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8盐的性质及用途(简答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8盐的性质及用途(简答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学校举行科学实验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8盐的性质及用途(简答题)
1.(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观电镀工厂并对镀铜液中的相关成分进行检测。
(1)若要通过置换反应在某铁块表面镀上一层铜,可以选择Cu(NO3)2溶液和CuO中的___________。
(2)镀铜的液体是以稀硫酸、硫酸铜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二者的比例:取镀铜液于烧杯中,取300克的NaOH溶液,平均分三次滴入烧杯中,将每次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三次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NaOH溶液/g
沉淀质量/g
1
100
4.90
2
100
9.80
3
100
4.90
①第2次实验生成9.80克沉淀的过程中,有多少NaOH溶质参加反应_________?
②请算出镀铜液中硫酸溶质与硫酸铜溶质的质量比________。
2.(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某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氢氧化钾、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钾、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推测该粉末中所含成分。
①取适量粉末溶于水中,形成无色澄清溶液,杯底无沉淀物。
②取适量步骤①所得溶液,用吸管向其中吹“泡泡”。过一会儿, 溶液出现浑浊现象:
③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仅根据步骤①现象可知,该粉末中一定不含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可确定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二模)4月5日3点20分03秒,舟山进入了“清明”节气,“青饼”是清明节的时令美食,用到的食材有:米粉、艾叶等,加适量的“保绿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HCO3),常含有少量氯化钠】能使“青饼”保持碧绿的颜色。为了测定“保绿剂”中小苏打中NaH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样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9.2
61.7
66.5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NaHCO3+HCl=NaCl+H2O+CO2↑)
(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克;
(2)样品中的NaHCO3质量______;
(3)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_____。
4.(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二模)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溶液“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 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队员”间物质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写出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2)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溶液除了把球传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___________“队员”(填化学式)。
5.(2022·浙江温州·温州市第十二中学校考二模)学校举行科学实验考查:鉴别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1)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种溶液中蓝色的溶液,分别滴加到其他3种无色溶液中,其中产生蓝色沉淀现象的溶液是___________。
(2)小红认为用pH试纸也能鉴别上述3种无色溶液。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以上4种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混合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呈红色,则滤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
6.(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小科和小龙沿着河边散步时,小科发现了一块灰色石块,看着与以前观察过的石灰石很像,认为石块就是石灰石;小龙却认为不一定。
(1)下列陈述,支持小龙说法的有_______。
A.河滩上任何石灰石的石块已被河水溶解
B.即使过了很长时间,矿石的物理性质也很少变化
C.不同的矿石常具有相似的某些物理性质
(2)小科将石块样品放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酸液,观察到石块表面冒出大量的气泡。小科说:“这个实验证明了它就是石灰石。”但小龙仍然不同意,请说明不同意的理由___________。
(3)小龙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石块为石灰石。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小龙同学取8克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8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6.0
4.0
M
1.2
①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克。
②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___________。
7.(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某混合溶液由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宁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将120gNaOH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4.9
m
9.8
0
(1)第3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 。
(2)第4次实验后产生的沉淀质量m=___________g。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Mg(OH)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其名称是___________。
(2)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9.(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6.5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制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如右表所示。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配制50g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6.5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 g。
(3)在6.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至 0.1%)
10.(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姚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8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g
12
12
12
12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4
m
10
10
(1)m=___________g。
