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1069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1069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1069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碳酸氢钙[化学式Ca(HCO3)2]是一种可溶性物质,其水溶液煮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Ca(HCO3)2CaCO3↓+C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Ca(HCO3)2是氧化物
B.生成物CO2的化学性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保持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2022·浙江宁波·校联考三模)模型认知是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H、O、N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B.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
3.(2022·浙江·一模)如图是酒精燃烧时,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4.(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如图为U盘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___(填1种)。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填一个最主要的即可)。
(3)铜箔即很薄的铜片。将铜加工成铜箔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这一物理性质。
(4)闪存芯片通常用99%以上纯度的Si单质做原料。工业上利用碳与SiO2反应得到粗硅,然后在粗硅中通入Cl2得到SiCl4,再将SiCl4与氢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高纯硅和一种化合物。据此可知,SiCl4与氢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5.(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氯气(Cl2),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请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配平化学方程式:2NaClO2+Cl2=2ClO2+XNaCl,则X等于___________。
(2)化合物二氧化氯(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
6.(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卫星探测显示,火山灰到达了30公里的高度,向平流层注入的二氧化硫总质量约为40万吨。作为自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之后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事件之一,汤加火山爆发是否会对全球气候造成显著影响,引发社会关注。实验室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写出此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硫化亚铁(FeS)与氧化亚铁(FeO)的结构相似,但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硫化亚铁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HCl=NH4Cl+H2O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9.(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与酸、碱均能反应产生氢气。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完成NaAlO2与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AlO2+HCl+___________==Al(OH)3↓+NaCl
(2)当盐酸过量时,NaAl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0.(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我国自主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技术路线如图甲所示,其中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高效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据图甲所示的技术路线,写出获得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微观示意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先转化为___________、氢和氧等中间产物,然后再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和水。
11.(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2021年3月26日,我国首次通过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到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探测器天线骨架涂有一层聚酯纤维网,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后,将利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作为其动力,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原理为: ,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2.(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1)设备1中用水脱去烟气中的SO2,采用喷淋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设备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3.(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一般会引起溶液密度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决定设计实验来验证铜块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密度变化情况。如图1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银块 A,烧杯中盛有硝酸银溶液B,杯底放入一铜块C(实验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请回答:
(1)写出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实验设计原理是:当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______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3)小组同学将反应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描绘成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4)小科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可以简化,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铜块C,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B的烧杯中(如图1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的示数变化就可知道溶液的密度变化。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14.(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为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上面方框中A的化学式___________,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5.(2022·浙江绍兴·统考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制米酒
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对我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其中对酿酒用水及酿酒季节的掌握的记载:“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其春酒及余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曲,不然则动。”这是对浸曲用水的要求。除初冻的冬月和年底的腊月外,酿酒时一律要把浸曲的水煮沸,不然,酒就会变质。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天冷时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可以直接取水浸曲;天气稍暖,就要将水煮沸灭菌。古代没有控制温度的设备,只能选择适宜的季节,通常在春,秋两李酿酒。谷物酿造的发酵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
(1)酸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酸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C2H5OH)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6.(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Mg(OH)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其名称是___________。
(2)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7.(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2021 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系统恢复”。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海水的酸性增强及气候变暖。
(1)海水酸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小科模拟研究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会增强温室效应,他在四个集气瓶中,装入不同体积比例的空气和CO2,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玻璃管(足够长)中有红墨水,通过比较___________判断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高低。
