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冬瓜果实有白皮和黑皮的不同,种子有有棱籽和无棱籽的区别。这些形态特征叫做( )
A. 遗传 B. 变异 C. 基因 D. 性状
2. 下列各项有关遗传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B. 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
C. 一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DNA D. 不同种生物细胞含有染色体数目相同
3. 如图是豌豆的遗传图解。根据图解可以推测,高茎、矮茎分别是( )
A.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B.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C. 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 D.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4. 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喉 B. 色盲 C. 出血热 D. 沙眼
5. 能卷舌(B)和不能卷舌(b)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某同学能卷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的父母一定都能卷舌 B. 该同学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没有b
C. 该同学的基因组成一定是BB D. 该同学父母至少有一人是能卷舌的
6. 根据遗传变异的原理,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因为这种处理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 )
A. 性状 B. 生活习性 C. 遗传物质 D. 生活环境
7.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高茎豌豆杂交产生的矮茎豌豆 B. 利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奶牛
C. 黑毛母狗生下的黄毛小狗 D. 人的单眼皮经手术变成双眼皮
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②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③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义
④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9. 以下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长期在外做事的民工皮肤都很黑
B. 同种花生种在肥沃处的比种在贫瘠处的种子大
C. 太空育种的太空椒
D. 缺少氮肥的植物叶片发黄
10. 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该实验证明了( )
A. 原始大气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 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 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 有机大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11. “生物进化树”可以简明地表示出生物进化的规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
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低等到高等 C. 由水生到陆生 D. 由小体型到大体型
12. 现在人们看到的菊花有许多品种,是由于( )
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偶然选择 D. 随机选择
13. 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
A. 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B. 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C. 受伤后的组织修复 D. 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
14. 皮肤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伤口感染,最直接的原因是( )
A. 免疫第一道防线受损 B. 免疫第二道防线受损
C. 免疫第三道防线受损 D. 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15. 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 皮肤和黏膜
C. 吞噬细胞和免疫器官 D.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16. 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 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17.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通过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各项指标正常。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
18. 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19. 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毒
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20.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给小孩接种水痘疫苗 B. 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
C. 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 D.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
21. 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免疫功能
B. 侵入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随之丧失
C.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D. 有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上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22.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 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C. 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D. 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23. 我们应科学认知“HIV”,消除歧视,关怀艾滋病患者。以下哪一图片所示途径,一般就不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 )
A. B.
C. D.
24. 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 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 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5.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传染源
B. 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 微丝蝇传播途径
D. 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中病的发病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26.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甲、乙两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性状表现如表,分析回答: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代
甲
长翅
残翅
有长翅,也有残翅
乙
长翅
长翅
有长翅,也有残翅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如图是甲组的遗传示意图。父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母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乙组父本基因组成是______,子代中残翅果蝇占______%.
27. 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②皮肤的保护作用③溶菌酶的作用④吞噬细胞的作用
如:A图-②,B图______,C图______,D图______
(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用图中相应字母表示,下同)______;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__;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_.
28.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 ,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 。
(3)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 。
(4)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要 (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冬瓜果实有白皮和黑皮的不同,种子有有棱籽和无棱籽的区别,这些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
故选:D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性状的概念。
2.【答案】B
【解析】解: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组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决定的,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生物的性状不同。表明不同种生物细胞含有染色体不同数目相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决定的。
3.【答案】A
【解析】解:从图中看出亲代都是高茎豌豆,而子代出现了矮茎豌豆,表明新出现的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假设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亲代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
。
故选:A。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4.【答案】B
【解析】解:A、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A错误;
B、色盲是一种由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 B正确;
C、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C错误;
D、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D错误.
