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生物学
命题人:姜冬梅 赵娣 慕晓茹 校对人:慕晓茹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3.考试内容为新课标高中生物学必修1。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冠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新冠病毒( )
A. 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不能独立地完成自我繁殖
C. 主要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D. 能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完成自我繁殖,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C错误;
D、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D错误。
故选B。
2. 完成从图1视野到图2视野所必须显微镜操作组合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换用高倍物镜 ④左右移动载玻片
A. ①→② B. ④→②
C. ③→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后,首先应将被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如果视野太暗,可调节光圈与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切记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调粗准焦螺旋。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1图放大倍数小,2图放大倍数大,若要由图1视野到图2视野,需要换用高倍镜观察,通过转换转换器可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换完之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如果视野太暗,还可调节光圈与反光镜,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几种细胞都是真核细胞
B. 这几种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 这几种细胞在结构上不具有统一性
D. 眼虫与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祖先很接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眼虫、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DNA分布的区域为拟核。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眼虫、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为真核细胞,A错误;
B、这几种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其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C错误;
D、眼虫为真核细胞,且具有叶绿体,与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祖先很接近,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B. 在细胞中能找到无机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
C.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D. 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种类差异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细胞中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故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
B、细胞中的元素最终来源于无机自然界,在无机自然界中能找到组成细胞的所有元素,B错误;
C、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C正确;
D、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种类相似,但是含量差异较大,D错误。
故选C。
5. 血液含水82%呈液态,而心肌含水79%呈固态,这主要是因为( )
A. 心肌含水量比血液低 B. 血液中的水都不在细胞内
C. 血液中结合水的比例小 D. 心肌细胞不含自由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水,可以自由移动,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不能自由移动的水。
【详解】血液含水82%呈液态,而心肌含水79%呈固态,其原因是血液中所含的水大多数是自由水,心肌中所含水中结合水比例相对更高。
故选C。
【点睛】
6. 2016年我国将马铃薯正式列入粮食作物,原因是其富含某种物质,并且有相应营养功能。这种物质及对应的营养功能是( )
A. 淀粉 能源物质 B. 蛋白质 结构物质
C. 维生素 微量营养物 D. 脂肪 储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马铃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是细胞的能源物质。故选A。
7. 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储存遗传信息②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③核膜的重要成分
④催化作用⑤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⑥保温作用⑦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⑤⑥⑦ D. ②③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①脂质不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①错误;
②脂质中的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正确;
③脂质中的磷脂是组成细胞中所有膜的重要成分,核膜也不例外,③正确;
④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④错误;
⑤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是维生素D,维生素D属于脂质,⑤正确;
⑥脂肪具有保温作用﹐⑥正确;
⑦脂质中的性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⑦正确。即②③⑤⑥⑦正确。
故选D。
【点睛】
8. 下图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某种胰岛素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胰岛素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B. 氨基酸之间形成的氢键能使肽链盘曲、折叠
C. 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OOH,则其氧原子数为4
D. 该胰岛素的分子量比51个氨基酸分子量之和减少了882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图中胰岛素分子含2条肽链,3个二硫键。
【详解】A、胰岛素分子含2条肽链,每条肽链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A正确;
B、肽链由于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B正确;
C、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OOH,则其氧原子数为4,C正确;
D、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时,共脱出水分子数=21+30-2=49个,脱出氢原子共6个(形成三个二硫键脱出的),对此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49×18+6=888,D错误。
故选D。
【点睛】
9. 下图为某种核酸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 B. 123构成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该物质可作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 D. 该核酸片段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根据含有碱基T,说明该片段表示DNA片段。其中,1表示磷酸,2表示脱氧核糖,3表示胞嘧啶。
【详解】A、根据该片段含有碱基T,推测该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 ,A正确;
B、2、3和1下面的磷酸构成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23不是一个核苷酸,B错误;
C、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故该物质可作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该核酸片段彻底水解产物有脱氧核糖、含氮碱基(C、G、T3种)和磷酸,共5种,D正确。
故选B。
10. 下图中的生物大分子最可能是( )
A. 蔗糖 B. 几丁质 C. 脂肪 D. 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生物大分在水的参与下,通过酶催化,水解成单体。
【详解】A、蔗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几丁质为多糖,其水解为N-乙酰葡糖胺,符合题意,B正确;
C、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核苷酸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 提取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将其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见下图所示),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相应细胞,下列关于生物膜和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 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C. 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 该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是利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功能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正确;
