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二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二模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 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一枝红杏出墙来 B. 两岸猿声啼不住 C. 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谁家新燕啄春泥
2.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由此可知,影响壁虎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空气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地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的作用 B. 草原在防风固沙方面有重要作用
C. 黄河和长江均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D. 城市是人建立的,生产者是人类
4.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 摄取营养 B. 制造有机物 C. 繁殖后代 D. 排出废物
5. 下列实验所用的试剂、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试剂、材料
目的
A
探究人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澄清石灰水
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湿棉絮
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C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测是否生成葡萄糖
A. A B. B C. C D. D
6. 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在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对应错误的是( )
A. 镜头污染——用擦镜纸擦拭
B. 物像太小―—换高倍的①或③
C. 视野光线太强——用④的凹面镜
D. 物像不够清晰——适当调节⑥
7. 小西自己种植菜豆,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所需有机物由胚乳提供 B. ③生长所需水分由导管运输
C. 形成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 D. 种子个数与子房中胚珠个数有关
8. 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一个土坨。“带土坨”的生物学意义是( )
A. 防止倒伏 B. 保护幼根 C. 减少蒸腾 D. 便于运输
9.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旨在为学生普及营养知识。如下表中的营养物质与其可预防的疾病,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营养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C
含碘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可预防的疾病
夜盲症
坏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骨质疏松症
A. A B. B C. C D. D
10. 听到铃声,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人的听觉感受器及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 ①和a B. ②和b C. ③和a D. ③和c
1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B. 扬子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 朱鹮的胸肌发达,为其在空中飞行提供动力
D. 蝗虫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12. 过量运动容易导致关节损伤,可以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来治疗,人造关节液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注射部位是图中的( )
A. ①或④
B. ②
C. ③
D. ⑤
13. 下列对三种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 甲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C. 乙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D. 丙个体微小,但有细胞结构
14. 小西按照如流程图自己动手酿造葡萄酒,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 B. 葡萄汁为酵母菌呼吸提供有机物
C. 葡萄汁中加入菌种是接种 D. “定时排气”排出的主要是氧气
15. 周至猕猴桃是陕西省周至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周至猕猴桃品种繁多,最常见的种植品种有徐香、秦美、海沃德、翠香、华优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无机环境多样性
16.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下列昆虫与蚕发育过程最相似的是( )
A. 蝗虫 B. 蟑螂 C. 蝴蝶 D. 蟋蟀
17. 2022年5月,神舟十三号搭载了陕西长柄扁桃种子,经过太空环境后,科学家将选育出产业所需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太空育种的原理是改变种子的( )
A. 胚芽结构 B. 遗传物质 C. 生活环境 D. 生活习性
18. 小西学习了生物遗传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概念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 ②是染色体,是DNA的载体
C. ③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D. ③通过体细胞传递给子代
19. 小华特别喜欢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养花和种植瓜果蔬菜,下图是他在技术员李叔叔的指导下进行的南瓜育种部分示意图。南瓜果实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H和h表示相关基因,根据图判断,子代白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 )
A. HH B. Hh C. HH或Hh D. hh
20. 在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 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 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D. 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21. 某地区的桦尺蛾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蛾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多年后,由于工业污染,该地区的树皮被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该地区多年间(a~d)桦尺蛾体色和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桦尺蛾的浅色为有利变异
B. 树皮被熏成黑褐色后,深色桦尺蛾更易存活
C. 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 环境变化对桦尺蛾体色具有选择作用
22.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面对烟酒,保持警惕并远离 B. 一切靠自己,不听取父母长辈的建议
C. 真心待人,真诚接纳新朋友 D. 遗精和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紧张
23.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24. 小西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疫苗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
B. 抗体是在抗原物质——灭活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C. 注射新冠疫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9.0分)
25.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如图是学习小组绘制的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虚线圈内为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有效地维持着生物圈中的 平衡。
(2)如图食物网中,鹰与蛇之间的生物关系有 。图中鹰所处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能力。
(4)请结合本题的碳循环示意图,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一条可行性的建议或做法: 。
26. 生物学的不同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以用一些关联词把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概念图。如图为植物体结构层次概念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质中的[②] 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中含有指导生物遗传和发育的全部信息。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它会先进行 ,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图中C能够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则C是 组织。
(4)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的③是 。
(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
27. 春暖花开,风景宜人,学校组织学生到野外去爬山。请分析回答问题:
(1)爬山前,同学们吃面包、鸡蛋、苹果补充能量。鸡蛋的蛋白中富含蛋白质,人体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 。
(2)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 处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3)登山途中,同学们气喘呼呼,呼吸深度增大。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腿部肌肉细胞的过程是: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腿部肌肉细胞。
(4)登山一个小时后,同学们累得大汗淋漓。当血液流经汗腺时,血液中的水、 (写出一个即可)等代谢废物随汗液排出体外。除此之外,人体内的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 和 排出体外。(后两空均填器官名称)
28. 欧洲樱桃是我国最早引种的大樱桃品种。春末夏初是樱桃收获的季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大樱桃进行了相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⑦
