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
展开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练习。
食物
消化所用时间
例1
例2
水果
30分钟~1小时
西瓜、苹果、橘子所需时间最短
香蕉时间最长
蔬菜
45分钟~2小时
瓜类蔬菜(冬瓜)所需时间最短
芋头时间最长
谷物
1小时30分~3小时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品时间短
发酵食品消化率高,达98%
蛋白质
1小时30分~4小时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脂肪类
2~4小时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类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根据《食物消化时间表》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阿公
小巷里传来阵阵叫卖声:“豆腐花嘞——豆腐花——”
“给阿月买碗豆腐花吧。”阿公掏了钱,递给阿嬷。
“哎!”阿嬤吆喝住卖豆腐花的老头,从阿公手里接过钱,往门外走去。阿嬷还没走出门,端月就已经站在门槛上等着了。老头卸下肩头的担子,舀了一碗豆腐花递给端月,端月接过瓷碗,咂吧咂吧地吃起来。
“哟,这俏姑娘怎么满脸肿包啊?以后可找不到婆家了。”端月只顾着吃豆腐花,不答话。“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地笑了。
给方凳雕完了花,彩上了色,阿公也应了之前的诺言,带端月看戏去。每次看戏,端月是去看热闹的。看得没趣了,就回到阿公阿嬷身边去,不停地问:“还要多久才能回家啊?”这时的端月是最烦人的,但是阿公阿嬤仍旧能津津有味地看戏,并不理会端月的无理取闹。阿月自觉没趣,就偎着阿公眯着眼睛假装睡觉。
散场时候,阿公只好背着“睡”得不省人事的端月回家。在漆黑的小路上走着,阿公弓着背背着端月,口中唱着戏里的小曲儿,阿嬤把蒲葵扇夹在腋窝下,一手提一只竹凳,跟在阿公身后。
那天,林老二家又出了麻烦事。他的儿子武叔叔又发酒疯闹失踪了!林老二找阿公帮忙找人。后来,武叔叔找到了,阿公也回来了。只是阿公是被抬回来的,阿公在找武叔叔时,一不留神摔进深沟里,中风了。阿公的右边身子瘫痪了,不能动弹,路走不了了,话也说不清了。
翌日清晨,端月在朦胧的睡梦中猛地听见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出殡那天,阿嬷在端月的头上别了一朵白色的花。端月问:“阿嬷,阿公睡着了吗?”阿嬤不语,半晌后红着眼眶摇了摇头,说:“你阿公睡着了,跑到天上去了,不回来了……”
“阿公为什么去天上?”
端月用手捂住眼睛,小小的手一下子就被眼泪打湿了。阿公真的不会醒了,我再也见不到阿公了。
那年荔枝树上只结了几颗荔枝,孤零零地挂在枝头。端月长大了,可是阿公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4.文章的叙事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5.“‘家里养了一只馋嘴猫,偷偷喝了我的荔枝酒,摔了几个跟头,成这模样了!’阿公说完,哈哈笑了。”结合语言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责骂。
B.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公开朗的性格。
C.语言描写,写出阿公对端月的宠爱。
D.动作描写,写出阿公的风趣和幽默。
6.第6自然段中“睡”字加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
7.文中“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的原因是( )
A.阿公身体瘫痪了。
B.阿嬷受伤了。
C.阿公摔进深沟。
D.阿公去世了。
8.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荔枝树,主要衬托出( )
A.今年的荔枝长势不好。
B.端月对阿公的思念。
C.端月对荔枝酒的怀念。
D.端月失望的心情。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觉得阿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横线的自然段没有写阿公对端月的疼爱,能删去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是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下列关于碘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防治碘缺乏病主要靠食用海盐。
C.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
D.甲状腺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
13.第1自然段连续用两个问句的作用是(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强调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
C.说明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是真的。
D.说明沿海地区的人不需要吃碘盐。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食盐加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不含碘。
B.食盐加碘是中国特色。
C.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
D.不通过碘盐补充,人们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15.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16.“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这句话中的“主要”一词能删除吗?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明每日碘摄入量为50微克,李强每日碘摄入量为600微克,你认为谁的碘摄入量更合理?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选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8年、2019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8年
4.67本
3.32本
19.81分钟
171.79分钟
2019年
4.65本
2.84本
19.69分钟
186.79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数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选自《现代金报》
【他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全家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选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8.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20.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落的原因。(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这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有个孩子,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哭?”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的眼睛,让你去世界;给了的耳朵,让你去世界;给你一双腿,让你去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22.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24.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
(2)“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
2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26.填空。
(1)孩子听完老人第一次说的语重心长的话,“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听完老人第二次说的话,孩子“陷入了沉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 显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áo zhuó)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27.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画“√”。
