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如皋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126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的定义、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
1、
2、
3、
【正确答案】
1、A 2、C 3、D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该中学位于北京,北京时间12:00约为当地正午时分,同学影长为三张照片中最短,结合图片可知③为正午时分拍摄,而图中同学影长明显长于身高,说明该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太阳直射点此时位于5°S以南区域,因此该日可能为1月1日或10月1日;10月1日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约有7-8天,由于太阳直射点每月约移动8个纬度,因此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约位于2°S附近,D错误,A正确;4月1日、7月1日这两天太阳位于北半球,BC错误。故选A。
2、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影朝正北方。结合图③可知,该同学右手朝南,左手朝北,正面朝东,背面朝西,因此图①影朝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为下午时分;图2影朝西北,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为上午时分。因此图示照片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是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根据所学可知,测量某日最短影长应选择当地正午时分,即地方时12时,乌鲁木齐位于87°E,与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相差33个经度,时间上相差2小时12分钟,由于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方,故当乌鲁木齐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4时12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地方时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经度差,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第二步:由经度差化为时间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第三步:判断东西方向,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1-3-1(基础) 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迟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我国运动员苏炳添成功晋级男子100米决赛,中央五套节目组8月1日现场录制了苏炳添9时训练准备决赛的场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苏炳添的影子朝向(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2、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 )
A.东京昼夜长短差值变大 B.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小
C.济南某学校旗杆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D.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3、对于东京市民而言,与8月1日昼夜时长最相似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5月12日 C.9月20日 D.10月1日
【正确答案】 1、A 2、C 3、B
1-3-2(基础) 某城市(30°N,105°E)的李先生每天在日出前后从他所在的住宅楼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锻炼身体(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年6月21日,北京时间6时30分,李先生发现在图示线路的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位于其右后方。李先生所处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 )
A.①向西 B.②向北 C.③向东 D.④向南
2、经过长期观察。李先生发现他每天中午回到家时(约12时)住宅楼的影子长短变化很大,下列日期中影子最长的一天是( )
A.5月1日 B.6月22日 C.7月1日 D.8月22日
【正确答案】 1、C 2、D
1-3-3(巩固) 2019年的立冬是11月8日,汕头某中学高老师到操场上晨跑,同事胡老师给他拍了张照片,照片中高老师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高老师跑步的朝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科组曾老师打算在同时刻同地帮高老师再拍一张同样影长及朝向的照片,最快的拍摄日期是第二年的( )
A.1月14日前后——天寒地冻,昼渐变长
B.2月4日前后——气温回升,夜渐变短
C.2月25日前后——冬麦返青,雨贵如油
D.9月23日前后——伏虎犹在,早稻成熟
【正确答案】 1、B 2、B
1-3-4(巩固) 某日清晨,家住南京的张先生驾车上班途经新街口时,观察到孙中山雕像的影子投向汉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数月后的一个清晨张先生途经同一地点时,发现雕像的影子投向了汉中路和中山路之间,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张先生当日(第一个观察日)傍晚下班按原路返回时,观察到该雕像的影子投向( )
A.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之间 B.中山路 C.中山路和中山东路之间 D.中山东路
2、两个观察日期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南京市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B.晨昏线与经线之间夹角增大
C.后一观察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正确答案】 1、A 2、C
1-3-5(巩固) 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和赤道面平行,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分布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别出现在晷盘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朝上。下图为赤道式日晷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夏半年晷针投影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当北京故宫(116°E)晷针投影指向晷盘正下方的刻度时,与故宫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 )
A.1/2 B.3/4 C.1/3 D.2/3
【正确答案】 1、A 2、D
1-3-6(巩固) 图所示为宜昌市某中学校园局部平面图,A同学观察发现旗杆影子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A同学11月2日在校园观测旗杆一天的影子变化,并简单绘制成图(虚线代表当天旗杆影子顶部运动轨迹),以下符合的是( )
A. B.
C. D.
2、当A同学观测的日影达一年中的最短时,下列说话可信的是( )
A.A同学查看时间,手表上显示时间正好为12:00
B.A同学口里品尝着正值上市的三峡蜜橘
C.A同学发现旗杆影子此时朝向篮球场一侧
D.A同学在校园远眺,远山郁郁葱葱
【正确答案】 1、B 2、D
1-3-7(提升)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与该日全球昼夜状况较为吻合的光照图是( )
A. B.
C. D.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和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时,酒泉卫星发射塔的影子朝向分别是( )
A.甲、乙 B.乙、丙 C.丁、丙 D.丁、甲
3、与该日酒泉卫星发射塔日影变化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 )
A.1月7日 B.7月9日 C.10月28日 D.12月7日
【正确答案】 1、B 2、D 3、B
1-3-8(提升) 我国北方某中学学生在夏至日这一天,观测、记录并绘制了校园旗杆影子轨迹图(见下图)。图中虚线为旗杆影子端点的轨迹;甲、乙、丙、丁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甲、丁为一天中的最长影长,甲与乙、乙与丁之间的夹角均为117°30',乙与丙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为该地该日( )
A.日出时的影长 B.日落时的影长 C.正午时的影长 D.黄昏时的影长
2、当旗杆影子位于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 )
A.03时 B.12时 C.15时 D.18时
3、图示日期,该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大约为( )
A.17:10 B.18:10 C.19:50 D.20:50
【正确答案】 1、A 2、C 3、C
【原卷 4-6 题】 知识点 内力作用,河流侵蚀地貌
4、
5、
6、
【正确答案】
4、B 5、B 6、B
【试题解析】
4、结合材料“棋盘滩由一块块整齐浮出水面的坚硬石英砂岩组成。流水顺着岩石节理侵蚀,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可以判断出棋盘滩要求岩层厚度大,成分单一且位于河谷便于流水侵蚀,乙处为向斜山谷,出露岩层厚且均一符合要求,而其他位置都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结合材料“棋盘滩由一块块整齐浮出水面的坚硬石英砂岩组成。流水顺着岩石节理侵蚀,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可以判断出棋盘滩首先经沉积作用形成石英砂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导致水平挤压,形成许多剪切节理,节理发育后经流水侵蚀形成“棋盘滩”景观图,所以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节理发育,流水侵蚀,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由于山谷中的河流将向斜挤压形成的节理加深加宽,形成棋盘格景观,故原有节理应为棋盘状,CD错误。要让流水可以均匀侵蚀则各部分的节理方向与河流流向的角度要较为一致,所以B正确,A错误。故选B。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花岗岩节理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4-6-1(基础) 送别角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 )
A.岩石硬度较大 B.层理构造显著 C.断裂构造发育 D.以花岗岩为主
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渴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
【正确答案】 1、A 2、A
4-6-2(基础) 在崂山脚下临海陡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8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下图为“石老人”所在地区景观,图中海滩东部遍布卵石、西部沙细如泥。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鹅卵石滩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河流泥沙 B.基岩海岸 C.海底沉积物 D.贝壳、珊瑚礁景区地貌景
2、下列对“石老人”景区地貌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蚀平台向海一侧形成时间较晚 B.“石老人”海蚀柱未来可能消失
C.海蚀崖逐渐向南后退且与海蚀柱距离变远 D.“石老人”海蚀柱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弱
【正确答案】 1、B 2、B
4-6-3(巩固) 中华台北省北部的和平岛海边发育有格子状的奇石怪岩,远远望去,岩石整齐排列,形似切割过的豆腐块,被称为“豆腐岩”(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豆腐岩”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D.岩体破裂、海水侵蚀
2、与“豆腐岩”形成过程最相似的是( )
A.水下沙坝 B.江心洲 C.海蚀柱 D.海滩
【正确答案】 1、D 2、C
4-6-4(巩固) 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湖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摩拉基海滩上圆形巨石的形成过程是( )
A.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拾升→上覆物质被侵蚀
B.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潮汐作用→上覆物质被侵蚀
C.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海泥沉积
D.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地壳拾升→上覆物质被侵蚀
2、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海浪侵蚀 C.风力作用 D.海浪堆积
3、未来,摩拉基海滩圆形巨石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受风化、剥蚀影响,体积变小②矿物质继续结晶,体积变大③海平面上升,巨石被淹没④受风化影响,崩解破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1、A 2、A 3、B
4-6-5(巩固) 世界奇观“棋盘滩”分布在广西田东县东田山村,“棋盘”分布于河道中,长约210米,宽150米,由一块块整齐的浮出水面的方块岩石组成,石块之间由水沟分隔,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棋盘滩”是由较坚硬的石英砂岩经过长期内外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奇观”。左图为“棋盘滩”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右图中的( )
A.① B.③ C.④ D.⑤
2、推断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水平挤压一剪切节理一流水侵蚀
B.沉积作用一水平挤压一地壳抬升一剪切节理一流水侵蚀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水平挤压一剪切节理
D.沉积作用一水平挤压一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剪切节理
【正确答案】 1、C 2、A
4-6-6(巩固) 数千颗“蛋”铺满海滩,这样的场景,你见过吗?据英国《卫报》报道,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据专家介绍,这种“冰蛋”是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的自然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蛋”自然景观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冰蛋”自然景观形成的过程( )
A.近海海水结冰—海水运动—海冰破碎—海冰被来回冲刷—堆积海岸
B.远海海水结冰—洋流搬运—海冰靠近海岸—海冰被来回冲刷—堆积海岸
C.近海海水结冰—海冰破碎—海水运动—海冰被来回冲刷—堆积海岸
D.远海海水结冰—海冰被来回冲刷—洋流搬运—海冰靠近海岸—堆积海岸
【正确答案】 1、C 2、A
4-6-7(提升) 澳大利亚威廉湾国家公园绿水潭以其碧绿的海水和花岗岩巨石环绕的海滩而享有盛名。下图为绿水潭景区局部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景区的岩石( )
A.由变质作用形而 B.可能含有化石
C.由岩浆冷凝形成 D.多气孔构造
2、图示岩体景观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
A.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外力侵略→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浆喷发→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正确答案】 1、C 2、C
4-6-8(提升) 纽芬兰岛上莫勒国家公园由一片巨大的红色岩体组成,该岩体含有铬铁矿矿物,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下图示意纽芬兰岛莫勒国家公园和帕斯博勒海滩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红色岩体主要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2、莫勒国家公园巨大红色岩体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石氧化 B.岩浆喷发—冷凝成岩—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C.冷凝成岩—地壳下降—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D.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岩石氧化
【正确答案】 1、C 2、A
【原卷 7-9 题】 知识点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7、
8、
9、
【正确答案】
7、B 8、A 9、C
【试题解析】
7、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9:00以前风向方位角100°-150°(东南风),10点附近转为240°,即由东南风转为西南风,B正确;综上所述,A、D、C错误,B正确。故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坡和谷底之间形成的山谷风与山谷的走向垂直,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山风为东南风,所以山谷的走向大致与其垂直,为东北-西南走向,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受弱冷空气影响,10时左右出现降温、阴雨天气,B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时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故选C。
山谷风是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之一。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山谷风在昼夜间,风向会发生反向转变,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山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7-9-1(基础) 某研究团队开展“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活动,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窄海)与南支水道(宽海)。研究方法是将污染物释放源设置在上海城区所在地,分别在特定时间段持续释放2小时的污染物,然后观测海陆风对污染物输运的作用。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影响;近地面大气污染强弱受大气热力环境与海陆风向影响。下左图示意研究区位置,下右图示意11~13时排污的后续观测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观测到这强海陆风的天气条件是( )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2、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 )
A.受海风影响显著,高空向内陆扩散,污染范围扩大
B.受热力作用影响,高空应宽面扩散,污染浓度减轻
C.受陆风影响显著,近地面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
D.受海陆风转换影响,近地面向两侧扩散,污染范围扩大
【正确答案】 1、A 2、B
7-9-2(基础)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湖陆风,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出和日落为陆风和湖风转换的时刻 B.白天陆风,晚上吹湖风
C.形成的根本在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D.风力最大在午后2点左右
2、下列各项中,能减弱该气象站湖风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 B.城市扩大 C.城市工业发展 D.城市绿地增加
【正确答案】 1、D 2、D
7-9-3(巩固) 下图示意某年1月杭州湾沿岸海陆风的转换时刻(单位:时)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1月份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
A.21时 B.12时 C.11时 D.5时
2、该季节,杭州湾沿岸
A.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早于南岸 B.南岸陆风势力弱于海风
C.北岸海陆风强度高于南岸 D.南岸陆风时间长于海风
【正确答案】 1、C 2、D
7-9-4(巩固)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当此湖区风速较大且风向为如图所示时,当地地方时可能是( )
A.0点 B.8点 C.12点 D.18点
2、近年来此湖泊附近城市化发展迅速,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3、若此湖泊是我国长江中游某湖泊,则此湖泊湖陆风转换,与夏季相比,冬季(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风转陆风提前
C.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正确答案】 1、C 2、C 3、B
7-9-5(巩固)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 07:00左右
B.湖风转陆风 12:00左右
C.陆风转湖风 18:00左右
D.湖风转陆风 20:30左右
2、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风转陆风提前
C.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正确答案】 1、A 2、C
7-9-6(巩固) 大连湾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湾,隶属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图示意2006年5月11日大连湾北岸某观测点近地面风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加大的时段是( )
A.2-8时 B.14—17时 C.17-20时 D.23时一次日2时
2、海陆风转换时( )
A.海风风力强劲 B.陆风风力强劲 C.大气温度最低 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正确答案】 1、B 2、D
7-9-7(提升) 下图中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 )
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2、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 )
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 B.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
C.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 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
【正确答案】 1、C 2、C
7-9-8(提升) 下面a、b两图为山东半岛7月份多个气象站观测到的海陆风转换时间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单位: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a、b两图中海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为海风转陆风时刻,风力由内陆向沿海加强
B.a图为陆风转海风时刻,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减弱
C.b图为海风转陆风时刻,风力由内陆向沿海减弱
D.b图为陆风转海风时刻,风力由沿海向内陆加强
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山东半岛北部地区海风开始时间早,向内陆推进速度快
B.山东半岛中部地区海风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较长
C.陆风转海风时间等值线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沿海早于内陆
D.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区等值线稀疏,海陆风现象不明显
【正确答案】 1、B 2、C
【原卷 10-12 题】 知识点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土壤,影响植被的因素
10、
11、
12、
【正确答案】
10、B 11、D 12、C
【试题解析】
10、由材料可知,罗浮山位于于岭南中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错误;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高度应高于300m。D错误。故选B。
11、根据所学可知,罗浮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湿,海拔较低处热量、水分充足,适宜乔木生长,AC错误;海拔较低处地势起伏总体较小,地形较平坦,利于乔木生长,B错误;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开发较早,相对于海拔较高处,海拔较低处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乔木砍伐现象较多,导致乔木总株数较少,D正确。故选D。
12、从图中可知,罗浮山腐殖层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增加,不利于植物残体分解。而低温潮湿环境不适宜乔木生长,适合灌丛草甸生长,因此罗浮山海拔1100米以上至山顶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草甸土,C正确;红壤、荒漠土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少,AB错误;黑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C。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10-12-1(基础)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图为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荒漠带 D.高山冰雪带
2、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正确答案】 1、B 2、D
10-12-2(基础) 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温润,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山地植被特点( )
A.高海拔处可能出现灌丛草甸 B.乔木总株数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C.植被终年常绿,无革质叶面 D.各海拔的群落均以乔木为主
2、图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枯枝落叶数量 B.人类活动 C.气温变化 D.植被类型
【正确答案】 1、A 2、C
10-12-3(巩固)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高坡陡,光热充足 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 )
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 B.植株矮小,根深叶茂
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 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
3、下列不是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 )
A.山体面积大,气候条件优越 B.山地海拔高,水热垂直变化大
C.开发较晚,人类破坏程度小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正确答案】 1、B 2、D 3、A
10-12-4(巩固)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植被带\生物量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总计生物量(吨/公顷〉
Ⅰ
98.25
1.61
0.13
233.49
Ⅱ
97.87
2.08
0.05
524.55
Ⅲ
97.41
2.45
0.14
415.81
Ⅳ
一
95.06
4.94
20.86
1、植被带Ⅲ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灌丛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土壤 D.光照
【正确答案】 1、C 2、B
10-12-5(巩固) 下图表示玉龙雪山山地植物(乔木和草本植物)物仲密度的海拔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玉龙霄山山地植物物种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海拔草本植物的物种密度均大于乔木
B.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峰值出现的海拔相同
C.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垂直变化趋势相反
D.各海拔草本植物的物种种类均多于乔木
2、影响2900米以上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地面积 D.坡度
【正确答案】 1、A 2、B
10-12-6(巩固) 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丹霞梧桐最有可能属于( )
A.针阔混交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丹霞梧桐的主要生长习性是( )
①耐盐碱②耐洪涝③耐贫瘠④耐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丹霞山中难以见到成片分布的丹霞梧桐,究其原因是( )
A.植被种类众多 B.植株矮小 C.山中云雾多 D.分布位置独特
【正确答案】 1、C 2、B 3、D
10-12-7(提升) 墨西哥某内陆火山(19°N,98°W),受东北信风控制时间长。海拔5453m,海拔2800m以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从海拔2800~4000m依次分布着灌木丛、橡树林、混合林、冷杉林、松林和高山草甸,其物种丰富度(物种种类的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海拔2800m附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 )
A.水分条件较差 B.乔木物种占据优势 C.热量条件不足 D.土壤淋溶作用强烈
2、该山地海拔3600m以上草本植物丰富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积温减小 B.降水增加 C.光照改善 D.风速较小
【正确答案】 1、A 2、C
10-12-8(提升) 某研究团队选择位于我国境内天山山脉自西向东5个不同经度位置附近进行海拔梯度群落学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各经度地段的灌木、乔木、草本物种的丰富度如下图所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I、II、III对应植被种类正确的是( )
A.I—灌木、II—乔木、III—草本 B.I—乔木、II—草本、III—灌木
C.I—乔木、II—灌木、III—草本 D.I—草本、II—灌木、III—乔木
2、研究中发现5个不同地段的物种丰富度东西差异较为明显,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正确答案】 1、C 2、D
【原卷 13-15 题】 知识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13、
14、
15、
【正确答案】
13、A 14、A 15、C
【试题解析】
13、人口增长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1000,由图可知2012年增量最多,且当年人口为图中最少,根据公式可得2012年人口增长率最快,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A正确;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不能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B错误;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不会短期内改变,且环境承载力不会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C错误;2021年提出三胎政策,提高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率,D错误;故选A。
15、延长退休年龄会加重老年人的身体负担,不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产能力,A错误;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导致产业升级缓慢,加快产业升级会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加重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B错误;优化生育政策可以增加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C正确;完善养老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不能减少老年人所占的比重,不能缓解老龄化状况,D错误;故选C。
人口增长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劳动生产率降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领域。
