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9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9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一模)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C.由于板块张裂的继续,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D.杭州处于太平洋板块边缘上
2.(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位于太平洋板块的汤加海域发生火山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影响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加海域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活跃
B.火山喷发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喷发出来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地幔
D.火山喷发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
3.(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2021 年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发生剧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同时引发海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B.海啸都是因为火山喷发造成
C.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滞留在海滩的人应尽快离开海岸
D.多数火山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4.(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所示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新老不同地层中出现的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B.☆→□→△
C.△→☆→□D.☆→△→□
5.(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对应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壳在不断变动
B.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海底扩张说
C.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大爆炸宇宙论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
6.(2022·浙江衢州·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衢州学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联考三模)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7.(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売变动的是( )
A. 意大利海岸边B. 弯曲的岩层
C. 风蚀的岩石D. 火山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大部分能被我们感知
B.地震和火山的发生频繁区域有一定规律,大多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C.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时,住在高楼的人不能乘坐电梯,可以躲在墙角处
9.(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2022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北美洲淡黄色粉砂岩中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从岩石的成因上分析,该岩石属于( )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大理岩
10.(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B.我们肉眼可见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C.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为地壳、地幔、地核D.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行星
11.(2022·浙江舟山·统考一模)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或证据与假说对应的是
A.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葡萄干镶嵌原子模型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海底扩张说
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拉马克“用进废退”进化论
12.(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科学中的论断是需要通过实验或事实去证明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之一是地球上的四季更替现象
B.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之一是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大西洋海底在不断扩张的证据之一是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
D.大陆是漂移的证据之一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13.(2022·浙江绍兴·统考一模)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海洋中
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4.(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5.(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洞这一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冰川
C.流水D.生物
二、填空题
16.(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乌牛早茶是温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最初的乌牛早茶树是一丛野生茶树,繁殖至今,乌牛早茶还有原先的特征,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性;
(2)用冷水泡茶,基本闻不到香气,而用热水泡茶会茶香四溢,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3)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苯乙醇(C8H10O)能使茶叶具有柔和玫瑰香气。C8H10O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___________位置;(填相应数字)
(5)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6)在月球看不到风雨等天气现象,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
(7)火山爆发主要是板块的___________引起的;
(8)岩浆遇冷成为岩石,这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17.(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2022年 1月,南太平洋汤加的火山连续燥发,导致该岛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1)如图是世界地图上引起此次火山爆发的两大板块,为了快速寻找到汤加的位置,小明建议先在图上沿曲线AB附近寻找,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多种。除火山外,请再列举一种:___________。
18.(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的避灾方法,适用于( )
A.地震B.火山喷发C.泥石流D.寒潮
三、简答题
19.(2022·统考二模)如图甲为世界板块分布图,乙所示为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板块之间的___________。
(2)①图乙为一张在飞机上拍摄的秦岭山脉的照片,山脉的一侧雾气缭绕,形成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②结合两幅图分析,雾气缭绕的一侧是秦岭的___________(选填 “南方”或“北方”)。
20.(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2022年1月18日(农历十二月十六),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爆发,被认为是21世纪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