(1)大樱桃可以通过图一所示方式进行繁育,该繁育方式是 ,属于无性生殖。
(2)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大樱桃叶片下表皮上的结构。图中[3]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失水的“门户”。樱桃树的根吸收的水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叶片,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 作用产生的拉力。
(3)樱桃植株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 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经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茎、根、花、果实等器官,再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 。
(4)利用温室大棚栽培大樱桃,不仅能使樱桃提早上市,而且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研究发现,在果实成长期,白天大棚温度达到25℃,晚上温度降低到10℃时,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请结合不同温度下大樱桃植株生理变化曲线图(图三),说明其中的原因: 。
29. 生物要通过繁殖后代来保持种族延续。不同类群的生物繁育后代的过程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存在共同规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遗传信息传递的方面来看,生物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到子代。例如: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保持亲子代之间遗传特性的一致性;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上述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 。
(2)从提高后代成活率的方面来看,许多生物的生殖结构具有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的部分。例如:鸟卵的 能为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提供营养和保护;哺乳动物的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时,既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又能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3)从扩大分布范围的方面来看,许多生物形成了易于传播后代、扩大分布范围的结构和特点。如:苔藓、蕨类都能产生大量的 ,它们小而轻,易于扩散到各处;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的有翅、有的有钩刺、有的能产生花蜜或芳香气味,这些特点有利于其花粉、 的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30. 某校在“建设绿色校园”的实践活动中,有一小组实施“利用小菜园为校园增绿”的项目,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同学们播种小白菜种子,待幼苗出土20天左右移栽到实验槽进行相关实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受环境影响,除了控制温度这一条件外,还需要为种子萌发提供 、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2)菜园采用滴灌方式浇水,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同学们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栽培装置及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
水处理方式
浇水频率
A组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1次/3天
B组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1次/3天
C组
普通自来水
a
①针对研究的问题,他们作出的假设是: 。
②实验方案表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a”应为 。
③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增氧滴灌能提高蔬菜产量,推测原因是水中增氧有利于促进根的 作用。两种增氧方式中, (填“物理增氧”或“化学增氧”)效果最佳。
(3)若要向菜农广泛推广上述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做哪些研究?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因此红杏出墙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不合题意。
B、猿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两岸猿声啼不住属于生命现象。不合题意。
C、不尽长江滚滚来,属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D、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的是动物的繁殖行为,属于生命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由此可知,影响壁虎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
故选: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D
【解析】解:A、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动物种类也多,因此湿地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A正确;
B、草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仍然比较丰富,因此草原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方面有着重要作用,B正确;
C、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黄河和长江均属于淡水生态系统,C正确;
D、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人类是城市消费者,城市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D错误。
故选:D。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能够通过口沟获取营养物质,A正确;
B、草履虫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从环境中摄取有机物,从而维持生活,B错误;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草履虫靠分裂生殖,C正确;
D、草履虫依靠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含氮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
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5.【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探究人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湿棉絮或纱布裹住小鱼,是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B正确。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用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正确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由于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不能检验淀粉是否被被消化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目的是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步骤和各步骤的作用。
6.【答案】C
【解析】解:A、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所以,物像太小,换高倍的①目镜或③物镜,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视野光线太强,用④反光镜的平面镜,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物像不够清晰,适当调节⑥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C。
观图可知: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①→②是种子的萌发过程,菜豆种子没有胚乳,所需有机物由子叶提供,A错误;
B、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可见,③植株生长所需水分由导管运输,B正确;
C、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植物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称为受精。正常情况下,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所以,形成⑤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C正确;
D、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种子个数与子房中胚珠个数有关,D正确。
故选:A。
1、菜豆等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连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开花与结果等三部分。
2、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果实的种子的形成过程。
8.【答案】B
【解析】解:移栽植物时,根部根部往往带一个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B正确。
故选:B。
根尖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长长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根尖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9.【答案】D
【解析】解:A、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干眼症、脱屑。A正确。
B、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抵抗力还会下降。B正确。
C、缺乏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贫血症。D错误。
故选:D。
(1)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出现病症。
(2)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10.【答案】C
【解析】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因此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拉分别是③耳蜗、a大脑皮层。