(2)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以及适当的计算,请画出实验四中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的坐标关系图,请标出拐点数据。
11.(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现有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小科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常用于吸收CO2和干燥气体。
②Ba(NO3)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
步骤Ⅰ: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没有明显放热现象,充分振荡并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将上层清液分别倒入试管A、B、C中。
步骤Ⅱ:向试管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步骤Ⅲ:向试管B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呈___________。
步骤Ⅳ:向试管C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该碱石灰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
12.(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2)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部分溶解”变为“滤渣全部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3.(2022·浙江宁波·校联考三模)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1)用高锰酸钾制备。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浸取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为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K2MnO4溶液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碳酸锰制备。控制一定的温度,在空气中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装置如图甲: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一氧化锰(MnO)、二氧化锰(MnO2)、三氧化二锰(Mn2O3)、四氧化三锰(Mn3O4),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A点(300,76)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最有可能为________(A点对应的物质为纯净物)。
14.(2022·浙江宁波·校联考三模)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
提供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1)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___________。(写出另外两种溶液)
(2)实验用于调节pH的盐酸为10%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中有30%的浓盐酸100毫升,将它配制成本实验需要的稀盐酸,需加水___________毫升。(30%的盐酸密度为1.15g/cm3,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
15.(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工业制取硫酸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密闭吸收塔中将三氧化硫转化成硫酸(如图),曾有两种制取方案:
方案一:吸收塔内放置浓硫酸,将三氧化硫通入硫酸中反应生成发烟硫酸
H2SO4+SO3=H2S2O7,再将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得到硫酸
H2S2O+H2O=2H2SO4,该反应放出较少热並。
方案二:吸收塔内放置水,将三氧化硫通入水中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放出较多热量。SO3+H2O=H2SO4
(1)发烟硫酸(H2S2O7)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请从生产成本和操作安全的角度,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___________。
16.(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初三某班利用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后废液集中在一个废液缸中。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上层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表为生成沉淀总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0.49
2.94
5.39
m
n
9.8
(1)表中n=___________。
(2)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3)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7.(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2020年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使得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又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等,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
(2)要配制 2%的双氧水溶液, 已经有 4%的双氧水溶液 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_;
A.3% B.4% C.5% D.10%
(4)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18.(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皮蛋是中国特色美食,平平决定在家中自制皮蛋,于是他购买了制做皮蛋的皮蛋粉,并查阅相关资料:皮蛋粉成分包括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皮蛋粉溶于水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CaO+H2O=Ca(OH)2反应二:Ca(OH)2+Na2CO3=CaCO3↓+2NaOH
为了确定反应一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质量,平平进行了下列实验:称取皮蛋粉25g,加入足量清水溶解,并过滤,得到滤渣l0g和滤液A,测得滤液A的pH=l2,继续向滤液A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⑤
碳酸钠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沉淀质量/g
2
4
m
5
(1)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中m=____。
(3)计算25g皮蛋粉溶于水发生反应一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19.(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天然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工业上常采用“天然碱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150克天然碱(含杂质10%,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___________
(3)在制取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固体回收池的碳酸钙可以回收再利用。回收得到的碳酸钙质量与石灰石质量的比值称为碳酸钙回收率。小明测量回收池中的固体质量,计算碳酸钙回收率,记录为a%;小红通过氢氧化钠晶体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并算得碳酸钙的回收率,记录为b%, 发现a大于b、请说明a大于b原因:___________。(例举一个)
20.(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如图甲所示,烧杯中为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所示。
