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人教新高考)
新人教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5单元 微专题五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5单元 微专题五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落实考点。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
题型一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1.正交和反交法(未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且亲本均为纯合子)
2.“隐雌×显雄”(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
1.(2022·吉林长岭县第二中学高三模拟)果蝇的灰身基因A与黄身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黄身基因能破坏其黑色素的形成使身体更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可使黑色素积累而全身发黑。黑檀体时黄身纯合个体表现为灰身。请回答有关问题:(1)现有四种纯合的果蝇:灰身雄果蝇、黄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和灰身雌果蝇,请以上述果蝇为亲本设计实验,不用正反交实验来探索黄身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答案 用纯合的灰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杂交,若后代黄身都是雄蝇,灰身都是雌蝇,说明黄身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后代无论雌雄全部为灰身,说明黄身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配,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正反交实验结果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现已确认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灰身黑檀体雌果蝇与纯种黄身灰体雄果蝇杂交,F1中的雄蝇与EeXaXa(黄身灰体雌蝇)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雄蝇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昆虫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腿型有粗腿和细腿分别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从该昆虫群体中选取一灰体昆虫甲(♀)与一黄体昆虫乙(♂)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B)与基因(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根据杂交结果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根据杂交结果不能判断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①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亲本体色和腿型两对基因,并注明甲、乙),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以上两对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或“无法确定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甲)BbDd×bbdd(乙)
或(甲)Bbdd×bbDd(乙)
②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BbXDXd×bbXdY
(3)请以F1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证明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F1雄性粗腿与F1雌性细腿昆虫杂交(或F1雄性粗腿与F1雌性粗腿昆虫杂交)
子代雌、雄昆虫均有粗腿与细腿
子代雄性全为细腿,雌性全为粗腿(或子代雄性有粗腿与细腿,雌性全为粗腿)
题型二 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隐雌×纯合的显雄”(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若Y染色体上含有隐性基因,则其遗传结果与伴X染色体遗传相似,所以设计实验时应选择Y染色体上带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进行杂交,如XaXa×XAYA、XaXa×XaYA、XAXa×XaYA等。
3.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相对性状明显等特点,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直毛与分叉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现将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个体数量与分叉毛个体数量比为1∶1。欲选取F1直毛果蝇单独饲养,统计F2果蝇的表型(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F2雌雄果蝇均为直毛,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B.若分叉毛只在F2雄果蝇中出现,则B、b基因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 为显性性状C.若F1无子代,则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直毛为隐性性状D.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且直毛为显性性状
4.大麻是二倍体植物(2n=20),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所示),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Ⅲ是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区段可能通过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发生基因重组,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区段上。
(2)为了判定基因T、t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或Ⅱ区段上,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_和纯合抗病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并统计F1的表型。①若F1中雌株都抗病,雄株都不抗病,则说明基因T、t位于________上。
②若F1中雌株和雄株都抗病,让F1雌雄植株自由交配,如果F2表现为_________,则可以判定基因T、t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答案 雌株中既有抗病个体也有不抗病个体,雄株都是抗病个体 Ⅱ区段(或雌株和雄株中都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 常染色体)
题型三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1.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若限定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则可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合)”[即aa(♀)×Aa(♂)或XaXa×XAYa或XaXa×XaYA]杂交组合,观察分析F1的表型。分析如下:
2.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未限定杂交实验次数时,则可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观察F2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5.(2022·广东高三期中)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黄色、白色和橙红色三种,由A、a(在常染色体上)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已知无A基因时植株开白花。下表为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1)该种植物花色有不同的表现类型,这些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互称为_________,根据表中____组实验结果,可推知花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由组合(或只答自由组合)
(2)研究得知,乙组F1中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存在片段缺失,含有缺失染色体的某性别的配子致死,据此推测,乙组F1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____(填“A”或“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3)根据甲组数据,有同学提出B、b这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位同学还需要统计甲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B、b这对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F2中黄花(或橙红花)个
体的雌雄比例(F2中各花色个体的雌雄比例)
花中雌雄比例为1∶2)
6.(2022·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模拟)某植物(2n=1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高秆(A)和矮秆(a)为一对相对性状,抗病(B)和易感病(b)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该植物的基因组需测定___条染色体。
(2)根据实验________(填“一”“二”或“一或二”)可判断出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实验_____(填“一”“二”或“一或二”)可判断出B、b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和性别____(填“有”或“无”)关联。
实验二中F2的易感病性状只出现在雌性中,没有出现在雄性中
题型四 利用数据信息分析基因的位置除了杂交实验方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7.某昆虫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独立遗传。现有长翅刚毛雌性个体与残翅截毛雄性个体作亲代杂交,子一代均为长翅刚毛,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表型及比例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和_____,基因A/a位于____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____染色体上。
(2)亲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3)子二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
(4)某同学认为,若等位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现有该昆虫纯合雌雄个体若干,请设计实验证明此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选用纯合的刚毛雄性个体和截毛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则无论杂交多少代后代雄性个体全部为刚毛,说明该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该观点不正确。
8.(2021·福建莆田二中)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鹌鹑的栗色羽、黄色羽和白色羽是由B、b和Y、y两对基因共同控制。B和b基因与色素的合成有关,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Y和y基因分别控制栗色羽和黄色羽。三个纯合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P:白色羽(♂)×栗色羽(♀)→F1:栗色羽(♂)∶白色羽(♀)=1∶1P:栗色羽(♂)×白色羽(♀)→F1:栗色羽(♂)∶栗色羽(♀)=1∶1P:白色羽(♂)×黄色羽(♀)→F1:栗色羽(♂)∶白色羽(♀)=1∶1P:黄色羽(♂)×白色羽(♀)→F1:栗色羽(♂)∶黄色羽(♀)=1∶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加强课5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课件,共43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加强课5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与探究课件,共54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加强课5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示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