28.选文中“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哪能离开呢?”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
A.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B.反映了父亲关心家庭的高贵品质。
C.反映了父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D.反映了父亲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30.用“ ”画出最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意思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
1.D 2.A 3.肥肉和香蕉消化所需时间较长,应尽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并尽量保持营养均衡,不要挑食,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分析】1.本题考查表格内容的理解。
根据题干可知,小红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
A项“牛肉”不适合,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猪肉”也不适合,猪肉消化需要2~4小时。
B项“牛肉”不适合,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C项“芋头”不适合,芋头消化的时间最长,需要两小时。猪肉与豆浆同时摄入会延长消化时间。
D项比较适合。
2.本题考查表格内容的理解。
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应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由表格内容可知,水果类消化所用时间最短,所以选项中最适合吃的是A项,香蕉。
3.本题考查根据表格内容提出建议。
由表格内容可知,香蕉在水果里面消化所用的时间最长,猪肉是脂肪类,消化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小华应该尽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并尽量保持营养均衡,不要挑食,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4.A 5.C 6.A 7.D 8.B 9.年幼的端月和阿公、阿嬤生活在一起,阿公为找人掉进深沟,不幸去世,留下了相依为命的端月和阿嬷。 10.阿公是一个疼爱孙女、热心肠的人,疼爱孙女体现在阿公给端月买喜欢吃的豆腐花、忍受她的无理取闹;热心肠体现在夜晚帮忙寻找林老二发酒疯闹失踪的儿子。 11.不能删去。这一自然段交代了阿公去世的原因:帮忙找人发生了意外。删掉后故事情节不完整,也体现不出阿公热心肠的品质。
【分析】4.本题考查叙事顺序。
第一、顺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它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作用:运用这种叙述方式可以使课文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倒叙,即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将整件事情,从结局到开头的发展顺序的倒转,而是将事情中的某个部分提前来叙述,属于是局部的“倒插”。作用:倒叙的运用常常会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第三、插叙,即在对中心事件的正常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运用这种记叙顺序,主要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第四、补叙,即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叫补叙。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作用: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本文讲解了阿公给端月买豆腐花吃,阿公带端月看戏,阿公背着阿月回家,阿公帮忙找人,阿公瘫痪,阿公去世。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所以是顺叙。
5.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了解各种描写方法后就可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判断。如: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阿公只好背着‘睡’得不省人事的端月回家”联系上文“阿月自觉没趣,就偎着阿公眯着眼睛假装睡觉”可以知道,阿月在假装睡觉,所以此处双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端月在朦胧的睡梦中猛地听见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出殡那天,阿嬷在端月的头上别了一朵白色的花。”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阿嬷“哇”的一声后痛哭起来的原因是阿公去世了。
8.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那年荔枝树上只结了几颗荔枝,孤零零地挂在枝头。端月长大了,可是阿公却永远不会回来了。”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阿公已经去世,端月看着荔枝,想起了阿公,表达了对端月对阿公的思念。
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要使用凝练的语言把阿公的一生概括出来。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①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③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④短文对人物塑造的方法。
请记得一定要结合文本。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作用。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阿公去世的原因:帮忙找人发生了意外。为后文的阿公的去世进行了铺垫,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12.B 13.A 14.B 15.C 16.不能删除。“主要”表示碘的饮食来源大部分是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但不排除其他来源。删除后则表示只有这些来源,不符合实际。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7.李强的碘摄入量更合理。文中说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一般是安全的。”王明每日碘的摄入量为50微克,低于100微克,而李强每日碘的摄入量为600微克,正好在此范围内。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文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
从文中“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一句可以看出B选项是错误的。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文中开头段作用的掌握。
说明文开头段往往具有:引出说明对象以及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这里连用两个问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于“食用加碘盐”的阅读兴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信息的筛选与分析能力。
食用加碘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4自然段。文章第5自然段明确指出“食用加碘盐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的策略”,并非只是“中国特色”,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即可。“20~40毫克/千克”“20~30毫克/千克”可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碘添加量与我们食盐的碘添加量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以C项错误。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掌握。
