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介绍背景,解题,读出韵律,感受情境,理解文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稿次:定稿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备人 备课类型集体备课课题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件制作 审核人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在乱象中守安思变,在矛盾中取义舍利的历史担当;阐述杜甫的个人梦、家国梦和时代梦。教学重点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频课时安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1课时(共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内容及讨论记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诗圣”杜甫的《石壕吏》,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师生齐背)。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他的传世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走进杜甫的心灵世界,去触摸他最细腻的情感。二、介绍背景师:这首诗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灾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最后抵达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侍酒自娱。但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三、解题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指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为:被。歌:诗的体裁。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四、读出韵律,感受情境1.读准字音和节奏挂罥(juàn) 沉塘坳(ào) 俄顷(qǐnɡ) 布衾(qīn) 丧乱(sānɡ) 庇(bì) 突兀(wù)2.朗读节奏划分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问:从篇幅、长短句、韵脚来看,这首诗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唐诗有什么不同? 生答:①篇幅长(24句);②句式灵活(七言为主,兼有二言、九言);③韵脚(连续的韵脚变换,第一节五句用不同的韵脚连续押韵)。五、理解文义师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老师示例的“风起茅飞”,试着用四字词语概述事件。生答:风起茅飞,群童抢茅,云涌雨注,屋漏衾冷,娇儿蹬被,沾湿难眠,思得广厦,大庇寒士。师问:请同学们吟读课文,把自己当成诗中的主人公,展开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事件的发展描述诗中的情境。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首《茅屋非秋风所破歌》,诗人虽遭受秋风破屋的困境,但他宁愿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作业设置1、归纳文言文知识(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 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背景介绍2、解题3、诗歌朗读4、理解诗意 课后反思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稿次:定稿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备人 备课类型集体备课课题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件制作 审核人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在乱象中守安思变,在矛盾中取义舍利的历史担当;阐述杜甫的个人梦、家国梦和时代梦。教学重点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频课时安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2课时(共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内容及讨论记录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歌内容,背诵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怀1.品味语言,揣摩情感师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能体现景物或人的特征的诗句,讨论分析其状态特点,揣摩其情感。生答:(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用“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表现出秋风的猛烈、威力巨大,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屋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生答)(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无干处”写室内漏雨之严重,突出雨夜室内环境的艰苦。“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2.导读思考,感悟世态师问:这一张冷似铁的布衾往小的范围上说,是诗人贫苦生活的写照,从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上讲,它还有什么意味呢? 生答:一张冷似铁的布衾→天下寒士的布衾→天下寒士的贫苦生活3.深入品读,体悟情怀。师问:我们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两句诗,横向思考,读出了它是天下寒士贫苦生活的缩影。现在,请同学们由表及里,结合诗人的经历、生活状况、家庭责任等深入分析这两句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深切的情感和苦痛?生答:(1)四处逃亡:颠沛流离之痛。(2)生活凄凉:饥寒交迫之苦。(3)愧对家人:无以养家之愧。师:此时的诗人自己饥寒交迫,自己眼前的危急都无法解决,但他却由自己的苦难想到了天下寒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小结:诗人即使一无所有,心中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至死不渝。这就是杜甫,他超越个人苦痛,化痛苦为济世情怀!为了天下苍生、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啊!让我们一起用高亢的语调,再次深情地朗读一遍诗人那撼人心魄的呐喊,感受“诗圣”博大的胸怀! 课堂总结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表现了诗人的焦灼和无奈之情。第二、三节以叙述为主,述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但此时诗人却由个人的艰难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类似的处境,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即第四节。全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业设置2、读课文,作者描绘了哪三幅画面?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导入,走进杜甫,缅怀故人,走进茅屋,吟诵感悟,深入茅屋,整体感知,亲近茅屋,品读赏析,倾听杜甫,解读诗圣,走出茅屋,畅谈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学情分析,教学设想,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法,课前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