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第1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第2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共6页。
    第16篇 醉翁亭记一、[2021合肥瑶海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醉翁之不在酒   意:      (2)伛偻提携   伛偻:     (3)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      (4)爱亭下水   但:      (5)岂不丝竹   美: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3.与《醉翁亭记》相比较而言,《题滁州醉翁亭》更突出地表达了作者       的志趣。(2分) 4.诗的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最言简意赅的,能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而散文则宜于详尽地写景、叙事、抒情。同一内容,因体裁不同,所呈现的文字也不同。请以《醉翁亭记》和《题滁州醉翁亭》中的具体语句为例进行阐释。(4分)   二、[2021东营]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注】 ①娟然:美好的样子。②(huì)面:洗脸。③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④罍(léi):盛酒的器皿。⑤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云归而岩穴    暝:       (2)杂然而前 陈:       (3)于时冰皮 始:       (4)而茗者 泉: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3.请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甲】【乙】两文反映的作者的共同心境:      。(2分) 4.简要说明【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三、[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注】 ①扉:门。②麓:山脚。③际:至,接近。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傃(sù):朝向,向着。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饮少 辄:      (2)树林阴 翳:        (3)翔于云表  或:      (4)故之曰“放鹤亭”  名: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4.阅读【甲】【乙】两文,说说【甲】文的“太守之乐”和【乙】文的“山人之乐”分别指什么。(4分)   第16篇 醉翁亭记1.(5分)(1)意趣,情趣 (2)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3)以……为快乐(4)仅,只是 (5)比……美(每小题1分)2.(4分)(1)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2)醉酒后世间万物都抛弃了,哪还能再记起自己的年龄。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2分)寄情山水(意思对即可)4.(4分)示例:《题滁州醉翁亭》中,“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仅仅十个字,就写出作者多次被美景吸引,来山中宴饮;而在《醉翁亭记》中,作者则以“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等句详尽地叙述了宴饮的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诗和散文两种体裁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题滁州醉翁亭四十岁并不算年老,醉翁(我)偶发兴致题写了这篇诗文。醉酒后世间万物都抛弃了,哪还能再记起自己的年龄。(我)只爱这亭下的溪水,从乱峰间流来。(那溪水)声好像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流向亭子的两檐前。流到山岩下的小溪,深泉助其形成一股涓涓细流。(泉水的)声响(轻得)不扰乱人的说话声,那种清丽的声音不是管弦乐器(发出的)。(这声音)难道不比乐器的声音还要美吗?乐器声(要比这泉声)繁杂多了。所以(我)常常带着酒,从远处徒步来到这潺潺流淌的小溪旁。野鸟偷看我喝醉,溪水、云彩留我入眠。山间的花只能对我笑,却从不和我说些什么。只有清凉的山风,把我从睡梦中吹醒。1.(4分)(1)昏暗 (2)陈列,摆开 (3)才,方才 (4)用泉水(或汲泉水)(每小题1分)2.(6分)(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2)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亮的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3.(2分)喜悦(或快乐、愉悦、旷达)4.(4分)示例一:(写作技巧方面)【甲】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早晚有别,四季分明,一句一景,字字不虚。(或巧用虚词“也”“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乙】文写景以点带面。没有全面地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山峦、柳条、麦苗等事物写初春的气息,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贴切地表达出来。示例二:(修辞手法方面)【甲】文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大量的骈偶句,或两两相对,或句中自对,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乙】文运用比喻修辞。贴切、新奇的比喻写山、写水、写人,生动传神,优美熨帖,形象准确。示例三:(结构艺术方面)【甲】文先景后人,层次清晰。写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前后照应,景物之间逻辑关系清晰;写人先滁人游后太守宴,层次分明。【乙】文多镜头有次序转换,层次丰富。全景、远景、中景、特写,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满井风物。(每点2分。任选一个角度,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眼望去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亮的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得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1.(4分)(1)总是 (2)遮盖 (3)有的 (4)取名,命名(每小题1分)2.(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登到高处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他)便在那座山上建起一座亭子。(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4分)都写了亭子,都介绍了亭子的位置、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亭子命名的原因。(意思对即可)4.(4分)“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山人之乐”指圣贤之人以山水为乐,寄情山水,志趣高雅,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大门的一半(的位置)。第二年春天,水退了,(他)搬到故居的东面、东山的山脚。登到高处远望,看到一处奇特的地方,(他)便在那座山上建起一座亭子。彭城的山,山岭从四面合拢,隐约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 千里一片银白。风雨阴晴,瞬息万变。云龙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自由飞翔,有时立在山坡上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0篇曹刿论战作业: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0篇曹刿论战作业,共3页。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8篇鱼我所欲也作业: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8篇鱼我所欲也作业,共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