故选B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及人类主要的遗传病是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该同学的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Bb、或BB×bb或Bb×bb、或Bb×Bb,因此不一定都能卷舌,A不正确;
B、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因此不是一定没有b,B不正确;
C、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因此不是一定是BB,C不正确;
D、该同学的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Bb、或BB×bb或Bb×bb、或Bb×Bb,因此该同学父母至少有一人是能卷舌的,D正确。
故选:D。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能卷舌(B)和不能卷舌(b)是一对相对性状,则某同学能卷舌的基因型是BB或B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6.【答案】C
【解析】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B正确。
故选:C。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点: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7.【答案】D
【解析】解:ABC、此三项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ABC不合题意;
D、人的单眼皮经手术变成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遗传的变异,不是可遗传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生物进化的基础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意义,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给后代;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就属于有利变异。
故选:D。
本题考查变异的综合知识。
关键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和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9.【答案】C
【解析】解:ABD、“长期在外做事的民工皮肤都很黑““同种花生种在肥沃处的比种在贫瘠处的种子大““缺少氮肥的植物叶片发黄“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合题意;
C、“太空育种的太空椒“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符合题意。
故选:C。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0.【答案】B
【解析】解:化学起源说是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结合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11.【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小体型到大体型不是进化的规律。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12.【答案】B
【解析】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菊花品种众多,有些并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故选:B。
本题考查人工选择及其意义.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13.【答案】C
【解析】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因此受伤后的组织修复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C。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因此免疫的功能,主要是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
根据免疫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
14.【答案】A
【解析】解: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病人若护理不当,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故选:A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知道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
15.【答案】A
【解析】解:A、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
B、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
C、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
所以,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故选:A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16.【答案】C
【解析】解: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正确;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正确;
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不正确;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正确。
故选:C。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17.【答案】B
【解析】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志愿者所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体内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原和抗体的概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
【解答】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属于抗原物质。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解:①溶菌酶溶解病毒,属于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
故选:B。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0.【答案】B
【解析】解: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计划免疫,ACD都属于计划免疫,B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不属于计划免疫,B错误。
故选:B。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只要熟练掌握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1.【答案】D
【解析】解:A、骨髓移植后因抑制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设法降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A错误;
B、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B错误。
C、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C错误。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另有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目前大部分青少年是在网吧上网,里面烟雾缭绕,通风设施不是很完善,待的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患,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还会引发一些关节疾病。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D正确。
故选:D。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22.【答案】C
【解析】A、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B正确;
C、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C错误;
D、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D正确。
故选:C。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能够根据概念对传染病三个环节做出准确的判断。
23.【答案】A
【解析】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故BCD中的行为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
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此题考查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
24.【答案】B
【解析】解:A、新冠肺炎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正确。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正确。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正确。
故选:B。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这几个概念,平时做题时最容易出错,属于易错点。
【解答】
A、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A正确;
B、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B正确;
C、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C错误;
D、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C。
26.【答案】长翅 Aa aa Aa 25
【解析】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图中的2组数据中乙组数据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残翅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基因aa,所以果蝇翅型显性性状为长翅,是根据第乙组翅型的遗传过程判断出来的。
(2)根据果蝇的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长翅,结合图1,可以判断甲组的遗传示意图,父本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的基因aa.
(3)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因此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一对基因由亲代双方个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除含有一个控制长翅的显性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残翅的隐性基因a,即亲代的长翅的基因组成都是Aa,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从图解中看出子代果蝇中,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果蝇占子代果蝇的比例是25%.
故答案为:(1)长翅
(2)Aa;aa
(3)Aa;25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27.【答案】③ ① ④ A BD C
【解析】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图A表示人体②皮肤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③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C表示的是①抵抗抗原的侵入;图D表示血液中的④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因此图A表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和图D表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图C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1)③①④
(2)A; B D; C
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据此分析解答.
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个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8.【答案】病毒 免疫力(或免疫能力)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勤洗手,减少外出(或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解析】解:(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或免疫能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3)开学后各学校定时对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故答案为:(1)病毒。
(2)免疫力(或免疫能力);易感人群。
(3)切断传播途径。
(4)勤洗手,减少外出(或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解题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特点。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能卷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下列正确表述人体结构层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