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共46分)
1. 如图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于⑥ B. 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是④
C. ⑦存在于动植物的所有活细胞中 D. ③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 “网课期间同学们患近视的概率增大了吗?”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选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3. 下列各项中,生物与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
A. 鱼——淡水湖泊 B. 大熊猫——高山竹林
C. 企鹅——北极 D. 仙人掌——沙漠
4.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 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 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 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5. 下列关于羊和青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青草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C. 羊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D. 它们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四个层次
6. 下面是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取镜 B. 对光
C. 调节 D. 观察
7. 如图分别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部分
B. 甲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乙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C. 乙图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核,再在中央形成新细胞壁
D.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8.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B.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需要用碘液对制作的叶片临时切片染色
C. “观察葫芦藓形态结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孢蒴里的孢子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外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9. 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④③①②
10.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
11. 将一株幼苗栽种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增重6k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B. 土壤中的水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12. 大明湖公园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这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林荫小道非常凉爽,是因为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运输作用,呼吸作用
13.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旨在动员人们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①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②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③臧弱温室效应
④降低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 下列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鲸浮出水面呼吸——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B. 岸边的柳树生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 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16. 如图表示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植密度为b时,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 B. 种植密度为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 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有机物的积累越多 D.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
17. 鸟类的下列特征中,与飞行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 B. 前肢变成翼 C. 体表被羽毛 D. 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18. 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海豚——肺
②蝗虫——气门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鳄鱼——肺
⑤青蛙——肺和皮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9. 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的交替闭合,鱼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 )
A. 取食 B. 呼吸 C. 喝水 D. 平衡身体
20. 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周边复杂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不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家鸽孵卵,孔雀开屏 B. 老马识途,惊弓之鸟
C. 大雁南飞,飞蛾扑火 D. 蜘蛛结网,蜻蜓点水
21. 因为地球上有了“清洁工”,动植物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才没有堆积如山,扮演“清洁工”角色的是( )
A. 植物、动物 B. 植物、真菌
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D. 人类、动物
22.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①~④代表四类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细菌,通过芽孢繁殖后代
B. ②没有细胞结构,个体极其微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 ③是单细胞真菌,与④细胞结构相似
D. a是孢子,④靠其进行繁殖
23.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
豆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 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 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2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钥匙,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一为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二为部分操作步骤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图三为某同学画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 ] 使图一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2)保持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会 (填“增加”或“减少”)。更换物镜后,若视野较为模糊,可以调节图一中的[ ] 。
(3)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图二中步骤甲滴加的液体是 ,观察过程中出现气泡如丙图,为使气泡移出视野,应将装片往 方移动(填“上”或“下”)。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某同学发现了图二中丁图像,查阅资料后,他判断丁为人体的神经细胞,如果外界光线较弱,应选用图一中④的 面镜,进行观察。该细胞与丙图像细胞的区别是不含 。
(5)使用显微镜时,为了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视野中“污物”存在的位置,某同学画出了图三所示的思维导图,图中②应填“ ”。
2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的先天一个晴朗的上午进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从A、B、C三个装置中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制作菠菜横切面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几次,放到清水中,用毛笔蘸取其中最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3)图D中表示叶肉的是 ,属于保护组织的有 (填写数字)。
(4)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 ,它的开闭受 的控制。
(5)图D中1与2相比,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没有 .