B、球形脂质体的双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B正确;
C、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
D、该脂质体与生物膜融合是利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下图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有这两种细胞器
B. 甲中②③处都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C. 乙中⑦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与⑤有差异
D. 甲中的②和乙中的⑦都是增大反应面积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为叶绿体的结构,其中①为外膜,②为内膜,③为类囊体薄膜,④为叶绿体基质;乙为线粒体结构,⑤为线粒体外膜,⑥为线粒体基质,⑦为线粒体内膜。
【详解】A、并非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有这两种细胞器,如植物的根尖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分布在③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⑤为线粒体外膜,⑦为线粒体内膜,其中内膜上附着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酶的本质多数为蛋白质,故⑦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与⑤有差异,C正确;
D、乙线粒体扩大膜面积的方式是通过⑦向内折叠成嵴;而甲叶绿体扩大膜面积的方式是通过③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实现的,D错误。
故选C。
13. 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一般较大,因为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B. 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这与染色质上的DNA密切相关
D. 亲子代细胞能保持遗传稳定性,在于复制的染色体进行精确的平均分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A正确;
B、真核细胞核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但DNA分子不可以通过,RNA和蛋白质等可以通过,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与染色质上的DNA密切相关,C正确;
D、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这样就保证亲子代细胞能保持遗传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14. 下图是伞藻“嫁接”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伞藻的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B. 两种伞藻“帽”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 两种伞藻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细胞核中的DNA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帽”的形状与“足”的种类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在伞藻的嫁接实验中,伞藻的帽型与假根中细胞核的类型是一致的,说明伞藻的伞帽形态可能决定于细胞核。
2、在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中,将菊花形的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帽是帽形的去掉伞帽的伞藻中,长出的伞帽是菊花形,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即细胞核具有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功能。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故两种伞藻的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A正确;
B、据图分析,两种伞藻“帽”的差异取决于假根的类型,细胞分化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伞藻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C、两种伞藻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细胞核中的DNA,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伞藻的帽型与“足”的类型是一致的,说明“帽”的形状与“足”的种类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 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如下图。依照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判断外界溶液的初始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丙>乙>丁>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1、红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会失水皱缩,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红细胞的体积越小;
2、在等渗溶液中细胞体积不变;
3、在低渗溶液中细胞体积变大。
【详解】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观察图中的4个装置发现甲中细胞破裂了,说明细胞吸水最多,则该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最低。乙烧杯中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说明红细胞既没有吸收也没有失水,则乙烧杯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与红细胞内液体浓度相等;丙烧杯中红细胞皱缩,说明细胞失水,则丙烧杯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体浓度;丁中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球状,说明细胞吸水了,则该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红细胞内液体浓度。 根据以上分析,四个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甲。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 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a~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轮藻细胞膜,则K+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a
B. 若该图表示肺泡细胞膜,则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b
C. 通常情况下水分子更多的是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
D. 参与a、c、d、e的膜蛋白会与被运输物质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e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d是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
2、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a、b、c、d由膜外运向膜内,e则由膜内运向膜外。
【详解】A、若该图表示轮藻细胞膜,吸收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a主动运输,A正确;
B、若该图表示肺泡细胞膜,则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b自由扩散,B正确;
C、通常情况下水分子更多的是通过b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
D、通道蛋白是一类横跨细胞膜,且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离子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蛋白质,在运输过程中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故d这种协助扩散的膜蛋白不会与被运输物质结合,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 酶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C. 酶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 酶适宜在最适pH条件下保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A错误;
B、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
C、酶不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降低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C错误;
D、酶适宜在最适pH条件下保存,D正确。
故选D。
【点睛】
18. 下图表示某酶催化作用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显示物质甲具有高效性
B. 图中显示物质乙具有专一性
C. 丙的生成速率可表示特定条件下酶的活性
D. 图示所构建的是某酶催化作用的物理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反应物;乙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乙表示酶;丙和丁表示生成物。
【详解】A、图中物质甲为反应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生成物乙和丙,没有体现高效性,A错误;
B、图中显示物质乙(酶)可催化与之相契合的物质甲分解,体现了物质乙具有专一性,B正确;
