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
展开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共12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文言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言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偿:报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 )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
必三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回答“处士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各小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 )
(2)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 )
8.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
(1)竟忘其为狼 ( ) (2) 将啮其喉 ( ) (3)乃杀而取其革 ( )
9.文中体现小狼“阳为亲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而体现其“阴怀不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直接摘录)
10.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句子。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狼子野心》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分若干点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蝜蝂传(节选)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善负小虫也 善:__________ (2)虽困剧不止也 虽:__________
(3)为去其负 为:__________ (4)极其力不已 极: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处句子的意思。
(1)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喜欢文中的“蝜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敞,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2)吾为将(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________”的德行。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众人。④游:玩。⑤子:果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跑。⑨信然:果真这样。
19.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 )
A.折枝 B.竞 C.多子
20.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 )
A.道旁而多子 B.此必苦李 C.取之信然
21.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
A.仔细观察 B.依靠猜想 C.故弄玄虚
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2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________ 至:________
息:________ 感:________
23.“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
24.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用“ ”出来。
25.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
(2)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29.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30.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孔子不能决也( )
31.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 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_________
32.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参考答案:
1. 代邻家的烛。 代文不识。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凿壁借光 4.滥竽充数 5. 一定。 喜欢。 6.闵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吹竽,南郭先生自己不会吹,蒙不下去了,只好逃走。
【分析】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情况。其:①代词;②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③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完成此题时可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根据翻译便可得出答案,要特别注意,此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识记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积累。这则故事出自出自先秦韩非的《滥竽充数》。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根据译文,可以得知答案。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此题可结合上文“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得知答案。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7. 豢养 的确,确实 8. 指小狼 主人 狼 9. 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 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 10.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养这两只小狼,给自身遗留祸害呢? 11.①对狼而言:凶残者本性难移。(多数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②对人而言:防人之心不可无,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分析】译文: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容易被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代入文言文中引申义作答。
8.本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时也可以用来不同语气。
(1)“竟忘其为狼”这里的“其”指的是小狼。
(2)“将啮其喉”这里的“其”指的主人。
(3)“乃杀而取其革”这里的“其”指的是狼。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内容的分析定位能力。通读文言文,找到“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可知早些时候,小狼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容易被驯服的。句子“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意思是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表现出狼的虚伪、阴暗之面。
10.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叙述的故事内容来分析。富人得小狼并一直将它们养大,看到它们驯服的样子,以为它们不再具备狼的野性,但是一天晚上的发现,让他明白了狼还是有吃人本性的。由此可见,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这样的恶人,是不可以心存幻想的。
12. 善于 即使 替、给 用尽 13.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14.答:不喜欢。因为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分析】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1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整句话的理解以及上下文的关系,进行分析作答,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具体翻译参考译文。
1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语句的翻译,要写出重点语句的意思,主语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翻译,以及整句话的逻辑性。梳理出正确答案即可。具体翻译参考译文。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写出原因,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5. 居住 担任 16.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17.为下面的古诗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18. 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分析】译文:“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旧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不可以伤害它们的生命。他的仁爱原来是这样啊!”
15.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注意一句话当中的关键词语的分析。结合上下文和全文内容来理解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具体参考译文。
16.本题考查的是原文的翻译,注意翻译出原文中的重点字词,翻译要结合逻辑和正常的语序。具体翻译参考译文。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写作的思路,开头先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是为了衬托后文她的仁心爱物的品格,理解题目,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分析,以及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9.A 20.B 21.A
【分析】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多子”指的是果实,“竞”的意思是争着,“折枝”的意思是压弯了树枝,表现了树上的李子很多。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抓住关键句子进行作答即可。通过“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可知,王戎认为路边的结的李子是苦的。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如果路边的李子是甜的,一定早就被人摘光了,但是现在树上还有很多李子,所以王戎认为李子是苦的,表现出王戎是一个仔细观察的孩子。
22. 知道 到 休息 感悟 23.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24.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25.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26.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分析】译文:
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
22.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要根据句意来理解。
不识四时昼夜: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 至于其国:来到此国。
息此树下:在这棵大树下休息。 圣人感焉: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
23.考查了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感:感悟;焉:“钻木生火”的道理;号:称。
24.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短文中的圣人从“有鸟类鸮,啄树则灿然火出。”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
25.考查了对文中语句的理解。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26.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结合所学知识来答题。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27. 教诲。 不如。 28.C 29. 只听弈秋的教诲。 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详解】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30. 缘故 距离 判断 31. 那 它 32.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 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3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4. 视觉 触觉 知识无尽、学无止境 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详解】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 (2)(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诗词曲鉴赏,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章的叙事顺序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给加点的字注音,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对“孔子不能决也”理解不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