26. 如图1所示是利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一昼夜后将黑色塑料袋中部分气体挤入试管中,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说明暗处理主要是利用了植物的 。
(2)过程B对同一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 。
(3)过程D可以选用如图2哪一幅图内容表示 (请选填数字代号),脱色处理后叶片颜色变成 。
(4)F后,叶片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
(5)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在 条件下才能进行,产物之一是 。
27. 北京冬奥会举办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滑雪运动中,请据图回答:
(1)滑雪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不仅由 、关节和骨骼肌等运动器官参与完成,还依赖 系统的调节,以控制速度和平衡。
(2)滑雪过程中,完成屈肘运动时(如图1),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该骨骼肌两端的部分叫做 。
(3)滑雪运动速度快,为了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专业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a.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不仅能促进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工作,为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且促进分泌的滑液流入[ ] ,使关节更加灵活。
b.规范佩戴护具,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在可避免关节受伤,护具与关节结构(如图2所示)中的[ ] 具有相似的作用。
c.滑雪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是在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 作用所提供。
(4)在运动中关节起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8.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同学们认为上述动物可以根据它们体内有无 ,将其分为两大类:E和CDF。
(2)小组讨论中,阳阳同学认为,图A比图B所示植物更高等,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不同,图B所示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而图A所示植物是用 进行繁殖的。
(3)明明同学说,从呼吸方式上看,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不同,其呼吸方式也不相同,图D所示动物,其幼体用 进行呼吸;图C所示动物在呼吸方面最大的特点是能进行 呼吸。
(4)婧婧同学认为图E所示动物,其体表的 不能随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呼吸器官是 。
(5)勇勇同学说,图中F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一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具有 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二者体内特有的结构都有 。
29. 建造温室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如图,甲所示为密闭温室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乙中A,B,C分别表示植物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丙中①~⑥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图中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气体为 ,一天中 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该植物6:00~18:00时间段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用图乙中字母表示),通过B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 ;A过程对生物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C活动强度大于A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 ,C作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的 平衡。
(4)该植物叶肉细胞在12: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丙中的序号表示)。
(5)请同学们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于⑤液泡中,A错误。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
C、⑦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只要有生命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线粒体。C正确。
D、③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答案】C
【解析】解: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可见可以通过调查法来探究网课期间同学们患近视的概率是否增大。
故选:C。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答案】C
【解析】解:A、鱼的品种特别多,有生活在淡水湖泊的,也有海洋的,A正确。
B、大熊猫生活在高山竹林,B正确。
C、绝大多数的企鹅都生活在南极,C错误。
D、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D正确。
故选:C。
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熟知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B、本实验A组喂麦麸,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食物中是否有泡沫塑料,除了这一变量外,其它因素都要保持一致,并处于最适宜状态,这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A错误、B正确。
CD、根据题干中: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说明黄粉虫把泡沫塑料当成食物,并且还能消化泡沫塑料,而且体重也增加,因此得出结论: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这个实验结论给我们的提示:利用生物方法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CD正确。
故选:A。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答案】D
【解析】解:除病毒外,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A正确。
B、青草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正确。
C、羊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C正确。
D、羊是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青草是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和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A错误。
B、对光时,扭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图示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了,B错误。
C、显微镜上升镜筒进行调焦寻找物像时,左眼应该注视目镜。下降镜筒时,才注视物镜,只下降镜筒不能完成调焦任务,C错误。
D、用显微镜观察时,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绘图,D正确。
故选:D。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部分,A错误。
B、甲图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乙图没有细胞壁,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B错误。
C、乙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动物细胞是原来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细胞膜,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选:D。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3)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8.【答案】C
【解析】解:A、“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A错误。
B、染色是便于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不需要用碘液对制作的叶片临时切片染色,B错误。
C、“观察葫芦藓形态结构”需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棕褐色孢蒴里的孢子,C正确。
D、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D错误。
故选:C。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9.【答案】D
【解析】解:①是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②是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③是放置表皮,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④是滴加液体,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选:D。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即可。
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能量。
故选:A。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
11.【答案】A
【解析】解: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无机盐、空气。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本题借助海尔蒙特的实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记忆,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使空气变得湿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所以大明湖公园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这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林荫小道非常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较为旺盛。
故选:A。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
掌握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可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
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因此,选项①②④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故选:A。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4.【答案】A
【解析】解:①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十分发达,把土壤牢牢地“抓住”,起到了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②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③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④植物能够进行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综上所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①②③。
故选:A。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植物的生态价值。
15.【答案】B
【解析】解:A.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鲸浮出水面呼吸时将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现象,A正确。
B.岸边的柳树生出嫩芽,长出新叶只能体现生物能生长不能体现能繁殖后代,B错误。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是麻雀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说明了生物具有应激性,C正确。
D.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B。
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知识。
16.【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A正确;
B、种植密度为b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的产量最高,而种植密度为d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光合作用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呼吸作用完全消耗,有机物不能得以积累,因此玉米产量不会最高。B错误;
CD、从图示可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应该是先增强后保持不变,因此种植密度适中,玉米的有机物积累才最多,CD错误。
故选:A。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解:据分析可见:A、身体呈流线型;B、前肢变成翼;C、体表被羽毛,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而D有坚硬的卵壳与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
故选:D。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掌握鸟适于飞行的外部特征即可解答。
18.【答案】C
