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PPT+教案(含练习)全套
鲁教版化学九上·第五单元复习课(含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上·第五单元复习课(含练习),共9页。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在认识化学变化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的宏观事实、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化学方程式)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习惯。 5.通过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要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_______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不变,原子的_______不变,原子的_______不变,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2.意义 (以2H2O2H2↑+O2↑为例) (1)从质变方面:水在_______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和_______。 【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注意“+”不能读作“加”,应读作“和”或“与”,“==”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 (2)从量变方面:水在通电条件下,每_________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___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 (3)从粒子方面:在通电条件下,_______个水分子分解成_______个氢分子和_______个氧分子。 3.书写 (1)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_______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循_________,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保持不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同时注明生成物的________。 【注意】在标注箭头时,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需标注“↑”;同理,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需标注“↓”。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时,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元素的原子_________相等。 ③注明化学反应的_______,将短线改写成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理论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基本依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_______固定不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设:根据题意设_______; ②写:写出正确的_______; ③找:找出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关系; ④列:列出_______,求解; ⑤答:写出简明的答案; ⑥查:回顾检查。 本单元热点题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2019•山东潍坊期中)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B.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C. 将5 g铁和5 g铜在空气中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 D. 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解析: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A选项错误。水结成冰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B选项错误。将5 g铁和5 g铜在空气中混合加热后,铁、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物质的总质量应大于10 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选项错误。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反应的碳、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则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D选项正确。 答案:D 例2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 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6.0+14.8+0.4-2-7.2-9.2=2.8,A正确。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8-2)g∶(9.2-0.4)g=16∶11,B正确。X中碳元素质量=6.0 g×(×100%)-(9.2 g-0.4 g)×(×100%)=1.2 g,氧元素质量=6.0 g×(×100%)+(14.8 g-2 g)-7.2 g×(×100%)-(9.2 g-0.4 g×(×100%)=1.6 g,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和为2.8 g,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且不含氢元素,C正确。反应后丙醇、氧气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水、二氧化碳和X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D不正确。 答案:D 例3 构建分子、原子模型,通过微观模拟示意图来描述反应过程是化学学习的一部分,下图是某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x的值为2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3 解析:反应前后原子数量不变,2x=4,即x=2;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为-3,反应后化合价为0,发生了改变;反应物中有氧气,属于氧化反应;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D不正确。 答案:D 跟踪训练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5 g水受热变成5 g水蒸气 B. 5 g食盐溶解在95 g水中,成为100 g食盐溶液 C. 100 mL水加入100 mL酒精,体积小于200 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跟踪训练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跟踪训练3 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C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6 (2019·成都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 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68 g+2 g-68.4 g= 1.6 g。(2)根据氧气的质量1.6 g,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 g,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即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1.6 (2)解:设68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1.6 g x=3.4 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跟踪训练6 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参考答案 要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 生成的各物质 2.(1)原子 (2)质量 数目 种类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式 2.(1)通电 氢气 氧气(2)36 4 32 (3)2 2 1 3.(1)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种类 数目 (2)①化学式 状态 ②数目 ③反应条件 “” 4.(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比 (2)①未知量 ②化学方程式 ③已知量 未知量 ④比例式
跟踪训练 1. D 2. C 解析:根据图示,该反应为乙+丙甲+ 丁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2种,不是分解反应;戊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戊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与反应无关;乙、丙均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为48∶23,C正确;该图表示的是各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无法推知。 3. C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物质C是一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碳为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化合价为+2,化合价升高;反应前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生成氢气,属于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价降低。故C不正确。 4. A 解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错误;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③错误;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⑥错误。 5.(1) (2) (3)2HgO2Hg + O2↑ (4)2NH3+3CuO3Cu +3H2O+ N2↑ (5)H2O+CH2 + CO 6.(1)8.8 (2)解:设SrCO3的质量为x。 SrCO3 + 2HCl=== SrCl2 + CO2↑+ H2O 148 44 x 8.8 g x=29.6 g 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100%=29.6%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解析:(1)分析表中①②两组数据,在固体混合物都是100 g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说明①组中盐酸已经完全反应。②③两组数据比较,在固体混合物仍是100 g时,盐酸的质量由200 g增至300 g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却没有增加,说明②固体混合物中的SrCO3已经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得出SrCO3的质量为29.6 g。所以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