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51 城镇化
展开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平素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二部分 第二章 课时51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化水平主要通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城镇化速度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区别?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镇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1世纪以来,城镇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 B.乙、丁C.乙、丙 D.甲、丙
1. 世界城镇化发展阶段
阅读右图,说出在不同阶段,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水平、速度有何特点?
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
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推进较快
发展水平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 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
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
速度变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探究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
右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多少?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可能是哪个国家?
3.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高铁运营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经济发展快,工业化水平提高,国家政策支持等
4.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城镇化可能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后期阶段,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城镇化率)曲线图判读步骤
第一步,读数值,可推断城市化水平高低。 右图中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在70%以上。第二步,读曲线斜率,可推断速度快慢。 右图中中期阶段后期斜率变小,城市化速度逐渐减慢。第三步,读转折点,划分阶段。 右图中有两个转折点,可将城市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第四步,读曲线,看趋势。城市化水平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市化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后期将在高位趋于平缓。
1.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 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区别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镇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下题。
最早出现逆城镇化现象的是A.甲 B.乙C.丙 D.丁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镇化过程中分别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怎样的差异?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发展中国家: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探究点二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宣布迁都计划,新首都将迁往地震、洪灾、火山爆发等较少的东加里曼丹省,这里大部分是未经开发的森林及自然保护区。现首都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的枢纽,城市面积740平方千米,人口1027.7万,“大城市病”严重。下图示意该国迁都方向。
(1)分析雅加达“大城市病”的成因。(2)说明东加里曼丹省被选为新首都所在地的有利条件。
缺乏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过大,产业过于集中;不注重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靠近印度尼西亚地理中心;土地资源广,人口密度低,经济水平较低,开发成本较低;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少。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改造山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产生热岛效应,形成城市风,造成污染物扩散
造成排水不畅、城市内涝,河水富营养化
城市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
(2)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生态城市建设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2022·北京东城区模拟)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1~2题。
1.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①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 ②在城内修建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 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 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单向水窗的作用是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冲开,排出过量雨水B.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C.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冲开,防止河水倒灌
(2021·山东地理)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右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
环境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覆盖周边多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如图为“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联系结构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地形条件的改善B.东北地区发展缓慢可能是气候的影响C.城市联系由单极放射向网状一体演化D.内河航运是连接武汉城市圈主要方式
2.武汉城市圈形成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B.增大武汉市行政区域范围C.降低城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D.加快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
(2022·湖南长沙市模拟)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为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5题。3.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小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流动人口规模和农民工数量变化反映出我国A.大城市人口减少 B.城镇数量减少C.农村劳动力短缺 D.农村发展迅速
5.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应①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 ②重点发展中小城镇 ③缩小大中城市规模 ④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山东枣庄市模拟)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如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6~7题。6.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7.“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如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及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8~10题。
8.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的A.蒸发量B.储水量C.径流量D.下渗量
9.“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A.减缓地表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
10.“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A.停车场附近 B.中央商务区C.高级居住区 D.街心公园内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11~12题。11.京津冀地区A.2013~2014年城镇化速度最快B.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C.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D.逆城镇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12.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C.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 的主要力量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讲城镇化考点1城镇化的意义与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讲城镇化考点1城镇化的意义与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讲城镇化,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区域经济,城乡居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讲城镇化考点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讲城镇化考点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固体垃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快速发展,失业率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51 城镇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51 城镇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概览,城镇化,的概念,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驱动力,推力乡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