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PPT
展开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中古时期的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古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中古时期的亚洲:诞生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两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 古代非洲与美洲: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文明的多元安人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 《西方社会史》上卷
特点:与封土相联系;层层分封;层层相对独立,封主独立性较大;封君和封臣相互依附,互有义务;有特定仪式,形成契约关系。
影响:积极: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利于统一和民族国家形成。消极:权力分散,政治分裂;武装冲突,社会动荡。
目的相同(维护统治);都有相应的权利义务;给予土地;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地方独立性大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
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级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都从属于天子
侧重军事和经济关系 侧重政治关系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经济——自给自足社会——等级鲜明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农民份地从领主处领有,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非自由人,固着于土地,农奴和自由农均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并缴纳租税。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受劳役地租剥削。
(三)思想:基督教垄断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它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西欧封建统治的另一个特点是:王教并立,宗教统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
(四)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
王权:中古前期软弱—中古后期加强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一些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者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促进了王国的统一事业。
东欧这一时期基本特征:区域大国,中央集权,基督教
经济特点: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桥梁。鼎盛:6C查士丁尼时期。 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灭亡:1453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③ ④
1、阿拉伯帝国(622-1258):
建立:①7C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②622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632基本统一半岛③8C中期地跨三洲④1258年灭亡于蒙古西征政治:君主专制、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2、奥斯曼帝国(1299-1923):
建立:①13C突厥人奥斯曼建立,逐步征服小亚细亚②14C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③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定首都伊斯坦布尔④16C后期征服西亚和北非,地跨三洲政治:苏丹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地位: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1、笈多帝国(4-6C):中古印度的黄金时期
4C初,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几乎征服北印度,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大部分地区仍由藩王统治;大乘佛教盛行,但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者支持而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1206-1526)
①13C初,中亚地区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为国教。②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中央设立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大化改新:时间:646年特点:模仿隋唐制度、学习中国结果: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幕府统治:建立:12世纪末特点:天皇:无实权将军:掌握实权武士与将军:主从关系
2.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A.借鉴印度数字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 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3.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8—13世纪初加纳13—15世纪马里15—16世纪桑海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
(1)成就:①农业: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②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羊(绵、山羊)。③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2)扩展:随着班图人的迁移,从西非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大部分地区。
(1)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2)文明: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精美的陶器;独特的象形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
松散的王国:上层垄断官职和军队;被征服者由原部落首领管理,缴纳贡赋;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太阳金字塔,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
统一大帝国:国王集权,统治机构体系完善,划区设官、贵族政治;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移民;(马丘比丘遗址)
探究一: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史料一: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史料二: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本来就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为领主服劳役以及缴纳地租的多重负担,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据冯正好《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等
(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封君封臣制度下,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农奴制度是当时庄园经济赖以存在的主要剥削制度。随着逃亡农奴集聚而成的自治城市的逐渐发展,市民阶层和工商业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探究二: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在此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方式:贸易交流、文化交流、技术交流
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
探究三:非洲文明的多元化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4.从非洲与其他大洲对比考察,封闭的环境使其文明发展缓慢。从非洲内部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在也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是( )A.大津巴布韦落后于阿克苏姆文明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C.非洲大陆一直都落后于其他地区D.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文明的传承
5.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③ ④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授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阿克苏姆,蒙巴萨,阿拉伯,廷巴克图,大津巴布韦,特诺奇蒂特兰,马丘比丘,史料研读,论从史出,历史悠久的古代非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探究,讲解分析,思维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课件+期末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课件+期末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