13-15-1(基础) 联合国日前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在世界人口仍在不断增长的同时,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下左图为2011—2021年中国人口增量变化图,下右图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时间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3年可能出现的人口负增长,在一定时期内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环境承载力提高③资源拥有量增加④劳动力数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二孩政策推行“遇冷”,其根本原因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D.已婚孕龄女性减少
3、三孩政策实施的同时,必要的配套支持措施包括( )
A.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B.取消法定结婚年龄
C.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D.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正确答案】 1、D 2、B 3、C
13-15-2(基础) 为应对人口问题,我国继“全面二孩”政策后,2021年又推行“三孩”政策。下表为我国2015~2020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出生率(‰)
11.99
13.57
12.64
10.86
10.41
8.52
死亡率(‰)
7.07
7.04
7.06
7.08
7.09
7.07
自然增长率(‰)
4.93
6.53
5.58
3.78
3.32
1.45
1、2016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死亡率逐年上升 B.人口总量增加 C.生育意愿降低 D.生活条件改善
2、我国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主要是为应对( )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老龄化 C.男女性别比失衡 D.新冠下经济萧条
【正确答案】 1、C 2、B
13-15-3(巩固) 2015年我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元月1日起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我国2015—2045年间
A.人口出现负增长 B.大量国际人口迁入
C.劳动力人口负增长 D.劳动力严重不足
2、据网上调查,“单独二孩”“二孩”放开后,不少人还是选择不生育,其主要的原因是
A.政策宣传不到位 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完全摒弃了传统生育观
C.人们思想守旧 D.经济压力大,育人成本高
3、预测我国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 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C.改变人口老龄化状况 D.扭转男女性别比
【正确答案】 1、C 2、D 3、B
13-15-4(巩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区)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下图为江苏省各地市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一六普人口)/六普人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淮安、泰州等地人口负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高 B.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强度小
C.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下降 D.经济发展慢,人口大量迁出
2、苏州地区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说明该城市( )
A.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B.受到上海的强辐射带动
C.尽享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D.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正确答案】 1、D 2、B
13-15-5(巩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河南省总人口为9936.5519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534.1952万人,全省人口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仍在不断的演变中。从这两次的人口普查来看,河南省内各地级市所辖区常住人口空间变化差别较大。下图示意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省人口空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机械化不均衡 B.工业化水平差异大
C.医疗条件差异较大 D.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与河南省各地级市相比,郑州市十年人口增幅最大,得益于郑州( )
A.较高的人口出生率 B.先进的医疗技术
C.较强的就业吸引力 D.悠久的历史文化
3、河南省南阳、驻马店等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其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加快合村并镇的进程 B.缓解城乡人口老龄化
C.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D.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
【正确答案】 1、D 2、C 3、D
13-15-6(巩固)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历时六个多月于2021年5月11日公布结果。下图为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 )
A.调控成效不明显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总量逐年增加 D.老龄化程度减轻
2、为应对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我国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B.继续调整生育政策
C.适度提早退休年龄 D.适当延迟结婚年龄
3、为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下列策略可行的是(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降低生育意愿
③加快老龄产业发展 ④缩小社会保障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1、C 2、B 3、B
13-15-7(提升)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3、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统计报告,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减少了约85万,是我国近61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减少情况,这将预示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负增长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B.人口负增长可以促进我国改善公共社会福利
C.面对人口负增长我们应该大力吸纳国际移民
D.新冠疫情也对婚育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确答案】 1、D 2、A 3、C
13-15-8(提升) 下表示意我国2019年全国及北京、浙江、四川、广东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统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常住人口数(万人)
人口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水平(%)
甲
2154
-0.03
0.26
86.6
乙
11521
1.54
0.81
71.4
丙
5850
1.97
0.50
70
丁
8375
0.41
0.36
53.8
全国
140005
0.33
0.34
60.6
1、甲行政区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政府政策
C.经济发展速度慢 D.环境
2、关于乙行政区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在4省区中最高,模式为传统型
B.经济落后,人口增长率高
C.老龄化水平比丁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与人口迁入有关
【正确答案】 1、B 2、D
【原卷 16-18 题】 知识点 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16、
17、
18、
【正确答案】
16、C 17、D 18、D
【试题解析】
16、由图可知,1972~2006年重心总趋势是向西南迁移。1972~2006年变化距离根据比例尺估算,估计图上距离为1.5cm ,估算约为1500m,C对;A、B、D错误。故选C。
17、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无法获取人口分部信息,交通线仅有水运,且北部地区临近嘉陵江,水运条件更好,北倍区交通主要受地形、河流制约,A、B、C错误;重庆北部为山区,东部为河流,皆阻挡城市扩张,城市基本沿河流向西南扩张,D正确。故选D。
18、根据材料·因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而兴起信息可知,北倍区是由于重庆成为直辖市而发展起来,并不是由于资源丰富而兴起而发展的,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北倍区城市扩张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山脉,河流、山脉同样制约交通发展,B错误;基础设施完善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区域社会经济的驱动力主要是二三产业,C错误;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D正确。故选D。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作为动态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转换三种基本动力,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
16-18-1(基础) 某市通过对市区的地貌(图a)、水系(图b)进行叠加研究,明确开发区的分布(图c)。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c中最适宜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2、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 )
A.城区交通拥挤 B.居民收入分化 C.产业结构失调 D.土地资源浪费
3、该城市开发区建设研究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正确答案】 1、C 2、D 3、A
16-18-2(基础)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增大,下渗量减少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区太阳辐射量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正确答案】 1、D 2、A
16-18-3(巩固)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2年间,该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造成该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区迁移 B.新区开发
C.旧城改造 D.保护文化古迹
3、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该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正确答案】 1、B 2、B 3、D
16-18-4(巩固) 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其交通分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温和湿润
C.商业贸易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
A.城市核心功能区 B.城市高级住宅区 C.城市生态功能区 D.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3、图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内陆城市的发展 B.带动沿线经济的增长
C.扩大港口的服务范围 D.扩大城市规模
【正确答案】 1、A 2、C 3、C
16-18-5(巩固) 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镇化,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集聚引起的城镇人口增加;二是空间城镇化,即城市的空间扩张,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不断转换为建设用地,同时,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下图示意山东省1985年-2010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东省人口城镇和空间城镇化发展特点是( )
A.空间城镇化指数呈增长趋势,变化较为平缓
B.人口城化指数和空间城镇化指数均持续上升
C.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快于空间城镇化
D.城镇地域范围波动增长,城镇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2、2006年,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发展进入协调阶段,其原因有( )
①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②空间城镇化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③城市规模扩张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 ④实施严格的户籍制度,控制城市规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1、B 2、A
16-18-6(巩固) 巴西近代城镇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是贫民窟问题。贫民窟是指大城市内外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巴西城镇化进程特点的是( )
A.1940~1980年速度逐渐加快 B.1980年之后发展速度最快
C.后期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目前过度城镇化问题突出
2、推测巴西1940年至1980年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
A.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B.基础设施大量建设
C.重工抑农政策实施 D.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3、导致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 B.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
C.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 D.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
【正确答案】 1、D 2、C 3、A
16-18-7(提升) 乡村作为都市圈城镇化扩张主要方向之一,乡村产业受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明显,呈现典型空间差异性。下图示意位于南京中心城区东南部50km范围内的乡村产业实体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区域乡村产业分布特点为( )
A.呈团块状聚集 B.距中心城区越远越少 C.呈同心圆环城分布 D.零散均匀分布
2、调查显示,距中心城区15km处商贸流通型(各种商铺、运输流通网点等)产业密度最大,该区域可能是( )
①农副产品物流中心②交通干道交汇处③旅游风景区④现代农业种植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其原因是( )
A.土地成本相对较低 B.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C.城市居民需求影响小 D.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正确答案】 1、A 2、A 3、C
16-18-8(提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扬州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向外扩张,特别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城市化高速发展,形成产、城融合(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紧密融合)的典型特征。下图为扬州市建国后居住空间演化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扬州市居住空间演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古运河水运的复兴③市区交通条件变差④市民居住要求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扬州市产、城融合有利于( )
A.改善环境质量 B.扩大乡村规模 C.解决用地不足 D.降低通勤成本
【正确答案】 1、C 2、D
【原卷 19-21 题】 知识点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9、
20、
21、
【正确答案】
19、A 20、A 21、D
【试题解析】
19、由于快递城市配送网点属于服务性产业,主要针对人来进行服务,所以建设快递城市配送网点应着重考虑人口密度,A正确。建设快递城市配送网点与地租水平和人员工资关系并不密切,BC错误。交通状况不是建设快递城市配送网点应着重考虑的问题,D错误,故选A。
20、分拨中心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据点,分拨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为数众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所以在南京都市圈设立一个区域分拨中心应当选择一个距离南京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距离较近的地区,因此应在南京市郊区,A正确。镇江长江边距离南京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距离较远,C错误。扬州商业区与马鞍山市中心地租价格较高,不适合建设分拨中心,BD错误,故选A。
21、图中城市内快递企业网点数量越多,说明单个快递企业网点的服务范围越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滁州与宣城城市内快递企业网点数量较少,所以图中单个快递企业网点服务范围比较大的城市是滁州与宣城,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除旅游业外,其他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集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19-21-1(基础)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快递业的发展,自提柜在我国出现,并逐步被政府纳入各级规划与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之中。预计到2018年,我国的自提柜市场需求将达到94.7万套,规模容量预计可达300多亿,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完成下面小题。
提取方式
企业类型
代表企业
网点自提
电商企业
菜鸟驿站、京东自提等
快递企业
顺风、EMS、申通、韵达等
第三方平台
收货宝、全家便利店、快E点、小麦公社等
智能自提
电商企业
京东
快递企业
EMS
第三方平台
速递易、派速魔方等
1、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区居民智能自提意愿程度偏高,原因最可能是( )
A.管理原因 B.派件数量 C.年龄结构 D.基础设施
2、在国外,停车场、加油站、地铁站等很多交通节点都成了自提柜布局的地点,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人口密度 C.技术水平 D.地租价格
【正确答案】 1、C 2、A
19-21-2(基础) 快递已成为现代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图1示意某快递公司在某市区附近设立的主要服务网点分布,图2为联结快递网点与客户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快递网点的区位特点有( )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密度大③货源充足④商店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快递公司使用图示运输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无需驾证 B.运距较远 C.成本较低 D.灵活快捷
【正确答案】 1、A 2、D
19-21-3(巩固) 高级生产性服务是指中心城市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下图表示我国主要服务性城市为我国500家创新型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创新型上市公司优先选择同城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合作,主要考虑( )
A.空间邻近的便利性 B.服务职能的差异性
C.服务范围的封闭性 D.服务对象的排斥性
2、深圳与广州地理位置邻近,但与广州的联系强度远小于与北京、上海的联系强度,体现了深圳上市公司选择高级生产性服务时遵循( )
A.距离递减原则 B.市场最优原则 C.等级优先原则 D.交通最优原则
【正确答案】 1、A 2、C
19-21-4(巩固) 某网络购物平台提供的多形态、多业态的“分钟级配送”服务,让消费者享受到“午夜下单,早晨收件”的购物体验。大量包裹高效送达的背后,是中国快递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的体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购物平台实现“分钟级配送”主要得益于( )
①大数据信息支撑②包裹重量轻、体积小③高效的配送系统④发货网点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仓储与配送是电子商务末端的服务,影响城市仓储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货源、市场 B.市场、科技 C.地租、交通 D.货源、劳动力
【正确答案】 1、B 2、C
19-21-5(巩固)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普及共同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共享短租平台就是其典型代表。短租房,又称日租房,一般指租期较短的房屋租赁。共享短租平台的搭建,降低了房主参与租房经营的门槛,增加了租客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实现“住房共享”。下图示意共享短租平台与酒店业、住房市场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共享短租平台中住房的特点是( )
A.分布集中 B.类型多样 C.服务完善 D.价格较高
2、共享短租平台的搭建会( )
A.推动房地产的开发 B.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导致酒店业的衰退 D.降低租房市场竞争
3、推测海南共享短租平台中,来自住房市场中的房源量最少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正确答案】 1、B 2、B 3、D
19-21-6(巩固) 代驾服务业是指在车主不能自行驾车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由专业驾驶人员驾驶车主的车将其送达目的地并收取一定费用的新兴行业。近年来,随着“新交规”的实施,代驾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人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具体包括新手陪驾、酒后代驾、旅游代驾、商务代驾等。下图示意2016—2025年我国代驾出行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交规”实施后,市内代驾服务接单地主要集中的城市功能区为( )
A.居住区 B.文化区 C.驾校周边 D.商业区
2、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代驾服务业,有利于( )
A.提高车主驾技 B.增加就业机会
C.保障道路畅通 D.提升车辆性能
3、有关我国代驾行业市场形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17年市场规模最大 B.2018年市场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C.2017年市场规模增速最大 D.2018年到2025年市场规模波动上升
【正确答案】 1、D 2、B 3、C
19-21-7(提升) 便利店可分成四类(如表1所示),其空间分布既有共性规律,也有不同的区位选择偏好。图示意四类便利店在商务中心区、居住区及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商品和服务
特征
日杂用品型
日杂生活用品、副食品等
多为私人经营的小型商店
便民超市型
日杂百货、生鲜蔬果等
私营商店、有统一配送供货渠道的(连锁)超市,店内有明确的商品分类与分区
功能品质型
日杂百货、进口商品、品牌产品等
有完整货物供应链和规范化管理的品牌连锁便利店
网络平台型
日杂用品、鲜农产品、社区团购、配送服务等
有完整的由供给端到门店再到消费者的高效供货渠道与线上配送体系
1、根据表信息推测( )
A.日杂用品型便利店数量少且分散 B.便民超市型便利店服务范围最小
C.功能品质型便利店付租能力较弱 D.网络平台型便利店服务更为完善
2、图中表示功能品质型便利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新增网络平台型便利店最适宜选择布局在( )
A.建成区内的城中村 B.郊区传统村落 C.中心城区老旧社区 D.郊区新建小区
【正确答案】 1、D 2、B 3、D
19-21-8(提升) 近年来短视频社交平台抓住变革契机,带动传统电商从被动营销转向互动营销,使直播带货快速州起为新兴电子商务业态。下图示意我国最大短视频社交平台带货主播人数分布(全国前30名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带货主播人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 )
A.随机 B.集聚 C.均匀 D.分散
2、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增加直播环节是为了( )
A.控制产品质量 B.促进理性消费
C.提高参与门槛 D.培育消费群体
3、西安、成都成为著名“网红城市”在当前直播经济中逆袭反超是因为( )
A.拓展文旅融合,增强市场辐射范围 B.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主播营销能力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D.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正确答案】 1、B 2、D 3、A
【原卷 22-23 题】 知识点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22、
23、
【正确答案】
22、B 23、C
【试题解析】
22、我国在稀土上游产业链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即赋存量和开采、分离提纯等产业有优势,对应的是①资源禀赋和③技术水平,①③正确;交通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不属于上游产业链的重要因素,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我国稀土矿产赋存量大,但近年来开采量不断减少同时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这些措施为的是节约和保护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资源,A错误、C正确;维护上游产业优势不需要减少产量,B错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完成,D错误。故选C。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资源安全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又可分为水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包括石油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包括耕地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包括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包括基因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等。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资源就是资财的来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资源安全距离人们日常生活很近,国际和国内燃油价格的变化、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质量不断下降,都可以归结为资源安全方面出现了问题。
22-23-1(基础) 美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内报道称其稀土资源储量仅次于中国,但是由于开采成本较高、环境影响较大等因素,未对本国稀土资源进行大量开采。下表示意美国稀土产业链各环节主要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环节
上游(开采环节)
中游(冶炼分离环节)
下游(应用环节)
主要
内容
以开发稀土矿石、稀土精矿、碳酸氧化稀土、磷矿稀土、混合稀土等为主
主要将稀土化合物等加工为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激光材料等
主要将稀土元素应用于冶金、军事、医疗、电子器件、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等领域
合作
国家
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满足其80%的需求,与澳大利亚、印度、缅甸等国也有合作
主要通过将上游产品运至中国进行分离,少部分运至澳大利亚进行分离
通过与日本合作,垄断下游高收益、高附加值的项目
1、美国在上游环节积极寻求多国合作,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进口总量 B.降低运输费用 C.稳定稀土供应 D.降低单位价格
2、2019年美国实施由澳大利亚稀土企业在美国设立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企业具有( )
A.充足的资源 B.广阔的市场 C.成熟的技术 D.廉价的能源
【正确答案】 1、C 2、C
22-23-2(基础) 稀土被称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有色合金、激光、核工业、超导、汽车、飞机、空调以及诸多尖端科技领域。目前,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来自中国。据2011年报道,我国稀土储量仅剩2700万吨。2021年1月我国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稀土产品进出口企业应当遵守对外贸易、出口管制等法律法规,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图为我国稀土矿储量比重分布示意图及稀土矿储量占世界比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的稀土矿( )
A.北方以重稀土为主增加 B.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C.储量占世界比例逐年增加 D.南方八省开采成本低
2、我国进行稀土出口管制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影响是( )
A.短期内造成稀土产业产能过剩 B.导致国际市场稀土价格上涨
C.迅速提高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D.稀土产业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
3、有利于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禁止稀土出口②加强矿区的环境保护③加强稀土的加工转换,延长产业链④限制稀土深加工产品的使用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1、B 2、A 3、B
22-23-3(巩固)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20世纪70年代,我国稀土储量曾占世界的70%以上,产量占全球的90%;稀土产业长期存在无序竞争、无节制开发等问题。近年来,经过整治,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提高,创新性、协同性增强,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尤其是冶炼分离能力遥遥领先。下图为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2019年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总储量提高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保护国内稀土资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年来,我国开始进口稀土原矿,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主要原因有( )
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②我国稀土加工能力提高
③国内稀土消费量大幅度提升
④国内环境保护要求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国际定价权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保护本国资源 B.大力开采本国稀土矿,增加供应量
C.整合稀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D.加强地质勘探,扩大探明储量
【正确答案】 1、C 2、D 3、C
22-23-4(巩固)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但若开采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优势为( )
A.资源与技术 B.资源与市场 C.技术与交通 D.市场与交通
