P~P B. A—P~P~P
C. A~P~P D. A~P~P~P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TP的分子简式是A—P~P~P,含三个P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
故选B。
【点睛】
17.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物上的血迹和奶渍等污物,这说明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 )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核酸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迹和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洗去衣物上的血迹和奶渍等污物,这说明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蛋白酶,蛋白质经蛋白酶作用后水解为氨基酸,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
【详解】奶渍和血渍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故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
故选C。
18.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 pH 对酶活性影响关系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酶的活性受pH影响,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强;超过一定pH范围,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弱,甚至失活,C正确。
故选C。
19. 如图为鲁宾和卡门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分别 CO2和 H2O 进行 18O2 标记。试问图中A 物质和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光照射下的( )
A. 1:2 B. 2:1 C. 8:9 D. 9: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根据光反应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A物质是16O2,B物质是18O2,所以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6:18=8:9,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 下图表示同一种长势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生长的状况,生长状况最差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四种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都是最少。
【详解】根据植物色素吸收光谱可知,光合色素吸收最多的光为红光和蓝紫光,而几乎不不吸收绿光,所以长的最好的是白光,绿光对于光合作用是最差的光,因此在绿光下生长的植物生长状况最差,B正确。
故选B。
21. 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 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C. 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D. 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放能,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氢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
故选C
【点睛】
22. 粮食贮藏的过程中,最佳贮藏条件是( )
A. 低温、低氧、干燥 B. 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C. 适宜的温度、低氧、干燥 D. 低温、充足的氧气、干燥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粮食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粮食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
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大,细胞代谢旺盛,因此,干燥条件下,细胞内自由水比例低,代谢缓慢。因此在低温、低氧、干燥条件下,最有利于粮食贮藏。
故选A。
23. 玉米体细胞中有 20 条染色体, 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 分子、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 )
A. 20、20、20 B. 40、40、40
C. 20、40、0 D. 40、4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时期
项目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核DNA
分子
2n→4n
4n
4n
4n
2n
【详解】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0条、DNA分子数为40个、染色单体数为0,D正确。故选D。
24. 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存在差异的时期是( )
A. 前期和后期 B. 前期和末期
C. 间期和后期 D. 间期和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存在差异的时期:前期:高等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是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高等植物细胞是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是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故选B。
25.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说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
②漂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龙胆紫染液呈碱性,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详解】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①错误;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②正确;
③染色体可被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③正确;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以防细胞重叠,便于观察,④正确;
⑤观察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一个细胞来了解各时期的特点,而要观察多个细胞,才能观察到各个时期,⑤错误。
故选C。
26.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丝分裂( )
A. 核膜、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B. 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C. 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大小不同
D. 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作无丝分裂。
【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错误;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变,B错误;
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相同,C错误;
D、无丝分裂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而有丝分裂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D正确。
故选D。
27.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一般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 没有染色 B. 洋葱表皮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C. 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D. 显微镜使用不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
【详解】因为染色体只有在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而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体一般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而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是观察不到的。
故选C。
28. 细胞能形成多种组织的原因是( )
A. 细胞分裂的结果 B. 细胞生长的结果
C. 细胞分化的结果 D. 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
【详解】A、细胞分裂只能增加细胞的数量,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A错误;
B、细胞生长只能增大细胞的体积,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错误;
C、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使细胞的功能趋于专门化,C正确;
D、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9.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 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 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只需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30. 细胞的衰老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不符合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A. 衰老细胞的代谢速率减慢
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C. 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线粒体数目变少
D.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的运输能力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正确;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B正确;衰老细胞内的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线粒体数目变少,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的运输能力下降,D错误。
31.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
B. 细胞凋亡的特征是有凋亡小体
C. 细胞凋亡时,局部有炎症反应
D. 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变化为首先出现的是细胞体积缩小,连接消失,与周围的细胞脱离,然后是细胞质密度增加,通透性改变,核质浓缩,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为不同片段;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结构仍然完整,最终可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无内容物外溢,因此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凋亡小体可迅速被周围吞噬细胞吞噬。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A正确;
B、细胞膜最终可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B正确;
C、细胞凋亡时无内容物外溢,因此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C错误;
D、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生物是有积极意义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32.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 )
A.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除了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故选D。
33. 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适应性
【答案】A
【解析】
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选A。
34. 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能引起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
