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设计说明
通过机械运动的学习,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但不同的物体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它们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可播放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启发,得出“运动快慢不同”。而后再利用教材上的“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③时间、路程都不同,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远近。
这样就以比值的形式引入速度的概念;对匀速直线运动,在教学中通过多举实例(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教材“想想议议”等一系列活动,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要复杂的多,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平均速度。
对公式,及变形公式,,可通过教材例题及练习,规范学生解题过程,培养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比较物体的运动图片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在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能用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
多媒体、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 __,___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4.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 有关,选不同的 ,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这就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
5.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与千米(km)的换算关系是:1 km= 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与小时(h)、分(min)的换算关系是:1 h= min,1 min= s。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导入
观看“繁忙的公路”视频并提问:公路上行驶的车与行人有什么异同点?
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点是车和行人都在运动,不同点是车运动得快而人运动得慢。说明运动有快有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运动的快慢”。
2.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体育课进行过跑步比赛吗?谁跑得比较快?教师找出两名同学到教室前面进行一次跑步比赛。
引导学生分析: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探究点一 速度
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决赛的盛况。(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1)在比赛过程中,如何判断谁跑得快?
(2)赛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这两种方法一样吗?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从观众角度判断: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快。
从裁判角度判断: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时间两个因素。
即:(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2.速度的定义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如果学校百米赛跑冠军的成绩是12.8秒,五千米赛跑冠军的成绩是18分25秒,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我们应该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需要我们进行一下思维转换,所以我们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运动的路程。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百米赛跑冠军:≈7.81 m/s。
(2)五千米赛跑冠军:≈4.52 m/s。
教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那么什么叫做速度呢?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速度等于1 s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教师:这两个速度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分析:速度是用路程除以时间计算出来的。
教师: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3.速度的公式
教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号,物理学中,路程用“”表示,时间用“”表示,速度用“”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教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的变形公式;其中当一定时,越小,越大;当一定时,越大,越大,符合我们前面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速度的单位
教师:像,由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得到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定义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值定义法,那么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由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每秒(m/s)。
教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速度的基本单位就写成m/s,读做“米每秒”。
教师:根据教材第20页“小资料”中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出表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1)因为同步卫星的速度最大,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所以同步卫星运动得最快,蜗牛爬行得最慢。(2)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
教师: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它表示人步行时1 s前进的路程约1.1 m。
(教师再说出两个速度,学生回答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的基本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还常用“km/h”作为单位,它应该怎样读?
引导学生分析:“km/h”中的“h”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做“千米每小时”。
教师:m/s和km/h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运动得快还是汽车运动得快?
引导学生分析:要比较两车谁运动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先要统一速度的单位。
引导学生分析:可以把km/h换算成m/s。1 km就是1 000 m,1 h就是3 600 s,1 km/h==。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将km/h换算成m/s。
如:72 km/h=72×=72×=20 m/s。
引导学生分析:也可以将m/s换算成km/h。
如:30 m/s=30×=30×=108 km/h。
教师:单位统一以后就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是火车运动得快还是汽车运动得快?
汽车的速度比火车的大,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教师:从我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谁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m/s =3.6 km/h。
教师展示练习,并指导学生完成:
5 m/s=18 km/h
36 km/h=10 m/s
(播放限速交通标志牌幻灯片)
教师:我们坐车在路上行驶时,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学生:它表示汽车经过这段路程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
教师:很好,限速标志牌提示我们行驶的最大速度,如果超出,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争当模范公民。
探究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21页“想想议议”中的内容,比较甲图和乙图中汽车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甲图中汽车在每个10 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一样的,它的速度不变化,运动的路线是直的。
乙图中汽车在每个10 s内通过的路程不一样,它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的。
教师: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类似于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那么,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呢?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沿直线且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3)在任一时刻和任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平均速度
教师: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引导学生分析: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这样求得的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日常生活中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结论:(1)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2)求平均速度时,只能用,即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
教师: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教材第21页例题,学会使用公式=及变形公式、解决简单的运动学问题,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并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做题的好习惯。
教师: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总结归纳答题规范。
(1)计算过程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数字后面要带单位。
(2)物理量的符号、单位书写要规范。
①物理量符号与单位符号不能混淆。
②注意区分字母的大小写。
③同类物理量用同一字母加角标来表示,例如等。
例题讲解:(学生先练习,若有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例 (2019·湖南衡阳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赫兹,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位置运动到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s,网球在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m/s。
解析:由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为100赫兹可知,闪光1次所用的时间为0.01 s,网球从位置运动到位置共闪光了5次,所用的时间为0.01 s×4=0.04 s。由题图可知,网球直径图长3 mm,代表实际直径6 cm,说明刻度尺上每1 mm代表的实际长度是2 cm,则网球从到运动40.0 mm代表的实际距离为2 cm×40.0=80 cm=0.8 m,网球在段的平均速度==20 m/s。
答案:0.04 20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用公式表示。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当堂达标(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A 2.列车 50 3.15 2.025 0.9 4.A 5.30 60 6.1.2 m/s
布置作业
教材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至4题。
板书设计
一、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 |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授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13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pptx、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x、13运动的快慢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13运动的快慢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教师版docx、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物理八上13运动的快慢课件PPTpptx、人教物理八上13运动的快慢教案doc、刘翔夺冠wmv、匀速直线运动mp4、火车进站减速运动wm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pptx、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RJ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