2、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地面塌陷②重金属污染③土壤盐碱化④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1、B 2、A
22-23-5(巩固) 下图是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目前稀土资源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是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B.美国稀土资源的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
C.日本对稀土资源的消费需求较小 D.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进口国
2、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减少稀土资源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采稀土资源 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正确答案】 1、A 2、A
22-23-6(巩固)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为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7.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三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保护稀缺资源 B.保护生态环境 C.开采难度增大 D.稀土需求下降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应( )
A.停止稀土开采 B.大量出口稀土 C.加快稀土开发 D.发展稀土深加工
【正确答案】 1、A 2、D
22-23-7(提升) 稀土资源十分珍贵,被誉为“高科技的命脉”,广泛应用于全球智能制造、高端芯片、军工科技、航天航空等战略性产业。在此背景下,把握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变动,对中国资源安全格局的整体优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长久维持意义重大。图为2008~2018年中美稀土贸易进出口依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美两国稀土贸易关系表明( )
A.中国对美国的稀土依赖度高 B.两国稀土贸易总体保持平稳
C.中国主要出口低附加值原料 D.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高
2、2018年我国增加了来自美国的稀土进口量,其主要原因是( )
①美国稀土价格低廉②中国市场需求量大
③中国稀土储量下降④维持稀土贸易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1、D 2、B
22-23-8(提升)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是全球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必要战略资源。我国稀土产量全球第一,但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较弱。日本缺乏稀土矿产资源,却有“另类稀土资源”,不断从全球获得高额利润,在世界稀土市场拥有很强话语权。近年来,随着许多大型稀土矿的发现,世界稀土供应多元的格局已经形成。下图示意2017年稀土产业全球专利各国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稀土资源( )
A.绝对量大 B.分布全国各地 C.品种单一 D.人均占有量多
2、日本在世界稀土市场拥有很强话语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底稀土开发技术成熟 B.稀土产业生产规模最庞大
C.与中美的贸易往来频繁 D.拥有高质量稀土加工产品
3、面对国际稀土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应( )
A.大量进口稀土 B.禁止稀土开采 C.提高技术水平 D.扩大探明储量
【正确答案】 1、A 2、D 3、C
【原卷 24 题】 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正确答案】
(1)差异: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为主;7~11月长江补给鄱阳湖为主。原因:长江与鄱阳湖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五河流域雨季早于长江中上游。
(2)枯水期延长;库区蓄水后,清水下泄,水库下游淤积作用减弱,河床侵蚀加剧;水库下游长江水位下降,低于鄱阳湖水位时间变长,长江补给鄱阳湖水量减少。
(3)沿湖生产生活供水不足;渔业资源减少;航运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流域示意图和长江-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湖泊补给、水平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4~6月,鄱阳湖补给作用明显,鄱阳湖补给长江为主,7~11月,长江补给作用明显,长江补给鄱阳湖为主,12月至次年3月,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较微弱。原因分析: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补给关系,关键在于湖泊水位与长江水位的高低。我国雨带自南向北推移,4~6月,鄱阳湖流域的降水量开始增大,五湖径流量增大,使得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从而导致鄱阳湖补给长江;7~11月长江流域降水较多,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量增大,导致长江干流的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所以长江补给鄱阳湖。12月至次年3月,长江水位与鄱阳湖水位差异不大,相互补给作用微弱。
(2)上游修建大坝后,大坝有拦截泥沙,调节径流等作用,故水坝下游的的径流量季节差异减小,含沙量减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稳定。材料提示,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加剧了鄱阳湖“枯水一线”的情况(此时为湖补江),故“枯水一线”是因为三峡大坝修建后湖泊水大量补给长江所致,三峡大坝修建后,下游河道含沙量减少,侵蚀加剧(清水侵蚀作用强),河道加深,故湖泊补给长江的水量会增多。
(3)枯水期的延长、水量的减少都会导致鄱阳湖湿地功能的下降即鄱阳湖淡水资源、渔业资源的减少以及随之产生的沿湖农业供水不足、湖泊航运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种问题,使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24-1(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是长江流城一个重要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m~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m2,高水位(20m)时为4125km2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m2,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m时湖泊面积为4070km2。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受持续干旱的影响,今年长江水位创历史同期新低,根据卫星资料最新监测,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638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历史同期平均为2252平方公里)偏小7.2成,相较6月27日今年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3331平方公里减小8成,较9月19日监测到的历史最小水域面积651平方公里减小13平方公里,为历史新低。
1、说出夏季鄱阳湖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鄱阳湖今年同期水位偏低的原因。
3、列举鄱阳湖的生态功能。
【正确答案】 1、长江上游来水;赣江水系上游来水;降水;地下水。
2、今年气候干旱,降水较常年偏少;鄱阳湖流域引水灌溉增多;长江水位较常年水位偏低,补给鄱阳湖的水量减少;赣江上游补给水量减少;气温偏高,蒸发增大。
3、调洪蓄水;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降解污染、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等。
24-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泊。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下左图示意青海湖流域,下右图为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水面面积与水位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1、据上右图描述1973一2018年青海湖水面积的变化特点。
2、推测该时期内青海湖正西方面积变化特点的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正确答案】 1、1973一2004(2005或2006)年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各方向上的变化不均;西部变化最大,西南部变化最小。
2、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径流增加;西部入湖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来水多;西部距离雪山近,夏季冰雪融水量大;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多;河流较多,泥沙淤积作用强,水较浅,水面积变化大。
3、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等。
24-3(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地水与湖泊水虽然分布于不同的地理空间,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水源补给关系。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与某湖泊水位变化示意图。
1、判断图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并说明理由。
2、指出河流与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顺序,并分析其原因。
3、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图示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正确答案】 1、横断山区。原因: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季由大量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降水丰富形成夏汛。
2、湖泊高水位滞后于河流的高水位,河流汛期时,河流水是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
3、汛期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枯水期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河流与湖泊互为补给,因此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
24-4(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一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一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入湖径流是影响色林错湖泊蓄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湖面降雨和蒸发,三者对湖泊蓄水量变化的贡献达到90%。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说出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分析其原因。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色林错湖泊是内陆湖,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正确答案】 1、河流水、雨水。原因: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雨水较多,雨水是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色林错湖泊有众多河流汇入,河流水成为其重要的补给水源。
2、秋季。理由: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是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10月一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
3、由图可知,河流由湖泊的四周汇入湖泊,但无河流流出,故而色林错湖泊是内陆湖。
24-5(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凯湖是中俄界湖,湖水通过甲河注入乌苏里江,属于乌苏里江水系的组成部分。兴凯湖是世界上罕见的湖泊一森林一湿地生态系统,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兴凯湖流域大规模开发建设成了新中国的粮仓。1994年兴凯湖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兴凯湖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湖泊水位是决定沉积物粒度的首要因素。长时间尺度水位波动较大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底同一点岩心的不同岩层,其细粒和粗粒沉积物分别代表了湖面的扩张和收缩时期。下图表示兴凯湖湖底A地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沉积物颗粒大小随时间变化。
1、比较甲河和乙河水位的季节变化差异,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原因。
2、简述兴凯湖湿地面积减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推测距今7万年时兴凯湖周边气候的干湿状况,说明推测理由。
【正确答案】 1、甲河水位季节变化比乙河小;原因:该区域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乙河夏季降水多,水位高,冬季降水少,水位低;甲河经过湖泊及沼泽调节,水位变化较和缓。
2、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能力下降;水资源调蓄能力下降,河流水位变化大,旱涝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3、距今7万年该时期气候干旱;原因:从图中可知距今7万年时沉积物颗粒较大,说明湖泊收缩,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接近A地,流速快,携带沉积物颗粒大。
24-6(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是中亚著名的内陆湖,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是该湖的主要水源,在入湖口附近形成较大三角洲,三角洲沼泽湿地广布。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该流域大规模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水在伊犁河三角洲的非生产性消耗,当地在三角洲采用了机械化清淤、水力冲沙等措施,湖泊水位有所上升。下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三角洲。
1、从河流补给及地形角度分析伊犁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
2、从水平衡角度分析清淤、冲沙等措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上升的原因。
3、说明清淤、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流域相对高差大,春季积雪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消融,持续时间长;夏季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补给量较大。
2、清淤、冲沙等措施导致三角洲河床加深,水深加大,水域面积缩小,蒸发减少;沼泽等湿地截留减少;河流流速加快,蒸发和下渗消耗减少,河流水体更多补给到湖泊。
3、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湿地出现破碎化,面积萎缩;部分深水湿地水位下降,向旱生环境转变;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三角洲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
24-7(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下图),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隋书》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区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即湖水含盐量)及水位发生变化(下表),影响了湖泊生态环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当地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以恢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及水位变化情况
年份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矿化度(g/L)
1.64
1.52
1.51
1.40
1.38
1.22
水位(m)
1045.70
1046.04
1046.82
1046.92
1047.28
1048.51
年份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矿化度(g/L)
1.20
1.31
1.34
1.45
1.46
1.46
水位(m)
1048.65
1047.81
1046.88
1046.19
1045.27
1044.89
(1)依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图。
(2)说出2002年以来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针对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请你为当地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 (1)作图如下
(2)变化特点:湖水矿化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原因:湖区周边城镇与灌溉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大,导致入湖水量日益减少;含盐量相对较高的农田灌溉退水和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入湖泊,湖中盐分不断增多;湖泊地处干旱地区,(随着区域气候变暖,)湖水蒸发旺盛,盐分在湖区不断累积。
(3)增大开都河入湖水量;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加强管理,减少农田退水、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入湖。
24-8(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额尔古纳市(120.2°E,50.29°N)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是内蒙古纬度最高的城市,冬季常有极寒天气,最低温度可达-40℃,供暖期持续9个月。
材料二:呼伦湖位于海拉尔盆地最低部位,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是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湖泊西岸为山峦和悬崖陡壁,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年际变化的制约,湖泊东北部的达兰鄂罗木河流向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左图为呼伦湖及附近地区水系分布图,右图为1961—2001年呼伦湖盐度和水位变化图。
1、简析额尔古纳市冬季供暖时间长的原因。
2、比较呼伦湖东西两岸湖岸线位置的年变化幅度,并分析原因。
3、概括达兰鄂罗木河成为呼伦湖吞吐河流的原因。
4、据右图指出呼伦湖水位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额尔古纳市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冬季漫长寒冷;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大、气温低;受山脉阻挡(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滞留时间长,低温时间长。
2、西岸的湖岸线位置年变化幅度较小(或东岸的湖岸线位置年变化幅度较大;或西岸湖岸线变化幅度小于东岸)。原因:西岸坡度陡(岸线直立);东岸地势平坦,水位升降易导致湖岸线位置的变动。
3、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地势落差小;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多的年份,湖泊水位高,河水北流;降水少的年份,湖泊水位低,河水南流)。
4、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原因:当湖泊水位高的年份,湖水外流,排出盐分;湖水水位低的年份,湖水无法流出,盐分累积。
【原卷 25 题】 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夏季白昼长,光照更充足;夏季均温较低,生长期长;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2)市场需求扩大;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传统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低。
(3)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了农产品种类,提高农民收入;形成良性生态系统,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 辽宁省盘锦市的“盘锦大米”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为因素、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与江苏省相比,辽宁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光照更充足;夏季均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时间长;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病虫害相对较少。
(2)“盘锦大米”畅销全国,市场需求扩大;实现向“一水三养、一地四用、一季四收”,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为水稻转型提供技术支持;传统水稻种植以单一的水稻生产为主,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
(3)盘锦市发展“稻、蟹、泥鳅鱼、埝埂豆”种养模式,实现向“一水三养、一地四用、一季四收”,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盘锦市发展“稻、蟹、泥鳅鱼、埝埂豆”种养模式,增加了农产品种类,提高农民收入;“稻、蟹、泥鳅鱼、埝埂豆”种养模式,使农业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1(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宁夏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水稻种植面积大。宁夏大米品质优良,清朝时被封“贡米”。2019年11月15日,宁夏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宁夏贺兰县水稻种植主要采用旱直播方式。旱直播是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不需要育秧、拔秧、移栽等程序,是一种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新技术。
材料二:2020年6月9日,他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等情况。稻渔空间模式是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实现立体种养、一田多用。稻渔空间模式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农业生产模式,还与餐饮、特色民宿、渔事体验、休闲垂钓和科普教育等充分融合。下图为贺兰县位置示意图。
1、评价贺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说出贺兰县发展生态观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因素。
3、简析稻渔空间模式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 1、有利: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临近黄河,灌溉条件便利;冬季气温低,虫害少。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水资源总量少;生态脆弱,可能引发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春季易遭受寒潮影响,对水稻幼苗产生冻害或不利于生长。
2、地处县城,土地价格低,土地面积广阔;靠近省会城市,消费市场近,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减少虫害的发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杂草滋生,且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成本低;水稻品质提高,市场价格高,利润大;增加耕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
25-2(基础)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稻田内放养青蛙,稻田四周围起1.7米高的挡板,稻田上空拉起防鸟网 (防止青蛙的天敌捕食青蛙),稻田田埂四周种植黑豆、秋葵等农作物。这是镇江新区天泽生态农业园实验的“稻蛙共作”有机水稻种植新模式,2012年该生态模式喜获成功。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简述“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优点。
(2)分析“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在江苏省南部值得推广的现实意义。
(3)图中R代表的农作物可能是________,描述苏北大规模种植这种农作物的区位优势。
【正确答案】 (1)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苏南地势低洼,积水较多,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已显露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3)小麦 苏北地处暖温带,光热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25-3(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17日,在位于横县的“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基地里,中科院试种的首批巨型稻喜获丰收,稻田养殖的青蛙也随之上市。巨型稻平均亩产超过600kg,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淹涝等特点。据测算,巨型稻每一穗的稻谷颗粒较大,每穗可达350-480粒,一株水稻可结穗1kg以上,亩产可高达800kg,而普通水稻每穗150-250粒,亩产约500kg。下图为横县位置图。
(1)分析横县作为“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基地的优势条件。
(2)说明“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
(3)有媒体建议在全国水稻种植区推广该“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模式,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说明反对理由。
【正确答案】 (1)位于热带地区,光热、降水充足,气候适宜;河流分布密集,优质水源充足;多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土地平整;靠近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养殖青蛙对水质要求高,水体更新快,利于环保;巨型稻高大叶茂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用青蛙防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粪便为水稻增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环保。
(3)该模式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全国的水稻种植区并非都适合该种植模式;巨型稻植株过大,对土壤肥力消耗强度大;该种养模式仅靠生物(青蛙)防治病虫害,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
25-4(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州市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被大巴山分割成山区、丘陵和平坝3块,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达州市大力实施¨稻田+"种养模式,特色水产养殖业呈高速发展态势。“稻田+”水产养殖模式(如下图),是指采取“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沟中鱼虾、基上果菜”的方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以渔养稻、以水养鱼、稻鱼共生”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目前,该市主要农产品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均已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
1、简析达州市采取“稻田+”种养模式的优势条件。
2、简述“稻田+”种养模式在生态农业理念上的具体体现。
3、说明“稻田+”种养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劳动力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农民创新意识强。
2、稻田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稻田和基上果菜为鱼类提供食物;鱼类为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鱼粪为稻田和基上果菜提供有机肥料。
3、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
25-5(巩固) 阅读图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纺织服装业是乌兹别克斯坦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乌兹别克斯坦(如图1)是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是世界第六大产棉国。2017年引进中国的棉花种植技术后,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产业链中棉花资源较为丰富,而棉花加工生产较弱。
2020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取消了棉花和棉纱的出口,以提升国家纺织产品深加工能力,把70%的植棉土地分配给纺纱企业,让企业自行完成种植-轧花-纺纱环节-服装生产-出口,建立全产业链,国家鼓励使用滴灌技术种植棉花,并给与较高的补贴。政府计划这一模式覆盖80多个棉花产区。
乌兹别克斯坦劳动力资源丰富,潜在劳动力约为1850万人,占该国总人口的57%,近63%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就业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约占28%,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约占31%。下表为近年两国部分工业成本情况表。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
0.27元
0.725元
工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
1.8元
4.1元
废水处理价格(每立方米)
0.9元
1.5元
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小时)
0.41美元
1.7美元
1、乌兹别克斯坦素有“白金之国”之称,分析其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采用滴灌技术种植棉花给予较高补贴的原因。
3、分析乌兹别克斯坦谋求从棉花出口国向棉纺织品出口国转型的优势条件。
4、乌兹别克斯坦在80多个产棉区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种植-轧花-纺纱环节-服装生产-出口产业链模式。分析这一做法的利弊。
【正确答案】 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地形较为平坦;东南部棉区降水量较高,阿姆河下游棉区,可以利用阿姆河水发展灌溉农业,适合发展棉花种植。
2、乌兹别克地处中亚内陆,水资源短缺,采用滴灌技术有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其次,采用滴灌技术有利于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棉田出现次生盐碱化。
3、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价格较低;工业用电、用水等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4、有利:棉花加工生产,靠近产棉区,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能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导致企业布局雷同、重复投资;不同的企业产品同质性较高,易于导致恶性竞争。
25-6(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其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2017年国家要求东北地区减少水稻种植面积,鼓励扩大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随着北方稻米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吉林省从种子抓起,重点打造了“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保证水稻产品质量,广泛推广“鸭稻共生、蟹稻共生”等绿色立体有机种植模式,推进优质良种的更新迭代和改良速度。下面左图示意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变化,右图示意吉林省农业区。
