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实验8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展开 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实验08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思维突破
原型突破
重点讲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2.掌握控制电路的连接方法,会用伏安法测电阻,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由电阻定律R=ρ,得ρ=R,可知需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并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x,即可计算出金属的电阻率。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乙所示。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电路连接:按实验原理电路图甲或乙连接好电路。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U、I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x=分别算出各次的阻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阻值。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七、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3.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4.采用图甲所示电路时,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左端;若采用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右端。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1.伏安法
电路图
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时应用内接法测量,外接法测量值偏小,测小电阻时应采用外接法测量).
2.伏伏法
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1的内阻R1,则可测出V2的内阻R2=R1.
(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V1≪IV2时,若已知V1的内阻R1,V1并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得V2的内阻R2=.
3.安安法
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A1的内阻R1,则可测得A2的内阻R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A2≫UA1时,如果已知A1的内阻R1,A1串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测得A2的电阻R2=.
4.半偏法
(1)实验原理(如图):
(2)实验步骤:
①R1阻值调至最大,闭合S1,调节R1的阻值使示数达满偏值.
②保持R1阻值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示数达满偏值的一半,同时记录R2的值.
③Rg测=R2.
(3)误差分析:
闭合S2后,R2与Rg的并联值R并
说明:R1≫Rg、R1≫R2为选择器材提供了依据,即R1应选阻值大的电阻;在安全范围内电源应选电动势大的.
【例1】(2022·天津南开·三模)通过实验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示数如图1所示,可得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__mm;
(2)将该金属丝绕在陶瓷管上,电阻值约为25Ω。除了开关、若干导线之外还提供了以下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电动势6V和12V,内阻不计
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
量程0~3A,内阻约为0.02Ω
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为3kΩ
量程0~15V,内阻约为15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为较准确测量该金属丝的阻值,某同学用所给器材组成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的a、b、c三条导线中有一条连接有误,该导线是________(填写导线编号);
(3)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
(4)若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
【答案】 0.730 b 左端
【解析】(1)[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2)[2]b导线连接错误,应将其上端接至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上。
(3)[3]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的左端,从而使闭合开关之后分压部分电路电压为从零开始变化。
(4)[4]根据欧姆定律有
根据电阻定律有
解得
创新突破
重点讲析
半偏法是一种科学巧妙的测定电表内阻的方法,常见的有半偏电流法和半偏电压法.半偏电流法是利用电流表指针半偏来测定电流表内阻的方法;半偏电压法是利用电压表指针半偏来测定电压表内阻的方法.其实验电路图及操作步骤如下表所示:
电路图
操作步骤
测量电流表内阻
(R0≫RA)
①R0阻值调至最大,断开S2、闭合S1,调节R0,使电流表Ⓐ满偏为I0;
②保持R0不变,闭合S2,调节R,使电流表Ⓐ读数为I02;
③由上得RA=R.
测量电压表内阻
(电源内阻不计)
①闭合S,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1时,测得表示数为U1;
②改变电阻箱阻值为R2时,测得表示数为U12;
③由上得RV=R2-2R1.
【例2】(2022·江苏南通·三模)某实验小组测量一新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金属丝的电阻率,金属丝的长度已知。
(1)用螺旋测微器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其直径为___________mm。
(2)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当用电阻“×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Ω。
(3)为了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内阻1kΩ)
B.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0.1Ω)
C.滑动变阻器(0~5Ω,额定电流1.0A)
D.滑动变阻器(0~1Ω,额定电流1.0A)
E.电阻箱R(阻值范围为0~9999.9Ω)
F.电源(电动势3.0V,内阻约0.2Ω)
G.开关S、导线若干