(1)汤加火山爆发当天的月相为图中的________。
A. B. C. D.
(2)火山喷发的岩浆是来自如图中_______。
(3)研究表明“火山灰”中的颗粒物在大气中会反射部分太阳光,当喷发的火山灰数量足够多,火山喷柱到达平流层(10公里)以上时,喷发的火山灰会减少阳光射入地球而导致气温骤降。有人认为汤加火山不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下列支持这种说法的是________。
A.汤加火山喷柱高度达30公里
B.影响气候的主要是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硫,而汤加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含量较低
C.火山灰中颗粒物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
D.汤加火山在海水下喷发,水减少了火山灰喷射到大气中
参考答案:
1.C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详解】A.图中所示的这些板块没有“漂浮”在海洋上,A错误。
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由于板块张裂的继续,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C正确。
D.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火山、地震带一般在板块的交接周边区域比较活跃,不会在板块内部,A错误;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主要是地球内部力量的结果,B错误;地球的地幔处的岩浆运动,具有较大能量,随着能量的积累以及板块交界处的脆弱性,会导致喷出地表,形成火山,C正确;火山喷发中会将其中一些含硫、含氮等氧化物、粉尘等释放到空气中,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3.B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A.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A正确。
B.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不都是因为火山喷发造成,B错误。
C.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滞留在海滩的人应尽快离开海岸,不能等待观赏,C正确。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D正确。
故选B。
4.A
【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
故选A。
5.D
【详解】A.长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故A错误。
B.人们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是地球地壳运动的原因,很久以前青藏高原也曾经是海洋,由于板块的运动,使得海洋变成了陆地,故B错误。
C.大洋盆地中沉积物的厚度和年龄随着离开洋脊的距离而增大,主要原因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洋壳诞生地,新的洋壳诞生以后就把老的洋壳推向两侧;因此距离大洋中脊越远,属于海底扩张说,故C错误。
D.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之一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是褶皱,④是断层,①④为内力作用形成,②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③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A.意大利那不勒斯石柱的升降变化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采石场出现大量弯曲的岩层水平岩层发生了弯曲或断裂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风蚀的岩石是因为风力侵蚀形成的,与地壳运动无关,故C符合题意。
D.火山活动说明地壳在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大部分不能被我们感知,故A错误。地震和火山的发生频繁区域有一定规律,大多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故B正确。我国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发生很频繁,故C正确。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空旷的地方躲避,住在高楼的人不能乘坐电梯,可以躲在墙角处,故D正确。故选A。
9.C
【分析】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详解】一些岩石是风化时的碎屑物,如泥沙、矿物质和生物残骸等经过水流的搬运,最后沉积下来而形成的,这种岩石被称为沉积岩。尽管沉积岩所占的比例不多,它多数分布在地表,因此,我们平时容易见到,如石灰岩、砂岩、页岩。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北美洲淡黄色粉砂岩中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从岩石的成分上分析,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故选C。
10.A
【详解】A.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A正确。
B.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们肉眼看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是光球层,B错误。
C.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为地壳、地幔、地核,C错误。
D.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卫星,D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理解常见的科学假说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支持的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解决了动力来源问题,故B错误。
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支持大爆炸宇宙论,故C正确。
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A错;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表明地壳处于不断变动之中,B正确;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是大西洋海底在不断扩张的证据之一,C正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证明大陆是漂移的证据之一,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壳变动、大陆漂移学说及海底扩张学说的证明。
13.D
【分析】根据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D。
【点睛】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
14.C
【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创建的,故错误;
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故错误;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故正确;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故正确;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故正确;
故选C。
15.C
【分析】根据溶洞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故主要靠外力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结合题意。故选C。
16. 遗传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用越快 6∶1 3 沿直线传播 大气 碰撞和张裂 凝固
【详解】(1)[1]遗传是亲代和子代性状相似的现象,生物能够遗传,所以野生茶树,繁殖至今,乌牛早茶还有原先的特征,这是由于生物具有遗传性。
(2)[2]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用越快。用冷水泡茶,基本闻不到香气,而用热水泡茶会茶香四溢,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用越快。
(3)[3]碳相对原子质量12,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6,C8H10O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质量比为
(8×12)∶16=6∶1
(4)[4]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是满月,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为图中的3位置。
(5)[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导致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6)[6]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月球表面没有天气现象。
(7)[7]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引起火山和地震爆发。
(8)[8]岩浆遇冷成为岩石,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17. AB是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地震、风力、流水等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1)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先在图上沿曲线AB附近寻找,理由是AB是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
(2)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多种。除火山外, 还有地震、风力、流水等 。
18.A
【详解】读图可知,如图所示是躲在卫生间狭小的空间里,用枕头护住头部,是地震发生时的急救措施。
故选A。
19.(1)碰撞
(2) 液化 南方
【分析】本题以世界板块分布图及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中国山脉分布,板块运动内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详解】(1)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因此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2)①云雾的本质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②云雾的本质是小水滴,相比而言,秦岭南侧受海洋水汽的影响更强,秦岭南侧水汽更为充足,所以秦岭低空云雾现象出现位置应为秦岭南侧即南方地区。
20. C B BD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
【详解】(1)2022年1月18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汤加火山爆发当天的月相为满月,与图2中的C图月相相吻合。
(2)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上层,该层也叫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处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后变成岩石,也叫岩浆岩。火山喷发物质主要为岩浆,来源于地壳中的第二层,也就是地幔,在上地幔的上部,物质主要为熔融状态,被称为软流层。
(3)A.火山喷柱到达平流层(10公里)以上时,喷发的火山灰会减少阳光射入地球而导致气温骤降。所以如果汤加火山喷柱高度达30公里,则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响气候的主要是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硫,而汤加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含量较低,则不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故B符合题意。
C.火山灰中颗粒物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汤加火山在海水下喷发,水减少了火山灰喷射到大气中,则不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运动和力,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78电功和电功率(探究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76透镜和视觉,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