(1)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当加入a mL Na2CO3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1.(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绿色、高效水处理剂,之所以称为高效的水处理剂是因为它遇水会发生反应,4K2FeO4+10H2O=4Fe(OH)3↓+8X+3O2↑,可将其应用到游泳池水的循环再生使用,它不仅消毒杀菌、去除人体带入的污渍和悬浮固体,并对人体无伤害与刺激,安全无异味。
(1)K2FeO4应怎样保存___________,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2)生成的Fe(OH)3能吸附游泳池水中的悬浮杂质,每1000吨游泳池水中需要Fe(OH)32.14千克为最佳,那么一个拥有2000吨水的游泳池需要投入K2FeO4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22.(2022·浙江台州·统考一模)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
23.(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2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份(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样品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45
8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
3
1
1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
(2)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3)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求m的值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
1.(1)Cu(NO3)2##硝酸铜
(2) 由所给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4.90克,第2次加入氢氧化钠全部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9.80g,则第2次实验生成9.80克沉淀的过程中,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x=8g
答:第2次实验生成9.80克沉淀的过程中,有8gNaOH溶质参加反应;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100g生成了4.9g沉淀,生成4.9g沉淀需要氢氧化钠为8g÷2=4g,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4g;
设:硫酸质量为y。
y=4.9g
硫酸铜完全反应共产生氢氧化铜质量=4.90+4.90+9.80=19.6g
设硫酸铜质量为z。
z=32g
则镀铜液中硫酸溶质与硫酸铜溶质的质量比4.9g:32g=49:320。
答:镀铜液中硫酸溶质与硫酸铜溶质的质量比为49:320。
【解析】(1)
根据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若要通过置换反应在某铁块表面镀上一层铜,可以选择Cu(NO3)2溶液和CuO中的Cu(NO3)2;
(2)
①见答案;
②见答案。
2. 氯化铁 氢氧化钾、氯化钡
【分析】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①取适量粉末溶于水中,形成无色澄清溶液,杯底无沉淀物,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铁,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钠不能同时含有;
②取适量步骤①所得溶液,用吸管向其中吹“泡泡”。过一会儿,溶液出现浑浊现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碳酸钠;
③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可以提供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钾。
【详解】由分析可知(1)仅根据步骤①现象可知,该粉末中一定不含的成分是氯化铁;
(2)可确定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氢氧化钾、氯化钡。
3.(1)4.4
(2)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8.4g
答:样品中的NaHCO3质量为8.4g。
(3)
y=5.85g
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10%
答: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2g+61.7g-66.5g=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
4. 除铁锈(合理即可) Ca(OH)2
【分析】可以选择特殊位置,例如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说明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和稀硫酸、氯化铜反应,稀硫酸能和铁反应,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由此可知:C是氢氧化钙,B是稀硫酸,A是铁。
【详解】分析可知(1)B应该为稀硫酸,它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因此它可以除去铁锈,制取化肥、农药;
(2)氯化铜除能和铁反应外,还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氢氧化钙“队员”,化学式为Ca(OH)2。
5. 氢氧化钠 分别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其pH,测得溶液pH小于7的为稀硫酸,等于7的为氯化钠溶液,大于7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
【详解】(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可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硫酸呈酸性,所以可分别测溶液pH来鉴别三种溶液,操作为分别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其pH,测得溶液pH小于7的为稀硫酸,等于7的为氯化钠溶液,大于7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钠,因加酚酞呈红色,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
6. C 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不一定是石灰石,也可能是活泼金属 2.0 85%
【详解】(1)A、石灰石是难溶的物质,故A错误;
B、矿石的物理性质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
C、不同的矿石常具有相似的某些物理性质,所以将石块认作是石灰石,故C正确;
故选C;
(2)因固体加入酸后有气体产生的不一定是石灰石,也可能是含有活泼金属,所以加入酸有气泡产生不足以得出结论;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加入20克稀盐酸,固体减少2克,第二次加入20克稀盐酸,又减少2克,说明20克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质量为2克,第4次加入盐酸,固体仍减少,说明第3次加入20克盐酸,盐酸仍全部反应,固体减少2克,M=2.0;第4次减少固体小于4克,即盐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1.2克为杂质,则碳酸钙的纯度为=85%。
7.(1)Na2SO4、CuSO4
(2)解: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4次实验后产生沉淀的质量=179.6g+20g−189.8g=9.8g,故填9.8。
(3)解:由(2)可知,2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9.8g
设20gNaOH溶液中有NaOH的质量为x
=
x=8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详解】(1)由题文可知,第1次和第2次实验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均没有生成沉淀,即原溶液中的硫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第3次实验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且后面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的质量增加,说明第3次实验中硫酸铜参加反应,且没有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故填 Na2SO4、CuSO4。
