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第1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第2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名称:A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运动与地貌(1)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2)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 (2020·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1) 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2) 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在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破碎,更容易在流水侵蚀下形成河谷,发育河流。(3) 由材料可知,金矿的分布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在断裂处,容易发育河流,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流下切侵蚀显著,切穿的岩层多,金矿出露的较多;横断山区河谷多,河流数量多,金矿出露的范围广。(4) 注意设问是沙金形成的地质过程。首先山区出露的金矿石被风化、侵蚀进入金沙江,然后在河水的搬运和磨蚀作用下,金矿石粉碎成金沙,最后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2022·河南郑州市模拟)202011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的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1.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A.板块挤压   B.板块张裂C.海水侵蚀   D.冰川侵蚀2.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需要避开的风险包括(  )A.暴雪、酷寒   B.火山、高压C.浮冰、飓风   D.台风、海啸答案 1.A 2.B解析 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A正确。板块张裂一般形成海洋或裂谷,B错误;海水侵蚀一般会形成海蚀崖、海蚀穴等,C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形成U形谷、冰斗、角峰等,D错误。故选A。第2题,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该海域地处热带地区,无暴雪和酷寒,没有浮冰,也没有飓风、台风,ACD错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0 909米,在海底作业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该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火山活动频繁,B正确。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3.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 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答案 3.B 4.B解析 3题,图示区域的太平洋板块内的海山,越向西北,火山形成年代越早,说明其早期处在东南部(现在夏威夷岛,即热点)的位置。故推断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故选B。第4题,阿留申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形成,8 000万年前,底特律海山形成,当时的位置应该处于现在的夏威夷岛的位置,因此该海沟的形成年代根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A错误;4 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夏威夷岛链是固定热点喷发形成,不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错误;皇帝海山链为火山喷发形成,岩石组成应多为喷出岩(玄武岩)D错误。课时精练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答案 1.B 2.D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F处地壳运动不一定较E处活跃;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板块消亡边界和陆地,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和海洋,结合四个选项分析,甲板块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回答34题。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  )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4.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A.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答案 3.C 4.B解析 3题,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出露于地表是因内力抬升,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中景观,C正确。第4题,图中岛屿为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些岛屿主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板块向西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B正确。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57题。5.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6.图中示意的是(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 D.印度洋中脊7.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 5.D 6.A 7.B解析 5题,读图可知,根据东非裂谷带位置可以确定板块为非洲板块,非洲板块的两侧是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图中可看出,板块边缘有山地、海沟,可确定板块为美洲板块。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左侧是美洲,右侧是非洲,因此是大西洋中脊(海岭),选A。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高大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与消亡边界处,在板块的左侧,即美洲板块西侧有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选B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示意①②两点之间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形变化过程。完成89题。8.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区域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A.日本富士山   B.北美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   D.巴西高原9.该区域地形变化导致了图中(  )A.生态系统更稳定   B.流水侵蚀作用增强C.气温日较差减小   D.岩石物理风化增强答案 8.B 9.D解析 8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巴西高原、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内部。故选B。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处地势在逐渐增高,①③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因处位于山地背风坡,导致处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导致处岩石物理风化程度增强,D正确。降水减少,晴天增多,气温日较差增大;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

    相关试卷

    第14讲 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4讲 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原卷版docx、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六大板块,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貌,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图中③示意的是,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该区域地形变化导致了图中③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