①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丙所示。由于没有电压表,需要把电流表串联电阻箱R改为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电阻箱的阻值调为___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或“”)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流表、的值,,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图像___________,并由图像求出___________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进而可以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0.121
0.165
0.218
0.266
0.306
0.100
0.150
0.190
0.230
0.280
③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金属丝阻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C.需要将得到的几组电表示数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D.为减小读数时的误差,电表读数时应多估读几位数
【答案】 1.700(1.698~1.702) 6.0 5000.0 6.8(6.6~7.6) B
【解析】(1)[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
(2)[2]由题意,当用“
”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被测电阻很小,应该换用低倍率电阻挡,即“”挡,由题图乙可知读数为6.0Ω(欧姆挡不需要估读)。
(3)①[3]当电流表满偏时,两端电压为
因此需要把电阻箱的阻值调为
[4] 滑动变阻器和的最大阻值都小于待测金属丝的阻值,则用分压式接法,当选择时,回路中的最大电流
约等于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
当选择时,回路内的最小电流约为
超过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因此选择。
②[5]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出图像如下
[6]根据电路图,有
因为远大于,故
得
根据图像的斜率可得
解得
③[7]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错误;
B.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金属丝阻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正确;
C.得到的几组电表示数后,应先分别用对应电表示数求出待测电阻,再求电阻的平均值,或者根据几组电表示数作出对应图像,以减小误差,C错误;
D.读数时只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读几位数没有意义,不可以减小误差,D错误。
故选B。
【例3】(2022·天津·耀华中学一模)某同学欲测量一阻值大约为10Ω,粗细均匀的金属线的电阻率。实验桌上除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A.电源E(电动势为6.0V)
B.电压表V(量程为0~6V,内阻约为8kΩ)
C.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2Ω)
D.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0.05Ω)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Ω,额定电流2A)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材料的直径D如图甲所示,读数___________mm。
②测量导电材料的电阻时,为了便于调节,测量尽可能地准确,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_(填所选仪器前的字母符号),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在图乙方框内把实验原理图补充完成,把器材符号标在电路图上。___________
【答案】 0.730 C
【解析】①[1]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
D=0.5mm+0.230mm=0.730mm
②[2]根据
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仅为0.6A,故选C。
[3]由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小于待测电阻,故采用分压式接法;而根据
故电阻为小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此得到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真题突破
重点讲析
1.(2022·辽宁·高考真题)某同学要将一小量程电流表(满偏电流为,内阻为)改装成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设计电路如图(a)所示,其中定值电阻,。
(1)当开关S接A端时,该电流表的量程为___________;
(2)当开关S接B端时,该电流表的量程比接在A端时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该同学选用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内阻未知)和此改装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设计了图(b)中两个电路。不考虑实验操作中的偶然误差,则使用___________(填“甲”或“乙”)电路可修正由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答案】 1 大 乙
【解析】(1)[1]由图可知当S接A时,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和电流表并联,满偏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R1和R2的电流为
所以总电流为
即量程为0~1mA。
(2)[2]当开关S接B端时,由图可知R1和电流表串联再和R2并联,由于和电流表并联的电阻变小,当电流表满偏时,流过R2的电流变大,干路电流变大,即量程变大;所以比接在A端时大。
(3)[3]图甲是电流表的外接法,误差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图乙是电流表的内接法,误差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因为题目中电压表电阻未知,故采用图乙的方法可以修正由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2.(2022·湖北·高考真题)某探究小组学习了多用电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后,为测量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电阻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该小组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形电阻的直径D,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mm。再用游标卡尺测得其长度L。
(2)该小组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该圆柱形电阻Rx的阻值。图中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为1.0Ω,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0Ω,电阻箱R的最大阻值为999.9 Ω。首先将S2置于位置1,闭合S1,多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记下电流表的对应读数I,实验数据见下表。
R/Ω
I/A
/A-1
5.0
0.414
2.42