这样的题目首先要表态——不能;其次,要能够解释加点词的基本含义;接下来,指出删去加点词后,原句的意思与原文或者实际不符;最后,表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与严谨的特点。对于本题来说,碘的饮食来源除了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之外,还有其他的来源,只不过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在其中占最大的比例。如果删去“主要”,那么“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就成了碘的唯—来源,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信息的筛选与分析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可以看出李强每日碘摄入量是合理的。
18.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19.B 20.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21.①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少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深度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较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国家学习,积极进入全民阅读的行列中。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解答此题抓住“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些句子来进行概括即可。
19.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A、C、D选项正确。
B.有误,材料四最后一段中,“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这些国家只是对小书店免税,并不是对所有实体书店,所以选项错误。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民营书店逐渐衰弱的原因是: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④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不大,纸质书需求不大;⑤民营书店入不敷出,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选择其中三项来回答即可。
2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即:我获得的启示是:①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少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深度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较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加拿大人、以色列人学习,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的行列中;③民营书店的逐渐衰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政府、民间组织可以学习国外好的做法,扶持民营书店。选择其中两项来回答即可。
22.最珍贵的礼物 23. 徘徊 语重心长 24. 诉说 惊讶 25.明亮 观察 灵敏 倾听 走遍 改造 26. 他知道了自己从出生就拥有妈妈给的礼物,而且老人说的话让他若有所悟 他终于明白了妈妈给了他整个世界作为礼物,还给了他健全的身体让他去观察世界,倾听世界,走遍世界,改造世界。
【分析】22.本题考查拟写题目的能力。短文第二自然段中: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由此可知是由这件事情引出后文的。短文第六自然段中: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由此可知短文是围绕“礼物”“珍贵”写的,所以可将短文题目拟写为“最珍贵的礼物”。
2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在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是“徘徊”。
(2)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在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是“语重心长”。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倾诉的意思是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近义词是“诉说”;
(2)诧异的意思是感到意外和奇怪,近义词是“惊讶”。
25.本题考查词语填空。
“眼睛”应该用表示发亮或者发光的词语来修饰,所以应选“明亮”;
“世界”与全面的句子对应,应该填写与看相关的词语,所以应选“观察”;
“耳朵”应该台协表示机灵敏锐的词语,所以应该“灵敏”;
而此处的“世界”应该填写与耳朵听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倾听”;
此处的“世界”前面是腿,应该填写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走遍”;
此处的“世界”前面是手,应该填写与动手能力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改造”。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筛选。
(1)题目中的这句话出现在短文第九自然段中,从前面八个自然段中可知,孩子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就已经去世,他看到别人从妈妈那里能得到礼物,所以他也非常希望能从妈妈那里得到礼物。而老人说的话直中孩子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他的全部希望,所以他听完老的人话眼睛忽地一亮。
(2)老人第二次说话,说的是妈妈吗给孩子带来的礼物,“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 的耳朵,让你去倾听 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 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完老人的话显然是陷入了沉思,他从老人的话中得知妈妈给了他这么多的礼物,同时心中明确自己身肩很多责任。
27.果然 zháo 坚决 28.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工友阎振三被抓。 29.D 30.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分析】27.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这类题要重点把握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进行选择。
果然: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连词。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使坚定。
坚决:(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不犹豫。
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
着急:zháo jí
2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中可以看出。
2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我哪能离开呢?”是反问句从而强调“我不能离开”,这事对革命事业负责的精神品质,所以选择D。
30.本题主要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是文章的中心句,写出了当时局势的形式也为父亲对革命事业负责做铺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 (2)(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必考题检测卷- (2)(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诗词曲鉴赏,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一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将军注视起他来,“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鲁智胜得意扬扬地对贾里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3): 这是一份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