1、吉林省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说明其优势自然条件。
2、东北水稻种植区向北拓展需要打井抽水,指出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吉林省重点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的社会经济原因。
【正确答案】 1、有利自然条件:东南部河谷盆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
2、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河流和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灾害。
3、科技投入大,重视优良种子的培育,种业起步早;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种子研发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种子产业的规模较大。
25-7(提升)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月,云南巨人稻新品种YJ-1号在云南省富民县(如图)试种成功,本次试种采取稻鸭共生模式,最终实现亩产稻谷600千克,每亩收获肉鸭35只。与传统水稻相比,巨人稻耐深水,穗粒多,稻秆粗壮,植株最高的达210厘米。云南巨人稻试种成功意味着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又近了一步,最终让巨人稻变成真正的“富民”稻。
表云南巨人稻与普通水稻特征的对比
名称
株间距
稻杆直径(cm)
株高(cm)
穗粒数(粒)
云南巨人稻
大
约1
160-210
285-617
普通水稻
小
约0.5
约105
约200
1、与普通水稻相比,说明种植巨人稻的优势。
2、稻鸭共生模式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有人反对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巨人稻,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巨人稻株间距大,可满足“稻+禽”共生模式进行交互生产,增加农田的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稻杆直径大,秸秆粗壮,抗倒伏;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秸秆产出饲料多;穗粒数多,增产潜力大。
2、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鸭粪还田,鸭子捕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收获稻谷与肉鸭,经济效益高;巨人稻株间距大,鸭子活动空间广,稻杆粗壮抗倒伏,鸭子的活动对稻苗的影响小,适合发展稻鸭共生生产模式。
3、云南地表崎岖,耕地少,大面积推广会影响粮食生产结构;巨人稻对肥力的要求高,需要大量施肥,而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无法满足大规模水稻种植需求;云南个别年份降水稀少,旱灾频繁,大面积推广巨人稻种植会加剧旱灾;巨人稻植株过高,收割成本高。
25-8(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东方市(位置见下图)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稻一年三熟,发展制种产业的条件好,是国家级制种大县。M公司是东方市乃至海南省南繁制种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在致力于南繁育制种和粮食、瓜菜生产服务的同时,还推行贯穿耕、种、管、收的全产业链服务新模式,帮助农户实现“忙田不累,闲田不荒,种田赚钱”;并且,该公司在开展优质香稻种植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稻+菜+其他作物”的轮作模式。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方市发展制种业的优势条件。
2、简述M公司积极探索“稻+菜+其他作物”轮作模式的好处。
3、请为东方市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1、东方市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利于全年发展制种业;纬度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制种产业受冻害影响小,制种效益高;光照充足,种子品质好;降水充沛,利于制种业发展。
2、三季轮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作物轮作,有效缓解重茬问题;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
3、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科研人才,加大育种科研投入,研发高品质种子;做好排水防风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治理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制种业;不浪费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基地用地;进一步完善南北交通。
【原卷 26 题】 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风成地貌
【正确答案】
(1)变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地黄土由西北季风堆积、分选形成;自西北向东南,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
(2)差异:冬春季节风力侵蚀为主,夏秋季节流水侵蚀为主。
原因: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强,植被覆盖率差,风力侵蚀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3)该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树木耗水量大,不易成活;草本植物适应性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显著。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区域图为材料,涉及黄土的分布特征、侵蚀的季节差异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图示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自西北向东南距离风源地越来越远,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根据材料,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冬春季节,该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风力强劲且降水少,因此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
(3)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较少;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且土壤肥力低;树木一般生长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耗水量较大,在该地降水较少的条件下不易存活;草本植物由于植株矮小,耐旱能力较强,一般可以在降水较少的地区生长,因此在沟壑区种草不仅和当地干旱的环境条件相适宜,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6-1(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底部的岩石成分并不一致,且黄土呈现出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一黏黄土带(黄土粒径从大到小)的分布形态。
材料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人们为获取更多的耕地以及建筑材料而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地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如今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坡度的增大又加快了地表土壤的侵蚀,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黄土高原黄土粒径分布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形成巨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或风力沉积作用)。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粒径差异的成因。
3、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黄土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风力沉积作用。
2、西北风(北风或偏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或自北向南)风速不断减慢,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沉积物粒径不断减小。
3、流水侵蚀作用。植树种草(植树造林)、平整土地、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修筑鱼鳞坑、修筑拦水坝。
26-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约为523m,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南小河沟地貌分布类型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特征,流域内源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规模开展了“源、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材料二 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显著地影响。
1、结合材料一,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小河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归纳地貌部位对土壤可侵蚀指数的影响。
3、指出当地治理水土流失应该重点着眼的地貌部位和改变的土地利用类型。
【正确答案】 1、沟头向源面溯源侵蚀,使沟谷加长;水流向下侵蚀,使沟谷加深;沟坡水流的侧向侵蚀,使沟谷加宽。
2、不同地貌部位的具有显著差异;源面的土壤可侵蚀指数等级为中等,明显低于源坡和沟坡;源坡和沟坡为较易或易。 3、地貌部位:源坡、沟坡;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或乔木)。
26-3(巩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3、如何评价第三阶段可持续景观模式带来的显著效益。
【正确答案】 1、黄土峁地表起伏较大,削峁建塬,降低地表坡度,减轻地表径流侵蚀;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增加耕地面积且方便田间耕作;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草本植物主要为须根系,根系数量多,相互交织成网;灌木主要为直根系,根系少,扎根较深,有利于稳固表土,所以草灌相结合,更利于保特水土。
3、经济效益:削峁建塬与治沟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发展果业,药材,林地等农业部门,提高农业的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
生态效益:削峁建塬与灌草结合有利于截留雨水,减少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利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治沟造地有利于拦截泥沙,截留水源。
社会效益:多元化的农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26-4(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共13分)
1、根据学生做的简单实验(图甲),假定同样一场大雨落在两种不同坡度没有植被保护的区域,判断水土流失____更严重(填字母)。基于更精确的实验和调查,研究者绘制了“坡度—坡面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图乙),发现了相关规律,说明坡度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
此外,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植被覆盖保持水土的作用,绘制“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图丙),反映出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____相关。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导致对下游地区产生____灾害,客观上在河流下游形成____地貌,在河口处形成____地貌。
3、黄土高原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防治水土流失。请结合图中的某小流域,针对“保塬、护坡、固沟”采取的行之有效措施。每地段列举一项生物措施和一项工程措施。
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生物措施
____
____
____
工程措施
____
____
____
【正确答案】 1、A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正 2、洪涝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营造护田林 陡坡植树种草 沟内营造防冲林 平整土地 缓坡修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26-5(巩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试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
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 mm/min,降雨历时30 min。
材料二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植被覆盖度分别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_____)
A.20%~40% B.40%~60% C.70%~85% D.85%以上
3、试分析根据材料二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4、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2、C
3、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 ②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③涵养水源。
4、①消减汛期水位,增加枯水期水位;②减少含沙量;③汛期峰值出现时间滞后;④流量稳定。
26-6(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
材料二: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类型
比重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7.6
46.1
26.3
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其他
68.5
27.7
1.0
2.8
工业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轻工业
67.0
33.0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2、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A: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B: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材料一中的甲、乙两地区,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正确答案】 1、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2、甲地应选择方案B。乙地应选择方案A。
26-7(提升)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学手册
天水市资料
地理位置:104935'-106044'E34905'-35010'N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年均溫:11"C
1月均温:-1C7月均温:22'C
年降水量:500-600mm
年日照时数:1900-2300小时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左右
樱桃生长习性:年均溫10-12'C
喜温、喜光、喜肥
任务一: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绘制统计图____,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____。
【正确答案】 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3、图如下: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26-8(提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材料三: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说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3)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4)经过小流域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1)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破坏;采矿中滥采乱挖(不合理开矿)及城市、交通等大型工程建设中破坏地表植被。
(2)打坝建库;修水平梯田;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草地护坡。
(3)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作物单产降低;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4)变化:种植规模扩大,种类增多。原因:打坝建库,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水库蓄积地表径流,保障灌溉用水;农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答案解析
1-3-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C 3、B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8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日的东京日出东北,9时太阳位于东南方,苏炳添的影子应朝向西北方。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分析可知,2021年7月23日~8月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且未到赤道,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大,B错误。济南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所以济南某学校旗杆正午影长逐渐变长,C正确。东京昼夜长短差值变小,A错误。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错误。故选C。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与8月1日东京昼夜时长最相似的日期应大致与8月1日关于夏至日对称,经计算可知,该日期为5月12日前后。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关于太阳的升落: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1-3-2【基础】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超市位于李先生所住小区的东南方向,因此由李先生所住的住宅楼出发,沿③路线向左行进是向正东方运动。6月21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天太阳从东北升起,根据此时北京时间6时30分可知该城市(30°N,105°E)为地方时5时30分,正值日出;此时李先生沿③路线向东行进的话,其影子正好位于其右后方,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该城市(30°N,105°E)正午影子长短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影子最短。因此距离6月22日这一天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8月22日相比其他三个日期,距离6月22日这一天最远,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1-3-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B
【试题解析】 陈老师到操场上晨跑的时间是2019年11月8日,该日太阳在东南方向升起,图示中东南方的太阳位于陈老师的左侧,故此刻陈老师跑步的朝向是西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1月8日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时间间隔约为43天。12月22日再过43天即2月4日前后,11月8日和2月4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相同,这样2月4日前后同一时刻可以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照片;同时,12月22日前后至2月4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回升,夜渐变短。B对,ACD错。故选B。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1-3-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据指向标可判断汉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为西南方向,因此当日(第一个观察日)日出东北,太阳直射北半球,下班时应日落西北,故影子朝向东南,即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据指向标可判断汉中路和中山路之间为西北方向,张先生第二个观察日经过时为清晨,因此当日日出东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而第一个观察日当日日出东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京市昼长可能先变长,夏至后变短,也可能逐渐变短,A错误;晨昏线与经线之间夹角可能先增大,夏至后减小,秋分后再增大;也可能先减小,秋分后增大,B错误;第二个观察日(后一观察日)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可以先变慢,7月后变快,也可能逐渐变快,D错误。故选 C。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1-3-5【巩固】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日晷的晷针朝向北极星(正北方向),再结合材料“夏半年和冬半年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别出现在晷盘的正面和背面”可知,图中日晷正面朝向北方,其背面为南方,图片中偏左侧为东方,偏右侧为西方。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夏半年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于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结合判断出的方向和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可知,日出时晷针的投影在轨面的右上方,正午时位于正下方,日落时位于左上方,旋转方向为顺时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晷针投影指向晷盘正下方的刻度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应为当地正午12点,可算出此时64°W地方时为0点,结合日期的定义可知,此时由64°W向东至180°为新的一天,跨过的经度数为244°,故宫处于新的一天范围内,故与故宫同一天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244/360,约为2/3,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3-6【巩固】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根据太阳运动规律,11月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宜昌当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影子朝向正北,当天旗杆影子顶端由西北到正北再转向东北。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宜昌当地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时刻为夏至日当天正午,地方时为十二点,钟表时间为北京时间,A选项错误;三峡蜜橘上市时间为秋季,B选项错误;此时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南,旗杆影子朝向正北,篮球场在操场的东南侧,C错误;此时正值夏季,宜昌本地树木葱郁,D选项正确。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赤道及极昼极夜地点外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除赤道及极昼极夜地点外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1-3-7【提升】 【正确答案】 1、B 2、D 3、B
【试题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应为2022年6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昼长夜短,AC错误;而该日直射点应未到北回归线,因此晨昏线也不会与极圈相切,B正确,D错误。故选B。
宇宙飞船发射时,当地时间为6月5日10时44分,因此太阳位于南偏东侧,因此影子位于北偏西侧,丁正确;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时,当地时间为6月5日17时42分,太阳位于西偏南,因此影子位于东偏北侧,甲正确;故选D。
日影变化一致说明直射点的纬度一致,目前为6月5日,再一次直射到目前纬度应为7月9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1-3-8【提升】 【正确答案】 1、A 2、C 3、C
【试题解析】 由“甲、丁为一天中的最长影长,甲与乙、乙与丁之间的夹角均为117°30'”可知,乙为该地该日正午时的影长。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旗杆的影子朝向正北,则乙指向正北,甲指向西南方向,丁指向东南方向。甲、丁为一天中的最长影长,可知,甲应为日出时的影长,丁为日落时的影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由图可知,乙处为正午时的影长,影子位于乙处时,地方时为12时,丙处与乙处相差45°,即相差3小时,因此影子位于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9时或者15时。根据上题结论,甲为日出时的影长,丁为日落时的影长,则当旗杆影子位于丙位置时,为午后,因此当地地方时为15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由“乙与丁之间的夹角均为117°30'”可知,该地正午到日落经历了大约7小时50分钟,故日落时间(地方时)为12时+7小时50分钟,为19:5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日出、日落的方位: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6-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送别角地貌岩石硬度较大,因此不易被侵蚀得以保留下来,形成送别角地貌,故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层理构造显著,断裂构造发育,但不是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故BC不选;图中岩石有层理构造,可知以沉积岩为主,不是花岗岩,故D不选。答案选A。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送别角主要为外力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A正确;而海滩、滩涂、渴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故BC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海岸地貌从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海岸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4-6-2【基础】 【正确答案】 1、B 2、B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在崂山脚下临海陡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8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可知,形成鹅卵石滩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基岩海岸,是海蚀崖与海蚀柱之间的海蚀拱桥坍塌后形成的剥蚀台地,在海浪的冲刷下,细沙被带到西部,此处坍塌的碎屑物质被磨圆形成的鹅卵石滩,B正确;图示位置没有河流,在沿海的河流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缓慢,沉积泥石多是细沙,河流中的鹅卵石多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因此此处的鹅卵石不是来自河流泥沙,A错误;海底沉积物在这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包括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不会形成鹅卵石滩,C错误;贝壳多分布于沙滩中,珊瑚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区,该处纬度较高,不是珊瑚礁分布地区,D错误。故选B。
根据所学知识,海蚀平台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向海一侧海浪侵蚀作用强,形成时间较早,A错误;“石老人”海蚀柱受海浪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变矮,并且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下可能会被海水淹没而消失,B正确;海蚀崖逐渐向北后退,且与海蚀柱距离变远,C错误;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D错误。故选B。
点睛:
海浪地貌: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等;海浪沉积地貌——沙滩。
4-6-3【巩固】 【正确答案】 1、D 2、C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应为海水侵蚀,岩体破裂,海水顺石缝冲刷形成,D正确;岩石整齐排列不可能是风力沉积或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B错;中华台北没有冰川,不可能是冰川侵蚀,C错。故选D。
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海蚀柱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水下沙坝和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江心洲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D错。故选C。
点睛:
当岩石受压力推挤时,形成两组相互截交的裂缝,通称为共轭节理。节理形成后,高潮时海水激起的浪花越过海蚀平台的高度,落下的碎浪顺着石缝冲刷,即为豆腐岩。当豆腐岩顶部被海浪作用进一步侵蚀而成为圆缓状时,就变成馒头石。
4-6-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A 3、B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巨石成圆形,其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同时,其形成的时间漫长,要覆盖10~50米后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所以该巨石的形成过程是:受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此时深埋于地下,之后随着地壳抬升,形成的物质出露地表,而上覆物质慢慢被外力侵蚀,从而使得圆形巨石出露,与岩浆活动无关。A正确,BCD错。故选A。
根据材料可知,某些巨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由于巨石长期出露水面,受昼夜温差大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岩石开裂,形成龟甲状花纹,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可能只是岩石表面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C选项表述并无A选项准确全面,排除C,A正确。出露水面以上的巨石有龟甲状花纹,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B错。该岩石的花纹特点的形成与海浪堆积关系不大,D错。故选A。
未来,该地的石头受到持续受到外力风化,剥蚀的影响,其体积可能变小。同时,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巨石可能被淹没。巨石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也可能崩解破碎,①③④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矿物质结晶体积变大需要覆盖很厚的海泥条件,同时需要漫长的地质时间演化,不是该地巨石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②错。故选B。
点睛: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侵蚀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对岩石或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风、流水、冰川等),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在搬运的过程中,若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4-6-5【巩固】 【正确答案】 1、C 2、A
