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多普勒效应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08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5多普勒效应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08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5多普勒效应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108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5 多普勒效应教案设计
展开《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课标分析
《多普勒效应》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模块3-4中,二级主题“机械波”下的内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多普勒效应;能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
2.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7年版《物理》选修3-4,内容选自第十二章第五节。
多普勒效应是波的一种重要现象,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机械波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3. 学情分析
教学主体——学生是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声音及机械波的相关知识,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欲望较强,乐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能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并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理解其产生原因,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
课题 | 多普勒效应 | |
核心素养 | 物理观念 | 1.以运动声源为例,通过观察者听到的声调变化来认识多普勒效应; 2.能在具体的例子中区分波源频率和观测频率;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知道观察者与波源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时候,观测频率会髙于(或低于)波源频率; 4.知道观测频率与观察者和波源相对介质的运动速度有关; 5.知道所有的波都有多普勒效应,认识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
科学思维 | 能运用类比法分析当波源或观察者运动时,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之间的定性关系 | |
科学探究 | 能在观察中总结发现“当观察者与波源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时候,观测频率会高于(或低于)波源频率”这一规律 |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1.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与生产中的普遍性,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2.能通过具体实例,从波的传播与接收角度来认识多普勒效应的本质 | |
教学重点 | 理解多普勒效应现象的产生原因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 |
教学难点 | 波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的分析。 | |
教学方法 | (1)问题引领法 (2)分析归纳法 (3)实验探究法 | |
教学媒体 | PPT课件(视频)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温故知新 | |||
小实验: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发出一个高音和一个低音感受一下
| 引导学生回顾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音调高,频率高 | 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
课堂教学 | |||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 |||
观看列车行驶而来和飞奔的视频,感受听到的声音高低的变化。 飞机飞近时,轰鸣声越来越尖锐;飞机飞远时,轰鸣声越来嘶哑。是不是飞机的轰鸣声的频率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 观看视频,听声音的变化,提出以下问题: (1)我们听到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是不是声源的频率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3)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频率相同吗? (3)什么原因导致了观察者听到的声音发生了变这种变化的产生? |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找出其中的“不寻常”,猜想并假设这种“不寻常”背后的原因。 | |
二、 学习任务1:认识多普勒效应 | |||
了解:多普勒效应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 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 重温历史,了解多普勒效应是如何发现的。让学生知道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 |
三、学习任务2:分析多普勒效应 | |||
播放演示多普勒效应实验的视频 |
用手机录制一段蜂鸣声,将手机固定在一长竹杆的一端,然后用竹杆将手机举起,点击音频播放,并在头上快速旋转,即可感受多普勒效应。 |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真实感受体会多普勒效应,帮助学生了解其产生原因
| |
多普勒效应模拟
| 观察者静止不动,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假设有30个人经过。 当观察者逆着队伍行走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大于30个人经过。 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行走且速度比队伍的小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小于30个人经过。 | 通过类比模拟实验以及形象直观的画面,配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会分析当波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
观看动画演示 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等于波源产生的波的个数。 2、观察者不动、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多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3、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小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 提出以下问题: (1)单位时间内,波源产生的波的个数是多少? (2)相同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是多少? (3)这段时间内,波源产生的波的个数与观察着接收到的波的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4)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5)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当观察者不动、波源运动时,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大小关系 | ||
观看多普勒效应成因视频
| 引导学生观看多普勒成因视频,结合理论分析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由于相对运动,声源的频率没有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 ||
四、学习任务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 |||
阅读教材并结合PPT课件,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 雷达测速仪; 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效应观测宇宙红移或蓝移 军事应用脉冲多普勒雷达; 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 | 体现STS的教育理念。 落实教学目标2和4。 | |
五、 课堂小结 | |||
(1)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
(2)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3)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
| 六、课后学习 | ||
(1) 完成课后作业;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 | 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能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 课后作业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 )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两者车速,不能判断
3、海豚具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器官,在一些重要性能上,如确定方位的灵敏度,都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它发射的波比无线电的微波( )
A、速度快,方向性好 B、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C、波长小,传播距离远 D、在介质中衰减小,传播距离远
4、以速度u=20m/s奔驰的火车,鸣笛声频率为275Hz,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⑴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⑵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5、一个观察者在铁路附近,当火车驶近时,他听到的汽笛声频率为f1=440Hz,当火车驶远时,他听到的频率为f2=392Hz,在大气中声音速度为330m/s,求火车的速度?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5 多普勒效应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5 多普勒效应精品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多普勒效应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 动量定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 动量定理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环节1:创设情境,环节2:问题驱动,环节3: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6 受迫振动 共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6 受迫振动 共振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