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 3 伴性遗传 导学案-遗传与进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3 伴性遗传 导学案-遗传与进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3 伴性遗传 导学案-遗传与进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09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学案设计,共6页。
2.3 伴性遗传 导学案一、 学习过程:问题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常见事例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 相联系。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 、 和血友病等。(2)果蝇 。问题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基因位置,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发病率和遗传特点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 女性男性基因型 Xb Xb X 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正常 探究讨论: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的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 比例 女性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色盲女性与 亲代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女性色盲携带者与 亲代 : 女性携带者 × 男性色盲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问题四: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上。2、遗传特点 : (1)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 一定患病。问题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 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ZZ)2、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如何设置亲本表现型? 随堂检测: 1.对于ZW型性别决定生物,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 杂交后代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 C. 雌性个体内存在同时含有两条Z染色体的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Z染色体2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 XDXD×XDY B. XDXD×XdYC. XDXd×XdYD. XdXd×XDY【答案】问题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常见事例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 色盲症、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和血友病等。(2)果蝇 眼色 。问题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基因位置,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发病率和遗传特点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X染色体 。 问题四: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X染色体 上。2、遗传特点 : (1)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2)具有 世代相传 (3 男性患者 女儿 一定患病。问题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如何设置亲本表现型?公鸡用隐性的,母鸡用显性的随堂检测:1、D2、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的红绿色盲症,伴性遗传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伴性遗传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的红绿色盲症,伴性遗传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的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