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64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6doc、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6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仅供参考)1、归纳分类,强化记忆(字音、成语、名篇名句)2、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实词、虚词、成语)3、熟记类型,掌握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4、抓住意象,善于表达(诗歌鉴赏)5、注重迁移,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6、警惕陷阱,弄清题旨(社科文、科技文阅读)7、分清类型,有的放矢(文学作品阅读)8、明确题型,有备无患(语言表达与运用)9、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 高考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六)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或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祖”理解错误,原文说“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祠堂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此处的“生辰祭”应该指“在祖先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祖”。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运用举例论证”分析错误,文章第三段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精神联系的纽带”这些只是对祠堂祭祀活动内容的介绍,不是举例。3.B【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项,“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错误,原文中说“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C项,“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法令,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错误,从原文来看,古代社会宗族拥有的社会管理权是针对宗族制定的族规来说的。D项,“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错误,从祠堂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在现代社会中祠堂的存在是有必要的。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源在于全国各地医院已惯用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说法于文无据。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扩大范围。原文是说“目前全国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而不是全国范围内没有一家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6.【答案】①加强对中医的正确认识,消除对中医的误解、偏见和歧视;②科学地制定中医人才的认定方法和考核标准;③允许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通过自主招生等途径,提升中医药生源质量;④改革现有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学习;⑤鼓励中医领域的名医和中医药院校专任教师传授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针对四则材料逐一筛选信息。材料一是对全国中医馆情况的介绍,与题干关系不大。材料二主要阐述人们对中医的偏见,可从加强宣传、走出认知误区等方面提出建议。材料三指出了现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对中医医生的影响,可从如何制定中医人才的认定方法和考核标准方面来分析。材料四中陈百灵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抓住要点进行整合即可。【备注】第三题问的是振兴中医药行业的具体措施,考查在准确筛选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聚焦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等,也让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医药的认知,自觉传承中医文化,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7.C【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他事实上是在假装行家”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王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收藏家,称得上是“行家”。8.【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王先生向赵泊讲述宋瓷,取得了赵泊的信任,为下文写抢天青釉葵花洗做铺垫。②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写赵泊对王先生讲述宋瓷的内容感兴趣,表现了赵泊对瓷器的热爱。③彰显文章主旨:借王先生向赵泊讲述宋瓷巧妙地再现了日本侵略者抢夺我国文物手段之卑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回到原文,寻找题干中所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的情节来分析作者意图。相关的故事情节是,王先生拿了一个假的天青釉葵花洗给赵泊看,还讲了景德镇的青白瓷、龙泉窑的“梅子青”等,而后才有了赵泊称赞他是行家,请他喝酒吃饭等情节。那么首先可以确定作者是要以此来推动故事情节。另外,还要明确小说中的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旨服务的,从这两个角度考虑可得出答案要点②③。9.【答案】①补叙的结尾使得故事结局发生逆转,原来天青釉葵花洗没有被摔碎,使得小说情节曲折跌宕。②补叙让读者明白了赵泊牺牲的真相,震撼人心,令读者深思。③天青釉葵花洗没有被摔碎的结局和赵泊倒在血泊中的结局形成对照,突出表现了赵泊的智慧与爱国。④交代了天青釉葵花洗的归属,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喜剧式结尾让人心存希望。【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小说结尾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要从情节结构发展、给读者的感受、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去思考。