C、丙为生成物,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增加量,即丙的生成速率,可表示特定条件下酶的活性,C正确;
D、图示所构建的是某酶催化作用的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A。
19. 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切面会褐变,主要原因是植物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试管7
试管8
PPO粗提液
2mL
—
2mL
—
2mL
—
2mL
—
酚类底物
—
2mL
—
2mL
—
2mL
—
2mL
反应
混合震荡
混合震荡
混合震荡
混合震荡
温度预处理(5min)
0℃
15℃
30℃
45℃
保温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
预期结果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设计没有体现平行重复原则,应该给予改进
B. 实验的步骤顺序安排合理,通过实验能得到预期结果
C. 根据预期结果分析,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在15~30℃之间
D. 制作绿茶时,先高温炒制茶叶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变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观测指标为褐色深浅;该实验应该将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再放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得不到实验效果。
【详解】A、实验设计除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对照原则外,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设置平行重复原则,本实验设计没有体现平行重复原则,应该给予改进,A正确;
B、本实验应该将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故“反应”步骤改在“温度预处理”之后,B错误;
C、据实验结果可知:在15℃和30℃条件下,实验效果最明显,故预期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在15~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可在15℃~3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进一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正确;
D、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故绿茶制作时先高温炒制茶叶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变色,D正确。
故选B。
20. 如图是ATP的分子结构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水解的过程常伴随吸能反应的发生
B. ③脱离ATP后,该能量可使载体蛋白等分子磷酸化
C. ①②③脱离后,ATP剩下的部分成为R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D.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所有细胞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为普通磷酸键,“~”为高能磷酸键,“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从而形成ADP,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发生断裂,则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题图分析:图中所示ATP的分子结构式。
【详解】A、ATP水解的过程会释放能量,因此常伴随吸能反应的发生,A正确;
B、③脱离ATP意味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该能量可使载体蛋白等分子磷酸化,B正确;
C、②③脱离后,ATP剩下的部分成为R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
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所有细胞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表现,D正确。
故选C。
【点睛】
21. 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经过程①②彻底氧化分解
B. 在②反应过程中,水和[H]既是产物又是反应物
C. 无氧条件下,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的是过程③
D. 无氧呼吸产生ATP较少,原因是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依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
B、②反应包括了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中消耗水,同时产生[H],而在第三阶段中消耗[H],产生水,因此在②反应过程中,水和[H]既是产物又是反应物,B正确;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即无氧条件下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的是过程①③,C错误;
D、无氧呼吸产生ATP量远远小于有氧呼吸,更多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如酒精、乳酸中,D错误。
故选B。
【点睛】
22.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 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2.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3.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4.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详解】A、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以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生存,A错误;
B、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
C、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正确;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力,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C正确;
故选:A。
23.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两种细胞呼吸方式(Ⅰ、II)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非绿色器官可能是马铃薯块茎
B. 保存该器官的适宜氧气浓度是b点
C. a点条件下,该器官两种呼吸方式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同
D. c点条件下,限制CO2释放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酶量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Ⅰ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Ⅱ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详解】A、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产生,故该非绿色器官不可能是马铃薯块茎,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很弱时,有机物消耗最少,abc三点中,保存该器官的适宜氧气浓度是的a点,B错误;
C、a点条件下,该器官两种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此时消耗葡萄糖的速率不相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C错误;
D、c点条件下,O2浓度已不再限制有氧呼吸速率,限制CO2释放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酶量等,D正确。
故选D。
24. 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 叶黄素、叶绿素a
D. 叶绿素a、叶绿素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据图分析,色素A吸收波峰为红光和蓝紫光,则色素A表示叶绿素;色素B吸收波峰只有蓝紫光,则色素B代表类胡萝卜素。
故选A。
25. 如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则下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清水培养的水仙叶片
B. 盆栽的天竺葵的叶片
C. 大蒜发芽长出的绿叶
D. 秋冬季节的银杏落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据图①分析,由下而上的色素依次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图中无叶绿素,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详解】ABC、清水培养的水仙叶片、盆栽的天竺葵的叶片、大蒜发芽长出的绿叶都具备上述四种色素,与②图不吻合,ABC错误;
D、秋冬季节的银杏落叶中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高,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已分解,与②图吻合,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含量正常,当植物进入秋冬季节,因温度降低,叶绿素为不断分解,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性质稳定,含量不变。
26.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B.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C. 完成一次有丝分裂的细胞经历了完整的细胞周期
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详解】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正确;
B、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B正确;
