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9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展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
1、重书本抓主干
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
2、重原理抓过程
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
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4、多读图勤考虑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
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课时79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①古代:人类最初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其中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滩涂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②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2)海洋环境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①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
②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空间资源分类 | 开发应用举例 | 优点 | 面临的困难 |
海岸和海岛 |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技等 | 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粮争地,无需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丰富 | 海面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使得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
海面 | 可建设人工岛屿、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 | ||
水体 |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人工渔场等 | ||
海底 |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线缆、运输管道、倾废和储存场所 |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及条件
沿海地区的独特优势
(1)多数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适合人类居住。
(2)大多数沿海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
(3)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便于进行区域间、国家间以及洲际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3.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
①概念: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②权益:
(2)影响: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
(1)规定了12海里的领海制度,打破发达国家长期只承认3海里的旧法律制度,有利于沿海国家扩大领海主权。
(2)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否定了“领海之外即公海”的旧制度,有助于广大沿海国家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3)确立了国家管辖海域以外的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打破了大国对深海大洋的垄断,有利于所有国家,特别是内陆国家分享相应权利。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途径 | 影响 | 具体体现 |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 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对陆地空间进行扩展和延伸 |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
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为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保障 |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 |
通过储存陆地上难以储藏或对陆地环境存在威胁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转移 |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 |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 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 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 |
不同国家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国家间源自海洋空间资源争夺的冲突和摩擦 | 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 不同国家对海洋空间资源的主张出现了重叠,任何一个国家对争议区域的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就会产生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从而影响多个国家的海洋国土安全 |
拓展延伸 不同海洋开发类型选址的分析思路
开发类型 | 选址条件分析 |
海水制盐 |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的区域 |
砂矿开采 |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小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限制条件少,后方基地近的区域 |
海水养殖增殖 |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的区域 |
滨海工业 | 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的区域 |
海港 |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能满足港池及航道建设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冬季结冰期短;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的区域 |
海洋油 气田 |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的区域 |
旅游区 | 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类型丰富,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组合状况好的区域 |
港口城市建设 | 有深水港;淡水资源丰富;尽可能靠近大型矿区;拥有发达的沿海工业、旅游业和便利交通的区域 |
(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 m,风浪较小(图1)。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组成的人工岛(图2)。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图2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3分)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4分)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8分)
答案 (1)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如图所示。
(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地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解析 (1)沙坝的作用是抵挡风浪,荷兰的风浪是盛行西风引起的,所以沙坝的最佳位置是在人工岛的西侧。(2)石质堤坝和沙坝都可以直接抵御风浪,沙坝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外力增强抵御能力。马肯湖淤积严重,水浅、风弱,容易淤积,沙坝周边可以继续淤积泥沙,沙坝体积可能越来越大;沙坝的物质组成松散,易于生长植物,植被不仅对沙坝起到保护作用,还能更有效地吸收风浪的能量,削减风浪对马肯湖的影响。(3)马肯湖的水质问题主要是水体浑浊,人工岛只要能起到沉积、吸附、净化水中浑浊物的作用即可实现对马肯湖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人工岛与湖水之间存在弱环流,浑浊的湖水进入人工岛内部后,因流动速度降低而沉积了部分颗粒较大的浑浊物质,起到初步净化的功能。人工岛内部雨水可以顺地势汇集到雨水蓄积区,完成对大气降水的净化;由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的改变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如生物繁茂就会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改善水质条件。人工岛内部水质改善后,随着与湖水的交换可改善马肯湖的水质。
