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全国各地-多地区版】
宁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1.(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性质或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不同B.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2.(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药品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选用的药品或方法A氧气水蒸气浓硫酸B氧化钙碳酸钙稀盐酸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D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锌粒 A.A B.B C.C D.D3.(2021·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CH4、CO、N2检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鉴别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CKNO3、NaCl分离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Fe(Fe2O3)除杂取样,加入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4.(2021·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握住试管底部,再将导气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再将蒸馏水慢慢沿烧杯内壁注入烧杯中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D.测定小苏打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抹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5.(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A.炭黑用于制墨B.氦气用于充气球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6.(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A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NH3(水蒸气)通过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D氧化铜(木炭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7.(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二、填空题8.(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深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身上的衣服牢固耐穿、易洗快干、抗皱性好,是因为衣料大多都由____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2)自2018年以来,宁夏多地区启动深度净化黄河水替换地下水源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黄河水自取水站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后,输送至千家万户。小刚通过_____,判断自来水仍然是硬水。饮用前,可_____将其软化。(3)你住的房屋建造时所用的各种材料也和化学有关。例如,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既白又坚固,其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了大气污染,成为现代城市的又一道靓丽“风景”。为防止电动车钢制车架与空气中的_______等接触而生锈,通常在车架表面进行喷漆处理。 三、科学探究题9.(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某地区有盐碱地分布,化学兴趣小组针对盐碱地成分展开探究。【猜想与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为,盐碱地土壤中可能含有: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③氢氧化钠【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氢钙可溶于水。【设计与实验一】(1)甲同学取少量盐碱地土壤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混合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分成三等份,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1号滤液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滤液里可能含有碳酸钠,也可能含有碳酸氢钠取2号滤液滴加____溶液_____滤液里一定含有碳酸钠。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结论:盐碱地土壤中含有碳酸钠。【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并实验。(2)实验结论:盐碱地土壤中不含碳酸氢钠。得出该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设计与实验三】(3)丙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3号滤液___________盐碱地土壤中不含氢氧化钠。 【反思与交流】(4)丁同学经过思考,认为盐碱地土壤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他的理由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0.(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针对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展开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两种物质混合,有两种可能。①不发生反应,仅仅是简单混合;②发生反应,反应物减少或消失。【设计与实验一】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又滴加2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解释与结论一】(1)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溶液一定会呈现_________,但是这样的现象并未出现,说明试管内_________,即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受到启发。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用pH 试纸测得试管内溶液的pH为a;然后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振荡,又用pH试纸测得pH为b;继续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用pH试纸测得pH为c。【设计与实验三】(2)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试管内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表达与交流】(3)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解释与结论二】(4)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滴加,试管内溶液的_________性在逐渐减弱。11.(2021·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必须对天然水进行净化达标后才能饮用。(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______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二氧化氯(C1O2)消毒杀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某同学在使用“除垢剂”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时,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钙等物质,猜想到“除垢剂”的有效成分中可能含有酸。于是,他分别设计了在家庭中和实验室用两类不同物质且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家庭中:取适量“除垢剂”于瓷碗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除垢剂”的有效成分中一定含有酸。实验室:取适量“除垢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论,得出使用“除垢剂”时的注意事项有______(写一条)。12.(2021·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写一条)。【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______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______ (2)乙同学设计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______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______(写一条)。【实验结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13.(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设计与实验二】(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色。(2)如图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写一个)。【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四、计算题14.(2020·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测得实验产生的废液pH<6.5(已知:酸、碱废液pH在6.5-85之间达到排放标准)。为准确测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200g废液,当加入1.48g熟石灰时,测得溶液pH=7。(1)计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2)实验室的这类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应该 (写一条)。