【试题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地壳抬升,岩层出露;③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是④, C正确。①③是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不是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AB错误。⑤为变质作用,D错误。故选C。
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首先经沉积作用形成石英砂岩,后石英砂岩被地壳抬升,经过水平挤压,形成许多剪切节理,后经流水侵蚀形成“棋盘滩”景观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4-6-6【巩固】 【正确答案】 1、C 2、A
【试题解析】 春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不会形成“冰蛋”,A错误;“冰蛋”形成时需要气温或水温较低,且该题问的是“冰蛋”形成的季节,夏季芬兰气温较高,条件不满足,B错误;冬季气温已经很低,“冰蛋”早已形成,D错误;秋季芬兰气温开始降低,海水结冰形成“冰蛋”,C正确。故选C。
芬兰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且远海比热容较大,难以结冰;近海海水温度受陆地影响大,秋季降温速度快且逐渐结冰,在结冰的过程中风和海浪会不断拍打冰面,使其变成破碎的冰块,而在这个拍打的过程中,冰块之间不断摩擦、不断地打磨表面,最终将破碎的不规则冰块打磨成了光滑的“冰蛋”并在海岸堆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冰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接近冰点的空气和水的条件组合下,冰缓慢地聚集在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周围,被海浪打磨形成的光滑冰球。
4-6-7【提升】 【正确答案】 1、C 2、C
【试题解析】 分析:
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区域的岩石多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A错误;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B错误;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C正确;多含有气孔的是喷出岩玄武岩,D错。故选C。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题意,该景观由花岗岩组成,故该地首先有岩浆的侵入作用。侵入岩形成于地壳内部,经过地壳抬升作用才能出露地表,而后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图示景观。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故C正确。故选C。
4-6-8【提升】 【正确答案】 1、C 2、A
【试题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根据材料“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可知,该岩石中存在化石,因此应为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结合以上材料信息,可推测,纽芬兰岛附近海底发生岩浆活动,来源于地幔含有铬铁矿的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岩石;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底地层隆起抬升,岩体出露;岩石中铁元素遇空气氧化,呈红褐色,成为巨大岩体红色的来源,因此莫勒国家公园巨大红色岩体的形成过程应为岩浆喷发—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石氧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7-9-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B
【试题解析】 由海陆风的原理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温度升温相对较慢,温度低于陆地,从而形成高压,使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海风;而夜晚则由于陆地降温速度快于海洋,而形成陆风。海陆风是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属于局部热力环流现象,如果背景风较强,则海陆风不明显,因此CD错误;在同一地区,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阴天大,晴天海陆温差更大,因此晴天有利于观测到较强海陆风,A正确,B错误。所以选A。
海风是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风,不会使得高空污染物出现扩散,A错误;11~13时,陆地为热源,盛行上升气流,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上升,在高空向四周扩散,导致污染物浓度降低,B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白天陆地为热源,吹海风,C错误;11~13时,没有出现海陆风转换,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7-9-2【基础】 【正确答案】 1、D 2、D
【试题解析】 读图分析,湖陆风转换的时刻风速距平数值应接近0,因此图中8:30—9:30为陆风转湖风的时刻,17:30—18:30为湖风转陆风的时刻,但图中无城市具体的纬度位置和观测日期,因此无法确定日出和日落时刻,A错误;白天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夜晚相反为陆风,B错误;湖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湖陆风的根本原因,C错误;读图可知,14点即午后2点左右湖陆风风速距平最大,说明风速达最大,D正确。故选D。
白天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城市绿化增加能缓解城市热带效应,减小了白天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减弱,D正确;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扩大、工业发展,都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白天湖面和陆地温差增大,湖风加强,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现象,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应用形式。
7-9-3【巩固】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陆风风向由陆地吹响海洋,陆地气温低,海风风向由海洋吹响陆地,陆地气温高。读图,甲图时间表示夜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乙图时间表示白天,陆地气压低于海洋,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读图可知,杭州1月份夜晚海风转陆风的时间约为21时,白天陆风转海风的时间约为11时,C对,ABD错误。故选C。
读图,根据材料,该季节为1月份,是冬季,冬季风势力强劲,无论南岸还是北岸海风势力均弱于陆风,B错。杭州湾北岸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海陆风强度弱于南岸,C错。吹陆风时间约是19时—7时,吹海风时间是10时-17时,陆风时间长于海风,D对。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19—21时,北岸海风转向陆风时间是4—7时(次日 );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0—11时,北岸陆风转向海风时间是12—17时,北岸海陆风转向时间晚于南岸,A错。故选D。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对海陆风的转换时刻的理解。海陆风出现的时刻并不是简单的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而是表现为图中所示的时刻开始,海陆风出现转换。
7-9-4【巩固】 【正确答案】 1、C 2、C 3、B
【试题解析】 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土壤比热容小,湖泊升温慢、降温也慢。从图中风向可以看出,此时刮偏西风,说明湖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湖岸气温高,形成低压,应为白天,排除A。地方时8点、12点与18点中,12点前后湖陆温差最大,因而风力最大,C正确,BD错误。故选C。
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A错误;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错误;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运动,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于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长,这样日出时间较早,开始升温的时间早,降温的时间晚,相对来说与冬季相比,夏季由陆风转变为湖风时间较早,由湖风转变为陆风时间较晚。(或者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冬季,湖水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湖体夏季白天升温会慢于冬季白天,相比较而言夏季陆地升温相对较快,所以陆风转湖风会有所提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7-9-5【巩固】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分析:
8月份受湖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白天鄱阳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北部的湖口站湖风为南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夜晚反之。因此,湖口站07::0~18:00(白天)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南风),18:00~次日07“00(夜晚)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北风)。由此可见,07: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进贤站陆风在12:00时左右风速由正距平转为负距平,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30时左右风速由负距平转为正确距平,即转换为陆风;可判断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湖陆风转换均推迟。选C正确。
点睛:
湖泊的热容量大,白天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反之。
7-9-6【巩固】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8时之前为偏北风(陆风),11时首先在底层出现了偏南风(海风),并且在14-17时海风的厚度逐渐加大,在17时海风达到了最大,20时以后海风风力开始减弱,23时海风风力下降至150米左右,之后陆风逐渐取代了海风。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据图可知,海陆风在23时-2时左右发生转换,此时近地面附近风力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海陆风发生转换,海风风力和陆风风力都不强劲,AB错误;大气温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而23时-2时尚未日出,C错误。故选D。
点睛:
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而海洋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白天风由海面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间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而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此时风由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
7-9-7【提升】 【正确答案】 1、C 2、C
【试题解析】 由左图中等高线与河流分布可知,西北部地势低,东南部地势高。右图中显示气象站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所以白天谷风应为气象站吹向左图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的西北风,夜间为山峰吹向气象站的东南风,A.B错误;受左图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积雪冰川影响,山顶温度进一步降低, 加强了山风,C正确。风力快慢主要因气压差异影响,归根结底受温差影响,因此昼夜长短对山风和谷风的快慢影响小,D错误。故选: C。
气象站位于天池的西北方,山风需要越过天池水面,才能到达气象站,较来自河谷的谷风更为湿润,A错误;黑夜时间为山风,白天时间为谷风,冬季夜长时间更长,冰川面积更大,温度更低,导致山风存在时间更长,C正确;山谷风转换均发生在日出、日落后一段时间,温度变化已比较缓慢,B,D错误。故选C。
点睛: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白天谷底地势低洼,受太阳照射时间晚,温度低,气压较高;山坡坡度高,首先受太阳照射,温度高,形成低压,白天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人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7-9-8【提升】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夜间大陆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白天则相反,为吹海风。a图表示时间为上午,为陆风转海风时刻。山东丘陵地势起伏较大,近地面摩擦力大于海面,海风向陆地深入时风力减弱,A错误,B正确。b图时间为日落后,为海风转陆风时刻,受丘陵地形影响,风力由内陆向沿海增强,C、D错误。故选B。
读图可知,各气象站海陆风转换时间等值线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成带状分布。山东半岛北岸陆风转海风时间最早,北岸海边气象站比半岛其他地区海边气象站提早1一2小时,并随着向内陆伸入,转换时间逐渐推迟,推进速度慢,转换时差可达5小时左右,A错误。而半岛东部等值线较密集,半岛东南部较稀疏,这说明半岛东部地区海陆风向内陆扩展较慢,东南部向内陆扩展较快,海陆风现象明显,B、D错误。同时对比两图可知,陆风转海风早的气象站,海风转陆风也早,即越靠近内陆,海风转陆风的时间越推迟,转换时差同样为5小时左右,C正确。故选C。
点睛: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收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导致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气温差异,进而导致气压差异,形成海陆风。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10-12-1【基础】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467米,海拔高度较低,没有形成山地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CD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顶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很高,灌木和乔木物种丰富度低,说明以草本为主,辽宁省位于东部季风区,较为湿润,因此山顶形成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B正确,A错误,所以选B。
据图可知,1167米以下乔木、灌木较多,而草本位于乔木、灌木之下,大量的光照被乔木、灌木阻挡和吸收,草本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1167米海拔以上,乔木、灌木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乔木、灌木遮蔽阳光少,草本植物光照更充足,因此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地多于低海拔地区。D正确,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467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C错误;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会更小,A错误;草本植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低,B错误。所以选D。
点睛: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10-12-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乔木物种数和总株数都是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后再降低,在海拔1245 m处数量变为0。罗浮山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B错误;随海拔升高,乔木开发难度增加,数量和种类增加;在海拔1000—1100m,由于坡陡土薄风大,云雾多,湿度大,植被矮化,以灌草为主到达海拔1245m附近,自然带更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A正确,D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C错误。所以选A。
罗浮山地处低纬季风气候区海拔低处水热丰富生物作用活跃,植物残体分解、流失速度快;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较多,低温潮湿环境中土壤生物活性逐渐下降植物残体分解率降低,有机质累积增加,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变化,C正确;枯枝落叶数量、人类活动、植被类型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10-12-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D 3、A
【试题解析】 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宜苔原植被的习性, B正确;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草本、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生长,苔原植物不具备竞争优势,D错误。所以选B。
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由于海拔较高,受冻土层的影响,根系较浅,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热量条件较差,植株低矮,生长期短,因此花期较短,D正确。所以选D。
长白山面积大,但纬度位置较高,热量条件较差,A错误;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B正确;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C正确;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分条件充足,D正确。本题选择不是的条件,所以选A。
点睛:
冻原又叫做苔原,主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形成一条大致连续的冻原地带。冻原地带的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降水量200—300毫米,风力强劲,土壤下面常有永冻层存在。这种冷湿的环境常造成植物的生理性干旱。
10-12-4【巩固】 【正确答案】 1、C 2、B
【试题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Ⅲ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层植被以乔木为主,因此不可能为高山草甸带和高山灌丛带,AB错误;该位置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植被有可能为山地针叶林带,C正确。故选C。
植被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B正确;海拔低处气温条件更好,生物量应该大,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生物量的影响小于降水,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以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垂直地带性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结构类型与基带(山体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高度等有密切关系。
10-12-5【巩固】 【正确答案】 1、A 2、B
【试题解析】 根据图中纵轴的数值可知,各海拔草本植物的物种密度均大于乔木,A正确;乔木物种密度峰值出现的海拔约为2600米,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峰值出现的海拔相同约为2900米,B错误;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垂直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种类,D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2900米以上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呈下降趋势:2900米以上,热量条件对植物生长形成明显的制约,从而导致乔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密度呈下降趋势,B正确。水分、土地面积、坡度在材料中无法详细判断其影响,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玉龙雪山以松而言从下到上,分布着云南松、华山松、云杉、红杉、冷杉等;药材有虫草、雪茶、雪莲、麻黄、三分三、贝母、茯苓、木香等。有藻类植物31科196种,地衣植物17科20多种,苔藓植物有苔类45种、藓类130种,蕨类植物220种,种子植物145科3200余种;是云南省园艺类观赏植物的主要产地,有报春花60多种、杜鹃花50多种、兰花70多种。
10-12-6【巩固】 【正确答案】 1、C 2、B 3、D
【试题解析】 分析:
由材料可知,丹霞梧桐位于南岭山脉中断南麓,是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有可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针阔混交林是中温带的主要植被,南岭纬度低,海拔低,一般不会有针阔混交林分布,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D错误。故选C。
根据材料,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且秋季叶子变黄,崖壁地带水分条件差,土层浅薄,因此据此可推测丹霞梧桐的主要生长习性是耐贫瘠,耐干旱,③④正确;崖壁上不会出现洪涝和土地盐碱化的现象,①②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丹霞山中难以见到成片分布的丹霞梧桐,究其原因是分布在崖壁上,水土资源欠佳,不能满足植被成片分布,D正确;崖壁上水土资源差,能适应崖壁环境的植被种类少,A错误;分布与植株高度无关,B错误;山中云雾多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部分水分,不是分布稀疏的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10-12-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分析: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海拔2800m以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从海拔2800~4000m依次分布着灌木丛、橡树林、混合林、冷杉林、松林和高山草甸”。2800米处分布有耐旱的灌木丛,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是因为纬度较低,海拔低处,热量充足,蒸发旺盛,导致水分条件较差。A正确,C错误;水分条件差,土壤淋溶作用差,D错误;由图可知2800米处乔木物种丰富度低,B错误。故选A。
该山地海拔3600米以上灌木和高大乔木物种丰富度下降,植株变得低矮,光照条件改善,草本植物增加,C正确;积温减小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丰富度会呈下降趋势,A错误;3600米以上空气变得稀薄,水汽含量小,因此降水增加的可能性小,B错误;植株变得低矮,再加上海拔高处,气流流动速度快,风速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10-12-8【提升】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分析:
天山位于西北内陆,整体较为干旱,故其当地植物里对水分需求少的草本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灌木次之,乔木种类最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从图中可以看到,天山山脉物种随经度的变化总体呈现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趋势。西北干旱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中纬西风作用下穿过西部山地的山口和河谷自西向东进入,因而在天山西部产生相对较多的降水,在天山地区降水表现出西部多于东部,D正确;地处西北内陆地区,5个不同地段光照都很充足,A错误;土壤、热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
天山北坡降水较多的原因:西部地形有缺口,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中纬西风的作用下,穿过西部地形缺口进入,冬季西北季风(携带北冰洋的水汽)也可通过西部地形缺口进入,在天山北坡,受地形抬升,带来相对较多的地形雨,且降水自西向东减少。
13-15-1【基础】 【正确答案】 1、D 2、B 3、C
【试题解析】 人口负增长说明出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劳动力数量减少,④正确;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①正确,D正确;人口负增长并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和增加资源拥有量,②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所以二孩政策推行“遇冷”,其根本原因是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正确;新冠肺炎疫情、受教育程度和已婚孕龄女性的数量会影响二孩政策推行,但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三孩政策实施的同时,必要的配套支持措施是保障女性就业权益,C正确;三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养老问题,A错误;取消法定结婚年龄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可能会促进三孩政策实施,但不是三孩政策实施必要的配套支持措施,BD错误。故选C。
点睛: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带来的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解决措施:①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推迟退休年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带来的影响: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解决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②提高人口素质。
13-15-2【基础】 【正确答案】 1、C 2、B
【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死亡率先上升后下降,A错误;人口总量增加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的原因,B错误;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意愿降低,导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与生活条件改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我国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主要是为了提高出生率,增加少年儿童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应对人口老龄化,B正确;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没有出现人口负增长,A错误;对男女性别比失衡有调整的作用,但不是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C错误;我国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先于新冠疫情之前,况且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与新冠对经济的影响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为了提升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我国需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增强其包容性,构建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应围绕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关键经济因素,从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角度减轻家庭负担;帮助平衡家庭育儿与职业发展,构建全面的家庭支持计划;塑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3-15-3【巩固】 【正确答案】 1、C 2、D 3、B
【试题解析】 图中曲线是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包括劳动力数量和非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而非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人口数量应增加。A项错误。大量国际人口迁入,会使劳动力数量增加,比例会上升。B项错误。图中劳动力数量增长率都是负的,劳动力人口负增长。C项正确。中国人口总量大,劳动力增长率为负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但短期内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D项错误。故选C。
信息化社会,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A项错误。中国传统生育观是多子多福,摒弃了传统生育观应该是少生或不生。B项错误。人们思想守旧,传承传统的生育观多生。C项错误。中国人的经济压力大,育人从小到大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与金钱。D项正确。故选D。
我国从2016年实行这种政策,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年后,这部分人已是青壮年,弥补了劳动力不足。B项正确。实行二孩政策,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生育意愿,不会使出生率有太大的变化。A项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现象会日益突出。C项错误。性别比是由生理特点决定的。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是为了缓解老龄化问题。
13-15-4【巩固】 【正确答案】 1、D 2、B
【试题解析】 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多种原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于苏北的徐州和连云港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城市,导致人口大量外迁,造成人口负增长,D选项正确。该地区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迁出有关,受老龄化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地形较为平坦,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育儿成本高是所有地区共同面对的压力,并非只有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突出,故人口负增长与之无关,C选项错误。故选D。
江苏省全域位于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并非只有苏州,A选项错误;苏州市非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C选项错误;与连云港相比也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但与上海陆域相连且为近邻,承接了上海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多,工资待遇好,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其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13-15-5【巩固】 【正确答案】 1、D 2、C 3、D
【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近年来,河南省人口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人口变化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和交通便利的城市,而非省会城市和非交通干线城市,尤其偏远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城市人口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主要是省会郑州及交通便利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口的吸引力存在差异,D正确;农业机械化、医疗条件、工业化水平对于近年来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