(2)见答案
(3)见答案
8. 过滤 CaCO3+2HCl=CaCl2+H2O+CO2 ↑ NaOH、CuCl2、 CaCO3
【分析】结合图框,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Ⅰ,往沉淀Ⅰ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和蓝色溶液,CaCO3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铜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NaOH、CuCl2.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Ⅰ一定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而后面实验对氯离子的检验没有意义,因为无法确定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OH)2。
【详解】(1)由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都是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2)由分析可知,无色气体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CuCl2、CaCO3,故填NaOH、CuCl2、 CaCO3。
9.(1)加速物质的溶解
(2)2.2
(3)解:设6.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1.5%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1.5%。
【详解】(1)配制50g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通过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故填加快物质的溶解。
(2)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65g稀硫酸和加入75g稀硫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相同,即都是2.2g,所以反应结束后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故填2.2。
(3)见答案
10.(1)8
(2)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
答: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8.3%。
(3)
【详解】(1)根据实验一可知,每加入20g氯化钙,生成沉淀4g,则加入40g氯化钙时生成沉淀的质量:,则m=8g。
(2)详解见答案。
(3)根据表格可知,实验最终生成沉淀碳酸钙10g,
则此时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
则在加入氯化钙的质量小于50g时,沉淀的质量随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氯化钙的质量大于50g时,此时反应完全结束,则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如下图所示:
11. 碱性 CaCO3和Na2CO3
【详解】(1)将样品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那么固体中肯定不存在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此时得到的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
(2)向试管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那么应该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固体中肯定存在碳酸钠;
(3)向试管B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呈碱性。由于碳酸钠呈碱性,因此此时肯定没有氢氧化钙;
(4)向试管C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应该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综上所述,该碱石灰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CaCO3和Na2CO3。
12. 碳酸钙、硫酸钡 氢氧化镁 氯化钡、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硫酸钠
【详解】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水得滤渣a和滤液,滤渣a加足量稀盐酸,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则说明a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又有不与盐酸反应的硫酸钡,由气体质量0.44g,即二氧化碳质量为0.44g,设碳酸钙质量为x
而滤渣a为1.5克,因a中含有硫酸钡,所以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镁,滤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b,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1)滤渣a为碳酸钙、硫酸钡,可能含氢氧化镁,故①填碳酸钙、硫酸钡,②填氢氧化镁。
(2)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③填氯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3) 若现象①“滤渣部分溶解”变为“滤渣全部溶解”,其他现象不变,说明滤渣中不含有硫酸钡,则原样品不存在的物质是硫酸钠,故④填硫酸钠。
13. 锰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MnO2,能增加产量 O2+2MnCO32CO2+2MnO2 MnO2
【详解】(1)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锰,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所以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
(2)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由于锰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一定有氧化性物质参加反应,应为空气中的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O2+2MnCO32CO2+2MnO2;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100g在图中A点对应固体的质量为75.65g,而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100g碳酸锰中锰元素的质量为100g×,所以A点物质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8.70g-100g×,在固体中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所以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O2。
14. 过量BaCl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 230ml
【详解】(1)要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所选试剂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依据题意要求,为了更好的把杂质除去,不带入新的杂质,所加溶液的顺序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
(2)1.15g/cm3=1.15g/ml;100ml30%的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15g/ml×100ml×30%×=34.5g;配制得到的10%的稀盐酸的溶液质量:34.5g÷10%=345g;需要的水的质量:345g-100ml×1.15g/ml=230g;需要水的体积:V=230g÷1g/ml=230ml。
15. +6 方案一:反应放热少,吸收塔内气压小,安全,发烟硫酸可以重复利用; 方案二:只利用了水,节约资源,但是反应放热大,气压大,容易爆炸。
【详解】(1)发烟硫酸(H2S2O7)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7=0,x=+6;
