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给加点的字注音,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对“孔子不能决也”理解不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理解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秦青弗止(没有) ( )②响遏行云(阻止) ( )③乃谢求反(感谢) ( )④未穷青之技(到达终点)( )⑤学讴于秦青(唱歌) ( )2.对“薛谭乃谢求反”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薛谭就感谢(秦青),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B.薛谭就(春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不再为他送行)。C.薛谭就感谢(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继续教他唱歌)。D.薛谭就(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3.薛谭中途停止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的语句,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7.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日初出沧沧凉凉( )②孰为汝多知( )乎8.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孰汝多知乎“为”通__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孔子不能决也”理解不当的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否定。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11.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及依据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3.解释划线的词语。悯:_________ 揠:_________芒芒然:__________ 谓:_________病:__________ 趋:_________槁:__________14.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此篇文章蕴含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yǐ);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yuē):“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shì)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16.本文作者彭端淑,字______,四川丹棱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_________》。17.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__________(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__________(3)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鄙:_________(4)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18.根据文章的意思,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两句“子何恃而往”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一瓶一钵足矣”其中两个“一”和一个“足”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助下面的注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练习。有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夺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助于河。【注释】发鸠:山名。柘木:既柘树。焉:在那里。其状:它的形状。文首:头上有花纹。喙:鸟的嘴。其名自啸: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故为精卫;所以变成精卫鸟。以堙于东海:用来填埋东海。19.这个故事也叫( )20.用你的语言写一写精卫鸟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写一写你读了这句话后脑海里浮现的景象,并写出你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精彩回放。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22.,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3.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24.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25.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ù)2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7.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肋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墨子·兼爱中》2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喜欢) B.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作为)C.肋息然后带(腰带) D.朝有黧黑之色(朝廷)30.下列句子中“比”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比期年 B.比肩继踵C.其两膝相比者 D.人比人,气死人31.32.下列句子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公问其故 B.不知其故C.明知故犯 D.故地重游
参考答案:1. √ √ × × √ 2.D 3.薛谭还没有学到秦青所有的本领,便自满自足。 4.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5.未穷青之技。 6.学无止境。或知错就改。或言传胜于身教等。 【解析】1.略2.略3.略4.略5.略6.略7. cānɡ zhì 8.谓 9. 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10.B 11. 早上远而中午近 远凉近热 早上近而中午远 近大远小 12.C 【解析】7.略8.略9.略10.略11.略12.略13. 担心,忧虑 拔 很疲倦的样子 告诉 劳累 赶去 枯萎 14.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5.说明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分人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 【解析】13.略14.略15.略【点睛】因为题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重新生成了解析模版。下面是旧的解析,供您参考。上传之前,务必将本段和下面的所有文字全部删除干净。------------------------------------------------16. 乐斋 白鹤堂文集 17. 做学问 去学习 边境 凭借、倚仗 18. 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 前一句是疑问语气,表现了富和尚怀疑的态度;后一句是感叹语气,表现了富和尚嘲笑讥讽的态度 两个“一”表现穷和尚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足”体现出穷和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句话表现穷和尚在困难面前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 富和尚原以为自己条件优越,想去南海却没去成;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到了南海,这让富和尚倍感惭愧 事在人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做难的就变易;不做,易的也变难。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持向上的进取心沉迷于幻想,一味空谈,最终会一事无成 【解析】16.略17.略18.略19.精卫填海 20.嘴很大,脖子很粗,翅膀很大的那种。 21.精卫她真是坚强不屈,让侮辱欺负她的人后悔,有决心,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把东海给填了。 【解析】19.略20.略21.略22. 《孟子·告子》 孟子 23.专心致志 24.zhuó√ yú√ 25. 教导 这样 拉开 智力,智慧 26.惟弈秋之为听。 27.在学习上只能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22.次试题需要平时的积累23.本题考查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24.略25.本题考查同学们对课文书下注释的理解与识记。26.本题考查的就是同学们对语句的翻译。27.本体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本文主旨的掌握程度与理解。29.C 30.BC 31.AB 【解析】29.带:系腰带。30.A项中的“比”字意思是“接近”。D项中的“比”字的意思是“相比”。BC中的“比”字的意思是“靠近”。31.AB句子中的“故”字的意思是“原因”;C中的“故”的意思是“故意”;D句中的“故”字的意思是“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共12页。
这是一份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样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