参考答案:1.D【详解】A、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因此钠元素和镁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选项错误;B、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选项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碳原子排列不同,选项错误;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故选:D。2.A【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溶液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3.B【详解】A、CH4、CO都具有可燃性,都能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CH4、CO,A不符合题意;B、H2SO4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冒出,Ca(OH)2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观察到由白色沉淀,NaNO3溶液不与碳酸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B符合题意;C、分离KNO3、NaCl,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得到NaCl的同时也会得到KNO3,无法分离,C不符合题意;D、Fe和Fe2O3均能和稀盐酸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该先将导气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将握住试管底部,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再将浓硫酸慢慢沿烧杯内壁注入烧杯中,防止也低飞溅,B错误;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破裂;D、测定小苏打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抹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示数,D正确。故选D。5.D【详解】A、炭黑用于制墨,由颜色是黑色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B、氦气用于充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和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了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6.C【详解】A、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钾固体,选项错误;B、NH3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选项错误;C、碳酸钠溶液和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氢氧化钠溶液,选项正确;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和硫酸不反应,向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过滤,固体是木炭,选项错误。故选C。7.B【详解】A、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应先用略显碱性的洗发剂,再用略显酸性的护发剂,选项正确;B、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选项错误;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选项正确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8. 合成纤维 肥皂水 煮沸 氧气、水蒸气【详解】(1)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因此我们所穿的衣服大多都由合成纤维制成,牢固耐穿、易洗快干、抗皱性好;(2)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时,这些钙、镁化合物会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将其软化;(3)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既白又坚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直接接触,故填:氧气、水蒸气。9.(1)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钙溶液 由白色沉淀产生 (2)石灰水没有变浑浊(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无色酚酞 溶液无色(4) 【分析】本题考查盐的性质。【详解】(1)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可能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氯化钙后,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和氯化钙不反应,因此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碳酸氢钠加热可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加热后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以证明没有碳酸氢钠;(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后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因为氢氧化钠可以使酚酞变红,因此加入后酚酞无色可以证明没有氢氧化钠;(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点睛】结合盐的性质分析。10.(1) 红色 没有氢氧化钠(2)不含硫酸 (3) 复分解反应(4) cba 酸 【详解】(1)根据题意,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变红;但是由于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已经不含氢氧化钠,则说明氢氧化镁发生了反应,故填:没有氢氧化钠;(2)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由于硫酸显酸性,pH<7,说明试管内不再含有硫酸,故填:不含硫酸;(3)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4)根据硫酸显酸性,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为水,使溶液中氢离子逐渐减少则溶液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因此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试管内溶液的酸性减弱,故填:酸。11. 活性炭 +4 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少量氧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避免沾到皮肤上(合理即可)【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故x=+4;(2)酸的验证要从它的化学性质入手: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②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成氢气;③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④能和碱反应;⑤能和某些盐反应;故方案可以是取适量“除垢剂”于瓷碗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或取适量“除垢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铜,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证明“除垢剂”的有效成分中一定含有酸;(或其他答案也可)根据实验结论,“除垢剂”中含有酸,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除垢剂”时的注意事项有避免沾到皮肤上(合理即可)。12. 加入酚酞溶液的多少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氧 不正确 隔绝氧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酸性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氯化氢过量 在实验范围内,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详解】猜想与假设:将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还可能与加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有关;设计与实验:(1)①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氧;②将①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目的是隔绝氧气,除去氧气后,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说明不是因为酚酞与氧气发生了反应,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故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红色不会褪去;用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7,说明溶液显酸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最后,pH<7,说明氯化氢过量,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红色褪去;(3)由图可知,在实验范围内,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13. 蓝 产生气泡 或 碱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分解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不正确【详解】设计与实验二:(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能观察到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归纳与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显碱性;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设计与实验三: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解释与结论:由实验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芳芳的猜想不正确。14.(1)0.73%;(2)倒入指定容器,集中处理【详解】(1)解:设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x x=0.73%答: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73%。(2)这类废液中含有酸,倒入下水道会腐蚀管道,应该倒入指定容器,集中处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