题干中特意点出是“以补叙结尾”,那么就还要考虑“补叙”的表达效果。如果没有最后补叙的结尾,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补叙后小说的结局就发生改变,天青釉葵花洗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那么对比之下,就可以得出答案。10.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首先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找出断句不同的地方。第一处为“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从句意和句子结构来看,“三万五千两”是“折色”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D两项。第二处为“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联系整个画线句来看,“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三句应该是结构一致的,故可排除A项。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屯田是工部的职责。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不仅不愿意退避,反而斥责了冯邦宁”错误,应是“冯邦宁不愿意退避,刘应节斥责了冯邦宁”。13.【答案】(1)恰逢顺天巡抚耿随卿因杀平民冒充斩获敌首居功被逮捕治罪,(皇帝)调刘应节去代替他。(2)刘应节又根据御史傅孟春的进言,建议各镇积储粮食,应当考虑每年丰收歉收的状况。【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坐”(因为)、“功”(居功)、“逮治”(被逮捕治罪)。第(2)句,关键词“因”(根据)、“计”(考虑)、“丰歉”(丰收歉收的状况)。【参考译文】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任户部主事。曾任井陉兵备副使,兼管三关。四十三年,从山西右参政擢升为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因母丧回去。隆庆元年,被起用为河南巡抚。俺答侵犯石州,山西骚乱不安,皇帝命令刘应节赶去救援。不久,敌寇退去。恰逢顺天巡抚耿随卿因杀平民冒充斩获敌首居功被逮捕治罪,(皇帝)调刘应节去代替他。刘应节建议永平西门到海口距离天津只有五百里,可以运输粮食,请招募熟悉海路的平民到天津领航,跟运粮官一起出海到永平。部里的官员认为让运粮士卒冒险不妥当,拨发山东、河南的十万石谷物储藏在天津,让永平的官民自己去运输。四年秋天,刘应节升为右副都御史,仍旧像原来那样任巡抚。上奏停止永平、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刘应节又根据御史傅孟春的进言,建议各镇积储粮食,应当考虑每年丰收歉收的状况。平常年份折换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储粮食;灾荒年份用谷物救济灾荒,可以积储银两。第二年又建议通运粮船到密云,上奏章说:“听说通仓的粮食大都发红霉变了。如果航运五万石到密云,而拿本镇折换的三万五千两银钱留给京城里的军队,那么通仓便没有腐烂的粮食,而京城里的军队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密云也可免去众多商人,办一件事而具备了三种好处。”批复同意。给事中陈渠因蓟镇军队中多有空额,建议核实兵员以减省粮饷。刘应节上奏章说:“本镇西起镇边,东到山海,按地势布置军队,非有三十万大军不可。现在本地兵、外地兵仅有十三万罢了。现今作为上计,调拨精兵二十多万,恢复大宁,控制远处边境,使京城附近地区肩背更加厚实,宣、辽互相声援,国家有重兵驻守要地,内庭里就不会有逼近的盗贼,这是万年有利的计划。”兵部议定对所辖的军队进行整顿,而补兵的意见最终没有实行。万历元年,刘应节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仍旧像原来那样任总督管理军事。升为南京工部尚书,召为戎政尚书,调任刑部。锦衣卫冯邦宁,是太监冯保的侄子,路上与刘应节相遇而不退避,刘应节斥责他退下,冯保不高兴。恰逢云南参政罗汝芳上奏章到京城,刘应节出城与他谈禅,冯保党羽上奏章议论他们,于是刘应节就和罗汝芳一起被弹劾罢职。后来去世,追赠为太子少保。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表现了词人昂扬的斗志”错误。上片的写景虽然明丽壮阔,但词人的心情却是灰暗的,“澹烟衰草”就是这种感情的流露。15.【答案】①国土沦丧,中原大地遍布战火;②朝廷只求苟安,无力恢复中原,无奈而痛心;③本想借酒浇愁,而酒喝完了却依然悲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鉴赏】词的上片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描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都是耳目易感的对象。“澹烟衰草有无中”句将视线延伸,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词人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中原烽火北”句即观塞时引起的感慨,其中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浊酒戍楼东”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销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片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呈词人的感情色彩,虽然眼前一片清丽,但词人的心情却深藏灰暗。下片抒发感慨,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出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16.【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清所写句子的课文出处,结合情境细心做答,对易错的字需认真想清楚它的偏旁、结构,然后正确书写。(1)根据语境中的“眼前情境”“由困窘转入佳境”可推知答案。(2)根据语境中的“人们感叹山路如此曲折盘旋”可推知第一空的答案;再根据语境中的“面对伸手可摸星辰的险峻山势”可推知第二空的答案。(3)根据语境中的“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品性,虽死无悔的心志”可推知答案。易错字:(2)萦,膺;(3)兮。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惺惺相惜: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语境中强调和朋友相知,没有“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心心相印”更合适。第二空,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语境中说的是“友谊”的形成不强求,应用“自然而然”。第三空,光明磊落:形容胸怀坦白,没有私心。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语境中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应选用“光明磊落”。第四空,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德。语境中强调的是对朋友,不涉及“恩情”,应选用“背信弃义”。