读图可知,郑州十年人口增幅46%左右,是河南省人口增幅最大、增速最高的城市。究其原因,郑州市地处京广线与陇海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郑州为省会城市,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对周边地级市及下辖县的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强,因此,郑州市在河南省内人口增幅最大,C正确;医疗技术先进、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近十年郑州市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属于主要原因,BD错误;郑州市人口出生率不高,A错误。故选C。
合村并镇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将几个邻近的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其与人口负增长关系不大,A错误;结合实际情况,南阳、驻马店等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青壮年外出求学、务工导致的,乡村大量青壮年流失,会加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B错误;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生活消费水平有关,因此人口负增长不会增大区域的环境承载力,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负增长说明人口数量减少,有利于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D正确。故选D。
点睛:
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13-15-6【巩固】 【正确答案】 1、C 2、B 3、B
【试题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调控成效比较明显,AB错误。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总数逐年增加,C正确。由于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占比减小,而老龄人口占比增大,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D错误。故选C。
我国人口数量多,不适合大量接纳外来移民,A错误。面对老龄化不断加重,青少年比例降低,我国应继续调整生育政策,探索适度促进人口增长,缓解老龄化问题,B正确。老龄化加重,导致劳动力不足,可以适度推迟退休年龄,C错误。为增加出生率,可适当提前结婚年龄,D错误。故选B。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要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①正确;我国人口负增长是因为生育意愿低,如果继续降低生育意愿,会加剧人口负增长情况,②错误;老龄化不断加剧,需加快老龄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③正确;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缩小社会保障范围不利于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公布: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从年龄构成来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3-15-7【提升】 【正确答案】 1、D 2、A 3、C
【试题解析】 我国四个直辖市简称分别为京、津、沪、渝,其中京、津、沪在“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长率降低,减速增长,渝在“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长率增大,加速增长,A,B项错误;结合“六普”和“七普”全国人口平均增长率参考线可知,渝“六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C项错误;四个直辖市“七普”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项。
。结合图示可知,“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晋、赣、滇、京、津、冀、鲁、青、苏、闽、琼、宁、新、浙、粤、藏、沪,“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陕、苏、桂、黔、渝、京、津、闽、琼、宁、新、浙、粤、藏、沪等,从“六普”到“七普”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京、津、闽、琼、宁、新、浙、粤、藏、沪等,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密集,因此人口向城市群集聚,A正确。人口主要向东部地区迁移,B错误。人口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并非集中在长江带,京、津、鲁、琼、宁等地都不在长江带,C错误。人口增长地区相对集中,因此人口分布将更加不均衡,D错误。故选A。
当人口负增长时,劳动力投入减少,存在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转变的内生效率提升机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意味着人口负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仍然可以实现持续增长,A正确。人口减少可以减少社会福利系统的压力,因为需要供养的人会减少。这可以降低社会福利成本,从而提高许多人的生活水平,B正确。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不仅对我区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影响着我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结婚率也在下降,而且新冠病毒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一样,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因而会对子代产生影响,D正确。我国虽然出现人口负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充足,尚不需要大力吸纳国际移民,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各地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普查重点是掌握分析预测各地现有人口发展变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单身、适婚人口、老龄人口等,全国人口普查也属于国情国力调查。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各项数据结果,相关部门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深度和进度,各地应分批及时适时准确公开。
13-15-8【提升】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结合城镇化水平和常住人口数可知,表格中甲为北京,乙为广东,丙为浙江,丁为四川。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26%,人口增长率为-0.03%,则其人口净迁移率应为负值,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对外疏解非首都功能造成的,大批企业外迁,伴随企业外迁的还有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使北京的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故B项正确。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口的迁移,北京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会吸引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A、C项错误。环境的治理是北京企业外企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北京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B。
结合城镇化水平和常住人口数可知,表格中甲为北京,乙为广东,丙为浙江,丁为四川。虽然广东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4省区中最高,但是其仍然低于1%,处于低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A项错误;广东省经济水平高,人口增长率低,B项错误;广东省经济水平高,就业岗位多,吸引大批外来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其老龄化水平较低,相反地,四川省因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龄化水平较高,C项错误;广东省经济水平,就业岗位多,吸引大批外来青壮年劳动力流入,青壮年劳动力处于生育年龄,因此自然增长率偏高与人口迁入有关,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一是养孩子的成本较高,二是高房价推高了年轻人的结婚成本,高房价导致了我国的结婚率偏低,而离婚率偏高,从而导致出生率偏低,自然增长率低。
16-18-1【基础】 【正确答案】 1、C 2、D 3、A
【试题解析】 旅游经济开发区应选择在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的地区。据图分析可知,Ⅲ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区,且有湖泊、河流分布,因此最适合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区,C正确;Ⅰ区、Ⅱ区、Ⅳ区不适宜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区,ABD错误。所以选C。
据图可知,开发区占用了部分平原,因此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少占耕地,防止土地资源浪费,D正确;城区交通拥挤、居民收入分化、产业结构失调都不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主要首先防止的,ABC错误。所以选D。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分析、存储、查询、模拟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遥感主要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据材料可知,该市通过对市区的地貌图层和水系图层进行叠加研究,因此主要采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不需要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数字地球,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6-18-2【基础】 【正确答案】 1、D 2、A
【试题解析】 由该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柱状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大,可以推测该市因城市化发展,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故D项正确;该市林地面积在2009- 2013年明显减少,A项错误;水域面积变化小,而耕地面积减少,B项错误;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且在后期有减小的趋势,C项错误。所以选D。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则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A项正确;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增大,B项错误;城市范围扩大,人为放热增多,但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会减少,D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说明经济因素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诚然,不只是经济的拉动作用,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结构区域格局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地区不同,气候因素导致的自然条件差异也是造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国家政策的改变,尤其是土地政策调整,对土地利用有着显著影响,成为土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16-18-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B 3、D
【试题解析】 仔细读图,注意对比 2000年与2012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B。
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通过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新区开发,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C错,B正确。西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明显增加,而工业区一般占地面积大,建筑高度不是很高,表明主要原因不是工业区迁移,A错;保护文化古迹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
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A;建设新区,部分人口、产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B错,D正确。部分产业外迁,如果在该产业就业的部分人群居住在内城,则通勤压力较大,C错。故选D。
点睛:
城市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是指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的外边形状。第一眼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座城市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
16-18-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C 3、C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为了扩张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纷纷向亚洲开辟航线,由于欧洲距离亚洲较远,开普敦地处非洲南端,是早期欧洲殖民者通向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是西欧殖民扩张重要的物资供应站。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普敦早期城市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A正确。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B错误。开普敦商业贸易发达是成为供应站后的发展结果,而不是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C错误。该地能源矿产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开普半岛远离开普敦城区,有大面积的湿地、山峰和开普自然保护区分布,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城市生态功能区,C正确。开普半岛生态环境较脆弱,远离开普敦城区,人口较少,交通线路少,交通条件差,而城市高级住宅区、城市航空港功能区、城市核心功能区要求交通便利,通达度高,所以A、B、D错误。故选C。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城市,图中所示铁路线都与港口想通,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为了扩大港口的服务范围,C对。铁路线能促进内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扩大城市规模,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注意读图分析和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审题时应注意题干的细节“有利区位条件、最适宜发展、主要影响”。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开普敦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
16-18-5【巩固】 【正确答案】 1、B 2、A
【试题解析】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空间城镇化指数呈增长趋势,1995年之前较陡,1995年之后较平滑,A错误;人口城化指数和空间城镇化指数均持续上升,B正确;1990年之后,人口城镇化慢于空间城镇化,C错误;城镇化指数一直呈增长趋势,说明城镇地域范围持续增长,D错误。故选B。
我国从1958年至80年代初,政府通过户籍政策全面控制人口迁移。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户籍政策不断放松,但对迁移仍设置许多前提条件。从2000年至今,县以下户籍已基本放开,④错误。由材料可知,“城镇化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镇化,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集聚引起的城镇人口增加;二是空间城镇化,即城市的空间扩张,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不断转换为建设用地,同时,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1990年后山东省空间城镇化指数明显高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因此,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空间城镇化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有助于二者协调发展,①②正确;“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说明③正确。故选A。
点睛:
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关系应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空间城镇化如果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人们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将得不到保障;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于空间城镇化,则会出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16-18-6【巩固】 【正确答案】 1、D 2、C 3、A
【试题解析】 读图,1940~1980年城镇化速度迅速显著提高的,不是逐渐加快的,A错误;1980年城镇化速度是趋缓的,发展速度不是最快的,B错误;巴西后期没有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而是仍集中在大城市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如贫民窟问题,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巴西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远大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1.4-1.5,因此属于过度城镇化,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病,D正确。故选D。
1945年后二战结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不会是巴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A错误;根据所学,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根据图示,1950年开始巴西工业化水平急剧提高,说明其重工抑农政策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正确;此期间巴西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不是服务业、基础设施,BD错误。故选C。
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是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涌进,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此时工业化发展速度落后于城镇化的速度,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使得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贫困;同时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更加剧了贫民窟的规模化发展,A正确;贫民窟规模化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等关系不大,也不会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其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也使很多居民在实现地域转换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
16-18-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A 3、C
【试题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在距中心城区15km和40km处乡村产业分布密集,应呈现团块状聚集,A正确,B错误,D错误;没有呈现同心圆环城分布,C错误。所以选A。
商贸流通型产业受市场、交通因素影响最大,距中心城区15km处可能是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交通干道交汇处,①②正确;旅游风景区、现代农业种植园受市场、交通影响较小,不属于商贸流通型产业,③④错误。所以选A。
乡村产业类型受城市影响大,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受城市的影响较小,产业类型单一,C正确;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旅游资源不是导致远离中心城区的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
郊区农业一般具有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短,运输量大,易损耗,集约化程度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等特点。
16-18-8【提升】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结合图例可看出,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出于城市居民工作、通勤方便考虑,居住空间多选择企业周边,所以该时期集中在内城区;在双轨制时期,居住空间由政府统一建设,出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素,居住空间规模显著提高,并逐步与工业空间相分离,居住热点空间向外城区转移;在住房体制市场化时期,房地产研发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供给多区位、多档次的商品房,选址更趋向于学区、环境等要素,居住热点向城市近郊区扩展,①④正确。居住空间演化并不是沿运河,与古运河水运的复兴关系不大,②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市中心交通条件变差,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
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紧密融合不利于缓解城市环境污染,A错误;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分离可以扩大城市规模,融合易控制城市规模,B错误;产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紧密融合同样需要占地,不能解决城市用地不足现状,C错误;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紧密融合,推动了人口与产业的集聚,从而可以降低市民通勤成本,D正确。故选D。
点睛: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候、 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2) 社会文化因素,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3) 经济与技术因素。(4) 政策制度因素。
19-21-1【基础】 【正确答案】 1、C 2、A
【试题解析】 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区居民主要为年轻人群体,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智能自提意愿程度偏高,原因最可能是年龄结构,C正确。管理原因、派件数量、基础设施方面新、旧商品住宅小区无显著差异,ACD错误。故选C。
停车场、加油站、地铁站等很多交通节点交通通达度高,布局自提柜方便提取,A正确。本题强调交通节点成为自提柜布局的地点,与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地租价格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①市场:在市场因素中,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需要考虑。 ② 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 ③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 、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 ④集聚 :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 ,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19-21-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图1,这些快递网点大都分布在交通干线旁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学校、医院、工厂周围,这些快递网点图不能看出货源是否充足和商店的多少,故①②正确,③④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2交通工具为顺丰快递专用车辆,使用的是本物流公司独立的的运输系统,交通方式是公路,因此更加灵活快捷但运量小,运距短,不太安全舒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优缺点。
19-21-3【巩固】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创新型上市公司优先选择同城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合作,主要考虑同城服务商有更加便利的距离优势,A正确;不同城市服务商的职能没有明显差异,B错误;服务范围从图中看出,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是对外服务大于本市服务,说明其服务范围没有封闭性,C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服务对象的排斥性,同一公司可以为多家公司提供类似的服务,D错误。故选A。
深圳与广州地理位置邻近,但与广州的联系强度远小于与北京、上海的联系强度,体现了深圳上市公司选择高级生产性服务时对于北京和上海提供的服务满意度和需求度更高,说明北京上海比起其他城市,包括深圳本市可以提供更高级的专业性服务,即等级更高,C正确;舍近求远不符合距离递减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ABD错误。故选C。
点睛: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19-21-4【巩固】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大量包裹高效送达的背后,是中国快递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的体现”可知,该购物平台实现“分钟级配送”主要得益于大数据信息支撑,①正确。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包裹重量、体积变化多样,②错误。高效的配送系统可以使包裹配送效率提高,缩短物流时间,③正确。发货网点分散,可以更加快速地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提高配送效率,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根据材料“仓储与配送是电子商务末端的服务”可知,城市仓储区是货物集散地,而非发货地或者消费地,货源、市场对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影响不大,城市仓储区需要信息化管理,需要科技投入,但不需要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仓储和配送创造的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会自发吸引劳动力就业,ABD错误。城市仓储区占地面积大,应布局在地租较低的地区,以降低成本;但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应选择交通便利处,便于货物集散,C正确。故选C。
点睛:
影响服务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三个角度:(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条件、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优质的物流服务,可以缩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以及产品销售、客户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转换时间,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保证产品生产的持续性,降低制造业整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推动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19-21-5【巩固】 【正确答案】 1、B 2、B 3、D
【试题解析】 共享短租平台的搭建,降低了房主参与租房经营的门槛,可以促进多样的住房进入平台,且二手房、短租和长租房相互转化,住房类型多样,B正确;进入平台的住房多样,分布广泛,不会集中,A错误;租房经营门槛降低,部分租房的服务就可能不够完善,价格较廉价,CD错误;故选B。
共享短租平台的搭建降低了房主参与租房经营的门槛,增加了租客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实现“住房共享”,人们外出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B正确;共享短租平台可以将空置的房屋利用起来,不一定会推动房地产的开发,A错误;共享短租与酒店是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利弊,竞争会促进双方的服务完善,不会导致酒店业的衰退,C错误;共享短租平台加入,会增加租房市场的竞争,D错误;故选B。
住房市场主要是二手房、长租房房源,冬季,大量从寒冷地区过来海南过冬的游客会长租这些房源,使其进入共享短租平台的房源少,D正确;其他季节,海南游客不如冬季多,会空出大量房屋,进入共享短租平台,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共享短租,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资源节约、资源共享,解决社会闲置资源再利用的难题,利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19-21-6【巩固】 【正确答案】 1、D 2、B 3、C
【试题解析】 随着“新交规”的实施,代驾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人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具体包括新手陪驾、酒后代驾、旅游代驾、商务代驾等。“新交规”实施市内代驾服务快速增加,代驾从业人员接单地必然是城市商务活动分布的集中区域——商业区,D正确;居住区、文化区、驾校周边对代驾服务需求较小,ABC错误。故选D
积极推动代驾服务业,增加了就业机会,B正确;对于提高车主驾驶技术没有影响,A错误;代驾使得私家车使用率提高,并不能保障道路畅通,C错误;车辆性能取决于造车技术,与代驾服务无关,D错误。故选B
根据图中信息,2017年为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2025年市场规模最大,C正确,A错误。2018年市场规模继续增大,B错误;2018年到2025年市场规模一直在增大,D错误。故选C。
点睛:
代驾服务有两大类存在模式,一类是许多较大的酒店、俱乐部等为特殊客户提供代驾劳务,或者是有临时需要司机的单位或个人的客户提供的服务。 比如:为醉酒者、无能力、无权限者提供车辆驾驶服务;另一类是俱乐部、汽车服务公司为汽车租赁。主要是提供车辆和驾驶员为客户进行专门服务。
19-21-7【提升】 【正确答案】 1、D 2、B 3、D
【试题解析】 日杂用品型便利店多为私人经营的小型商店,数量应当多且分散,A错;日杂用品型便利店的服务范围应当是最小的,B错;功能品质型便利店完整货物供应链和规范化管理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付租能力应当较强,日杂用的较弱,C错;网络平台型便利店有完整的由供给端到门店再到消费者的高效供货渠道与线上配送体系,服务更为完善,D对。故选D。
读图可知,①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地租较低的地方尤其是背街小巷和居住区,属于日杂用品型;②的分布范围较广,尤其是分布在商业主街两侧,可在居住区销售日杂百货,可在商务区销售进口商品和品牌产品,也可以在科创园经验品牌产品,为功能品质型便利店;③分布在背街小巷、居住区、和工业园区,尤其是分布在城市和居住区道路两侧、对交通有一定的需求量,为便民超市型,④无论是中心商务区、居住区还是产业园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且对道路交通的需求量不高,网络平台型。故选B。
新增网络平台型便利店对交通的需求很低,主要依靠网络完成配送,城中村、郊区传统村落、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差,郊区新建小区网络基础较为完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生产性服务业往往选择大城市,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雄 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灵活创新的制度与 环境、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广阔的 市场需求等区位优势。随着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生 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集聚在大城市。
19-21-8【提升】 【正确答案】 1、B 2、D 3、A