A. 人体细胞内的ATP B. 人体细胞内的葡萄糖
C. 人体细胞内的脂肪 D. 人体细胞内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储存能源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正确;
故选A
【点睛】
35. 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对O2的利用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内的( )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 核糖体 D. 内质网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而第三阶段是氧气和还原氢反应生成水。
【详解】人体细胞可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对氧气的利用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可能作用于线粒体,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消耗氧气,B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消耗氧气,C错误;内质网对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脂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不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A。
36.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
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
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7.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A. 遗传信息库 B. 细胞代谢中心 C. 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因此是遗传信息库,故A正确;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而不是细胞核,故B错误;
C.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则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故C正确;
D.遗传物质可以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的控制中心,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 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经典图像。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A. 甲、乙、丙 B. 丙、丁、戊
C. 甲、丙、丁 D. 乙、丁、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雄性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经典图像,甲细胞为精原细胞;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丁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戊细胞为精细胞。
【详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的细胞中和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结合分析可知,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戊(精细胞),B正确。
故选B。
39. 下图是探充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初始实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B. 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甲、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D. 甲、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详解】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装置甲中由于油脂层的隔绝,导致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故甲、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D正确。
故选D。
40. 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A. ①④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其余时期均为4N,对应于图①;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对应于④;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数量减半,即(4N→2N),随后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再减半,即(2N→1N)对应于图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数目减半,即为(2N→1N),随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随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即为(1N→2N→1N),对于的曲线为③,即依次为①④②③,A正确。
故选A。
【点睛】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具有结构____________(填序号)。
(2)结构①叫_________,功能上具有________特性;如果将该细胞放入 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因失水而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
(3)②的主要成分是_____。
【答案】 (1). [⑦]和[11] (2). 原生质层 (3). 选择透过性 (4). 质壁分离 (5). 脂质和蛋白质
【解析】
【分析】
图示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是细胞膜;③是液泡膜;④是细胞质基质;⑤是高尔基体;⑥是线粒体;⑦是叶绿体;⑧是核糖体;⑨是内质网;⑩是细胞核、⑪是液泡。
【详解】(1)若图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具有结构⑦叶绿体、⑪液泡。
(2)结构①叫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因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②表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质壁分离、膜的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2. 下面表示水稻体内光合作用过程和细胞呼吸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 ]”内填图中数字或字母)
(1)图中表示光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相应字母),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_____(填结构名称)上。B 过程叫做_____。
(2)若水稻秧苗长期被深水淹没,秧苗被迫进行[ ]_________________过程,造成烂秧。
(3)在夏季晴天的中午,叶片大部分气孔关闭,暗反应阶段中的[ ]___________减弱,导致产物 C3的形成大大减少。
【答案】 (1). F (2). 叶绿体的类囊体 (3). C3 的还原 (4). E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5). C CO2的固定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可以将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详解】(1)图中F表示光反应阶段,G表示暗反应阶段,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图中B 过程叫做C3 的还原。
(2)若水稻秧苗长期被深水淹没,秧苗被迫进行[E]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过程产生酒精,造成烂秧。
(3)在夏季晴天的中午,为降低蒸腾作用,叶片大部分气孔关闭,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阶段中的[C] CO2 的固定减弱,导致该反应的产物 C3的形成大大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3. 下图甲是某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该植物在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数的柱形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图甲中细胞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____条。
(2)甲图中的A 对应乙图中的第_________组柱形图。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变为 0 条是发生在甲图中的_____阶段。
(4)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质膜在赤道板位置向内凹陷,将亲代细胞缢裂成 2 个基本相等的子代细胞,这个生理过程与细胞质膜的____________特性有关。
【答案】 (1). BAC (2). 4 (3). 2 (4). C (5). 流动性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与细胞中,是有丝分裂前期;C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1、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是正常体细胞;
2、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2,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
3、染色体数为4N,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详解】(1)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与细胞中,是有丝分裂前期;C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中细胞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为BAC;C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将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一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4条。
(2)甲图中的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2,对应乙图中的第2组柱形图。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变为0条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甲图中的C阶段,着丝点分裂。
(4)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质膜在赤道板位置向内凹陷,将亲代细胞缢裂成2个基本相等的子代细胞,这个生理过程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 下表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A
花生种子
苏丹 III
脂肪鉴定
B
新鲜的菠菜叶片
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层析液液
观察叶绿体的色素
C
洋葱根尖
解离液和龙胆紫溶液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试剂
鉴定尿液是否含葡萄糖
(1)A 组实验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细胞中有被染成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B 组实验中CaCO3的作用是_____。下图甲表示 B 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色素带 a 是_________。
(3)做 C 实验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一漂洗→染色→制片。某同学绘制了植物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上图乙中出现细胞板的时期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D 组实验观察到的特定颜色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橘黄 (2). 防止色素被破坏 (3). 胡萝卜素 (4). C (5). 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分析乙图:A是有丝分裂前期,B是后期,C是末期,D是中期,其中细胞板出现在末期。
【详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a是胡萝卜素。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析乙图:A是有丝分裂前期,B是后期,C是末期,D是中期,其中细胞板出现在C末期。
(4)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