10.0
0.352
2.84
15.0
0.308
3.25
20.0
0.272
3.68
25.0
0.244
4.10
30.0
0.222
4.50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图像。再将S2置于位置2,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400A。根据图丙中的图像可得_____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最后可由表达式____得到该材料的电阻率(用D、L、表示)。
(3)该小组根据图乙的电路和图丙的图像,还可以求得电源电动势_________V,内阻_______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持续使用后,电源电动势降低、内阻变大。若该小组再次将此圆柱形电阻连入此装置,测得电路的电流,仍根据原来描绘的图丙的图像得到该电阻的测量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3.700 6.0 12 3.0 偏大
【解析】(1)[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形电阻的直径D,其读数为
(2)(3)[2][3][4][5]由电路可知,当将S2置于位置1,闭合S1时
即
由图像可知
解得
解得
再将S2置于位置2,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400A,则
解得
根据
解得
(3)由(2)可知
(4)根据表达式
因电源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则当安培表由相同读数时,得到的的值偏小,即测量值偏大。
3.(2022·浙江·高考真题)(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分压特性,采用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滑片P从A移到B的过程中,负载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化。
①图2为实验器材部分连线图,还需要______(选填af、bf、fd、fc、ce或cg)连线。
②图3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 V。
③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0=10Ω,额定电流I=1.0A。选择负载电阻R=10Ω,以R两端电压U为纵轴,为横轴(x为AP的长度,L为AB的长度),得到分压特性曲线为图4中的“I”;当R=100Ω,分压特性曲线对应图4中的__(选填“Ⅱ”或“Ⅲ”);则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选择依据是____。
(2)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1和G2如图5所示连接,晃动G1表,当指针向左偏时,静止的G2表的指针也向左偏,原因是____。
A.两表都是“发电机”
B.G1表是“发电机”,G2表是“电动机”
C.G1表和G2表之间存在互感现象
D.G1表产生的电流流入G2表,产生的安培力使G2表指针偏转
【答案】 af、fd、ce Ⅱ BD##DB
【解析】(1)[1]依原理图可知,还需要af、fd、ce连线;
[2]依题意,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1.50V,考虑到偶然误差也可;
[3] 假定AP部分的电阻为,分别与10Ω与100Ω并联再与BP部分的电阻串联;由于相同的与100Ω并联后的电阻较与10Ω并联后的电阻大,则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滑片在相同位置下,负载电阻越大,其两端电压越大;即在相同横坐标下,此时负载100Ω时,电压表的示数应该较曲线为图4中的“I”来得大,故应该选“Ⅱ”。
[4]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不同的负载电阻,调节滑动触头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变化规律不同,当负载电阻小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时,负载电阻两端电压随滑动触头的变化而更迅速变化;当负载电阻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时,负载电阻两端电压随滑动触头的变化而更加平稳变化,从而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所以,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选择依据是相比负载电阻越小越好,即。
(2)[5]据题意可知:电流表主要部件是永久磁铁和带有指针的线圈,G1和G2用导线连接起来.当晃动动G1时,相当于G1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由于两个电表构成了闭合电路,则电流会通过G2表中的线圈,而该线圈处于磁场中,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G2的指针也会偏转;则G1表相当于“发电机”,G2表相当于“电动机”,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4.(2022·浙江·高考真题)小明同学根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时多次改变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从而得到多个的值,作出图像,如图2中图线a所示。
(1)在实验中使用的是_______(选填“0~20”或“0~200”)的滑动变阻器。
(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V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读数U=_______V。
(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图2中图线b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的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
【答案】 0~20 1.32(1.31~1.34) 1.1×10-6(0.90×10-6~1.3×10-6) 小于
【解析】(1)[1]由实验原理可知
而由图像可知待测电阻最大约为8
,为了使电压表有明显的读数变化,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选0~20比较合适;
(2)[2]量程为3V的电压表,精度为0.1V,估读到0.01V,则电压为1.32V(1.31~1.34);
(3)[3]根据电阻定律有
则图像的斜率为
可得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
(4)[4] 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电阻率不变,而横截面积变为
由图2中图线b可得
解得
故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
5.(2022·广东·高考真题)弹性导电绳逐步成为智能控制系统中部分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某同学测量弹性导电绳的电阻与拉伸后绳长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1)装置安装和电路连接;如图(a)所示,导电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拉伸端,两端分别用带有金属夹A、B的导线接入如图(b)所示的电路中。
(2)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及其电阻Rx的测量