【试题解析】 据图表数据可知主播人数较多的城市中的前30名里和广州、杭州、深圳一样位于东部沿海的城市有19个,中部城市只有4个,西部城市是4个,东北部城市3个,图中反映带货主播人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整体呈集聚分布模式,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长江中上游的成渝地区、中原地区的发达城市也是带货主播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带,据此分析得知图中反映带货主播人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集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仍然属于电商的范畴,其社会协作条件、区域联系和聚集效应基本上区别不大,只是在终端面向客户的形式有所不同,直播电商对消费者直接展示产品,主播可以马上解决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疑惑,互动性更强,有利于培育消费群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世界历史名城西安,悠久川蜀文化代表性城市成都,凭借着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人文古迹,吸引了众多短视频博主,当地政府也加强了相应的引导,通过文旅融合,增强市场辐射范围,在当前直播经济中逆袭反超,A正确;主播营销能力未必与主播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关,发展高等教育不是西安成都在当前直播经济中逆袭反超的原因,B错误;直播经济中涉及的产业类型不止是第三产业,有相当一部分直播是针对第一产业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不是西安成都在当前直播经济中逆袭反超的原因,C错误;直播经济并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提升直播经济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5G时代的到来,抖音短视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网络流量的使用成本降低,流量的带宽提高。更低的流量成本与更高的网络速度给短视频用户带来更快、更便捷的观看方式,在此背景下抖音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活跃数量突飞猛进,发展态势良好。
22-23-1【基础】 【正确答案】 1、C 2、C
【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为了摆脱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美国积极寻求多国合作,稳定稀土供应,C正确;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满足其80%的需求,说明积极寻求多国合作不是为了增加进口量,A错误;与其他国家合作不一定降低运输费用、降低单位价格,BD错误。故选C。
由题意可知,稀土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分布在中国,少部分在澳大利亚,美国缺乏此产业环节,所以需要利用澳大利亚已经成熟的技术,C正确;美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内报道称其稀土资源储量仅次于中国,说明中国稀土资源更丰富,A错误;市场不仅局限于澳大利亚,B错误;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能源价格高,D错误。故选C。
点睛:
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根底、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平安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22-23-2【基础】 【正确答案】 1、B 2、A 3、B
【试题解析】 分析:
读图可知,我国稀土矿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我国稀土矿储量占世界比例总体减小;南方八省经济发达,开矿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B正确,故选B。
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来自我国,说明我国稀土产业的产能规模较大,我国进行稀土出口管制,短期内会造成稀土产业产能过剩,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稀土矿的合理利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禁止稀土出口并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①错误;加强矿区的环境保护,可以减轻采矿造成的生态破坏,②正确;加强稀土的加工转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是产业发展的正确之路,③正确;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用途广泛,限制其使用不合理,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稀土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我国是稀土出口大国,由于过度开发,导致我国稀土资源大幅减少,合理利用和保护稀土资源是我国将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22-23-3【巩固】 【正确答案】 1、C 2、D 3、C
【试题解析】 由材料可知,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比重下降。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那么世界稀土的储量会下降,中国稀土储量占比会提高,①错误。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那中国稀土储量占比自然就会下降了,②正确。保护国内的稀土资源不开采,那中国稀土储量占比应该变化不大,④错误。正因为我国稀土开发过度,导致储量占比变小,③正确。故选C。
2019年,我国稀土储量世界占比为37.9%,因此不存在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①错误。“我国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尤其是冶炼分离能力遥遥领先。”说明我国稀土加工能力提高,②正确。我国稀土消费量大,国内稀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③正确。国内环保要求,稀土开采有限,只能靠进口,④正确。故本题选D。
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国际定价权的最佳措施在于整合稀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故C正确;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会使我国更多的依赖国际资源,不利于我国工业自主发展;故A错误;大力开采本国稀土矿;加强地质勘探,扩大探明储量会导致稀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故B、D错误;故选C。
点睛:
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
22-23-4【巩固】 【正确答案】 1、B 2、A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可知,内蒙古稀土资源丰富,加上稀土用途多样,市场广阔,因此资源和市场是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优势,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内蒙古的技术与交通条件,故排除ACD。本题选B。
据图可知,有些矿坑可能会开采到地下,挖掘后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地面塌陷,①正确;稀土矿中有部分重金属,故可能带来重金属污染,②正确;土壤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与采矿无关,③错误;洪涝灾害频发主要因为降水集中多暴雨,与采矿无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
对于类似于白云鄂博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开发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交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2-23-5【巩固】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都是最大的,A正确;美国稀土产量为零,消费量占13%左右,产量和消费量不平衡,B错误;日本稀土产量为零,消费量较大,基本上依赖进口,C错误;中国稀土产量在世界所占比重最大,但消费量所占比重远远小于产量所占比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D错误。故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减少稀土初级矿产品的出口,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A正确;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禁止开发和大力开采稀土资源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B、C错误;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势必加大开采,易导致资源快速减少,进而短缺,D错误。故选A。
点睛: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稀土是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位于我国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
22-23-6【巩固】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实现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A正确;稀土分布相对集中,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不大,B错误;开采难度不是控制总量的主要原因,C错误;稀土需求没有下降,D错误。故选A。
停止稀土开采,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A错;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一方面出口稀土初级产品比工业制成品价格低,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战略储备,B错误;加快稀土开发,不利于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错误;应加大技术投入,发展稀土深加工,促进稀土产业升级,D正确。故选D。
点睛: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22-23-7【提升】 【正确答案】 1、D 2、B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从稀土贸易进口依赖看,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远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依赖,D正确,AB错误;随着政策的调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以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为主,C错误。故选D。
中国增加了来自美国的稀土进口量主要是因为国内稀土资源的开发导致了储量的下降与国内需求增大产生的供需矛盾,②③正确;美国稀土价格较高,①错误;增加了来自美国的稀土进口量,无法维持稀土贸易平衡,④错误。故选B。
点睛:
稀土产业的发展,可有效增加我国稀土资源的供给和保障能力;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稀土资源的节约和优化利用。
22-23-8【提升】 【正确答案】 1、A 2、D 3、C
【试题解析】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产量全球第一,绝对量大,类型多,品种较为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A正确,CD错误;分布面积广且相对集中,但不是全国各地都有分布,B错误。故选A。
由材料“有‘另类稀土资源’,不断从全球获得高额利润,在世界稀土市场拥有很强话语权”可知,日本将储备的稀土资源,投入高技术加工成高质量的稀土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利润大,从而在世界稀土市场拥有很强话语权,D正确;日本缺乏稀土矿产资源,海底稀土开发技术成熟也没有意义,A错误;稀土产业全球专利占比第一不代表稀土产业生产规模最庞大,B错误;与中美的贸易往来频繁也不是拥有很强话语权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我国稀土产量全球第一,不需要大量进口稀土,A错误;但稀土产业全球专利所占比例较小,应不断提高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C正确;应整合现有的稀土资源,控制开采,不是禁止开采,B错误;扩大探明储量不是面对国际稀土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的最佳做法,D错误。故选C。
点睛: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4-1【基础】 【正确答案】 1、长江上游来水;赣江水系上游来水;降水;地下水。
2、今年气候干旱,降水较常年偏少;鄱阳湖流域引水灌溉增多;长江水位较常年水位偏低,补给鄱阳湖的水量减少;赣江上游补给水量减少;气温偏高,蒸发增大。
3、调洪蓄水;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降解污染、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鄱阳湖的水位变化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水循环、湿地的生态功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鄱阳湖是外流胡,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进行补给,来源分别是地表径流:长江上游来水、赣江水系上游来水;地下径流:地下水;大气降水。
从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角度分析,补给少、蒸发旺、下渗多、流出多都有可能使湖泊水位偏低。该年份气候持续干旱,降水较常年偏少,湖水来源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流域农业需水量增大,从湖内引水灌溉增多;降水少使入湖河流长江和赣江上游水位较常年水位偏低,补给鄱阳湖的水量减少;持续的干旱高温天气使气温偏高,蒸发增大。
鄱阳湖可以容纳大量水体,并且通过蒸发、补给地下水的方式对周边环境进行影响。雨季时可以为长江和赣江调洪蓄水,减小洪峰的强度和时长;可以涵养水源,为周围环境和下游河流补充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差,调节局部气候;对排入湖中的污染物降解、为周边动植物提供水分,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等。
24-2【基础】 【正确答案】 1、1973一2004(2005或2006)年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各方向上的变化不均;西部变化最大,西南部变化最小。
2、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径流增加;西部入湖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来水多;西部距离雪山近,夏季冰雪融水量大;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多;河流较多,泥沙淤积作用强,水较浅,水面积变化大。
3、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海湖流域和1973-2018年青海湖面积及不同方位面积变化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青海湖水位时空变化特点及青海湖面积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闸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读图可知,青海湖水位1973-2004年湖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由变化的玫瑰图可知,各方向面积变化不均匀,西部面积变化最大,西南部面积变化最小。
青海湖正西面积扩大最大。由材料信息“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趋于暖湿”可知,青海湖地区气候趋于暖湿,降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川加速融化,注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西部距离雪山近,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图中西部流入青海源的河流较多,由于湖口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强,湖水变浅,导致湖泊面积扩大。
从湿地的生态意义,即调节气候、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地等方面,来说明青海湖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使该地温差减小,降水变率减小;湿地面积扩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的环境,促进的植被恢复;湿地植物增加,增加物种丰富度,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4-3【巩固】 【正确答案】 1、横断山区。原因: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季由大量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降水丰富形成夏汛。
2、湖泊高水位滞后于河流的高水位,河流汛期时,河流水是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
3、汛期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枯水期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河流与湖泊互为补给,因此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与某湖泊水位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流流经的地形区的分析,河流与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顺序及原因分析,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一次在春季,另一次在夏季,结合所学可知,春季的汛期一般由大量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形成,而夏季的汛期一般由降水形成。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有降雪的主要是高山区,结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地形分布可知,该河流流经的地形区只能是海拔较高的横断山区。
图中显示,河流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而湖泊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可知湖泊最高水位滞后于河流的最高水位。材料指出:陆地水与湖泊水虽然分布于不同的地理空间,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水源补给关系。说明河流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不断补给湖泊水,导致湖泊最高水位滞后于河流的最高水位。
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图示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主要从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分析。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便补给湖泊,枯水期时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给河流,河流与湖泊互为补给,水位不断调整,因此河流与湖泊水位相差不大。
24-4【巩固】 【正确答案】 1、河流水、雨水。原因: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雨水较多,雨水是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色林错湖泊有众多河流汇入,河流水成为其重要的补给水源。
2、秋季。理由: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是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10月一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
3、由图可知,河流由湖泊的四周汇入湖泊,但无河流流出,故而色林错湖泊是内陆湖。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色林错流域为资料,涉及了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
结合图片可知,色林错湖泊周边河流众多,因此河流水是色林错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其次当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大气降水也会成为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色林错湖泊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和河流水补给,因此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雨季结束,是湖泊水量由收入大于支出转为收入小于支出,因此此时为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10月一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
结合图片可知,色林错湖周围有河流流进,但并没有河流流出,因此应为内陆湖。
24-5【巩固】 【正确答案】 1、甲河水位季节变化比乙河小;原因:该区域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乙河夏季降水多,水位高,冬季降水少,水位低;甲河经过湖泊及沼泽调节,水位变化较和缓。
2、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能力下降;水资源调蓄能力下降,河流水位变化大,旱涝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3、距今7万年该时期气候干旱;原因:从图中可知距今7万年时沉积物颗粒较大,说明湖泊收缩,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接近A地,流速快,携带沉积物颗粒大。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兴凯湖周边区域图为材料,涉及河流水文特征以及气候变化与湖泊沉积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甲河流和乙河流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乙河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水位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低;乙河流注入到兴凯湖后,经过湖泊的调蓄功能使得流入甲河流的水量稳定,进而使得甲河流较之乙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
湖泊面积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分析;湖泊面积减小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弱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功能,河流水位变化大,旱涝灾害增加;湖泊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涵养水源、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
从图中可知距今7万年时沉积物颗粒较大,说明湖泊收缩,湖泊水位下降;由材料可知,湖泊水位是决定沉积物粒度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湖泊面积减小,A地水位下降,A更接近入湖口,流速比现代快,携带沉积物颗粒大,河流入湖口沉积物颗粒大于向湖心方向的沉积物颗粒,故A沉积的粒径较大,同时气候的干燥也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使得大颗粒在靠近入湖口的A处沉积,现代A处位于湖泊中,沉积颗粒小;据此推测距今7万年该时期气候干旱。
点睛:
24-6【巩固】 【正确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流域相对高差大,春季积雪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消融,持续时间长;夏季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补给量较大。
2、清淤、冲沙等措施导致三角洲河床加深,水深加大,水域面积缩小,蒸发减少;沼泽等湿地截留减少;河流流速加快,蒸发和下渗消耗减少,河流水体更多补给到湖泊。
3、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湿地出现破碎化,面积萎缩;部分深水湿地水位下降,向旱生环境转变;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三角洲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伊犁河流域为材料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但是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流域相对高差大,冬季受西风影响,以降雪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故伊犁河汛期长。
巴尔喀什湖水位上升,说明入湖水量增加。则侧面说明清淤、冲沙等措施有利于入湖水量的增加。这是因为清淤、冲沙等措施,使三角洲河床加深,水域面积缩小,蒸发减少;沼泽等湿地截留水量减少;河流流速加快,蒸发和下渗消耗减少,更多的河流水补给到湖泊。
由上题分析可知,清淤、冲沙等措施使三角洲、沼泽截留的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增加。三角洲、沼泽截留的水量减少,则湿地会出现破碎化,浅水湿地逐渐干旱,甚至出现盐碱化;深水湿地水位下降,整个湿地生态向旱生环境转变;随着湿地环境的旱化,三角洲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
24-7【提升】 【正确答案】 (1)作图如下
(2)变化特点:湖水矿化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原因:湖区周边城镇与灌溉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大,导致入湖水量日益减少;含盐量相对较高的农田灌溉退水和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入湖泊,湖中盐分不断增多;湖泊地处干旱地区,(随着区域气候变暖,)湖水蒸发旺盛,盐分在湖区不断累积。
(3)增大开都河入湖水量;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加强管理,减少农田退水、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入湖。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1)需要先观察图示,根据图中的两条线绘出矿化度和水位的图例;然后依据表格信息,绘出矿化度各年份的具体数值取点,并连线。
(2)依据所绘图示,先指出2002年以来湖水矿化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然后分析湖水矿化度上升的原因:入湖水量日益减少,入湖盐分不断增多,湖水蒸发旺盛使盐分在湖区不断累积。
(3)博斯腾湖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位下降、矿化度升高,整治措施可从具体原因着手,从加大入湖水量、减少灌溉用水、减少农田退水及生产生活废水入湖排放等方面作答。
24-8【提升】 【正确答案】 1、额尔古纳市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冬季漫长寒冷;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大、气温低;受山脉阻挡(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滞留时间长,低温时间长。
2、西岸的湖岸线位置年变化幅度较小(或东岸的湖岸线位置年变化幅度较大;或西岸湖岸线变化幅度小于东岸)。原因:西岸坡度陡(岸线直立);东岸地势平坦,水位升降易导致湖岸线位置的变动。
3、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地势落差小;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多的年份,湖泊水位高,河水北流;降水少的年份,湖泊水位低,河水南流)。
4、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原因:当湖泊水位高的年份,湖水外流,排出盐分;湖水水位低的年份,湖水无法流出,盐分累积。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呼伦湖及周边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阐释地理规律的能力。
由图文材料可知,额尔古纳市纬度高,冬季昼短夜长,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位于我国东北,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冬季风影响大,温度低;在大兴安岭西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山脉将冬季风阻挡在西北侧,冷空气不易扩散,使该市受冬季风影响大,十分寒冷,且寒冷期长,故供暖期长。
由材料可知,湖泊西岸陡峭,东岸平坦,同样的多的水,在西岸由于陡峭,水位上升,海岸线基本沿峭壁平行上升,几乎无太大变化;而东岸平缓,水位上升,会使海岸线水平移动很远,故水位升降对东岸湖岸线影响大,故东岸的湖岸线季节变化幅度大。
由材料可知,湖泊东北部的达兰鄂罗木河流向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当呼伦湖水量大水位高于达兰鄂罗木河,湖水流向达兰鄂罗木河,当湖泊水量少,水位低于达兰鄂罗木河时,河流流向呼伦湖。
由图可知,湖水水位与湖水盐度呈负相关;当湖泊水位升高时,湖水通过达兰鄂罗木河流出带走盐分,使盐度降低;相反,湖水水位低的年份,湖水无法流出,达兰鄂罗木河向呼伦湖带来盐分,使盐度升高。
25-1【基础】 【正确答案】 1、有利: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临近黄河,灌溉条件便利;冬季气温低,虫害少。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水资源总量少;生态脆弱,可能引发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春季易遭受寒潮影响,对水稻幼苗产生冻害或不利于生长。
2、地处县城,土地价格低,土地面积广阔;靠近省会城市,消费市场近,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减少虫害的发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杂草滋生,且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成本低;水稻品质提高,市场价格高,利润大;增加耕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宁夏贺兰县位置示意图及贺兰县农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从图中可以看到贺兰县位于宁夏平原,冲积平原其地形平坦开阔,位于山前冲积平原,矿物质沉积较多,土层深厚肥沃。宁夏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较为充足,昼夜温差大。从图中可以看到贺兰县位于黄河沿岸,可引黄河水灌溉,其水源条件较为便利。由于距离西北冷空气源地较近,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不利于病虫害过冬,病虫害灾害少。不利:由于贺兰县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偏干旱,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本区水资源总量有限,相对较少。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大规模的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伴随农业开发,可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及盐碱化问题。由于距离西北冷空气源地近,春季幼苗易遭受寒潮冷空气影响,易产生冻害,不利于水稻生长,可能会导致水稻减产。
贺兰县为银川附近的小县城,其县域土地面积辽阔,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租金相对较低,发展观光农业的土地成本低。贺兰县靠近省会城市银川,银川相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基础较好,距离消费市场近,市场广阔。贺兰县生态观光农业是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农业类型,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稻渔空间模式是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鱼稻共生,稻田中的鱼、螃蟹、田螺可有效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稻田农药的使用;同时养鸭能够有效的抑制杂草滋生,而鱼、鸭、螃蟹、田螺的粪便也是稻田天然的养料,立体种养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市场潜在需求增大,市场销售价格提高,利润空间较大。由于采用立体种养、一田多用的形式,增加了单位面积内耕地的产出,农民收益进一步扩大。
25-2【基础】 【正确答案】 (1)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苏南地势低洼,积水较多,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已显露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3)小麦 苏北地处暖温带,光热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试题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和意义、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
(1)青蛙可吃稻田里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青蛙粪为稻田提供养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