故选:C。
观图可知:①鼓膜,②听小骨,③耳蜗,④听神经,⑤咽鼓管,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11.【答案】B
【解析】解:A、鲫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它减小游泳阻力,正确。
B、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错误。
C、朱鹮属于鸟类,胸肌发达,为其在空中飞行提供动力,正确。
D、蝗虫属于昆虫,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正确。
故选:B。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一定的功能相适应的。
明白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能分泌滑液对骨起润滑的作用。过量运动容易导致关节损伤,可以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来治疗,人造关节液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可以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应当将其注射入③关节腔内。
故选:C。
观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解答即可。
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甲、乙、丙都没有叶绿体,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
B、甲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错误。
C、青霉是多细胞真菌,依靠菌丝连接而成,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D、丙是病毒,个体微小,不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1)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
(2)甲是细菌的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
乙是青霉菌,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最外面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
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
14.【答案】D
【解析】解:AD、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葡萄酒的酿造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定时排气”排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A正确,D错误。
B、葡萄汁为酵母菌呼吸提供有机物。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正确。
C、葡萄汁中加入酵母菌相当于接种,B正确。
故选:D。
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5.【答案】B
【解析】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猕猴桃品种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基因多样性。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6.【答案】C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其类似的有蝴蝶、蜜蜂、菜粉蝶、苍蝇、蚊子等。
而蝗虫、蟑螂、蟋蟀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C。
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明确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昆虫的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熟记两种发育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17.【答案】B
【解析】解:植物种子上天后,在太空环境下,由于失重和宇宙射线影响,种子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B。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
18.【答案】D
【解析】解:A、①是细胞核,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A正确;
B、②是染色体,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即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B正确;
C、③是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③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D错误。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染色体,③是基因。
此题考查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19.【答案】C
【解析】解:亲本白色×白色,子代性状出现了黄色,表明黄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若用H和h表示相关基因,则黄色子代的基因组成是hh,分别来自于亲代,因此亲代白色的基因组成是Hh,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可知,子代白色南瓜的基因组成是HH或Hh。
故选:C。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0.【答案】D
【解析】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
B、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是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正确。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C正确。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D错误。
故选:D。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越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
21.【答案】C
【解析】解:A、a点时,浅色桦尺蛾的数量明显多于深色桦尺蛾,因此桦尺蛾的浅色为有利变异,A正确;
B、树皮被熏成黑褐色后,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更易存活,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下降了,但是不一定必然灭绝,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环境变化对桦尺蛾体色具有选择作用,D正确。
故选:C。
桦尺蛾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由于浅色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因此该地的桦尺蛾体色大都是浅色,只有少数是深色的。工业革命后,大量的煤烟灰严重污染了城市和近郊,树干上的地衣不断死亡,树干也被染成了黑色,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结果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自然选择的内容。
22.【答案】B
【解析】解:A、处于青春期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面对烟酒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更要远离毒品,正确。
B、在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要肯于向家长、老师敞开心靡,主动征得师长的帮助和指导。以便使自己成长更快、成熟更快,错误。
C、进入青春期,我们要主动交往,真心待人,真诚接纳新朋友,正确。
D、进入青春期,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正确。
故选:B。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人,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烟酒,对不健康的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3.【答案】D
【解析】解:A、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再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A错误。
B、“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救助。应该说明住址、病症,B错误。
C、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这是静脉出血,可用止血带在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C错误。
D、OTC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按所附药品说明书服用,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掌握一些人体遇到意外伤害时的急救方法。
熟记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重要性.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
24.【答案】C
【解析】解:A、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其原理是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正确。
B、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是在灭活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正确。
C、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冠病毒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
D、根据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图可知: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正确。
故选:C。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特点。