①将导电绳拉伸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即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L。
②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调节R,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合适位置。记录两表的示数U和I1。
③闭合S2,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2,则此时导电绳的电阻Rx = __________(用I1、I2和U表示)。
④断开S1,增大导电绳拉伸量,测量并记录A、B间的距离,重复步骤②和③。
(3)该电压表内阻对导电绳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4)图11(c)是根据部分实验数据描绘的Rx—L图线。将该导电绳两端固定在某种机械臂上,当机械臂弯曲后,测得导电绳的电阻Rx为1.33kΩ,则由图线可读出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__________cm,即为机械臂弯曲后的长度。
【答案】 变小 无 51.80
【解析】(2)[1]闭合S2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2]加在导电绳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导电绳的电流为I2—I1,因此导电绳的电阻
(3)[3]在闭合S2之前,电流表I1的示数包括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表分得的电流,闭合S2之后,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因此流过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总电流仍为I1,故流过导电绳的电流是I2—I1,与电压表内阻无关,电压表内阻对测量没有影响。
(4)[4]由图c可知,导电绳拉伸后的长度为51.80cm。
模拟突破
重点讲析
1.(2022·江苏南京·高三开学考试)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Rx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待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mm。
(2)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当用电阻“×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Ω。
(3)为了更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1.0Ω)
B.保护电阻R0
C.电源(输出电压恒为6V)
D.开关S、导线若干
①实验小组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丙所示,调节接线夹在金属丝上的位置,测出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读数I。
②改变接线夹位置,重复①的步骤,测出多组与的值。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丁所示的图线,可得R0=______,金属丝的电阻率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表读数时为减小误差应多估读几位
B.用图像求金属丝电阻率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C.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影响,电阻率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答案】 0.400 12.0 11 2.6×10−6(2.4×10−6~2.7×10−6) B
【解析】(1)[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律,该读数为
0+0.01×40.0mm=0.400mm
(2)[2] 当用电阻“×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表明电阻过小,为了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换用“×1”挡,则指针静止时位置的读数为
12.0×1Ω=12.0Ω
(3)②[3][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根据电阻的决定式有
解得
根据图像有
,
解得
,
③[5]A.电表读数时应该根据量程确定精度,由出现不精确的位次选择估读的位次,因此电表读数时多估读几位并不能减小误差,A错误;
B.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时,能够尽量利用到更多的数据,减小实验产生的偶然误差,即用图像求金属丝电阻率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过程,电阻率是根据图线的斜率求解的,令斜率为k,即
可见电阻率的测量值与是否考虑电流表的内阻无关,C错误。
故选B。
2.(2022·山东临沂·高三开学考试)某同学在物理课后自行尝试实验,他首先将电池、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之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设计元件连入电路,使其能改变灯泡的亮度。器材有:①大晾衣夹;②小晾衣夹;③镍铬合金丝(直径为,长度为);④钥匙;⑤筷子;⑥两端各固定一枚小钉子的纸筒(直径约为4cm,长度约为25cm)。另外备有绝缘漆、小刀。
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将合金丝上涂上绝缘漆,再把合金丝的一端固定在一枚钉子上,然后将合金丝绕在纸筒上,最后将合金丝的另一端固定在纸筒另一端的钉子上,如图乙所示。用大晾衣夹将纸筒固定在桌面上。
②将钥匙穿在筷子上,钥匙的一端与合金丝接触(接触处绝缘漆已刮掉),利用小晾衣夹将筷子固定在纸筒上边。
③将上述元件串联接入电路,导线固定在筷子的一个端点和一枚钉子上,当钥匙沿筷子移动时,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变化,实现变阻的功能,则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必须为金属材质的是________。
A.大晾衣夹 B.小晾衣夹 C.钥匙 D.筷子
(2)若实验过程中将一根导线与筷子右端连接,另一根导线与纸筒上左端的钉子连接,则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匙,灯泡将变亮。
(3)若在移动钥匙的过程中发现灯泡时亮时灭,则为了实现灯泡亮度变化连续且持续发光,绕合金丝时应________。
(4)绕线调整后,移动钥匙,灯泡亮度变化连续且持续发光,若换用更细的镍铬合金丝(直径为1mm,长度为1.5m),用同样的方法绕在纸筒上,则移动钥匙时,灯泡的亮度________(填“变化明显”或“变化不明显”)。
【答案】 CD##DC 左 紧密绕制 变化明显
【解析】(1)[1]根据实验步骤可知,设计的元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其中大晾衣夹、小晾衣夹仅起到支撑作用钥匙、筷子分别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金属杆,所以必须为金属材质的是钥匙和筷子。
故选CD。
(2)[2]当将一根导线与筷子右端连接,另一根导线与纸筒上左端的钉子连接时,左端钉子与钥匙之间的合金丝被接入电路,向左移动钥匙,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则灯泡变亮。
(3)[3]移动钥匙时灯泡时亮时灭是因为合金丝绕制的间距太大,因此需要紧密绕制。
(4)[4]若换用更细的镍铬合金丝,则根据可知合金丝的总阻值增大,故移动钥匙时,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明显,则灯泡的亮度变化更明显。