(2)农业模式的现实意义可从其可行性和优点两方面来分析;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苏南地势低洼,积水较多,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青蛙可吃稻田里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青蛙粪为稻田提供养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
(3)图中R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农作物是小麦;大规模种植小麦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地形、土壤、交通等方面来分析;苏北地处暖温带,光热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25-3【巩固】 【正确答案】 (1)位于热带地区,光热、降水充足,气候适宜;河流分布密集,优质水源充足;多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土地平整;靠近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养殖青蛙对水质要求高,水体更新快,利于环保;巨型稻高大叶茂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用青蛙防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粪便为水稻增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环保。
(3)该模式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全国的水稻种植区并非都适合该种植模式;巨型稻植株过大,对土壤肥力消耗强度大;该种养模式仅靠生物(青蛙)防治病虫害,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
【试题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和意义、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
(1)巨型稻是喜湿喜热作物,适合在高温多雨的环境生长,横县位于热带地区,光热、降水充足,气候适宜;图中可以看出,横县河流分布密集,优质水源充足,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分布密集,多为冲积土,土壤肥沃;受河流沉积作用,土地平整;靠近省会南宁,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稻蛙共生,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养殖青蛙对水质要求高,水体更新快,利于环保;青蛙可吃稻田里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青蛙粪为稻田提供养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巨型稻高大叶茂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是否在全国水稻种植区推广该“巨型稻十青蛙”立体种植模式要结合各地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若反对该模式,主要考虑到该模式对水源、水质要求高,全国的水稻种植区差异较大,并非都适合该种植模式;巨型稻植株过大,对土壤肥力消耗强度大,各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该种养模式仅靠生物(青蛙)防治病虫害,物种单一,且各地不一定都满足青蛙的生存条件,物种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
25-4【巩固】 【正确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劳动力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农民创新意识强。
2、稻田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稻田和基上果菜为鱼类提供食物;鱼类为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鱼粪为稻田和基上果菜提供有机肥料。
3、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由材料并读图可知,达州市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该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由材料“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可知,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由材料“近年来,达州市大力实施¨稻田+"种养模式,”可知,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农民创新意识强。
由材料““稻田+”水产养殖模式,是指采取“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沟中鱼虾、基上果莱”的方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以渔养稻、以水养鱼、稻鱼共生”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知,稻田的水环境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以及基上果菜的废料为鱼类提供食物;鱼类为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鱼粪为稻田和基上果菜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内良性循环,生产的农产品为有机产品。
由材料““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均已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可知,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水稻为有机稻,增加了鱼虾,果菜等多样化的农产品,单位面积产值增加,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由材料“该市主要农产品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可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
25-5【巩固】 【正确答案】 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地形较为平坦;东南部棉区降水量较高,阿姆河下游棉区,可以利用阿姆河水发展灌溉农业,适合发展棉花种植。
2、乌兹别克地处中亚内陆,水资源短缺,采用滴灌技术有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其次,采用滴灌技术有利于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棉田出现次生盐碱化。
3、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价格较低;工业用电、用水等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4、有利:棉花加工生产,靠近产棉区,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能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导致企业布局雷同、重复投资;不同的企业产品同质性较高,易于导致恶性竞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乌兹别克斯坦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和区域发展等,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
乌兹别克斯属于中亚国家,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据图可知,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较为平坦,东南部棉区降水量较大,位于阿姆河下游棉区,能满足灌溉需求,适合发展棉花种植,沙质土壤适合棉花生长。
乌兹别克地处中亚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采用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采用滴灌技术可以更精准的灌溉,有利于防止地下水位上升而使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
从棉花出口国向棉纺织品出口国转型,实际就是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由材料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成本低,据表中信息可知,和中国比,工业用电、用水等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从有利方面分析:棉花就地加工生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减低产品的成本,增加收益,能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不利的方面分析:在80多个产棉区同时推行会导致企业布局雷同、重复投资,不同的企业产品同质性较高,会导致产品积压滞销,资金链中断,从而导致恶性竞争,甚至倒闭停产。
25-6【巩固】 【正确答案】 1、有利自然条件:东南部河谷盆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
2、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河流和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灾害。
3、科技投入大,重视优良种子的培育,种业起步早;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种子研发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种子产业的规模较大。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变化和吉林省农业区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写农业区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优势自然条件人地形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东南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河谷盆地一般由河流堆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
根据图中信息,北拓的区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山麓地带,地势较高,地表水较缺乏,需要打井抽水,水稻种植需水量大,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水的下渗量加大,会使河流和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分析。种子的培育需要技术的投入,要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就必需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优良种子的培育;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有一批种子研发的科研机构和众多高等院校提供技术支持;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说明当地种子产业的规模较大。
25-7【提升】 【正确答案】 1、巨人稻株间距大,可满足“稻+禽”共生模式进行交互生产,增加农田的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稻杆直径大,秸秆粗壮,抗倒伏;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秸秆产出饲料多;穗粒数多,增产潜力大。
2、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鸭粪还田,鸭子捕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收获稻谷与肉鸭,经济效益高;巨人稻株间距大,鸭子活动空间广,稻杆粗壮抗倒伏,鸭子的活动对稻苗的影响小,适合发展稻鸭共生生产模式。
3、云南地表崎岖,耕地少,大面积推广会影响粮食生产结构;巨人稻对肥力的要求高,需要大量施肥,而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无法满足大规模水稻种植需求;云南个别年份降水稀少,旱灾频繁,大面积推广巨人稻种植会加剧旱灾;巨人稻植株过高,收割成本高。
【试题解析】 分析:
该题以云南巨人稻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
根据材料可知,云南巨人稻在富民县采取稻鸭共生模式,间距较大,植株较高,能够满足“稻+禽”共生模式进行交互生产,可以增加农田的物质产出,同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云南巨人稻植株稻杆直径粗大,抗风能力强,不易倒伏,云南巨人稻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秸秆产出饲料多,同时穗粒数多,增产潜力巨大。
根据材料可知,巨人稻植株间距较大,鸭子由更多的活动空间,而稻杆粗壮能够抗倒伏,鸭子的活动对稻苗的影响小,稻田还能够为鸭子提供食物,鸭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而鸭子捕食,能够减少害虫,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能够收获稻谷与肉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耕地较少,大面积推广会影响粮食生产结构;而巨人稻植株高大,对土壤肥力的要求高,需要大量施肥,地处云贵高原,土层较薄,土壤贫瘠,而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巨人稻蓄水量大,无法满足需求;云南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旱灾较为频繁,大面积推广巨人稻种植会加剧旱灾;而且巨人稻植株过高,收割成本较高。
25-8【提升】 【正确答案】 1、东方市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利于全年发展制种业;纬度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制种产业受冻害影响小,制种效益高;光照充足,种子品质好;降水充沛,利于制种业发展。
2、三季轮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作物轮作,有效缓解重茬问题;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
3、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科研人才,加大育种科研投入,研发高品质种子;做好排水防风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治理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制种业;不浪费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基地用地;进一步完善南北交通。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海南南繁基地育种业发展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业区位评价、农业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等问题,重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从气候条件上看,东方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4℃至25℃,年均日照时数8小时,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农作物可一年三熟。日照时间长,平均气温高,没有作物无法存活和生长的寒冷冬季,冬季热量充足可满足全年制种的需要,缩短制种时间;纬度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制种产业受冻害影响小,制种效益高;光照充足,种子品质好;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光、温、水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开花、结实,是冬季南繁最佳基地。
“稻+菜+其他作物”轮作模式的好处可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来分析。三季轮作,有效解决了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耕地闲置问题;“稻+菜+其他作物”轮作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三亚气候资源,更可推动土壤可持续发展,因为土壤环境的水旱更替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有效灭除农田杂草和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农民既有地租收,土地地力也免费得到改善,作物轮作,有效缓解重茬问题;村集体合作社发挥统一整合作用,获取了收益;平台公司发挥产销资源优势,帮助政府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合东方市发展制种业的不利条件:山地丘陵多,耕地面积不足;气候潮湿,不利于种子的晾晒;气象灾害多,不利于制种的稳定。要想使南繁基地摆脱困境需要国家给予更多政策优惠,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需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气象灾害多发带来的损失;海南耕地面积少,应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育种基本农田的数量稳定;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需继续完善交通,利于南繁基地进一步拓展全国各地的市场。
26-1【基础】 【正确答案】 1、黄土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风力沉积作用。
2、西北风(北风或偏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或自北向南)风速不断减慢,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沉积物粒径不断减小。
3、流水侵蚀作用。植树种草(植树造林)、平整土地、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修筑鱼鳞坑、修筑拦水坝。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由图片可知,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分布着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将两地的砂砾物质带到黄土高原地区,然后风力减弱,风速降低,砂砾沉积,也就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黄土层。
土高原是在冬季风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高原,从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到黏黄土带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越来越远,冬季风的搬运作用越来越弱,大的颗粒先堆积,小的颗粒后堆积,故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导致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是流水侵蚀作用。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采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工程措施,筑淤地坝、鱼鳞坑、平整土地。还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退耕环牧。
点睛:
26-2【基础】 【正确答案】 1、沟头向源面溯源侵蚀,使沟谷加长;水流向下侵蚀,使沟谷加深;沟坡水流的侧向侵蚀,使沟谷加宽。
2、不同地貌部位的具有显著差异;源面的土壤可侵蚀指数等级为中等,明显低于源坡和沟坡;源坡和沟坡为较易或易。
3、地貌部位:源坡、沟坡;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或乔木)。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流域治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水土流失、外力作用、土地利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综合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南小河沟流域沟谷发育初期,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沟谷流水向下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向源头侵蚀,使沟谷不断延长;之后,落差变小,水流速度减慢,以侧蚀为主,流水向沟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使沟谷不断加宽。
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域内塬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差异明显;塬面的土壤可蚀性指数较低,等级为中等,明显低于塬坡和沟坡;塬坡和沟坡的土壤可蚀性指数较高,等级为较易或易。
针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地貌部位不同,农业生产不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该区域治理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应放在源坡、沟坡要适当减少耕地面积,发展林草种植,营造防护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保证植被覆盖。
26-3【巩固】 【正确答案】 1、黄土峁地表起伏较大,削峁建塬,降低地表坡度,减轻地表径流侵蚀;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增加耕地面积且方便田间耕作;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草本植物主要为须根系,根系数量多,相互交织成网;灌木主要为直根系,根系少,扎根较深,有利于稳固表土,所以草灌相结合,更利于保特水土。
3、经济效益:削峁建塬与治沟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发展果业,药材,林地等农业部门,提高农业的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
生态效益:削峁建塬与灌草结合有利于截留雨水,减少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利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治沟造地有利于拦截泥沙,截留水源。
社会效益:多元化的农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及原因、通过题目背景设问来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三组设问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由图可知,黄土峁是黄土丘陵,塬是表面平坦的台地,削峁建塬,可降低地表坡度,减轻地表径流侵蚀,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利于施工,难度小,削峁建塬可增加耕地面积且方便田间耕作。塬面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题可从气候、土壤和植物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黄土高原春季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黄土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充分结合草本和 灌木的植物形态特征:草本植物主要为须根系,扎根浅,但是根系数量多,相互交织成网,利于固土;灌木主要为直根系,根系少,但扎根较深,有利于稳固表土,所以草灌相结合,更利于保持水土。
本题意在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会带来相应的效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削峁建塬与治沟造地增加耕地面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发展果业,药材,林地等农业部门,提高农业的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这都会带来经济效益:削峁建塬与灌草结合有利于截留雨水,减少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利于水土流失的治理,使小流域生态恢复,具有生态效益;治沟造地有利于拦截泥沙,截留水源利于粮食等农业部门生产,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多元化的农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体现出可持续景观模式带来的社会效益。
26-4【巩固】 【正确答案】 1、A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正
2、洪涝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营造护田林 陡坡植树种草 沟内营造防冲林 平整土地 缓坡修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水土流失实验、坡度—坡面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表格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土流失实验、坡度—坡面侵蚀强度关系、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做的简单实验(图甲),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坡度30°的坡面径流速度相对较快,冲刷更强烈,水土流失更严重。因此假定同样一场大雨落在两种不同坡度没有植被保护的区域,判断水土流失A更严重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坡度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坡度大, 受雨面积小,径流量小,因而侵蚀程度低。“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图丙),当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河流径流量和含沙量均会减少,反映出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黄河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有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形成冲积平原,泥沙大量在河口处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保塬工程措施有: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 保塬生物措施有:营造护田林 网,造林以用材林、果林为主,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 护坡工程措施有: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护坡生物措施有: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固沟工程措施有: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固沟生物措施有: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26-5【巩固】 【正确答案】 1、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2、C
3、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 ②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③涵养水源。
4、①消减汛期水位,增加枯水期水位;②减少含沙量;③汛期峰值出现时间滞后;④流量稳定。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目以鱼鳞坑工程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土流失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一图中曲线,植被覆盖度越高,径流产生量截止小,泥沙产生量越小。说明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根据材料一图曲线,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70%~85%时,此时,径流产生量较大,利于水能开发。泥沙产生量很少,利于水土保持,C对。 覆盖度是20%~40% 、40%~60%时,泥沙产生量较大,A、B错。覆盖度85%以上时,径流产生量太小,不利于水能开发,D错。故选C。
根据材料二,鱼鳞坑的坑内蓄水,利于拦截径流。坑内水分条件较好,植树造林,成活率高,利于营造森林。降低径流速度,减少坡面侵蚀。所以,主要作用有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涵养水源等。
鱼鳞坑工程建成后,拦截坡面径流,涵养水源,对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的影响是消减汛期水位,增加枯水期水位。沉淀泥沙,减少下游河段的含沙量。植被涵养水源,利于汛期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流量更稳定。
26-6【巩固】 【正确答案】 1、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2、甲地应选择方案B。乙地应选择方案A。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以及某县经济结构为材料,涉及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比重高,如果在开发利用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就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工程性措施效果更好;降水较少,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26-7【提升】 【正确答案】 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3、图如下: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循环、农业区位及区域生态环境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净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
该地樱桃品质高,主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小;黄土层深厚肥沃,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匹配合理。
根据图表中的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和梯田减沙比例的数值变化进行绘制:
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不难看出,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沙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当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低于30%的时候,梯田减沙比例增加较快,超过30%之后,增加速度变慢。
26-8【提升】 【正确答案】 (1)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破坏;采矿中滥采乱挖(不合理开矿)及城市、交通等大型工程建设中破坏地表植被。
(2)打坝建库;修水平梯田;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草地护坡。
(3)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作物单产降低;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4)变化:种植规模扩大,种类增多。原因:打坝建库,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水库蓄积地表径流,保障灌溉用水;农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试题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介绍,考查水土流失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位置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分析。黄土高原地处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人口多,农业生产中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矿产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据图可知,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建峁边保护带、峁顶防护林;草地护坡等。工程措施:打坝建库,拦截泥沙;修水平梯田,降低坡度等。
(3)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从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土流失;耕地破碎,面积减少;流水侵蚀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造成作物单产降低,农民收入下降;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地下水涵养减少,加剧旱涝灾害,直接或间接诱发自然灾害;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加剧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等。
(4)经过小流域治理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种植条件和收入等。耕地面积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种植规模扩大,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产品种类增多;自然灾害减少,农民收入增加等。分析原因主要从小流域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通过打坝建库、淤地造田和坡地改梯田,增加耕地面积;水库蓄积地表径流,保障灌溉用水,补充地下水;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生物措施增加林草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旱涝灾害减少,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04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