【解析】解:①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②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管的开口——气门分布在蝗虫的胸腹部,错误;
③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而气囊中不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④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正确;
⑤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故选:C。
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此题考查动物的呼吸器官。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19.【答案】B
【解析】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的交替闭合,是鱼在呼吸。
故选:B。
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鱼不停地用口吞水而水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意义是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20.【答案】B
【解析】解:家鸽孵卵、孔雀开屏、大雁南飞、飞蛾扑火、黄蜂筑巢、蜻蜓点水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1.【答案】C
【解析】解: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地球上有“清洁工”使动、植物尸体没有堆积成山,这些“清洁工”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分析作答。
关键点:腐生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2.【答案】A
【解析】解:A、①是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A错误。
B、图②是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其个体极其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正确。
C、③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④是蘑菇,属于真菌,二者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C正确。
D、④是蘑菇,属于真菌,靠a孢子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A。
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病毒;③是酵母菌;④是蘑菇,a是孢子,b是菌盖,c是菌褶,d是菌柄,e是菌丝。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
23.【答案】D
【解析】解: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B、水稻和小麦同纲,大豆和小麦同门,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多,B错误;
C、小麦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二者的共同特征较少,亲缘关系较远,C错误;
D、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D。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24.【答案】③ 转换器 10× 减少 ② 细准焦螺旋 清水 下 凹 细胞壁、液泡 在目镜上
【解析】解:(1)对光时,首先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会减少。图一中②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丙图的气泡位于视野的上方,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欲将视野上方的气泡移出视野,应将玻片向下方移动。
(4)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反光镜的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使光线亮度增强。人体神经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洋葱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有细胞壁、液泡。
(5)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所以②是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
(1)③转换器;10×。
(2)减少;②细准焦螺旋。
(3)清水;下。
(4)凹;细胞壁、液泡。
(5)在目镜上。
(1)图一示显微镜结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反光镜。图二:甲是滴;乙是染。
(2)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只可能存在三个地方: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A和C 叶是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薄 2 1和3 5 气孔 保卫细胞 叶绿体
【解析】解:(1)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B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A和C可以进行比较最好。
(2)制作菠菜横切面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用毛笔蘸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3)叶片由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3下表皮)、2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4)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因腹侧较薄而背侧较厚,当吸水时,保卫细胞膨胀,两细胞分离,而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1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2叶肉细胞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故答案为:(1)A和C;叶是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薄。
(3)2;1和3。
(4)5气孔;保卫细胞。
(5)叶绿体。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图D中,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下表皮、5气孔。
理解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6.【答案】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呼吸作用 作对照 ③ 黄白色 不变蓝 光照 淀粉
【解析】解:(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一昼夜后将黑色塑料袋中部分气体挤入试管中,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说明暗处理主要是利用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过程B对同一叶片进行部分遮光,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条件,是为了作对照。
(3)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对绿叶脱色时,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脱色后的叶片呈黄白色。过程D脱色可以选用如图2中的③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脱色处理后叶片颜色变成黄白色。
(4)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遮光部分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形成,滴加碘液就不会变蓝了。F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
(5)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产物之一是淀粉。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呼吸作用
(2)作对照
(3)③黄白色
(4)不变蓝
(5)光照作用;淀粉
(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过程、原料和产物的方法。
27.【答案】骨 神经 收缩 肌腱 ② 关节腔 ① 关节囊 呼吸 支点
【解析】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还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以控制速度和平衡才能完成。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a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不仅能促进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工作,为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且促进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流入②关节腔内,滑夜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①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规范佩戴护具,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在可避免关节受伤,因此护具与关节结构中①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
c.滑雪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能量主要是在肌细胞线粒体进行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4)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可见,运动中关节的作用相当于支点。
故答案为:(1)骨;神经
(2)收缩;肌腱
(3)a:②关节腔
b:①关节囊
c:呼吸
(4)支点
运动的产生是由于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的。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及运动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脊柱 种子 鳃 双重 外骨骼 气管 胎生哺乳 膈
【解析】解:(1)E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DF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因此,可以根据它们体内有无脊柱,将其分为两大类:E和CDF。
(2)B蕨类植物有孢子繁殖后代,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种子外有果皮。
(3)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C家鸽,能够在空中飞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属于双重呼吸。
(4)E蝗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而有蜕皮现象。其呼吸器官是气管。
(5)白鳍豚和猫都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都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它们体内特有的结构都有膈。
故答案为:(1)脊柱;
(2)种子;
(3)鳃;双重;
(4)外骨骼;
(5)胎生、哺乳;膈。
观图可知;A是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C是家鸽,属于鸟类;D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E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F是猫,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生物的特征。
29.【答案】二氧化碳 18 ABC 水分 能量 6:00-18:00 碳-氧 ①②⑤⑥ 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解析】解:(1)分析图甲可知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6-18点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从傍晚18点太阳落下到第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18点。
(2)图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在白天有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该植物6:00~18:00时间段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BC(用图乙中字母表示),通过B蒸腾作用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A过程呼吸作用对生物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C光合作用活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6:00-18:00。C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能够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4)12:00 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气全部都由光合作用吸收和释放,因此叶肉细胞在图甲中12: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与图丙中①②⑤⑥过程相对应。
(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18;
(2)ABC;水分;能量;
(3)6:00~18:00;碳-氧;
(4)①②⑤⑥;
(5)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乙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5)图丙中①和②是表示光合作用;③和④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⑤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以下叙述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是, 关节的基本结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空1分,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