迪拜杰贝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为“杰贝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2.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
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3.杰贝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A正确。第3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可能恶化,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D正确。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渤海湾海岸线几千年来发生了巨大改变,新增的陆地上也出现了不少城市。位于海河入海口附近的天津经常会遭受咸潮的影响。咸潮是一种水文现象,当河流水量不足,海水容易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下图示意渤海湾区域海岸线迁移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渤海湾的海岸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组合正确的是( )
A.基岩海岸 旅游
B.砂质海岸 晒盐
C.珊瑚礁海岸 旅游
D.泥质海岸 晒盐
5.天津咸潮入侵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海岸线随着时间推移向海洋方向推进明显,结合该区域为华北平原沿岸,应为沉积型的海岸,而基岩海岸属于侵蚀型海岸,A错误;砂质海岸颗粒较大,下渗严重,不利于晒盐,B错误;珊瑚礁海岸属于生物海岸,并且应位于热带,C错误;泥质海岸,岸滩较宽,坡度较缓,颗粒较细,利于晒盐,故选D。第5题,咸潮是河流水位低于海水水位,海水倒灌入河道造成的,二者的水位差越大,咸潮越严重。海水水位季节变化远远小于河流,而天津地处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蒸发较旺盛,加之人为用水量大,河流水位最低,所以该季节咸潮最严重,故选A。
课时精练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通道,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中间段设有海底隧道,隧道长约6.75千米,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1~2题。
1.桥上的人工岛不具有的功能是( )
A.货物转运 B.交通救援
C.旅游观光 D.交通管理
2.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能( )
A.使各城市职能完善并趋同
B.加快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区域经济、政策一体化
D.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多便利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桥上的人工岛主要是联系海底隧道与海上桥梁的中间节点,没有货物转运的功能;由于处于中间的节点位置,有利于交通救援和交通管理,是旅游观光的较佳地点,故选A。第2题,交通运输的发展将促进区域的城市职能完善和分工协作,但不会造成趋同;跨海大桥沿途为岛屿和海洋,并非是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交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非体制和政策一体化;港珠澳三地存在社会经济的差异,一直在寻求最佳区位的产业转移,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为其提供便利。故选D。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其中自然岸线是指海岸自然结构和生态功能未受到人类活动与人工建筑物明显影响的海岸线。下图为“4种自然岸线长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4种自然岸线( )
A.快速缩减的起步时间大体一致
B.基岩岸线长度一直短于砂砾质岸线
C.生物岸线一直受到人类的大力保护
D.1990年以来4种岸线变化都较剧烈
4.导致自然岸线长度变化幅度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
A.修建港口 B.过度捕捞
C.围垦开发 D.毁坏红树林
5.21世纪初,江苏提出了“海上苏东”和“百万滩涂”开发战略,开始了高强度的开发。但是苏东的大段自然淤泥质海岸依然保留下来。此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
A.淤积作用强烈 B.人们注重保护
C.开发强度较小 D.海岸不易被破坏
答案 3.D 4.C 5.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种自然岸线快速缩减的起步时间不一致,排除A;基岩岸线的长度在2020年长于砂砾质岸线,排除B;1990年后生物岸线的长度开始减小,说明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排除C;1990年之后,4种自然岸线变化的斜率比较大,说明4种自然岸线变化都比较剧烈,故选D。第4题,修建港口对自然岸线长度的影响比较小;过度捕捞与自然岸线的关系不大;围垦开发在短时间、小尺度范围内改变自然海岸格局,会大幅度减少海岸线的长度;毁坏红树林会导致红树林对海岸的保护作用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强,对海岸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故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江苏开始了高强度的开发,B、C错误;淤泥质海岸容易被破坏,D错误;淤泥质海岸是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苏东高强度开发,仍然保留大段淤泥质海岸,说明此河段淤积作用强烈。故选A。
(2022·福建泉州模拟)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1955年,连岛海堤的建成让厦门岛成为半岛,铁路和国道得以连入厦门。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与此同时,厦门开始启动拆堤建桥工程。下面左图示意厦门岛位置,右图示意温州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转型 B.增加城市功能
C.增加城市用地 D.促进旅游业发展
7.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甲海域( )
A.滩涂淤积增强 B.盐度明显下降
C.深水泊位增加 D.海水污染减轻
8.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 )
A.改善交通安全 B.降低维护成本
C.促进海洋运输 D.修复海洋生态
答案 6.C 7.A 8.D
解析 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温州半岛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加港口的建设用地,扩大港口的规模,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故选C。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将会减缓流水的速度,导致滩涂淤积增强,A正确。第8题,将原来修建的堤坝拆除,主要是为了恢复海洋原来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D正确。
9.(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首先,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但潮汐能在商业上未能取得公认的常规能源地位。
英吉利海峡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南岸尤为丰富,圣马洛湾附近潮差一般为7~8米,春秋季可达15米,在此建有世界上较早的潮汐能发电站(即朗斯发电站)。
(1)分析圣马洛湾潮汐能丰富的原因。(4分)
(2)简述朗斯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 (1)有稳定的西风,使洋流自西向东流;受东侧半岛阻挡和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潮水水位高。
(2)朗斯河入海口处呈喇叭状,有助于产生较大的潮差;沿岸地势平坦,建坝处口小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蓄水量较大。
解析 (1)潮汐能丰富与潮差和蓄水量有很大关系。当地地处中纬,受西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受到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和陆地阻挡,增大了海水能量,潮差增大,潮汐能丰富。(2)由材料可知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郎斯河入海口处呈喇叭状,可通过水量大,且可汇聚能量,利于产生较大的潮差;“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因此库区应具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建坝处应该工程量小,便于施工。同时沿岸陆地地势平坦,利于工程建设。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9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9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天津咸潮入侵最严重的季节是,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4章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4章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