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子可以发现,存在两处语病:一个是句式杂糅,“不在于……”和“不是……的问题”两个句式杂糅;另一个是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说的是“如何”“好不好”,和后面“很多”不搭配。分析四个选项,第一处语病,A、D两项修改后并没有解决;第二处语病,B项修改后改变了句意,出现了逻辑错误。故选C。19.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的基本原则是内容上扣得紧,形式上接得上,要做到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括号前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对一个朋友背信弃义,会被怀疑是否真爱朋友。选项四个句子主要说的是他背叛一个朋友,同样会背叛其他朋友。可以发现,前后形成的是因果关系,前为果,后为因。因此,排除C、D两项。而从语境来看,整体都是假设的,所以应是“一旦他认为必要”。故选A。20.【答案】①“高足”改为“弟子”或“学生”;②“敝人”改为“学生”;③“烦请”改为“请”;④“惠存”改为“保存”;⑤“鼎力相助”改为“全力以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体风格和词语的运用,一般要受到说话场合、说话对象等的限制。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是学生写给老师的,在老师面前称“敝人”就不适合了;而“高足”也不能自称;另外,“惠存”“鼎力相助”都属于谦敬辞使用不当。“烦请”用于请人帮忙时,这里是说请老师放心,敬辞滥用了。21.【答案】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全球领先发布的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将于2019年6月份在国内发售。【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以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简明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阅读题目中给出的句子,概括其主要内容。阅读题中五个句子,将其内容相关联,可以发现主要讲的是华为发布了5G手机,并且新手机将在国内发售。那么考虑用长单句,主要信息就是“华为发布的5G手机将在国内发售”。然后分析各个句子,提取出关键信息,作为修饰成分添加进去即可。22.【佳作展台】莫给生活加上“催化剂”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中16级3班 张弛“二倍速”刷剧,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情节,这成为许多人看剧的习惯。但也有人发出了疑问,质疑“二倍速”是否让人养成了坏习惯。在当今这个时代,节奏很快,对于追求高效率生活的人们来说,“二倍速”现象的出现似乎也可以理解。然而这如同给生活添加了催化剂,弊大于利。欲速则不达,“二倍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没有质感。造型相似的两个工艺品,一个是在机器流水线上生产的,价格便宜,另一个是纯手工制作的,价格相对高出不少。而后者卖得更好,盈利会更多,原因正在于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更有质感。最近几年,电子阅读兴起,以读屏为特点的“浅阅读”挤占了纸质阅读的半边天。人们慢慢抛弃了书本,拿起了手机、平板电脑,慢慢不再看厚重的文史巨著,而是沉迷于网页上一分钟就可看完的信息,减少了对有深度的内容的阅读,更多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获取片段信息。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态势。但我想说,这种方式看起来阅读了不少,实际上没有获得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只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娱乐,这样的“二倍速”正在使阅读变得浅薄。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正是因为被各种“二倍速”包围着,人们越来越需要按部就班带来的质感享受。吃腻了外卖快餐,何不自己亲自下厨,来享受食物的制作过程,来和家人、朋友品尝带着真诚心意的美味?看烦了微信里的鸡汤文和网页上的标题党文章,何不拿起一本书,与它共度一个午后,展开一场精神的对话?生活需充实,但更需质感;经历需丰富,但更需留意一路的风雨彩虹。一味追求速度的人生的做法并不可取。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为了经历更多而把自己置于樊笼里,这样的做法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生活如茶,少了一些静候,便难以品尝到它的醇香。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体会生活,拒绝“二倍速”,少一些催化剂,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美好。【解析】首先,要细读作文材料,进行逐句分析:第一句介绍什么是“二倍速”,第二、三句,介绍了网友们的讨论,列出了不同看法,有认同“二倍速”的,也有不认同“二倍速”的。然后,再看作文要求“表达你的认识”,也就是说所写的作文要表达出自己对“二倍速”的态度,可认同,也可不认同,还可辩证看待,关键要有自己的态度。另外,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二倍速”现象?除了看视频“二倍速”,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二倍速”?立意方向:①“二倍速”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应尽快适应快节奏的生活;③“二倍速”会引起人们的焦虑;④“二倍速”会破坏生活品质;⑤要学会适当地停下来,生活应张弛有度。【名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开头由材料设疑,引出文章观点。主体部分以工艺品、阅读、快餐等为例,分析了“二倍速”让生活没有质感的弊端。最后一段再次表明观点,简洁有力。作者对生活有深刻认识,论述时结合个人生活体验,逻辑缜密,富有文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9),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9doc、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9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8),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8doc、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8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5),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05doc、高考语文模拟名校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答案05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