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095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095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095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闻机杼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木兰诗
选自《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7、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8、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二)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三)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主要情节: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文中用了两个“ 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5、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6、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7、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0、“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 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1、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2、“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13、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15、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 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16、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例题1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表达了诗人既想报国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全诗体现出表达了诗人既想报国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例题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1)“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运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2)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形象比喻。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意思对即可) 例题3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解释词语幽篁:_________________啸:_________________(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幽篁:幽深的竹林 啸:长常的口哨(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3)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境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独坐、弹琴、长啸.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例题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请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这首诗紧扣______字,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这首诗的一、二句运用哪种修辞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闻;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2)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体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风格的主观倾向,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这道题考查诗歌的行文思路,也可以说是一字统全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方法的妙用或描写角度的把握分析,理解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例题5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古诗选自《____》,作者是唐代的____。(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____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答案】(1)《陈子昂集》;陈子昂(2)D【解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这首古诗选自《陈子昂集》,作者是唐代的陈子昂.(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D:赏析错误.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眼泪”不是“鼻涕”.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部编版期中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古诗阅读,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古诗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本册综合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主旨,诗歌赏析,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古诗词赏析(教师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