C、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经过一个细胞周期产生的子代细胞不一定还能继续分裂,因此不一定能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C
27. 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玉米种子发育成幼苗
B. 壁虎断尾后再生出尾部
C.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猴
D. 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新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判断是否表达全能性的关键是:由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详解】A、一粒玉米种子不是一个细胞,因此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幼苗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壁虎断尾后再生出的尾部,是器官而不是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猴,体现的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不是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新植株,符合由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28.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核的体积变小,核膜内折
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核的体积变大,核膜内折,A错误;
B、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
C、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正确;
D、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
29. 下列关于细胞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极端物理、化学等因素能引起细胞坏死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坏死
C.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
D. 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细胞凋亡的意义: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j据此可推测,极端物理、化学等因素会导致细胞损伤,能引起细胞坏死,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B错误;
C、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凋亡是同时存在于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
30. 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运用了观察法和完全归纳法
B.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
C. 罗伯特森观察到电镜下细胞膜呈暗—亮—暗的结构,提出细胞膜都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这一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的方法
D. 斯帕兰扎尼研究食物在胃内的消化时,将肉块放置在小金属笼子里,排除了物理性消化,这一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照试验: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是对照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试验中往往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详解】A、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运用了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对比实验往往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相互对照,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计了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该实验设计利用了相互对照原则,为对比实验,B正确;
C、罗伯特森观察到电镜下细胞膜呈暗—亮—暗的结构,并运用提出假说的方法提出细胞膜都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C正确;
D、斯帕兰扎尼研究食物在胃内的消化时,将肉块放置在小金属笼子里,排除了物理性消化,这一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从而发现了化学性消化的存在,D正确。
故选A。
【点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共计40分)
31.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健康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让人精力充沛。一种常见的早餐配餐如下:猪肉包子、杂粮粥、多种蔬菜、豆浆、全麦面包、牛奶、煮鸡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早餐中富含的人类难以消化但是可作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植物多糖是_____。
(2)该早餐中富含有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叶绿素中含有Mg,这一事实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
(3)猪肉中脂肪主要含有的是_____(饱和/不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脂肪与糖类的不同点是_____。
(4)鸡蛋煮熟后,其中的蛋白质更好消化,这是因为_____。某同学欲比较豆浆和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请你依据所学相关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
【答案】 (1). 纤维素 (2). Zn、Fe (3). 构成细胞内必不可少的化合物(或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 饱和 (5). 脂肪中氧的含量低,氢的含量高 (6). 高温加热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或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更容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7). 取等量的牛奶和豆浆,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液紫色的深浅。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的多糖是糖原,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植物细胞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3、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
4、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
【详解】(1)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有害物质,被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2)该早餐中富含有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Zn、Fe。叶绿素中含有Mg说明某些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内必不可少的化合物(或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3)动物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从化学元素组成上看,脂肪与糖类的不同点是脂肪中氧的含量低,氢的含量高。
(4)高温加热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或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更容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所以鸡蛋煮熟后,其中的蛋白质更好消化。欲比较豆浆和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根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根据紫色深浅判断,故具体思路为:取等量的牛奶和豆浆,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液紫色的深浅。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的分类、脂质与糖类的比较、化学元素的种类等知识点,综合性和基础性都很强,难度适中。
32. 下图为某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中填标号);
(1)控制此分泌蛋白合成的遗传物质位于_____。
(2)在图中所示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
(3)若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则3H在细胞中出现的部位依次为_____(用标号表示)。其中在[ ]_____上发生氨基酸脱水缩合,在[ ]_____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产物经④进一步修饰加工,通过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当此分泌蛋白经体液运输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引起靶细胞相应生理功能改变,此过程体现细胞膜_____的功能。
(5)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植物种子中含有毒性很强的黄曲霉素,研究发现人食入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②脱离所附着的结构,进而可能会导致下列_____(用字母表示)物质的合成受损严重。
