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 第0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B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一册 第0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B卷)(无答案),共7页。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对其失水量进行测量后绘制了如下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图相关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B.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C.4 min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D.随细胞失水量增加ATP的消耗量逐渐增多2.如图是在停止能量供应的条件下得出的曲线,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与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3.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猪膀胱膜,图1、3表示初始状态,其装置内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a>Mb B.h1>h2,Ma<MbC.h1<h2,Ma<Mb D.h1<h2,Ma>Mb4.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5.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8.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9.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E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10.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11.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12.如图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Cl-比Mg2+运输速率快B.K+只能利用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跨膜运输C.所有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和能量D.Na+和Cl-在肺泡细胞运输受阻,会影响人体健康1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O2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液中O2的含量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的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14.如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人成熟红细胞膜,则葡萄糖进入其内的方式是①B.若该图为肌细胞膜,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经②方式排出C.若该图为洋葱根尖细胞膜,则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要a的参与D.若该图为浆细胞膜,则抗体分泌出细胞的同时会使其膜成分更新15.如图为神经细胞膜内外Na+和K+的相对浓度。神经细胞表面存在离子泵和离子通道两种蛋白质,其中离子泵能将Na+泵出细胞,K+泵入细胞,而离子通道则可介导细胞吸收Na+和排出K+,离子泵和离子通道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协助扩散C.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某同学为探究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萝卜切成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细条,将其分为a、b、c、d、e和f六组(每组的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条的长度并记录,结果如图所示。(1)水分子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萝卜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填字母)组的萝卜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将这些萝卜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若将萝卜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细胞吸水后不会涨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结果,该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中_________mol·L-1之间的蔗糖溶液浓度。17.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甲所示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作为一个渗透系统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如果该细胞是放入含有少量红墨水的0.3 g/mL蔗糖溶液中所观察到的结果,则图中①、②处的颜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请以坐标曲线的形式画出液泡体积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3)若将该细胞分别放置在M、N两种溶液中,对细胞的失水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得到图乙所示结果。M、N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M、N两种溶液中,该细胞所发生的不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点时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点时的初始浓度。18.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2)图2中,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乙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苯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是图2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甘油、胆固醇等都能很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________有关。(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19.下图表示几种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________。(2)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4)红细胞吸收O2、K+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5)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