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5章 真题专练
展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
1、重书本抓主干
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
2、重原理抓过程
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
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4、多读图勤考虑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
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真题专练
(2020·山东地理)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小王夫妇因外出打工无法管理自家的耕地,因而效仿一些年轻人的做法栽植基本不用管理的杨树而获取一定收入,充分说明了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投入少,使农民能够脱离农事活动外出打工,选C。第2题,“农地杨树化”对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在种粮大户手中进行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剩余劳动力也可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效益,D对。加大开荒力度,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劳动力投入更多,与当地农民外出就业获得更高收入相违背,不可取,A错。当地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力投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B错。种植杨树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当地粮食种植比例依然比较大,暂时不会带来粮食短缺问题,故不需要增加粮食进口,C错。
(2020·江苏地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双选)( )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4.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双选)( )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 3.BD 4.BC
解析 第3题,广西纬度低,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B对。广西土地面积广,可大面积种植桑树,D对。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低,且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A、C错。第4题,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桑枝育菇,是在养蚕之外的增加收入的措施,B对。红薯加工成粉丝、蚕茧加工成丝绸,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C对。桑下种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不是延长了产业链,A错。菌基回田增加了土壤肥力,而非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
(2019·江苏地理)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双选)(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6.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双选)( )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 5.AB 6.BD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县位于云贵高原,而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该地石灰岩分布广,为喀斯特地貌区,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故A、B选项正确。该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不是全年多雨;云贵高原人口并不稠密,故C、D选项错误。第6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在其林下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但其本身经济价值不高,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仅依靠沼气并不能解决农村大量的能源需求,只能缓解,故C选项错误。由图可知,杂交构树种植可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故D选项正确。
7.(2021·天津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
(1)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6分)
(2)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6分)
(3)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6分)
答案 (1)距北京近;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生产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答出3点即可)
(2)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与京津地铁连接);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节省交通出行时间。
(3)挖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整治沿河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解析 (1)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天津与北京的距离远近、交通条件、生产成本、工业基础、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由图可知,天津武清区距离北京近,便于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转移;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交通便利;相对于北京,天津武清区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低,生产成本低;文字材料显示,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说明有政府政策支持;再加上本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便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2)该地区规划修建轻轨客运铁路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可以从联程联运、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节省交通出行时间等角度分析作答。由图可知,该轻轨客运铁路与京津地铁连接,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轻轨客运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人们的交通出行时间。(3)天津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的措施可以从保护与开发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所以开发运河文化遗产要注重挖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天津本地地域文化特色;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在保护方面,整治沿河景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1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1)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9分)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6分)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
答案 (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 第(1)题,在长期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北京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较多,科技人才优势比较突出;天津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河北传统工业基础好,虽然经济实力稍微落后,但是有距离北京和天津较近的良好区位,且有劳动力价格低、土地数量丰富的优势,京津冀区域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强。第(2)题,天津市为实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必然将天津港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进行转移,便于将资金、技术和管理调配到新的定位目标上,实现港口的顺利升级;而周边其他港口可以顺利实现业务承接,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第(3)题,在农业方面,由于山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故扩大林业比例、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重点方向;平原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应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湿地,而且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少污染危害。
9.(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 第(1)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从资源分布、企业类型及特点、运输费用、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回答。第(2)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从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回答。第(3)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可从车辆尾气污染、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煤炭散落和煤粉飘浮等方面回答。第(4)题,属于发散思维类。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可从清洁生产采用减排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回答,运输过程中的措施可从修建铁路运输专用线及封闭运输等方面回答。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4章 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4章 真题专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