(3)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方案:先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再将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的CO2气体通入合成塔,在300°C、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转化成甲醇(CH3OH)和水(如流程图所示)。写出CO2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2022·浙江衢州·统考二模)在大家众志成城下,开化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1)下列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
A.通过核酸检测筛查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B.坚持做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C.坚持体育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增强体质
(2)为了防疫,全县师生基本都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为确保在校师生的健康,每天放学后需对教室等区域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已知次氯酸钠一般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还生成水和一种生活中调味的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9.(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碳酸饮料易拉罐拉环拉断后,有人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如图),使其爆开。
(1)操作中,用硬尖角能使接口凹槽处受到的压强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纸摩擦,罐口温度升高,碳酸(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使罐内气压增大。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该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20.(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A、 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一”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图中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诸回答下列问题:
(1) A可能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A→E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题
21.(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浓硫酸、浓盐酸的挥发性。其中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依次装有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已知:2NH3+H2SO4=(NH4)2SO4;(NH4)2SO4为白色固体。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打开K1,关闭K2,缓慢拉注射器A活塞
甲中液面上方无明显现象
②
打开K2,关闭K1,缓慢拉注射器B活塞
丙中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1)丙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中无白烟,而丙中出现白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化学式Ca(HCO3)2可知,碳酸氢钙是由钙、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分子,故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钙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1)+x+(-2)×3]×2=0,解得x=+4,同理可得,在CaCO3、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故说法错误;
D、由Ca(HCO3)2CaCO3↓+CO2↑+H2O可知,此反应是由一种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D。
2.D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是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故说法错误;
B、由4NH3+3O22N2+6H2O可知,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6=1:2,故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D、由4NH3+3O22N2+6H2O可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2价,故说法正确。
故选D。
3. C2H5OH+3O22CO2+3H2O 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2H5OH+3O22CO2+3H2O。
(2)由图可知,从外观上看,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填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 铝合金##铜 质轻##硬度大##耐腐蚀等 延展性 SiCl4+2H2Si+4HCl
【详解】(1)由图片可知,其中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保护套中的铝合金或铜箔基板中的铜,故填铝合金或铜。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质轻、硬度大或耐腐蚀等,故填质轻、硬度大或耐腐蚀等。
(3)铜箔即很薄的铜片,将铜加工成铜箔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这一物理性质,故填延展性。
(4)由题文可知,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和氯化氢,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SiCl4+2H2Si+4HCl 。
5. 2 +4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 :2NaClO2+Cl2=2ClO2+XNaCl 可知,在等号左边,Na的个数为2,此时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为2,然后观察Cl的个数,此时等号左右两边Cl的个数都是4,正好平衡,即X=2,故填2。
(2)在化学式 ClO2中,O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x+(-2)×2=0,x=+4,故填+4。
6.2NaOH+SO2=Na2SO3+H2O
【详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7. 构成的原子不同(或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FeS+2HCl=FeCl2+H2S↑
【详解】由硫化亚铁(FeS)与氧化亚铁(FeO)的化学式可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两者构成的原子不同(或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硫化亚铁与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硫化氢(H2S)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HCl=FeCl2+H2S↑。
8. 漏斗 3NH3·H2O+FeCl3=Fe(OH)3↓+3NH4Cl (NH4)2CO3
【详解】(1)操作a是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大理石中含少量Fe2O3,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滤液A中含有氯化铁,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为:3NH3·H2O+FeCl3=Fe(OH)3↓+3NH4Cl。
(3)根据流程图可知,滤液A中含有CaCl2、FeCl3、HCl,滤液B中含有NH3·H2O、CaCl2、NH4Cl,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因为该流程的目的是提纯碳酸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NH4)2CO3。
9. H2O NaAlO2+4HCl=AlCl3+NaCl+2H2O
【详解】(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出现了1个铝原子、3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反应前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铝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尚缺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即空格处物质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2)由(1)可知,NaAlO2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如盐酸过量,生成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即当盐酸过量时,NaAlO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AlO2+4HCl=AlCl3+NaCl+2H2O。
10. 一氧化碳(或CO)
【详解】(1)由图甲可知,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图乙的微观反应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氧和氢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CH3OH)和水。
11. 合成材料 CH4
【详解】(1)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3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个镓原子和1个砷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镓原子和1个砷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3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存在于3Y中,即1个Y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12. 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使吸收更充分 2CaSO3+O2=2CaSO4