(2)方案一中是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会增加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发烟硫酸可以重复利用,且反应放出的热量少,操作安全,方案二是水吸收三氧化硫,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容易达到饱和,吸收率低,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操作不安全,容易爆炸。
16.(1)9.8
(2)硫酸铜、硫酸(CuSO4、H2SO4)
(3)解:设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
a=10%
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由图可知,从加入20g到40g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2.94g−0.49g=2.45g,加入40g到60g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5.39g−2.94g=2.45g,即20g氢氧化钠尾气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2.45g,则按照这种规律,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2.45g×(100g−20g)÷20+0.49g=10.29g9.8g,所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20g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的沉淀的质量相等,为9.8g,即n=9.8,故填9.8。
(2)由(1)可知,20g氢氧化钠尾气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2.45g,第一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0.49g沉淀,小于2.45 g,说明所取的废液中溶质除硫酸铜外,还含有过量的硫酸,故填硫酸铜、硫酸。
(3)见答案
17. 3:2 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100g×4%=(100g+x)×2%
x=1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 C 解:所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原醋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
=
x=12g
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2%
答: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
【详解】(1)由化学式可知,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3:2,故填3:2。
(2)见答案
(3)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溶液中水中的氢原子的数目为160,水分子的数目为80,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5%,故选C。
(4)见答案
18. Ca(OH)2、NaOH、NaCl 5 加入清水溶解时已得10g滤渣,即碳酸钙;后继续加碳酸钠溶液又得碳酸钙沉淀5g,故发生反应一共计生成碳酸钙沉淀15g,
设25g皮蛋粉溶于水发生反应一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11.1g
【详解】(1)测得滤液A的pH=l2,显碱性,“继续向滤液A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得到沉淀,所以滤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原有的氯化钠,化学式为:Ca(OH)2、NaOH、NaCl;
(2)根据表中数据:加入1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2克沉淀,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4克沉淀,加入4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5克沉淀,所以当加入300克碳酸钠溶液时,得到5克沉淀,故m=5;
(3)见答案。
19. 过滤 540g 固体回收池中的固体含有其他杂质或生成的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完全结晶
【详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故操作1名称为过滤。
(2)由于天然碱中的杂质不溶于水,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可以求出150克天然碱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50g-150g×10%=135g,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为135g÷20%=675g,溶剂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即675g-135g=540g,故填540g。
(3)a大于b有可能是固体回收池中的固体含有其他杂质,或在氢氧化钠溶液结晶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析出。
20.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浑浊现象(或沉淀生成) 氯化钠、碳酸钠(或NaCl、Na2CO3)
【详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若盐酸过量,溶液中有氯化钙、盐酸;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若碳酸钙过量,溶液中只有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后,由图乙可知,一开始pH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pH一直为7,说明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现象为: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浑浊现象(或沉淀生成);
(2)由图乙可知,当加入a mL Na2CO3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含有氯化钠、碳酸钠。
21. 干燥 +6 解:设 1000 吨游泳池水需要投入K2FeO4的质量为x
=
x=3.96kg
拥有2000吨水的游泳池需要投入K2FeO4的质量=3.96kg×2=7.92kg
答:一个拥有 2000 吨水的游泳池需要投入K2FeO4的质量是7.92kg。
【详解】(1)K2FeO4遇水会发生反应,应该保存在干燥处,故填干燥处。
(2)K2FeO4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2+x+(-2)×4=0,x=+6,故填+6。
(3)见答案。
22. 2.2;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y=5.8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3g=4.7g
B点时,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7g+5.85g=10.55g。
【分析】纯碱样品中的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36.5g-44.3g=2.2g。
【详解】(1)由图像可知,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则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2.2g;
(2)见答案;
(3)见答案。
23. 80% 7.3% 45g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1)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表可知,第三次完全反应,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2)设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故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设编号③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设和氯化钙完全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z
故m的值是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4功和能(简答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2简单机械(简答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73电和磁(简答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