3.(2022·北京·清华附中三模)在电学实验设计电路时,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
如图1所示,某同学测量灯泡电阻时采用试接的方法,让电压表的一端接在A点,另一端先后接到B点和C点。他发现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而电流表示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小灯泡的阻值与_______(填写“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阻值接近,应选择电流表_______(填写“内接”或“外接”)的电路。
(2)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
某负载电阻R0=50Ω,有四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1分别为5Ω、20Ω、50Ω、200Ω。将它们分别接入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保持M、N
间电压恒定,从左向右移动滑片P,研究电压表的电压U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x的关系,画出U-x图像,如图3(乙)所示。
设,要求滑动变阻器对电压的调节最好是线性的,不要突变,电压的变化范围要尽量大。满足上述要求的k值的理想范围为_______
A.k<0.1 B.0.1≤k≤0.5 C.k>1
【答案】 电流表 外接 B
【解析】(1)[1][2]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而电流表示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内接外接对电流表影响很小,对电压表影响较大,其主要误差原因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因此可知小灯泡阻值与电流表相近,为了减少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应采取电流表外接法。
(2)[3]由图可知k取值为0.1、0.4是比较符合线性,因此选B。
4.(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家里网购了一台净水机,小聪查阅资料后发现,水的电阻率与水中溶解的固体含量的关系如表所示,合格纯净水的固体含量。小聪想制作一个固体含量计,用来检验该净水机的净水效果。
水(25℃)的电阻率/()
500
50
5
0.5
0.1
0.01
溶解的固体含量/()
0.010
0.100
1.00
10
50
500
小聪将水样通过阀门K注满一绝缘性能良好的圆柱形塑料容器,容器两端用固定的圆形金属电极密封(如图甲所示),再接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电流表的量程为Ig,测量前将红、黑表笔短接,使电流表满偏)的红、黑表笔之间,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聪根据不同水样对应的电流值,得到不同水样对应的电阻率,将电阻率对应的固体含量值标在电流表表盘对应的刻度线上,这样就将电流表改装成了一个简易的固体含量计。
(1)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表笔是黑表笔。
(2)此固体含量计上较小的固体含量值对应电流表的电流值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3)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指针恰好半偏,测得该容器两电极间的长度为L,水柱的内径为d,则水样的电阻率=___________(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若E=3.0V,Ig=100μA,L=30cm,d=20cm,则该净水机___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答案】 b 较小 不合格
【解析】(1)[1]电流从红色表笔流入电流表,从黑色表笔流出电流表。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b表笔是黑表笔。
(2)[2] 从表中可知水中溶解的固体含量较小时,水的电阻率较大,根据电阻定律
水样的电阻较大,电流表的电流值较小。
(3)[3]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流表满偏时电路总电阻为
电流表的指针恰好半偏时
又
解得
[4]若E=3.0V,Ig=100μA,L=30cm,d=20cm,水样的电阻率
水样中的固体含量
该净水机不合格。
5.(2022·湖北·黄冈中学三模)为测量某铜导线的电阻率,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完成步骤中的填空:
(1)剥开导线两端的绝缘皮,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裸线的直径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mm;用欧姆表×1挡粗测该段导线的总电阻,示数如图3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Ω。
(2)该小组同学考虑设计一个较为精确的测量电路测量该导线电阻Rx,现有以下器材:
电动势为6V的电源E、内阻很小;
电压表V1量程为3V、看做理想表;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约5.0KΩ;
定值电阻R0=30.0Ω;
滑动变阻器R;
开关、导线若干。
请设计最佳方案,在图1方框中将电路图补充完整,并标出相应元件的符号。___________
(3)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记电压表V1示数为U1,电压表V2示数为U2,描绘出U1−U2图像,由图像得斜率为0.6,则可知Rx=___________Ω;
(4)若电压表V1不能看做理想表,则由上述测量得到的Rx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2.000mm 22.0Ω##22Ω 20.0Ω##20Ω 偏大
【解析】解:(1)[1] 由图2可知,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5mm,转动刻度读数为
0.01×50.0mm=0.500mm
裸线的直径读数为
1.5mm+0.500mm=2.000mm
[2]欧姆表用×1挡,因此读数为22.0Ω。
(2)[3]由题中所给的仪器,利用双电压表方式测量电阻,如图所示,
(3)[4] 电压表V1示数为U1,电压表V2示数为U2,由实验电路图可得
U1−U2图像的斜率为0.6,则有
解得
(4)[5] 若电压表V1不能看做理想表,在电路中有分流作用,电压表V1示数为U1比实际值偏小,U1−U2图像斜率偏小,则由上述测量得到的Rx值比真实值偏大。
专题实验10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这是一份专题实验10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实验10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实验10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高考物理实验题专项突破: 这是一份专题1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高考物理实验题专项突破,文件包含专题10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题专项突破docx、专题10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原卷版-高考物理实验题专项突破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高考 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