【详解】(1)设备1中用水脱去烟气中的SO2,采用喷淋方式能够增大水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使吸收更充分,故填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使吸收更充分。
(2)由图可知,设备3中发生的反应是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aSO3+O2=2CaSO4。
13. Cu+2AgNO3=Cu(NO3)2+2Ag 银块A受到的浮力 A 不合理,铜块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银会附着在铜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详解】(1)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
(2)实验设计原理是:当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银块A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故填银块A受到的浮力。
(3)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硝酸铜的种质量比为:340:188,则反应后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银块A收到的浮力逐渐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且实验为开始前,银块收到的浮力就小于本身的重力,即实验开始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0,故填 A。
(4)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铜块C,铜块C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银会附着在铜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故填不合理,铜块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银会附着在铜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14. CO2 CO 3CO+Fe2O32Fe+3CO2
【详解】(1)焦炭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上面方框中A的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B的化学式为CO。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15. 糖类(或淀粉) 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C6H12O62C2H5OH+2CO2↑
【详解】(1)酸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酸酒的原因是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3)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C2H5OH)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16. 过滤 CaCO3+2HCl=CaCl2+H2O+CO2 ↑ NaOH、CuCl2、 CaCO3
【分析】结合图框,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Ⅰ,往沉淀Ⅰ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和蓝色溶液,CaCO3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铜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NaOH、CuCl2.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Ⅰ一定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而后面实验对氯离子的检验没有意义,因为无法确定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OH)2。
【详解】(1)由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都是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2)由分析可知,无色气体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CuCl2、CaCO3,故填NaOH、CuCl2、 CaCO3。
17.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玻璃管内红墨水向右移动距离
【详解】(1)海水酸性增强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2)如图所示,小科模拟研究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会增强温室效应,他在四个集气瓶中,装入不同体积比例的空气和CO2,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玻璃管(足够长)中有红墨水,通过比较玻璃管内红墨水向右移动距离判断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高低。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300℃,200kPa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
18. B 特异性 2NaOH+Cl2=NaCl+NaClO+H2O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A.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并发现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B.坚持做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坚持体育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增强体质,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接种新冠疫苗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
(3)根据题意可知,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水和生活中调味的盐(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19. 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这是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打开;
H2CO3=H2O+CO2↑ 变小
【详解】(1)将A4纸多次对折形成的硬尖角来回摩擦接口凹槽,这是通过做功,使罐口温度升高,罐内气压增大,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打开;
(2)碳酸(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3)易拉罐打开后,罐内气压突然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该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变小。
20. CO2##H2O 2Mg+CO22MgO+C或6CO2+6H2O=C6H12O6+6O2 H2O+SO2= H2SO3或H2O+N2O3= 2HNO2.
【分析】由题文和图可知,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都能够与A相互转化,且D和E、D和C能够相互转化,则A为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气,B是碳酸,E是碳或葡萄糖,或者A为水,C是氢气,D为氧气,B是碳酸,E是能够与氧气反应的亚硫酸或亚硝酸。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碳或水,其化学式分别为CO2、H2O,故填CO2或H2O。
(2)由分析可知,A可以为二氧化碳,E如为碳,则A→E的反应是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A为二氧化碳,E如为葡萄糖,则A→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故填2Mg+CO22MgO+C或6CO2+6H2O=C6H12O6+6O2;
由分析可知,A还可以是水,E是能够与氧气反应的亚硫酸或亚硝酸,则A→E的反应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SO2=H2SO3,或者是水与三氧化二氮反应生成亚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2O3= 2HNO2,故填H2O+SO2= H2SO3或H2O+N2O3= 2HNO2.。
21. NH3+HCl=NH4Cl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氨分子运动到甲、丙液面上方,甲中硫酸分子没有运动到液面上方与氨分子接触,而丙中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液面上方并与氨分子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故甲中无白烟,丙中出现白烟
【详解】(1)打开K2,关闭K1,缓慢拉注射器B活塞,把乙中的气体分子拉入到丙中,丙中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生成大量白烟,故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H3 + HCl = NH4Cl。
(2)该实验是要验证浓硫酸、浓盐酸的挥发性,而通过步骤①,甲中液面上方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没有挥发到气体中,没有在液面上反应,可以证明浓硫酸没有挥发性,而通过步骤②,丙中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烟说明盐酸分子挥发到空气中了,在空气中遇到氨气分子,结合生成了大量的白烟,通过这两个实验步骤证明: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甲中无白烟,而丙中出现白烟的微观原因是:氨分子运动到甲、丙液面上方,甲中硫酸分子没有运动到液面上方与氨分子接触,而丙中氯化氢分子运动到液面上方并与氨分子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甲中无白烟,丙中出现白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 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选择题(基础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初八)一凸月→满月→残月一新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 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选择题(提升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6内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