a.胃蛋白酶
b.血红蛋白
c.ATP水解酶
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
e.抗体
【答案】 (1). 细胞核(染色体) (2). ①⑤ (3). ② (4). ②③④⑥ (5). ②核糖体 (6). ③内质网 (7). 胞吐 (8).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9). ade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为核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线粒体,⑥为细胞膜。
【详解】(1)控制此分泌蛋白合成的遗传物质为DNA,位于细胞核(染色体)。
(2)在图中所示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的是①核膜和⑤线粒体。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②核糖体没有膜,故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3)若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则3H在细胞中出现的部位依次为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和⑥细胞膜。其中在②核糖体上发生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在③内质网上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产物经④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变为成熟的蛋白质,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当此分泌蛋白经体液运输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引起靶细胞相应生理功能改变,此过程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5)分泌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进而可能会导致分泌蛋白的合成受损严重。
a.胃蛋白酶为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a正确;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
c.ATP水解酶为胞内酶,不属于分泌蛋白,c错误;
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属于分泌蛋白,但其合成过程需要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d正确;
e.抗体属于分泌蛋白,e正确。
故选ade。
【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解题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器及其作用。
33. 棉花为喜温作物。为研究冷害对不同棉花品种幼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后期的恢复机制,以建立有效的苗期防冻措施,科研人员选取棉花品种X及品种Z,在25℃常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了低温处理(5℃处理48小时)及恢复(25℃恢复24小时)实验,测定了系列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棉花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_____。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_____法探明C在叶绿体内的转移途径是_____,这一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和NADPH,后者发挥的作用是_____。
(2)分析图1、2实验数据可知,低温处理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冷处理后,净光合作用更易恢复的是品种_____,据图2、3推测原因可能是:恢复阶段,_____,因此能够积累更多有机物,有利于其恢复。
【答案】 (1). (2). 同位素标记 (3). CO2→三碳化合物(或C3)→糖类(或(CH2O)) (4). ATP (5). 在C3的还原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并供能 (6). 降低了气孔开放程度,限制了CO2的吸收 (7). z (8). 细胞呼吸速率低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为: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在叶绿体内的转移途径为CO2→三碳化合物(或C3)→糖类(或(CH2O),该过程为暗反应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其中,NADPH在C3的还原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并供能。
(2)图1数据显示,低温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而在低温后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图2的实验数据显示低温条件下气孔开度下降,低温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即从数据显示,低温处理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开度的变化表现为同步进行,据此可推测低温是通过降低气孔开放程度进而限制了CO2的吸收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同时低温条件下对相关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3)结合2题的分析可知,冷处理后,净光合作用更易恢复的是品种z,图2、3结果显示,在恢复阶段品种z的呼吸速率低于品种x,即品种z的细胞呼吸速率低,而且净光合恢复程度高,因此品种z能够积累更多有机物,进而有利于其恢复。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34. 图甲表示洋葱(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根尖的部分结构,图乙是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甲图中某一区域部分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根尖出现不同结构与功能区,其根本原因是_____,这使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_____。
(2)图乙中的细胞位于图甲中区域_____(填标号),按照有丝分裂时期先后的顺序排列为_____。
(3)图乙中细胞_____(填字母)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细胞_____(填字母)中染色体的数目为32条;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为1:2的细胞是_____(填字母);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细胞_____(填字母)所示的时期。
(4)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实验不能观察到某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连续的动态过程,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 (2). 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 ③ (4). bcad (5). c (6). a (7). bc (8). bd (9). (用盐酸和酒精)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长区细胞;③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细胞。图乙细胞是甲图中③分生区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中a是后期,b是前期,c中期,d末期。
【详解】(1)图甲根尖出现不同结构与功能区,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发生细胞分化过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使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由分析可知:图乙中的细胞位于图甲中区域③,按照有丝分裂时期先后的顺序排列为bcad。
(3)图乙中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最佳时期;细胞a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32条;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处于复制状态,每个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故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为1:2的细胞是bc;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种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故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细胞bd所示的时期。
(4)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实验不能观察到某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连续的动态过程,其原因是用盐酸和酒精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点睛】本题是对细胞分化、有丝分裂的综合性考查,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要求考生能熟记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形特征,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符的是, 同位素标记法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丰台区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丰台区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4页。
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下图中的生物大分子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