25.【答案】② 碳—氧 捕食和竞争 草(树)→鼠→蛇→鹰 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植树造林(或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开发、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等)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②光合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有效地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在食物网中,鹰以蛇为食,两者具有捕食关系;同时鹰与蛇均以鼠为食,两者具有竞争关系。所以,鹰与蛇之间的生物关系有捕食和竞争。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树)→兔→鹰,草(树)→鼠→鹰,草(树)→鼠→蛇→鹰,其中,鹰所处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树)→鼠→蛇→鹰。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4)关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可行性的建议或做法:植树造林;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开发、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等。
故答案为:(1)②;碳—氧。
(2)捕食和竞争;草(树)→鼠→蛇→鹰。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植树造林(或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开发、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等)。
(1)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图中①③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
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26.【答案】叶绿体 复制(或倍增) 分生 器官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析】解:(1)细胞质中的②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中含有指导生物遗传和发育的全部信息。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先进行复制(或倍增),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所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3)图中C具有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的功能,所以,C是分生组织。
(4)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的③是器官。
(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答案为:(1)叶绿体。
(2)复制(或倍增)。
(3)分生。
(4)器官。
(5)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图中,①细胞壁、②叶绿体、③器官;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E机械组织。
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7.【答案】胃 小肠 左心房→左心室 无机盐(或尿素等) 肺 肾脏
【解析】解:(1)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鸡蛋的蛋白中富含蛋白质,人体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胃。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心室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3)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腿部肌肉细胞的过程是: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腿部肌肉细胞。
(4)人体内的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肺、肾脏和皮肤排出体外。当血液流经汗腺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或尿素等)等代谢废物随汗液排出体外。除此之外,人体内的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胃
(2)小肠
(3)左心房→左心室
(4)无机盐(或尿素等);肺;肾脏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28.【答案】嫁接 气孔 蒸腾 光能 能量 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5℃,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高,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降至10℃,植物呼吸作用速率低,消耗的有机物少,最终积累的有机物多
【解析】解:(1)图一表示的是嫁接,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
(2)气孔的主要作用是排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水蒸气可以减少叶子的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晒伤,排出二氧化碳相当于排出体内废物,因此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输送给叶片,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呼吸作用是将体内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经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茎、根、花、果实等器官,再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图三中: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5℃,植物光合作用最强,光合作用速率高,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降至10℃,植物呼吸作用速率低,消耗的有机物少,最终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在果实成长期,白天大棚温度达到25℃,晚上温度降低到10℃时,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
故答案为:
(1)嫁接;
(2)气孔;蒸腾;
(3)光能;能量;
(4)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5℃,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高,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降至10℃,植物呼吸作用速率低,消耗的有机物少,最终积累的有机物多。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具有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的作用。
2、图二中1是表皮细胞;2是保卫细胞;3是气孔。
解答此题要掌握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
29.【答案】母本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卵白、卵黄、卵壳膜、卵黄膜等 胎盘 孢子 果实和种子
【解析】解:(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因此它具有母本的遗传物质。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卵白中含有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卵壳、卵壳膜起到保护的作用,都是为受精卵(或胚盘)发育成雏鸟提供了营养和保护作用。哺乳动物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能通过脐带和胎盘(或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
(3)从扩大分布范围的方面看,许多生物形成了易于传播后代、扩大分布范围的结构和特点。如:苔藓和蕨类主要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小而轻,易于扩散到各处;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的有翅、有的有钩刺、有的能产生花蜜或芳香气味,这些特点有利于其花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故答案为:(1)母本;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卵白、卵黄、卵壳膜、卵黄膜等;胎盘;
(3)孢子;果实和种子。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性状;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0.【答案】一定的水分 水中含氧量会(不会)影响蔬菜产量 C 1次/3天 呼吸 物理增氧 针对多种不同蔬菜进行重复实验(或进一步计算增氧滴灌方式的成本,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等)
【解析】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因此科研人员想探究温度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除了控制温度这一条件外,还需要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2)①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所以针对待研究问题,他们作出的假设是:水中含氧量会(不会)影响蔬菜产量。
②同学们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方案中除了处理水的方式使水中含氧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中含氧量。实验方案表中,C组加入普通自来水,没有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起对照作用;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了水处理方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a”应为 1次/3天。
③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图3可知,增氧滴灌能够提高蔬菜产量,推测原因是水中增氧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两种增氧方式中,A组(物理增氧)蔬菜产量最高,所以物理增氧最佳。
(3)若要向菜农广泛推广上述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做以下研究:针对多种不同蔬菜进行重复实验;进一步计算增氧滴灌方式的成本,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等等。
故答案为:
(1)一定的水分
(2)①水中含氧量会(不会)影响蔬菜产量(意思相近即可)
②C;1次/3天
③呼吸;物理增氧
(3)针对多种不同蔬菜进行重复实验(或进一步计算增氧滴灌方式的成本,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等)(写出一点,合理即可)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学会分析图表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办事处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办事处中学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一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一模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